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雜談 | 《論語》中的數學題

點擊上方」桃李國學堂」可以訂閱哦!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一共多少人?

《論語·先進》「侍坐章」中,孔子讓弟子各言其志,曾子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曾子的話引起了孔子的共鳴,立刻點贊:「吾與點也!」(曾子名點,稱讚曾點可謂真正的「點贊」了。)

金庸《射鵰英雄傳》中有一個橋段,黃蓉戲問一位書生:孔子弟子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可知其中冠者幾人,少年幾人?書生答不上來,稱此事經傳不載啊。然後黃蓉就引據「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稱五六三十,可知冠者有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可知童子四十二人。兩者相加,不多不少正是七十二弟子。

這是一個嚴肅的老梗

這個有趣的橋段並不是金庸的原創,清代很多笑話集都有這個笑話,一些白話小說也曾將此橋段寫入小說中。如果追溯源流的話,大概最早出現在隋朝侯白的《啟顏錄》,裡面有一則是記載北齊俳優石動筩到國子監,見博士們在討論孔子七十二弟子,於是戲弄博士的故事。石動筩是俳優(喜劇演員)而非學者,他對「童子六七人」的解讀自然只是為了逗笑,「坐中皆大悅」證明了這個笑話的當場效果;侯白把這個故事記載在《啟顏錄》中,也是當作笑話來記的,後人也幾乎都視之為笑話,罕有人當真。

但是,從《論語》的闡釋史來看,這似乎並非只是一個純粹的笑話那麼簡單——還真有不少學者是這麼理解「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的。完整流傳到今天的 《論語》注本,最早的就是三國時何晏所寫的《論語集解》,第二就是南朝梁代皇侃《論語義疏》。皇侃的《論語義疏》即記載了這個解釋:「或云:冠者五六,五六三十人也;童子六七,六七四十二人也。四十二就三十,合為七十二人也,孔門升堂者七十二人也。」這個注釋,與石動筩的戲說是一模一樣的,但一個是作為娛樂的笑話,一個卻是經學家在嚴肅的經學著述中的解釋!雖然皇侃並非直接以此來解釋「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而是在註解之後額外附載的「或雲」別解。但皇侃既然記載此解,又未加批評,說明他以為是可備一說的。

陶淵明也中招了

更有趣的是,著名詩人陶淵明曾經寫過一首《讀史述·七十二弟子》,開篇就說道:「恂恂舞雩,莫曰匪賢。」顯然用的就是「侍坐章」的典故。陶淵明詠七十二弟子,開篇就這麼寫,說明很可能「好讀書,不求甚解」的五柳先生也是將「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理解為孔門七十二賢人了。由此可見,皇侃所記載的「或雲」,確實在六朝時期至少是被一部人接受為「正解」而非「戲說」的。

這種解釋如果再往上追溯,可能至遲在漢代就已經存在了。東漢衛宏《漢舊儀》記載,漢代初年祭祀后稷的典禮上表演的舞蹈,跳舞的人中 「冠者五六三十人,童子六七四十二人」,一共七十二人。如果這一記載是可靠的話,那西漢初年就已經有將「冠者五六人」理解為三十人、「童子六七人」理解為四十二人的解釋了。即使這一記載或許出於後人附會未必完全可靠,但至少也能證明在衛宏的時代(東漢)肯定有此理解了。至於那時是否有將「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與孔門七十二弟子牽合在一起,則不太確定。但漢代碑刻《漢故成陽令唐君頌》敘述唐君精研經學,傳授弟子,「五六六七,訓導若神」。所謂「五六六七」顯然指的就是「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可見漢代已經牽合七十二弟子也是很有可能的。

論老梗的合理性與非理性

由此可見,這種解釋並不是單純的笑話,在漢魏六朝時期是有一定流行程度的注釋,甚至在唐宋以後也有極個別學者持此觀點。但是,不管這個理解如何源遠流長,它終究是荒謬的。當年石動筩戲弄博士,「博士無以復之」;如果我們不怕煞風景,要和笑話較真的話,其實也不難「復之」:先秦漢語雖然也有「女樂二八」表示十六人的例子,但是兩個連續的數字,尤其是作為修飾語的時候,並不表示數字相乘的意思。而且從情理上說,曾子比孔子小四十六歲,孔子卒時曾子也只有二十七歲,此事一定發生在孔子晚年。所謂孔門七十二賢人,本是後起的說法。「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出自曾子之口,如果真的指孔門七十二賢人,那難道曾子能夠預知未來?如果說當時已經有七十二賢人之稱,那七十二賢人中居然只有三十個成年人,其餘四十二人都在未成年之前就被推為「七十二賢人」!這顯然是荒謬的。

孔子(無奈狀):「要是這麼喜歡數數,順手再數數樹上的鳥有幾隻唄。」

石動筩的笑話當然犯不著煞有介事地去駁斥,但為何這個理解會在漢魏六朝流傳那麼長時間(雖然可能並非主流理解),甚至經學家皇侃引其說也不加批評,則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由此可見,對經典的註解,不僅當代人多附會歪解,古代也不乏其例。「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指孔門七十二弟子的歪解,雖然似乎「於古有據」「源遠流長」,但歪解終究是歪解,它成為笑話,一點也不冤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當代人如果肆意歪曲經典,也難保不會淪為後人的笑話。

本文為「桃李國學堂」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

taoliguoxuetang@163.com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涉版權請聯繫刪除)

欄目主持、本期作者

陳偉文

中國人民大學

國學院副教授

國學雜談

國學廣大,無所不包。

雜而有章,博而知要。

兼知識、趣味於一體。

熔學術、普及於一爐。

公眾號主編:李山

總監:楊春俏

編輯部主任:海彥、宛陵

本版責編:趙九九、吳嬌

桃李國學堂

與家長一起辨明經典的精髓

與教師一起研習經典的教法

與學生和愛好者交流學習經典的體會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

微信ID:taoliguoxuetang

taoliguoxuetang@163.com

推薦閱讀:

宇宙是什麼構成的?科學家說是數學-今日頭條
【經驗分享】手握劍橋offer的數學狀元:這才是學習Alevel數學的正確方式~
架空世界 之 公式創世
少年愛迪生:昨晚全上海被這位瑞典數學冠軍迷住啦!
一堂難忘的數學課

TAG:數學 | 國學 | 論語 | 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