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何向大陸宣示「釣魚島主權」?
(2013-01-25 05:46:27) 昨天,出現了兩岸保釣史上的兩個「第一次」。
第一個「第一次」是兩岸的船隻共八艘首次一起出現在釣魚島毗鄰海域。另一個「第一次」卻是當大陸海監船距台灣海巡署「和星艦」左側2.5海里時,台灣海巡署的船艦卻以廣播及LED燈向大陸「宣示釣魚島主權」,表示「釣魚台是中華民國領土,這裡是中華民國釣魚島海域,請立即離開」。究竟為什麼?
馬英九究竟在「疑慮」什麼
台灣提出的理由,是為「避免引起兩岸共同保釣疑慮」,那麼究竟誰在疑慮?台灣是說給誰聽的?台灣的保釣立場如何?
眾所周知,早在1970年,在美國的台灣留學生與香港留學生一道,率先舉行抗議美國擬將釣魚島交給日本的遊行,開啟了長達四十多年華人世界轟轟烈烈的保釣運動。雖然大陸在參與保釣運動方面的起步較慢,兩岸四地及許多海外華人在保釣的立場上相當一致;去年兩岸發行的闡述釣魚島主權主張的「說帖」,即台灣四月發行的《釣魚台列嶼—中華民國的固有領土》以及大陸九月發行的《釣魚島白皮書》中,兩岸的主張論述尤其是追溯至1403年的《順風相送》等歷史依據,也高度重迭;對日本表達「主權在我」時,也都是斬釘截鐵地宣稱「寸土不讓」。
另一方面,自去年以來,儘管北京在應對釣魚島局勢之際,多次呼籲台北合作「保釣」,然而馬英九政府則以「不與對岸一起處理」來回應,這點頗讓北京不滿,也讓許多大陸人民失望。雖然馬政府並沒有作出解讀,不過一般外界的解讀是基於台灣與美國、日本關係的考量。那麼究竟這又是為什麼?
台灣無法「合作保釣」的深層原因
其實,如果真正了解了兩岸關係的現狀,就不難理解。過去四年多以來,在馬英九的主政下,台灣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兩岸共同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互信。因此,兩岸關係得以大幅度改善,雙邊無論是經貿往來或人員交流,都有快速的增長。
不過,兩岸在政治議題上的對話其實還沒展開,在兩岸定位上還沒達成共識。而釣魚島問題涉及主權與公權力的領域,必須由兩岸的政府來談,然而大陸至今並未正式承認台灣政府,俗稱的「台灣」究竟是什麼?跟台灣的什麼政府談?換言之,究竟台灣政府應以什麼身份與大陸政府談「共同保釣」議題?在雙方仍未就兩岸的定位與主權範圍達成共識之前,兩岸官方的合作在技術上存在障礙,使雙方在「共同保釣」上無法啟動。
其實,1949年以來台灣海峽間的軍事對峙局面,目前仍沒有根本的改變,大陸在沿海部署對準台灣的千枚飛彈並沒有撤出,台軍也仍然以大陸為唯一的假想敵。因此,在兩岸仍未展開政治對話、簽署《兩岸和平協定》之前,台灣不能不顧及與台灣關係較為密切的美國及日本的關係。這些正是馬政府「拒絕與大陸合作」的深層原因。
台灣的釣魚島政策
目前台灣政府在釣魚島政策上的三組基本政策與原則,即《東海和平倡議》、「不衝突、不迴避」,及「不與對岸共同處理」。
先來看看馬英九處理釣魚島問題原則之一的「不衝突、不迴避」。筆者以為,不衝突」是說給美國和日本聽的,目的在於維持台灣與日美的友好關係;「不迴避」則是說給各方包括美日、台灣島內及大陸方面聽的,其意圖是為保持台灣在釣魚台主權爭議中的能見度。
目前台灣對日交涉主軸是放在漁權與護漁方面,並期待未來與日之間的漁權談判有一定進展後,會逐漸將主軸移往「共同開發」方面。
去年八月五日,馬英九提出《東海和平倡議》,主張各方自我剋制,並呼籲擱置爭議及共同開發。
面對北京要求聯手對日、聯手保釣的壓力,其後馬英九在視察澎佳嶼時提出《東海和平倡議》之「推動綱領」,呼籲「3組2邊對話」(台北-東京、北京-東京、台北-北京)與「1組3邊協商」(台北-東京-北京)。目前實際上唯一可行的是台北與北京的「兩岸對話」。「兩岸對話」與「不與對岸共同處理」之間存在一定矛盾是可觀事實,如何釐清各自的定義與範圍,恐怕台北還沒有開始具體作業。
筆者以為,從南海「合作」的經驗來看,「兩岸對話」的第一階段應設定在研究合作的範疇。兩年前以來,筆者多次呼籲兩岸成立東海/釣魚島研究機構,並每年舉行兩岸四地及包括海外華人學者在內的學術研討會,同時尋求未來能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制定兩岸的共同說帖,如此才有可能達致某種程度「一致對外」的局面。
兩岸合作「保釣」的路,還很漫長。
推薦閱讀:
※台漁民22日赴釣魚島 台媒:或上演兩岸共同保釣
※釣魚島之中國策
※台宜蘭至少75艘漁船將赴釣魚島海域抗議日購島
※中日釣魚島大戰內幕:北京下一盤大棋馬英九入局
※中國不會在釣魚島問題上求援於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