? 修道之人保命護身的密碼,《五嶽真形圖》!
修道之人保命護身的密碼,《五嶽真形圖》
人們常說五嶽歸來不看山,也有「恆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嶽南嶽獨如飛」的說法。
五嶽,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有人認為,五嶽來源於中國的五行思想與山嶽、以及對山神的崇拜。傳說盤古死後,頭和四肢化為五嶽。雖然五嶽不是中國最高的山,但由於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險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修行和到訪,留下遺迹,大大增添了五嶽之名聲。
五嶽起源於古代中國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國君對山神的祭祀聯繫在一起的。五嶽一詞始見於《周禮》的「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禮記》「王制」記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這裡的五嶽並沒有列出具體山名。東漢的鄭玄對《周禮》的注釋說:「五嶽,東曰岱宗、南嶽曰衡山、西曰華山、北嶽曰恆山、中嶽曰嵩山。」
至於為什麼是"五嶽",而不是"四岳"或者"六岳",人們經過研究,認為我國五嶽制度立始於漢朝,可能是當時的一些經學家根據殷商時的"五方"(東、南、西、北、中)和五色(青、赤、白、黑、黃)等觀念,加以附會而成。
五嶽具體山名見諸文字並得到官方確認,是在秦漢時期。《爾雅》「釋山」和秦朝人伏生所做的《尚書?大傳》都記載了五嶽分別為「岱(泰)山、霍山、華山、恆山、嵩高(嵩山)」。其中的霍山,又稱衡山。《漢書》的「郊祀志」載,漢宣帝在公元前61年(神爵元年)頒詔,正式確定東嶽為泰山、西嶽為華山、南嶽為霍山(即衡山)、北嶽為常山(即恆山)、中嶽為嵩山。由此可見,確定這五山為五嶽,可能早在《周禮》成書的春秋或戰國時期,最晚也在西漢時期。
漢武帝之後中國歷代皇帝都對五嶽不斷加封,唐代把五嶽封為王,宋代加封為帝,元代繼續加封為帝,到了明代更被加封為神。 道教創立以後,繼續將五嶽神話,認為五嶽乃是神仙居住之地,把東嶽稱為蓬玄太空洞天,南嶽稱為朱陵太虛洞天,西嶽稱為太極總仙洞天,北嶽稱為太乙總玄洞天,中嶽稱為上聖司真洞天。晉朝的道士葛洪在《枕中書》中,融合了五行所代表的方位和顏色的說法(木代表東方,青色;火代表南方,赤色;金代表西方,白色,水代表北方,黑色,土代表中央,黃色),聲稱太昊為青帝,治東嶽岱宗山(泰山),祝融為赤帝,治南嶽衡霍山(即天柱山),金天氏為白帝,治西嶽華陰山(即華山),顓頊為黑帝,治北嶽太恆山(即恆山),軒轅氏為黃帝,治中嶽嵩高山(即嵩山)。
但是,歷史上所稱的北嶽恆山和南嶽衡山,其所指的並不是如今的山西恆山和湖南衡山。其中北嶽恆山在歷史上長期都是指河北省曲陽的大茂山(古稱恆山),直到1660年才由山西的恆山所取代。 而南嶽衡山舊指安徽的天柱山(古稱霍山、衡山),直到隋朝(公元589年)才改湖南衡山為南嶽。
五嶽的形圖,各有特點,彼此形象表明什麼,歷來說法不一。有的說,五嶽圖是表示五嶽形狀的,東嶽泰山形體龐大,如巨人端坐,老態龍鍾,肅穆威嚴,因有「泰山如人坐」之說;西嶽華山形體陡峭奇險,壁立如削,因有「華山如壁立」之說,南嶽衡山形體如鳥翼,光澤秀美,騰空而飛,因有「衡山如鳥飛」之說;北嶽恆山,高峻谷深,飛嶺縱橫,如猿攀躍,因有「恆山如猿行」之說;中嶽嵩山形體如人卧,外觀奇偉,內含奧妙,因有「嵩山如人卧」之說。也有人說,五嶽真形圖是代表「五行」演化而來的五個方位和五種物化。東嶽圖表示「木」,西嶽圖表示「金」,南嶽圖表示「火」,北嶽圖表示「水」,中嶽圖表示「土」,木、金、火、水、土,大地上「五行」俱全,況且古代「五行」說對五嶽觀念的產生穩定都起過重要的作用。還有人說,五嶽真形圖是「四象」和土神的形象表示。東嶽圖繪的是青龍,西嶽圖繪的是白虎,南嶽圖繪的是朱雀,北嶽圖繪的是玄武(龜蛇),中嶽圖繪的是廟內住土神。如此等等,眾說紛紜。但究意是什麼?有待行家研究。
這幅圖,或者說其中的符號,是目前我國道教文化研究重要文獻和道教經典集合《道藏》中,仍然流傳於世的古人作品。因為這五個符號,不僅見於書目抄繪,更見於諸器,如飾物(日常穿戴用具)、鼎器(禮器)、硯台(文房用具)、石碑(用途不明)等等中,歷經近兩千年,長久不衰,故沒有被滾滾歷史所湮沒。
《五嶽真形圖》的出處五嶽真形之圖起源頗早,據記載,「西王母與上元夫人降漢武帝,帝視其巾器中有小書,乞瞻覽。母曰:『此五嶽真形圖也,乃三天太上所出,豈汝所宜佩乎?』帝乞不已,與之,藏柏梁台」。此外在《漢武帝內傳》裡面也有記載,稱「五嶽真形圖」是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最早測繪的山嶽地圖。
《五嶽真形圖》的作用《五嶽真形圖》,是道教真形靈圖中的重要部分。東晉葛洪祖師在《抱朴子·遐覽》篇就曾有過描述:「道書之重者,莫過於三皇文,五嶽真形圖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這時的五嶽真形圖,主要作用是護身保命之用,「能辟兵凶逆,人慾害之者,皆還反受其殃」。主要使用者是山中修行的道士:「道士欲求長生,持此書入山,辟虎狼山精,五毒百邪,皆不敢近人」。「故世人能佩此圖渡江海、入山谷、夜行郊野、偶宿凶房,一切邪魔魑魅魍魎水怪山精,悉皆隱遁,不敢加害。家居供奉,橫惡不起禎祥永集雲。故此圖不獨用為佩軸,家居裱成畫圖,安奉亦可……」。東晉末年,上清派的《漢武帝內傳》則進一步介紹了五嶽真形圖的神奇妙用,稱「因山源之規矩,睹河嶽之盤曲,陵回阜轉,山高壠長,周旋委蛇,形似書字。是故因象制名,定實之號,畫形秘於玄台,而出為靈真之信。諸仙佩之,皆如傳章」,成為神真的信物,傳道的神物。
五嶽真形圖的主要兩種類型
《道藏》洞玄部靈圖類的《洞玄靈寶古本五嶽真形圖》同時收錄這兩類五嶽真形圖,一名「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為正方形圖,主圖無註記文字,一名「洞元靈寶五嶽真形圖」,屬長方形圖,主圖有註記文字。
《洞玄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序》稱:「黑者山形,赤者水源,白者是室穴口也。畫小則丘陵微,畫大則隴岫壯,葛洪謂:高下隨形,長短取象,其源畫神草及石室之處,自是後來仙人輩,於其圖處,畫識之耳。」正方形的圖式中並無註記,而長方形的圖式中則標註了上山下山的路徑、山上的水源、靈藥產地、洞天福地所在甚至仙聖所到之處及具體里程等,可以說就是一幅古代的導遊地圖。從作用來看,這時期的五嶽真形圖可以「家有蓄圖者,善神守護其家,眾邪惡鬼、災患疾病,皆自消滅也。若上士佩之,則萬神皆為朝禮矣。山蹠泉脈,源流上下。
正統道藏正一部,《五嶽真形序論》五嶽真形者,山水之象也。盤曲迴轉陵阜,形勢高下參差,長短卷舒,波流似於奮筆,鋒芒暢乎嶺崿。雲林玄黃,有如書字之狀。是以天真道君,下觀規矩,擬縱趣向,因如字韻,隨形而名山。子有東嶽形,令人神安命延,存身長久,入山履川,百芝自聚。子有南嶽形,五溫不加,辟除火光,謀惡我者,反還自傷。子有中嶽形,所向唯利,致財巨億,願願克合,不勞身力。子有西嶽形,消辟五兵,入刃不傷,山川名神,尊奉司迎。子有北嶽形,入水卻災,百毒滅伏,役使蛟龍,長享福祿。子盡有五嶽形,橫天縱地,彌綸四方,見我歡悅,人神攸同。昔黃帝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擒之。諸侯咸宗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從而征之,破山通道,未嘗寧居。東至於海,登太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蟬粥金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有常處。察四岳並有佐命之山,而南嶽獨孤峙而無輔。乃章祠三天太上道君,命霍山、潛山為儲君。奏可。帝乃自造山,躬寫形像,連五圖之後。又命拜青城為丈人,署廬山為使者。形皆以次相續,此適始於黃帝耳。
東嶽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血食廟祠,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歸泰山,受罪考焉。諸得佩五嶽形,入經山林,及詣泰山,君及諸山川百神,皆出境迎拜子也。泰山君服青袍,戴蒼碧七稱之冠,佩通陽太朔之印,乘青龍,從群官來迎子。
南嶽衡山君,領仙官七萬七百人。入諸南嶽,所部山川神皆出迎。南嶽君服朱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赤龍,從群官來迎子。
中嶽嵩山君,領仙官玉女三萬人。入諸山,是中嶽所部名靈,皆來迎。中嶽君服黃素之袍,戴黃玉太乙之冠,佩神宗陽和之印,乘黃龍,從群官而迎也。中嶽是五土之主,善敬之。太上常用三天真人有德望者以居之。
西嶽華山君,領仙人玉女四千一百人。道士入其所部之山川,神並來迎。華山君身服白素之袍,冠太初九流之冠,佩開天通真之印,乘白龍而來迎子。
北嶽恆山君,領仙人玉女七千人。其入所部之山川,神皆來迎。北嶽君服玄流之袍,冠太真冥靈之冠,佩長津悟真之印,乘黑龍而來迎子。
青城丈人,黃帝所命也,主地仙人,是五嶽之上司,以總群官也。丈人領仙官萬人,道士入其山者,丈人服朱光之袍,戴蓋天之冠,佩三庭之印,乘科車,從眾靈而來迎子。
廬山使者,黃帝所命,秩比御史,主總仙官之位,蓋五嶽之監司。道士入其山者,使者服朱緋之猓戴平華之冠,佩三天真形之印,而來迎子。亦乘科車,從以眾靈。
霍山南嶽儲君,黃帝所命,衡岳之副主也。領群靈三萬人,上調和氣,下拯黎民,關校眾仙,制命水神,是峻驗之府,而為諸靈之所順也。道士入其境,儲君服青錦之袍,戴啟明之冠,佩道君之玉策,而來迎子。或乘科車,或駕龍虎。
潛山儲君,黃帝所命,為衡岳儲貳,時參政事,令職似輔佐者也。入其山,潛君服紫光繡衣,戴參靈之冠,佩朱官之印,乘赤虯之車,而來迎子。諸佐命山君,並輔弼岳君,預於位政。道士入其山,佐命服朱袍,戴仙華之冠,佩太上真形之章,而來迎子,所乘無常。
東方朔言:古畫五嶽真形首目者,乃是神農前世,太上八會群方飛天之書法,殆鳥跡之先代也。自不得仙人譯註顯出,終不可知也。凡道士欲佩圖進取山象,及書古文卷畢,以此題外面,然後盛之帶符。當得正月建寅,齋七日。齋中寫白訖,醮如傳授法,但易章中自說辭旨,隨人也。凡寫書,皆燒香於左右。
五嶽真形圖概說蓋聞,乾坤之內,五嶽者謂之神。五嶽之中,岱嶽為其祖,莫不應其造化。生於混沌之初,立自陰陽,鎮乎乾坤之位。且五嶽者,古經雲「分掌世界人間等事」。
東岱嶽泰山,乃天帝之孫,群靈之府也,在兗州奉符縣,是成興公真人得道之處,長白、梁父二山為副。岳神姓歲諱崇,封號「天齊仁聖帝」。岱嶽者,主於世界人民官職及定生死之期,兼注貴賤之分、長短之事也。
西嶽華山,在華州華陰縣,是黃廬子真人得道之處。終南、太白二山為副。岳神姓姜諱壘,封號「金天順聖帝」。西嶽者,主世界金銀銅鐵,兼羽翼飛禽之事也。
南嶽衡山,在衡州衡山縣,是太處真人得道之處,潛山、霍山為副。岳神姓崇諱覃,封號「司天昭聖帝」。南嶽者,主世界星象分野,兼水族魚龍之事也。
北嶽恆山,在定州曲陽縣,是長桑公真人得道之處,天涯、崆峒二山為副。岳神姓晨諱咢,封號「安天元聖帝」。北嶽者,主世界江河淮濟,兼四足負荷之類,管此事也。
中嶽蒿山,在西京河南府登封縣,是寇謙之真人得道之處。女幾、少室二山為副。岳神姓惲諱樊,封號「中天崇聖帝」。中嶽者,主世界土地山川穀峪,兼牛羊食稻之種,管此事也。
封號
東嶽太靈蒼光司命真君。
南嶽慶華紫光注生真君。
中嶽黃元大光合真真君。
西嶽素元耀魄大明真君。
北嶽郁微洞淵無極真君。
版權說明:文章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