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老祖宗傳下的養生長壽八字真言
明代著名醫家萬全世醫出身,師承家授,薈萃眾長,精通養生之道,尤為重視日常攝生頤養,親身躬行,年壽至九十。他在《養生四要》中將自己畢生的養生秘訣歸納為:「寡慾、慎動、法時、卻疾」這八個字。其養生理論質樸意深,獨具匠心,對我們日常的調養保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一、寡慾萬全認為寡慾是養生的第一要義,寡慾的關鍵是堅忍其性,堅忍其性則不壞其根,才能保護人體的根本。具體說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主要是節制房事和節制飲食。1、節制房事「欲不可縱」,是中醫養生學的基本要點之一。古人所言:「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者,可以養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屍矣」。萬全認為,適度的房事生活是人體平衡陰陽、綿延子嗣的生理需求,不可斷然禁慾,亦不可縱慾無度。「節慾」辨證地提出性生活的適度、節制,這於人體有著重要養生意義。首先節制房事要做到房事生活開始年齡不過早,其次要做到房事欲不可縱,務必要有慎獨的精神,心不動則精不妄動,才能固精安神。萬全亦說:「男子以精為主,女子以血為主,陽精溢瀉而不竭,陰血時下而不愆,陰陽交暢,精血合凝,胚胎結合而生育滋矣」 ,因此節制房事,不僅有利於健康長壽,而且是優生優育的首要保證。2、節制飲食「嗜有所偏,必生所偏之疾,初傷不覺,久則成患」。在飲食上他提倡不要偏嗜,因為酸傷肝、苦傷心、甘傷脾、辛傷肺、咸傷腎。他認為合理的飲食能夠滋養臟腑、筋骨、肌肉、血脈。「口腹之養,軀命所關」,「谷、肉、菜、果,皆天地所生以食人者也。各有五氣五味,人食之,先入本臟,而後養其血脈筋骨也」。飲食雖是氣血化生的主要來源,但飲食也要節制,一是飲食不可偏嗜,二是飲食不能過量。進食時必須要適可而止。二、慎動養生的第二要義就是慎動。通俗一點講就是指不要過度的活動,而是要「動而中節」。萬全認為「儉視養神,儉聽養虛,儉言養氣,儉欲養精」。「慎動者,謂保定其氣也,保定其氣則不疲其枝矣」,要做到慎動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養心安神,二是體不過勞。1、養心安神養心安神的首要前提是要有慎獨精神,《養生四要·卷之二》曰「慎動者,吾儒謂之主敬,老氏謂之抱一,佛氏謂之觀自在,總是獨慎功夫。」心宜安靜,神宜安定,心神皆安則妄念不起,才不會受到七情的影響,產生內經所說的「喜傷心,恐勝喜; 恐傷腎,思勝恐; 思傷脾」的結果,其次還要掌握一定的條暢氣機經絡的方法,如通過打坐、瑜伽、太極、八段錦等來調整呼吸以安神定志。2、體不過勞體不過勞的前提是愛惜身體,關鍵是勞不過極,根本還在於守靜,同時要注意日常鍛煉。萬全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必須愛惜,「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所以勞必不能過極,過及則損傷身體。萬全還強調「人之好動者,多起於義」只有守靜才能保證心念不動,避免過勞。同時他還總結出一些活動量不大,但效果顯著的養生方法,如目宜常暝,發宜常梳,背宜常暖,齒宜常叩,腹宜常摩,只要做到上述的幾點要求才能做到形勞不倦,身體強健。三、法時中醫認為人與自然相通應,法時即是指人要尊重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變化。內經雲:「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春夏的特點是陽氣升發向外伸展,養陽氣才能順應春夏生長之氣。秋冬的特點是陽氣收斂閉藏。滋陰液才能順應秋冬的肅殺之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生命過程中的生長壯老都貫穿在每一個春夏秋冬的更替中,故人的生活起居都應順應四時變化而隨時調整,這樣才能保證人體的的氣血、陰陽平衡。只有體內正氣充足,邪氣才不會侵犯,才能實現延年益壽的目的。四、卻疾卻疾即是未病先防顧護正氣,既病防變把握治療時機。1、未病先防「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防病比治病更重要,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固護正氣、保養精氣神在日常養生中意義重大,萬全倡導以性味平和、寒涼相濟、陰陽適調、清補力緩的丸藥保養精氣神。他建議早服朱丹溪「滋陰大補丸」益腎填精,晝服「參苓白朮丸」健脾益氣,夜服「天王補心丹」養心安神,常服此三方對保養精氣神大有裨益。2、既病防變《內經》雲「善治者治皮毛,不善治者治骨髓。蓋病在皮毛,其邪淺,正氣未傷,可功可刺。病至骨髓,則邪入益深,正氣將憊,針葯無所施其巧矣。」萬全也認為一旦患病必須儘早治療否則「一旦病亟,然後求醫,使醫者亦難以施其治」,故而「善養生者,當知五失,不知保身一失也,病不早治二失也,治不擇醫三失也,喜峻葯攻四失也,信巫不信醫五失也。」綜上述論,「養生之道,只要不思聲色,不思勝負,不思得失,不思榮辱,心無煩惱,形無勞倦,而兼之以導引,助之以服餌,未有不長生者」,正如萬全所言,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寡慾、慎動、法時、卻疾,就一定能夠獲得滿意的養生療效。
推薦閱讀:
※比養生,油膩大叔/中年少女更需要……
※武當內功養生與技擊淺議
※告訴你絲瓜怎麼吃能養生
※養生順乎自然
※春天必吃的美食,不僅僅是美味,既養生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