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相親價目表:除了算計、交易,感情究竟排第幾

一篇題為《中國式相親價目表》的報道火了。新聞以北京、上海多個公園相親角見聞為主線,呈現了長期活躍在「公園相親界」的父母為子女擇偶開出的各種條件,「外地人不行」「屬羊的不行」「京籍大於京戶」「體制內大於體制外」「內環的優於外環的」……

在這個隱秘江湖,婚姻被分解為戶籍、房產、學歷、收入、家庭背景等一項項指標的權衡與博弈,一切都可以明碼標價,並由此形成了現實而殘酷的「鄙視鏈」,無論是處於鏈條的哪一位置,看不起低於自己的階層,渴望與同階層或更高階層聯姻,成了每一個為人父母者無法撼動的執念。

婚姻不僅是兩個人的事,更是兩個家庭的事,這種觀點已經被不少人所接受和信奉。而在當下,面對高企的房價,稀缺的優質教育資源,失衡的醫療資源等各種現實問題,婚姻也不再僅僅是家庭的事,而上升為階層之間的社會地位聯合與資源共享。

在這其中,焦慮感和恐懼感最為強烈的當屬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中產階層,他們既渴望鞏固和提升現處階層,又對自身階層可能下滑憂心不已,對低於自己的階層上升的渴望和實踐保持足夠的警惕。婚姻,在這種考量下被賦予了鞏固階層地位的重大使命,表現在對子女的擇偶標準上,就是一條條嚴苛到不近人情的標準與規定。

這種實質為通過婚姻轉移和消解中產階層焦慮感、鞏固和提升自身階層地位的「中國式相親」,在被打上「門當戶對」的美麗標籤後,確實更容易彰顯父母們的苦心與溫情,讓人即便不能贊同,也不忍過於指責。

然而這些為子女們相親的父母們犯了兩個大忌,不僅將子女的婚姻完全變成了一場算計和交易,也徹底暴露了其物化婚姻的功利心理。

一是對「門當戶對」的理解過於狹隘和迂腐。

戶口、學歷、有無房車等物質條件確實能部分反映出兩個人的成長環境與家庭背景,但這些遠不是「門當戶對」的真正要義。因為物質基礎是可以改變的,一個家庭背景一般、無京滬戶口、學歷不高、無房無車的年輕人,通過自身努力也完全可能從無到有,走向更高階層;一個各方面物質條件卓越的人,也可能瞬間一無所有。

真正的門當戶對,起碼還應包括兩人共同的價值觀等精神層面的契合。只有這些早已根植於靈魂的精神內核,才是一個人性情、閱歷、心態、追求的反映。而這些,才是決定了一個人最終能否走向成功、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性因素。

二是片面強調「門當戶對」(還是理解錯誤的),而忽視了感情基礎。

身處現在社會的人們,尤其是適婚男女們,早已過了靠荷爾蒙行事的年紀,對婚姻中物質的重要性瞭然於心,但這並不意味著婚姻並不需要感情基礎。即便是再強調物質的現實男女,也不得不承認即便不是唯一和先行因素,感情在一樁婚姻中仍佔據和物質同等重要的地位。現實中,因感情問題分道揚鑣的夫妻,絕不會比因「貧賤夫妻百事哀」而分手的夫妻少。

而在報道中的「公園相親」里,我們看到的是清一色的父母們將「門當戶對」視為婚姻的先行條件,對不符合硬體標準的對象毫不留情地淘汰,無疑人為剔除了有可能與自己子女情投意合的對象,也讓婚姻「因愛而結合」的主旨徹底變成了兩個家庭和階層物質條件的算計與交易。

「中國式相親價目表」,是中產階層父母們在安全感缺失、焦慮感爆棚的心態下,試圖以子女婚姻為籌碼,維持現有階層地位和生活方式的無奈之舉。可以理解,但無法苟同。

自身階層地位的鞏固和提高、子女的成功,只能依靠個體的努力奮鬥,而不能附加在婚姻之上。消除功利色彩,提倡精神層面的共鳴,追求有感情的婚姻,才能還婚姻本來面目,才是尊重婚姻、對子女負責的態度。

推薦閱讀:

中國式養老出路在何方 公辦養老院一床難求
中國式陪讀,望子成龍的中國式陪讀
什麼是中國式聰明?(黑白先生)
一百年前的中國式生活
【親子畫報】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十大禁忌

TAG:中國 | 感情 | 中國式 | 交易 | 相親 | 中國式相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