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漢」也能當心理諮詢師?

「門外漢」也能當心理諮詢師?

11月16日是國家心理諮詢師資格考試的日子。和司法考試、執業醫師考試等職業資格考試一樣,心理諮詢師近年來也日漸受到追捧。很多培訓機構打出了「零基礎」「無學歷」等招牌,宣稱只要參加考試,誰都能當心理諮詢師。果真如此嗎?

「神通廣大」的考試培訓機構

在很多網路論壇和門戶網站,心理諮詢師考試培訓的廣告隨處可見。在這些培訓機構的介紹中,大多醒目地標明「零基礎」「無學歷、經驗限制」。

我國《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標準》規定,心理諮詢師是指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通過心理諮詢的技術與方法,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的專業人員。記者以報名的名義諮詢了一家自稱獲得授權的定點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在該機構報名的人都沒有相關知識和經驗,考證只為自己就業多一個選擇。培訓學時一般為11個整天,自稱「考試通過率八成」。

但據《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標準》規定,作為最低級別的三級心理諮詢師,其申報條件必須滿足: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或者具有這些專業的大專學歷,但必須經過培訓;或者具有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同時經過培訓;培訓期限不能少於500標準學時。

無學歷、零基礎,如自行報名考試,很難通過審核。「一般都是依附培訓機構報名,自己報名成功概率不大。」該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很多培訓機構同時提供「免費代報」服務,並保證「100%代報成功」。

培訓機構的這些宣傳,不排除為吸引更多人報考、以賺取培訓費為目的。但是否存在培訓門檻低、容易被鑽空子、條件變通的問題?

被片面認識的心理諮詢師

心理諮詢師考試能如此吸引「門外漢」,重要的原因在於心理諮詢行業具有的前景,這也是培訓機構大肆強調的。

一家培訓機構稱,我國受過正規系統訓練的心理工作者有80%在做研究工作,只有20%做應用工作;而美國90%的在做應用工作,其中絕大部分是心理諮詢師;中國每有1個心理諮詢師,美國就有130個。同時,心理諮詢師的收入也讓人浮想聯翩。有心理諮詢師曾在微博上表示,其個案諮詢費達1200元每小時。

心理諮詢師的前景和「錢景」被很多人看好,但事實上,仍有很多人對心理諮詢心存顧慮,尤其是青少年。

教育部曾做過一次「十省市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3%的青少年認為進行心理諮詢很正常,超過一半(54%)的人認為接受心理諮詢的人精神有毛病。組織該調查的課題組組長陳虹說:「對心理諮詢的需求,在意識上的需要與在行動上的需求落差比較大。」

另一個片面認識是,很多人以為心理諮詢就是聊天或者做思想開導工作,給來訪者講講道理,充其量再加上心理測查什麼的。這無疑讓「門外漢」們有了更大的嘗試慾望。

這使得心理諮詢行業出現一個奇怪現象:躍躍欲試想從事心理諮詢的人很多,但大大方方去做心理諮詢的人仍然較少。當然,就發展趨勢而言,未來看心理諮詢的需求還是會越來越多。

考試之外更需重視實務技能

讓人嚮往的前景,使心理諮詢行業難免亂象。2001年,我國出台《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標準》,正式啟動了心理諮詢師的職業化工作,並於翌年開展了第一次心理諮詢師資格考試。

「但我國心理諮詢師職業化仍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陳虹認為,「心理諮詢師專業技術和從業人員素養方面參差不齊魚目混珠的現象比較普遍,甚至存在偽、誤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培訓考評認證體系不斷優化,心理諮詢師背景複雜、不乏「門外漢」等問題得到一定改善。「但由於培訓考評認證體系目標人群的教育背景結構等沒有實質性改變,因此,針對『門外漢』的考試培訓機構得到蓬勃發展,上述情況無法根本解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北京回龍觀醫院副院長龐宇說。

在龐宇看來,最重要的是,針對心理諮詢這一「經驗性工作」,如此培訓出的心理諮詢師,其理論聯繫實際的工作場所、實戰平台和後續督導機制在哪裡?

相比於資格考試中要求的理論知識,實務技能才是心理諮詢師最需要磨鍊的。正如有心理諮詢師在微博中所說:「幾千元學個三級心理諮詢師就幻想著千元每小時的諮詢費?你得看書看報,免費給別人做諮詢,出錢找別人做督導……有點真本事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其實,相關部門也意識到了問題。2010年,我國又啟動了實務技能認證考試,期望心理諮詢師更加重視技能實戰方面的能力。只是,這又是一個考試。

解決辦法當然不止考試。據了解,一些心理諮詢機構和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已開展了心理諮詢師的「繼續教育培訓」等工作,為心理諮詢師的技能提升提供實戰平台和後續督導。


推薦閱讀:

總是因為和領導、同事溝通有問題而被炒魷魚,好鬱悶?
如何才能正確、客觀的認識自己的藝術創作?
心理研究:男性對愛情的態度要比女性要來得浪漫
戶外運動和心理健康的關係

TAG:心理諮詢 | 心理 | 諮詢 | 心理諮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