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研究方案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研究方案 為了使《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順利進行開展並取得預期的課題成果,在學校領導和校教科室的指導下,經過課題組成員多次召開會議商討,特制定如下的研究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以素質教育思想和新課程改革扥理論為指針,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從實際出發,堅持理念聯繫實際的原則,採用科學手段,堅持實踐第一,加強綜合研究。關注國內外有關課堂教學模式的最新動態,研究成果。 二、本課題選題的現狀、理論依據與意義 (一)現狀:自主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於美國,並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採用的一種學習方式。由於它在改善課堂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並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也指出:「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立足於現代教育的高度,針對傳統班級教學存在的弊端,近年來我國教育工作者從教學組織形式改革的角度出發,將理論研究與實驗研究相結合,對合作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展關係進行了積極探索,並取得了初步成效。並將「合作」觀念引進課堂教學,創設了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新的教學形式。即使如此,我國目前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仍處於初級階段,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①對小組合作學習理論基礎作系統研究、深入研究得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與實質關係、合作基礎環節缺乏明晰的認識;②對各國小組合作學習的產生背景、國內外教育教學條件差異以及實施條件研究不足;③對小組合作學習本身蘊涵的現代教學理論特徵研究不夠,不能深入揭示小組合作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內在聯繫。尤其在我校,近兩年來,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我們的教師所組織的新課程教學看似很熱鬧,仔細觀察後就可以發現一些問題:首先,我們教師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一味重視教學的形式,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效率也不是很高;其次,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好學生髮言機會較多,學困生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得到鍛煉的機會較少,有些學生的參與意識不強;第三,教師沒有很好地參與到與學生的平等交流中,只是由過去的「滿堂灌」變成現在的「旁觀者」;第四,我們的教師還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深入適應新課程教學與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內在聯繫,因而帶來實踐中的盲目性等等。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新課程理念的實效性。因此,如何轉變教師觀念,遵循教為學服務的宗旨,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是我們當前急待解決的問題。 (二)選題理論依據: 1、認知理論: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兒童在其發展階段還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卻能藉助於成年人或具有相關知識的同齡人的指導與合作而學會解決。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也進行了「守恆研究」(同伴的相互作用能夠幫助非守恆者成為守恆者),他認為,同伴互教活動,在學業成績方面,教者與被教者均能從中受益,而受益者最大的是那些給他人作詳細解釋的學生。 2、集體動力理論: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集體動力理論認為,在自主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中,不同的學生在一個小組中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思維和智慧上的碰撞,從而產生新的思想,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在自主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必畏懼教師的權威,也不需擔心個人學習的失敗和緊張,同學間互勉、互助、互愛.合作的環境有利於學生產生自尊自重的情感,這種情感和學生的學業成績成正相關,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主合作學習中,成員間是互相依賴的,教師又是以總體表現為獎勵依據,從而使小組成員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對那些動機、毅力、責任心相對較弱的學生會產生積極的群體壓力,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習的效果。 3、主體教育理論:主體教育理論特彆強調教學活動的社會性,學生正是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在相互合作與交往中得到發展,自主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特別重視通過創設多種形式的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交往的平台和機會,使之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獲得健康活潑、積極主動的全面發展。 4、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的創始人,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要求教師作用從傳統的傳遞知識的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以上這些理論為我們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三)選題的意義:基於以上認識,我們認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理念就是「以人為本,重視人的發展,通過學生對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培養其自主意識,自主能力和自學習慣,使其成為一個具有主體性格的人,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合作學習不僅有助於因材施教,還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豐富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一)要想使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落在實處,就必須探索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用新的教學模式來引領教學。為此,探索自主合作學習的策略和方法,如何解決合作學習中的存在問題,優化這種學習方式,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是我們的研究必須解決的問題。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小組自主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但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不是每節課都要搞,也並非所有的教學任務都要通過合作學習活動才能完成。班級教學、個人學習仍有著合作學習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和作用。那麼,新課程教材中哪些內容適合採用合作探究,哪些內容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同樣是我們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三)切實解決學生學習中的知識需求與心理需求自主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知識需求與心理需求基礎之上。在自主合作學習中,教師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合作慾望,使其處於一種合作的衝動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情感。近年來,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我校學生由於基礎較差,在課堂上主動發表自己觀點和見解的意識欠缺,在學習上的合作意識更為薄弱,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景: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合作討論,無人舉手回答老師問題;有些學困生想回答,但看到老師的目光只盯著學習好的學生,便放棄了回答問題的念頭;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很痛心,這些使我認識到,如果我們的老師能放棄偏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真正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我們的課堂不就充滿生機與活力了嗎?所以,我們研究的問題將圍繞如何切實解決學生學習中的知識需求與心理需求展開,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探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滿足每個學生的知識需求和心理需求。 (四)合理組織小組自主合作學習構建自主合作學習小組是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前提,如何優化合作學習小組是我校研究的另一問題。在自主合作學習中,大部分是6人一組,每個班6~8組。我國許多學校由於師資資源不足,班級人數較多,一般都在50人左右,多者甚至達到七八十人,這給小組合作學習帶來了一定困難。一般來講,班級人數在50人以下,比較容易分組且易於管理;人數過多,不好分組也不好管理。另外,學校是按班級固定教室,這就給小組合作學習帶來很多不便,因為有很多課不需要小組合作學習,一個班級的桌椅在課間休息的幾分鐘里重新布置是不現實的。因此,要根據學生性別、學習成績、個性特徵、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異,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優勢互補,保證合作學習小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就有了一定的難度。我們的課題組研究圍繞如何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差異,運用組間同質和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充分利用人力資源,使小組成員之間具有互補性,小組之間力求均衡,便於公平競爭展開。 (五)優化教師的教學設計。我們的教師經常被任務型教學牽著鼻子走,而不考慮活動的必要性、合理性,這樣往往造成學生在活動中要麼爭論了很久還形成不了共同的意見,要麼討論了一兩分鐘就停下來,甚至出現冷場現象,學生無動於衷。因此,教師如何根據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的情境,把具有趣味性、生活化的問題,或開放性、探究性的問題作為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的載體。教師設計問題如何有梯度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可以使學習相對較困難的學生能跟得上上課的進程,更積極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教師如何選擇有利的時機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讓學生養成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使合作學習真正提高學習的效率是我們研究的又一問題。 (六)優化教學的評價方法。決定自主合作學習是否能取得良好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對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的評價,我經常發現,由於我們的老師因為評價不合理,極大地挫傷學生合作的積極性,影響學生學習的實效性現象。自主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教師如何改變傳統的評價方法?怎樣重視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如何側重對學生所在小組集體的評價?如何重視對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結果的評價?如何側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如何對學生的參與程度、合作態度、合作能力、創新意識進行評價?在每次自主合作學習活動後,如何及時對小組合作情況予以評價?這一系列問題擺在我們的目前,急待我們去研究解決。 (七)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從傳統的以知識為本位的教育觀轉變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位的教育觀,轉變教師的教育方式和教學行為,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育人水平。 (八)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過去學生單純的接受式學習,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自主合作學習方式,形成學生感受情感、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 (九)構建新型的學校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從而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本著對以上問題的認識,本課題組確立下面的11個子課題,今後,將圍繞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和下面的子課題,紮實展開研究。 本課題研究的子課題(1)如何研究挖掘中學教材中適合學生合作探究的內容?(2)如何解決合作學習中的存在問題,優化這種學習方式,有效提高課堂教學?(3)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怎樣分工及其意義?(4)合作學習中如何最大限度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5)合作學習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習慣?(6)如何評價合作學習是否成功?(7)中學各學科合作學習的特點?(8)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途徑。(9)在合作學習中,如何培養學困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10)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策略和方法。(11)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評價機制。四、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和內容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地位平等的關係。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小組合作形式為主,使每個學生在小組中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交流思想感情。例如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可進行初步嘗試,做法是:以培養學生主體意識與能力為目標,設計同步推進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程序,有機構成教學實踐結構,其活動結構的特點是:①遵循教為學服務的主體思想,以質疑問難作為設計教學目標的依據,貫穿教學主線。②以教師根據教材制定的目標作為反饋、檢測學習效果的依據。③充分發揮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的優勢,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教學意識,促進學生的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④在教學中,教師重視方法的指導,注意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⑤教師設計坡度,精講點撥,注意歸納總結,及時反饋,重視對個別學生的輔導,充分發揮小組自主自主合作學習的作用。 四、本課題的創新之處 1.因材施教。 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發展,有所提高。1)根據不同學科的文本特點,設計不同的活動形式採用不同的方法指導,使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合理有效。2)面向全體,讓學生享受有效學習的快樂。3)研究評價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有效性的方法。所以,我們的研究將在不同領域把這五個要素融入到合作實踐中,讓老師們、學生們真正從實踐中體會自主合作學習的本質,真正實現「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合作效果。 2.評價上的創新。 小組成員時常接受指定角色,小組被指定結構化任務去執行,而且小組工作的完成,需要各小組成員相互依賴地工作。因此,小組整體和各成員都應有責任去完成任務,從而達到滿意的學習效果。在評價上,教師從以往的對個人成績的評價轉變為對小組進行綜合評價。這樣創新的評價方式,使學生之間形成了「合作競爭」的交往方式,促進組內成員的互助和合作。 3.從實踐方式來說。 本次研究針對自主合作學習的特性分成兩方面的實踐,即教學實踐和課外實踐,在整個過程中,我們會將兩者緊密地聯繫,達到互相滲透互相支持的效果。a)在教學實踐中,主要實踐內容圍繞教材展開,在課堂中討論教材內容,教師給小組的成員分配角色,引導學生科學的討論問題,之後教師再通過總結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合作不僅僅是組內的合作,也是組間的合作,雙重的合作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探究問題能力的潛質。同時,教師的總結不僅包括教材內容的總結,更要包括合作學習的總結,這樣才能達到合作教學的效果。b)在課外實踐中,主要實踐內容圍繞社會實踐展開。我們將充分利用當地的人文地理環境資源和社會教育教學資源,讓學生走出校門親身接觸社會,體驗生活。在教師的帶領下,小組成員通過實踐前準備、實地考察、總結討論這三個環節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鍛煉小組的合作能力。實地考察階段,在教師的帶領下各小組根據上階段準備的內容進行實地考察,給學生們感性上的認識,也為下階段的總結收集豐富的資料。回到學校之後,每個小組先內部總結,撰寫一份調查報告,然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組間交流討論,最終得出一份完整的調查報告。這一系列過程將把課本知識和課外知識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也將最大程度的鍛煉學生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達到從理性到感性,再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過程。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成長,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和貫徹素質教育的精髓。 五、本課題研究的價值 (1)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學生是未來的社會成員,必須具備社會人的主體性,而主體性並非是遊離於社會的,它必須將個體融入群體之中,並自覺地為這個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當學生進入班集體時,就已進入了一個特有的小社會,他們必須在集體中發揮個人的能動性,在吸取集體的幫助教益和服務集體的活動中,使自身得到發展與提高,從而適應這個小集體。小組自主合作學習,首先使學生在小集體中相互適應,通過適應這個小集體,逐步過渡到適應大集體,從而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之所以說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就是因為:①它創造了學生互相認識、互相交流、互相了解的機會。在自主合作學習中,他們學會了把自我融於群體之中,小組的成員成了他或她的幾個好朋友,一起學習,一起活動。使之感到自己難以離開這個可愛的群體,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合群性。這也是一個人具有社會適應性所具備的基本素質。②有利於培養學生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的好品質。要想適應社會,能與別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他人能熱心幫助,真誠相待。通過小組自主合作學習,使學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學習上有所收穫,必須做到小組之間的每一個成員相互幫助,相互取長補短,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從而培養小組成員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幫助本組成員共同提高的好品質,成為他們在適應社會中所必備的條件。小組自主合作學習提供了小組成員之間合作的機會,增加課堂上學生之間合作、互助的頻度和強度,從而有力地促進了中學生社會化程度的提高。 (2)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一個具有自覺能動性、自主性和獨立性的人,是一個對事物有自己獨創的思維與見解,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具有社會交往能力的開放型人才。小組自主合作學習是培養這類人才的有效途徑,小組成員能夠在小組內進行充分的語言、思維及膽量的訓練。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他們能夠大膽地將自己的見解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在交流中逐步培養學生能主動與別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 (3)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馬斯洛的「需要滿足論」認為,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最主要場所。學生到學校里學習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歸屬。小組自主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個能夠充分表現自我的氛圍,為每個學生個體提供更多的機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和條件,使之在小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使每個學生進一步發現自我,認識自我,他們的主體地位被大大地肯定與提高,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4)有利於提高學 生學習的正確率在問答式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提出問題時,經常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一是不思考;二是結果完全錯誤;三是結果正確但形成結果方法單一。小組自主合作學習,可使思考結果不正確的學生及時得到糾正;不願思考的學生在小組學習的氛圍中不得不去思考、討論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組內的每一個學生都樹立起集體中心意識,增強學生為捍衛集體榮譽而學習的強烈動機,這種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正是發揮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具體體現。 六、本課題研究對象、方法及研究過程和步驟 (一)、本課題研究對象武勝縣城南初級中學校初2013級5班語文、英語、歷史學科 (二)、本課題的研究方法1、文獻研究法:通過學習使全體教師轉變教育觀念,理解把握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理念,準確把握探究性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的有關理念,為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打好理論基礎。採用集體學習和教師自學相結合。2、行動研究法: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不斷總結,改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使之更適應中學生的學習,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3、調查法: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設計問卷,展開調查(如對學生學習方式、課堂教學組織現狀等方面展開調查)。4,比較分析法:對實驗對象定期檢測.及時對取得數據進行分析,找出問題,及時矯正,完善實驗方案。5,個案分析法: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實驗與研究,並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剖析,總結成功,以更有效地調整實驗與研究策略。6、經驗總結法:在實驗過程中,組織主研者和實驗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經驗交流與總結,積極撰寫有一定價值的經驗論文,採取總體規劃,分步推進的實驗策略,每個階段有方案,有計劃,有記錄,有檢測,有總結,定期進行分析.最後匯總階段成果和實驗過程,形成自己的整體實驗成果.既提高了研究人員的自身素質,也豐富了此次課題研究的內涵.. (三)、本課題研究的周期與步驟 〈一〉、研究周期一年,即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11月〈二〉、研究步驟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本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提出課題,開展理論學習,組織研討活動。進行課題方案的設計和論證,並上報方案。 本階段需要課題組教師做的工作是:1、課題研究教師尋找理論依據,明確實驗目標分析,提煉先進理論經驗,提出實驗假設,制定實驗組方案,並討論和論證。2、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有關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確定實驗班級。3、初步實施。在實驗班中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建立實驗班資料檔案,完善實驗方案設計。進行實驗檢測,實驗規範化,管理科學化。4、撰寫課題研究第一階段工作總結,在總結中查缺補漏,為第二階段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二階段:典型探路階段(2012年1月---2012年4月)本階段的工作任務是:以典型探路為重點,在實驗班開展語文、英語、歷史學科課堂教學改革試驗工作,探索並豐富「中學生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結構。1、進一步學習有關自主合作學習的理論,全面學習有關教育理論,引導學生初步學會自主合作學習的步驟:提出問題——小組合作——學生反饋———教師小結2、收集整理國內外有關自主合作學習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建立資料庫,以備查用。3、在實驗班和非實驗班開展相同內容的問卷調查,通過寫調查報告,總結實驗的成敗與得失。4、實驗教師每學期上1——2節教研課,撰寫關於自主合作學習論文,上交實驗計劃、總結。 第三階段:全面推廣階段(2012年5月---2012年8月)主要工作:擬用四個月的時間在我校的各學科全面推廣新的課堂教學組織結構。1、總結試驗的得失。通過對實施過程中及時記錄的有關情況的分析,繼續深入調查研究,不斷修改初始成果的得失。2、收集課題研究成果,撰寫試驗論文及研究報告,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等形式,記載體會並寫出學術論文研究報告。3、撰寫課題研究第三階段工作總結。 第四階段:總結階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採用經驗總結法,對研究過程中形成的資料進行總結,形成適合中學生,符合新課程改革精神的中學生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形成課題研究成果,並進一步推廣。主要做的工作如下:1、組織實驗教師對實驗成果進行研討交流,總結,撰寫經驗論文。2、撰寫並提交《實驗報告》,申請專家鑒定和評估。3、對積累的材料進行整理分析,歸類並存檔。4、總結實驗成果,接受教育主管部門及專家的評估與成果鑒定。 七、課題研究人員及分工 1、課題研究成員:王成敏周上信李珍蓉何艷 2、研究人員的分工:(1)、王成敏:課題的組織者,負責歷史學科,撰寫研究方案、階段性報告、專題性總結、結題報告等總結和各種資料的收集整理。(2)、周上信:負責課題理論的研究、現狀分析、問卷調查設計。(3)、李珍蓉:負責英語學科實施方案制定及相關論文、教學反思撰寫。(4)何艷:負責語文學科實施方案制定及相關論文、教學反思撰寫。 八、預期成果 1、建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2、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規律,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探尋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學策略。培養學生分享與合作,培養學生科學道德。
推薦閱讀:

香港各界呼籲通過政改方案    浙江日報
60平米裝修 6套小戶型裝修方案PK ( 1 / 4 7 )
薦讀:巨大肩袖撕裂7種手術治療方案(上)
四種組合方案辟出自由讀書角
方案#

TAG:學習 | 理論 | 合作 | 方案 | 實踐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