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江法師:凈土修行必讀故事集第一冊下,凈土宗,凈土文集-五明頻道-學佛網
佛法裡面對於迴向非常重視,為什麼要迴向?迴向是破執著,你就曉得這個很重要!
我們要把自己修學的功德、布施的功德,一生當中所作大大小小的善業,都迴向給「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
「上報四重恩」是迴向給對我們有恩德的人,「下濟三途苦」是迴向給我們累劫的冤親債主。 -
常念三寶恩、常念眾生恩、常念父母恩、常念國家恩,這是我們迴向偈上天天念的「上報四重恩」。 -
一個人能常常念恩,德行就會愈積愈厚,我們常講積功累德,這是累德。
這個「下濟三途苦」,是叫我們看現代的人,造了這個業因,但還沒有墮落下去的,我們可以幫他忙;已經墮下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去的,就沒法子了。
迴向偈我們天天都念,從哪裡下手?要怎麼做法?上報四重恩就要從「孝親尊師」這裡做起,下濟三途苦就要從「慈心不殺」做起。 -
做的善事統統迴向,就是還無量劫來一切眾生的債。把自己所修的一切福德、功德,都送給一切眾生,這叫迴向。「普皆迴向」,是把心量拓開;心量拓開,就可恢復自性。「普皆迴向」,心量拓開跟虛空法界一樣,這樣的功德才是圓滿功德。 -
迴向給一切眾生,這其中已經包括了你的父母和兒女了。這比單獨迴向給他們,所得到的功德、善根更大。能做到迴向給一切眾生是最好的,如果實在做不到,心裡實在放不下,就先迴向給一切眾生,再單獨迴向給父母、兒女,這樣也可以。
為什麼要把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呢?很多人還是沒有真正明白這個道理。若是明白了,你的功德、善根、福德就都變得不可思議了,對父母、對兒女就更有利益了。
迴向的意義是「作而無作」,我所作的這個無心,就當作沒作一樣。如果你做樁好事,常常念到做了多少多少好事,那功德又沒有了,又迷了,愈迷愈深。迴向是幫助你覺悟,所做的一切功德統統不要,統統把它忘掉。
福報、善行,是一切眾生的,不是「我」的;把「我」給忘掉,這叫做迴向。
人生很短!在這極短的時光當中,我們要能忍受,縱然有福,不能享盡!我們要認真修福報,所修一切善根福德統統迴向求生凈土,這樣才能保住我們臨終時候清清楚楚。福報享三成就夠了,其餘的布施給一切眾生,迴向無上菩提,這才是求生凈土唯一正確的方法。
普賢十願,實在講只有七個誓願,從禮敬到請佛住世這七條,後面三條是屬於迴向。
迴向裡面第一個是「常隨佛學」,這一條就是迴向菩提;「恆順眾生」,這是迴向眾生;「普皆迴向」是迴向實際,實際就是法界,就是真如本性。「常隨佛學」是迴向菩提;菩提是覺,菩提是智慧,菩提是大徹大悟。
學佛一定要找一個榜樣,最好的榜樣是佛。一切諸佛當中,阿彌陀佛是最殊勝的榜樣,本師釋迦牟尼佛對彌陀的讚歎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我們跟誰學?跟阿彌陀佛學。我們學佛要以佛做標準,我們要跟佛學。
佛不在世了,那我們依靠什麼?各位要知道,就是依靠經典,經典就是佛的法身。
很多念佛人雖然天天念迴向偈,「願生西方凈土」,那是口皮上的發心,心裡是實在不想去。他們發的是凡夫心,沒有發菩提心。要真正發心愿生西方,那才是無上的菩提心;這個心很難發,為什麼?真正發菩提心的人,貪瞋痴慢、是非人我統統舍掉了,他一心一意就想西方極樂世界。
佛教故事:迴向的故事
有一個農夫,禮請無相禪師到家裡來為他的亡妻誦經超度,佛事完畢以後,農夫問道:「禪師!
你認為我的太太能從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無相禪師照實的說道:「當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無不得益。」
農夫不滿意道:「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嬌弱的,其它眾生也許會佔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奪去。能否請您只單單為她誦經超度就好,不要迴向給其它的眾生。」
無相禪師慨嘆農夫的自私,但仍慈悲的開導道:「迴轉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使每一眾生均沾法益,是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迴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內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眾,就如天上太陽一個,萬物皆蒙照耀,一粒種子可以生長萬千果實,你應該用你發心點燃的這一根蠟燭,去引燃千千萬萬支的蠟燭,不僅光亮增加百千萬倍,本身的這支蠟燭,並不因而減少亮光。
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迴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樂而不為呢?故我們佛教徒應該平等看待一切眾生!」
農夫仍是頑固的說道:「這個教義很好,但還是要請法師破個例,我有一位鄰居老趙,他對我可說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眾生之外就好了。」
無相禪師以嚴厲的口吻說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農夫茫然,若有所失。
人性之自私、計較、狹隘,於這位農夫身上可以完全看出。只要自己快樂,自己所得所有,管他人的死活?庶不知別人都在受苦受難,自己一個人怎能獨享?如論世間,有事理兩面。
事相上有多少、有差別,但在道理上則無多少無差別,一切平等。等於一燈照暗室,舉室通明,何能只照一物,他物不能沾光?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擁有一切;捨棄一個,就是捨棄一切。捨棄一切,人生還擁有什麼?阿彌陀佛!
懺悔是人格的清洗劑
「懺」是梵音懺摩的簡稱,發露先前罪惡;「悔」是華語,改往修來,後不再作的意思,華梵合起來名為懺悔。惟有修懺悔,才能消業,業障消了,才能透出本性上的智慧光明。所以行人在發心修學褝定智慧之前,應當先修懺悔之法,「所以者何」?為什麼呢?「此人宿習噁心猛利故」,因這位修行人,宿生習氣太重,造作罪惡的心,非常猛利,這樣的緣故。
不肯懺悔的人,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他,現在賢劫千佛,過去莊嚴劫千佛,未來星宿劫千佛齊出來度他,也沒有辦法。
懺悔,是每個修行人每天的必修課,甚至是每時每刻,每分每秒,每剎那每剎那的必修課。只要沒有成佛,就要不斷地懺悔,一直到你成佛為止,才圓滿。懺悔就是改過,不斷地改習氣,消業障。業障消完就成佛,習氣改完就成佛,懺悔懺到極點,就成佛了。 為什麼說不懺悔的人,佛都救不了。佛無時無刻不在度眾生,但哪些眾生得度呢?肯懺悔的那一部分眾生得度,肯回頭的那些人。
懺悔過失和罪障。若是錯了不改,好比船到江心補漏難。人生一世,不過百年。縱然富可敵國,名聞遠方。也不過一世而已,從中為名為利而造罪,實在是不值得。
所以,我們要了解人生的因果定律,造惡犯錯就會減少。
我們要深刻地了解到,我們衣食住行所有供具不能如意,六親眷屬不能相親。都是過去生中所造殺生、偷盜、邪淫、妄語所造成的。故此,佛教導我們要學會懺悔業障。一方面要迷途知返,不再復犯。另一方面要懺悔過去惡業。
一錯再錯,就會有無量報應。故佛菩薩要我們至於今日,所有現在及過去業障都皆懺悔。
「於今現在,必多造惡」,在今生現前行為上說,必定多造作惡業,「毀犯重禁」,毀犯根本重戒。根本重戒,就是殺盜淫妄四種重罪,若是犯了,就被棄捨於法外,情形很嚴重,所以修行人應特別注意。
「若不懺悔令其清凈,而修褝定智慧者」,假若是不把宿世所造種種惡業發露出來,至誠懺悔,使本身得到清凈,遽而修學褝定智慧。
「則多有障礙,不能克獲」,因本性上所染惡業習氣,既多又厚,惡業多,行為常被煩惱纏縛,心緒紛亂,障礙褝定。習氣厚,心理多被慾念迷惑,神識不明,障礙智慧,有這兩大障礙,自然修行不能很快成就。
「或失心錯亂,或外邪所惱」,或有自信心較強的行人,不相信不懺悔就不能修學褝定智慧的論調,而勉力去用功修學,但多因距離太遠,用功過猛,也常常會發生失去正常心理,形成神經錯亂的現象。
或者僥倖沒有錯亂,而因知見上發生偏差,容易為似是而非的外道邪說困繞,而起煩惱。
「或納受邪法,增長惡見」,或者竟接受了邪法,放棄原有的正知正見,增長了邪知邪見。「是故當先修懺悔法」,基於以上的理論,所以在修褝定以前,必定要先修懺悔法。「若戒根清凈,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則離諸障。」
如果你修行懺悔見了功夫,戒的根本得到清凈,心地除了不被新的惡業習氣染污以外,而且宿世所造惡業重罪,也漸趨微薄,這樣就離開了一切影響褝定智慧的障礙,做到這樣地步,再來修學褝定智慧,自然容易成就。這段經文是介紹懺悔的重要性,使學人知道在修法前應當先修懺悔。
[如何消業障]要具足四種力量:①要有改正過失的力量,有慚愧心。②依止三寶的力量,內心要依止自己的菩提心。③要有決定力不再犯,譬如現身體不好,要決定不吃肉、不殺生。④多點燈、放生、誦經。最快的方法,真發菩提心,一直做好事,業障就在身後跟不上你。
懺悔業障,為普賢菩薩的第四大願。懺悔,是修學的重要環節。無始以來,眾生由貪嗔痴所縛,造作種種罪業。這些罪業招感的果報,會成為修行的極大障礙。化解之道,就是懺悔。我們所要懺悔的障礙有三種:一是煩惱障,二是業障,三是報障。
一、煩惱障,包括貪心、瞋心、愚痴、我慢、嫉妒等等。因為有貪心,使我們處在永無止境的追逐中,不得安寧。哪怕是在座上,也會受到貪心干擾,一會兒想著這筆錢還沒賺到,一會兒想著那件東西還沒得手,心中七上八下,妄想紛飛。
因為有瞋心,又會使我們陷入極大煩惱中,一會兒想著這個人對不起自己,一會兒想著那個人傷害了自己,越想怒火越盛,恨不能立刻給對方沉重打擊。
這樣的話,不要說得定,連輕安都不可能得到。
愚痴,就是缺乏智慧,不明事理,聽佛法怎麼也聽不明白,看經教怎麼也看不進去,也是修行的重大障礙。
懈怠,則是懶惰放逸,打坐時瞌睡一來,或腿部有些酸麻,就立刻退卻。此外,缺乏自製也是懈怠的一種表現,經不起外界干擾,一有風吹草動就給自己放假。以上種種,一旦形成習慣,再想改就非常困難了。所以我們不能輕易縱容自己,更不要執著那些對修行無益之事。這樣,打坐念佛時,妄念自然減少。
二、業障。業是梵語羯磨的意譯,是佛法核心理論之一,主要包括身業、口業和意業。身業,即身體行為;口業,即語言行為;意業,即起心動念。
身口意的行為發生後,將轉化為具有潛在力量的種子,直接影響未來生命的走向。無始以來,我們曾做過許多不該做的事,由此積累的業力,便會影響今生修行。
有些人想學佛,但身體不適,經常卧床不起;有些人想修行,但經濟困難,整日奔忙勞碌;還有些人雖然時間充裕,生活無憂,卻生於不聞佛法之地,沒有機會接觸正法。全世界六十多億人中,有緣聽聞佛法又有機會修行的人,實在少而又少。所以,我們要珍惜這份難得易失的福報!
為什麼有人能聽聞佛法,有人卻沒有機會呢?正是業力使然。有些人想出家修行,但因是家中獨子,父母拚命阻攔,以死相逼,使其無法達成願望。相反,也有很多父母歡天喜地地送子出家。比如我,從小生在佛化家庭中。十幾歲時,雖對佛法沒什麼認識,就因種種因緣際會而決定出家。
其實,起先並未真正了知出家意義,隨著修學深入,才知佛法如此殊勝。我覺得,我來到這個世界,好像就是為了出家,不僅沒有什麼障礙,反而有許多順緣在推動。
當我們在人生旅程遇到任何障礙時,不要埋怨環境,也不要責怪他人,而要反觀自身,明白障礙來自過去所造業障,並在佛菩薩前至誠懺悔。世間因緣固然錯綜複雜,但任何因果都是真實不虛的,由如是因,方才感得如是果。
推薦閱讀:
※如何以「當我第一次走進這家店時,裡面的店主對我微微敬禮,『歡迎閣下,我們已恭候多時了」開頭寫個故事?
※遊戲、小鎮青年、女人。
※風水故事之學風水究竟學些什麼
※《喂,書生》系列整合2
※關於海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