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音樂療法:治療抑鬱症的音樂
《舊約》上記載了所羅王召大衛鼓琴驅魔以消除精神不寧的故事;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音樂有助於人體健康,恢復內心的和諧;中世紀西方各國的天主教堂曾用聖歌來治療疾病。在我國,二千多年前的《樂記》—書中就明確記載音樂有調劑人的和諧生活及增進健康的作用。《樂記》中說:樂行而論清,耳聰目明,血氣平和。到了本世紀中葉,音樂已成為一種具體醫學手段在臨床上應用了。本世紀50年代,美國成立了音樂治療機構和國家協會,探索和推廣音樂療法。西方許多國家也紛紛成立這類組織,並有國際性的專業交流活動。歐美、日本也有相當規模和數量的音樂治療專門著作,還有許多音樂院校和醫學院合作設立了以4年學習為期限的音樂治療專業。學生畢業後擔任專業的音樂治療師,與醫院醫生合作,將音樂療法和藥物療法結合起來,使病人獲得更好的療效。奧地利薩爾茨堡音樂學院還成立了實驗音樂生理學研究所,對音樂療法進行基礎性研究。音樂為什麼能治病呢?因為,音樂能影響一個人的情緒、生理和心理活動。通過音樂,可以改善和調劑人體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和增進健康的目的。有人多次進行音樂對人體鎮痛作用的實驗研究後發現,音樂能夠顯著地提高人體的痛閾,從而具有鎮痛作用。此外,音樂還有鎮靜、降壓、安定、調整情緒等不同效能。人的情緒與大腦皮層、丘腦下部、邊緣系統有著密切聯繫,而邊緣系統對調整人體內臟生理功能又有著重要作用,能引起愉快、舒適情緒的音樂,可改善和調整人的大腦皮層與邊緣系統的生理功能,調整人體內部器官的生理功能,從而使音樂具有治療作用。臨床實踐證明,高血壓病人聽了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後血壓可下降10?20mmHg;臨產前聽輕鬆靜謐的音樂,有助於消除孕婦的緊張、焦慮情緒而有利於分娩;用音樂代替藥物麻醉,能成功地拔牙;音樂治療抑鬱症,能減輕病人的抑鬱情緒;音樂治療躁狂症,可以減少病人的躁狂程度,老年人常聽優美悅耳的音樂,可推遲大腦的衰老。
音樂雖能治療一些疾病,但不同的音調,卻具有不同的調節情緒功能。例如,A調高揚,B調哀怨,C調和緩,D調熱烈,E調安定。所以,在進行音樂治療時,應根據患者的病情來選擇樂曲,重視節奏、曲調、旋律等的研究。例如,節奏感強的樂曲對情緒抑鬱、活動較少的病人較適宜;旋律優美的樂曲適宜於情緒焦慮、活動過多的病人。如果不考慮樂曲、節奏、旋律、速度和諧調,對音樂釆取拿來主義的話,那麼,音樂非但治不好病,相反,還可能會加重病情。例如,對處於興奮躁動狀態的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或躁狂症病人播放具有鮮明節奏感的進行曲或軍樂曲時,只能加劇興奮程度對於抑鬱症患者播放節奏緩慢、音調低沉悲哀的音樂時,會增加他們的抑鬱情緒和悲傷心境。所以,在進行音樂治療時,必須要使音樂的類別和疾病的性質對號入座,千萬不能亂彈琴。此外,還應考慮到患者的個性特點,對音樂的愛好程度和修養等因素,精心選擇適當的樂曲,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假如對不喜歡音樂,甚至聽到音樂就頭痛的人選用音樂治療,其結果只能是對牛彈琴,甚至效果適得其反。由此可見,音樂是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的。它是醫生眾多治療手段中的一種方法,並非是唯一的方法,更不是萬能的方法,而是一種輔助療法。此外,在音樂治療過程中,也需要發揮病人的主觀能動性,再配合藥物等其他治療方法,便能使音樂療法在治病、增進健康中發揮更大的效能。現在,音樂再也光是為了欣賞和消遣,它作為一種治療措施,已經得到醫學界的公認。
推薦閱讀:
※在現實生活中的無理數是怎樣存在的?
※整形外科拆線☆科普篇
※減肥瘦身這件事不得不科普·每日商報
※科普時間:萌寶生病二三事之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