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移民奏響安居樂業交響曲
10萬移民奏響安居樂業交響曲 |
——看淅川是如何 「弘揚移民精神 建設美麗渠首」的(上) |
在線薦稿記者博客聯繫記者
前言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淅川,格外引人關注。16萬大移民之後,為水質,淅川人壯士斷腕,關停企業338家,把保一庫清水,作為第一位的政治任務來完成;為生計,淅川勵精圖治,建設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努力實現水清與民富的雙贏;為移民,淅川真情投入,縣內安置移民正成為全省南水北調移民安居樂業的表率。本報分上下兩篇,就淅川所做出的努力、犧牲與奉獻作以介紹,以期贏得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萬畝茶園基地,鬱鬱蔥蔥;千座蔬菜大棚,一望無際;移民小學裡,書聲琅琅;文化廣場上,歡歌飛揚……初夏時節,穿行於淅川縣移民新村,處處可見安居樂業的幸福景象。
淅川是全國移民安置大縣。上世紀因修建丹江口水庫,曾先後動遷移民20.2萬人;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開工,再次搬遷16.5萬人,其中縣內安置1.9萬人。連同上世紀後靠安置移民,目前全縣共有新老移民10萬人。
淅川縣委書記馬良泉說:「淅川移民數量龐大,穩定和發展任務非常艱巨。作為移民『娘家人』,我們弘揚大搬遷時期的『移民精神』,貼心服務、傾力幫扶。目前,淅川縣內安置移民正成為全省南水北調移民安居樂業的表率。」
暢通民意,築牢和諧基石
「移民搬到新家園後,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不適應,加上親情割斷、社會關係重組、集體財產分割等,很容易引發各種矛盾。把移民當親人,是我們始終不變的承諾。」淅川縣縣長趙鵬說。
周密排查,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上下貫通的庫區穩定工作網路。按照「不漏一個移民安置點、不漏一個家庭、不漏一個問題」的要求,半月一排查,及時收集問題,責任到人,確保妥善化解。
真情化解,把移民的事當成自家事。組織開展移民遷安「回頭看」、「遺留問題處理月」等活動,對於移民提出的個性問題,能解決的立即落實;共性問題,最大限度地予以解決;縣鄉解決不了的,向上反映幫助解決。
積極探索,完善矛盾調處機制。在各移民新村設立民主議事會、民主監事會、民事調解委員會,推進移民村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老城鎮穆山村村支書全玉建說,搬遷後,鎮里幫助穆山村建起248個西瓜大棚,如何經營成了村民爭論不休的問題。民主議事會成員反覆給群眾做解釋,矛盾最終煙消雲散。
黨心連民心,干群一家親。淅川縣用一條條親民政策、一項項過硬措施,暢通了民意,贏得了民心。全縣新老移民和諧穩定,近兩年沒出現一起集體上訪事件。
傾情幫扶,提升幸福感
「告別故土搬新房,生活便利心情爽。後續發展遇困難,幹部個個熱心腸。」在庫區廣為傳唱的順口溜,正是淅川全縣移民的共同心聲。
淅川縣移民局局長聶俊毅說:「在『後移民時代』,移民能否穩得住、快發展、早致富,關鍵是要看後續幫扶紮實不紮實。」
夯實責任,建立三級幫扶網。縣四大班子領導包鄉鎮,縣直部門包村,鄉鎮幹部包戶,落實對口幫扶工作措施,給移民送政策、送資金、送科技、送文化。
播撒激情,心系移民傳大愛。廣大黨員幹部帶著大搬遷時期的如火激情,繼續投入到移民幫扶工作中去。馬良泉曾多次提出,對移民群眾要「高看一眼、厚愛三分」,他經常把移民村當成「第二辦公室」。趙鵬經常深入移民家中,傾情解難,被鄉親們稱為「移民縣長」。
凝心聚力,部門聯動見實效。財政部門設立移民後續發展基金,每年拿出800萬元專項資金,以獎代補,促進移民新村完善提升環境;移民部門把一份份惠民政策資料送到移民家門口;教育部門在移民村建成一個個籃球場、圖書室;農機部門幫助移民購置一台台大型農機具……全縣上下,形成爭相關心移民、幫扶移民的良好局面。
壯大產業,支撐致富夢想
移民暖了心、定了根之後,創業致富的勁頭更足了!淅川縣因勢利導,引導移民群眾主動參與生態建設,變身生態產業工人,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實現「水清民富」的夢想。
2012年初,淅川縣大膽創新,變「輸血式」幫扶為「造血式」幫扶,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支持龍頭企業及種植大戶發展茶葉、金銀花、竹柳等生態產業。同時,捆綁項目、整合資金向移民村傾斜,鼓勵引導企業在移民區建公司、建基地,帶動移民創業致富。
僅一年多時間,就有50多家企業到淅川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生態產業。移民把土地流轉給企業,不僅每年有租金收入,他們還到龍頭企業的產業基地當工人,整地、栽苗、澆水……每月能從企業里掙到一兩千元的務工費。
去年以來,淅川縣移民鄉鎮已興建2000畝以上的生態農業產業基地42個,有50多家大型企業先後進駐移民村辦廠興業。全縣基本形成了以柑橘、核桃、花椒為主的經濟林果業,以金銀花、茶葉、大棚蔬菜、辣椒為主的特色種植業,以養牛、豬、羊、雞、魚、鵪鶉、鴿子為主的養殖業,以地毯、制衣、食用菌和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加工業,實現了移民增收、企業增效、村組集體經濟發展和壯大的良性發展格局。
同時,淅川縣積極開展移民實用技術培訓,催生了一大批自主創業的種養大戶、致富能手。目前,淅川縣有5萬名新老移民參與或從事生態產業發展,近萬名移民在產業集聚區務工,人均每年增收8000元以上。曾做出可歌可泣無私奉獻的庫區移民鄉親,正在凝心聚力共奏安居樂業的幸福交響曲!
本報記者闕愛民張海濤本報通訊員高帆夏季風
推薦閱讀:
※十大必聽交響曲
※【音樂百科】五部改變音樂的交響曲
※【特別推薦】9.20 朱踐耳第一交響曲
※這智商配這段子鬼子進村曲就是列寧格勒交響曲
※【值得珍藏的交響曲】柴科夫斯基《第二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