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千古第一忍者術——勾踐的心路解讀
二十二 千古第一忍者術——勾踐的心路解讀(1) 元朝末年,一代大鹽梟方國珍的侄子方行曾經寫過一首詠懷伍子胥的詩《登子胥廟因觀錢塘江潮》,如下: 吳越中分兩岸開,怒濤千古響奔雷。 子胥不作忠臣死,勾踐終非霸主材。 歲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壯麗我重來。 鴟夷鐵箭俱安在,目斷洪波萬里回。 這首詩寫的很有詩骨,在詠古詩中算是上乘之作,特別是頷聯兩句,「子胥不作忠臣死,勾踐終非霸主材。」從詩中可以看出,方行對逼死伍子胥的勾踐非常輕視,直斥勾踐不是做天下霸主的料子。在春秋五霸的評選中,勾踐有時被請進來,有時被踢出去,但比勾踐成為五伯長更讓人們感興趣的,是他的不可複製的傳奇人生。 說不可複製,是因為自勾踐之後,歷史上再沒有人能像勾踐那樣,把人性中的隱忍之怒做得那般極致。即使如江東梟雄孫權含垢忍辱地給曹丕裝孫子,成就一方霸業,被陳壽稱為「有勾踐之奇」,也不過是勾踐的模仿者相對較成功的一位。 勾踐的身上有很多行為特質,但如果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勾踐的絕世人生,這個字想必一定是個「忍」字。說到忍,三國有一位大忍人司馬懿,演技一流,最終騙倒傻瓜曹爽,奪取了司馬家至尊天下。司馬懿的成功,是建立厚黑心理學基礎上的忍字功,其實司馬懿的忍功相比於勾踐,只是小巫見大巫。 試問,有誰可以面色從容的跪在曾經的死敵面前,一臉諂媚地品嘗著對方拉出來的新鮮糞便?有誰可以跪在死敵的面前當馬凳,請死敵踩著自己的虎背上馬?有誰可以心情愉悅地跪在地上,請死敵臨幸自己的妻子? 同是忍界大腕,面對男人都無法承受的奇恥大辱,司馬懿做不到,劉備做不到,孫權也沒有做到。趙佶倒是做到了,但入金後的趙佶為了活命而被迫接受金人的凌辱,而勾踐則是主動要求死敵無情踐踏自己的人格尊嚴。勾踐這麼做,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復仇!趙佶永遠沒有機會復仇,因為他不是勾踐。 講勾踐感天地泣鬼神的勵志故事,自然要講到那個大名頂破天的成語——卧薪嘗膽,實際上這個成語和勾踐只有一半的關係。勾踐嘗苦膽是有的,但卧薪卻是北宋大牛人蘇軾半開玩笑似虛構出來的。 勾踐實際上什麼也沒卧,他用的是一種辛辣的菜根,就是蓼菜,因為這種菜根非常的辛辣,所以每當勾踐為復仇而謀劃睏倦時,就用眼睛盯著蓼菜看,頓時睡意全無。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南宋宰相李綱曾經說勾踐「勾踐身入吳國,以為臣僕,僅得歸國,枕戈嘗膽,卒以報吳。」 無論勾踐是卧薪以嘗膽,還是枕戈以嘗膽,勾踐在從吳國飽受三年恥辱歸來後的存在,都可視之為美學意義上的悲劇存在。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的夕陽下自刎被普遍認為具有濃烈的美學意義,實際上相比於項羽的死,勾踐的生在人性還具有知恥意識的情況下顯得更為艱難。 對於讀者來說,更欣賞項羽的死,悲壯而富有魅力。但於勾踐來說,放棄人性知恥意識到極致的存在,也是一種偉大的美學存在,只不過這種美過於沉重,讓所有人都感覺到一種讓人窒息的壓抑。 如果天生就是奴隸,那麼在主人面前展現種種醜陋的媚態,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都是無可厚非的,奴隸生殺自由主。而勾踐的身份是一國之主,擁有屬於他的天下臣民,甚至還戰勝過他死敵夫差的父親,曾經爭霸中原的吳王闔閭。 幾乎就在一夜之間,勾踐失去了他曾經擁有的所有,為了實現人生的大逆轉,勾踐在眾目睽睽之下盡情展示奴性的極致,這份壓抑和隱忍,又豈是他人所能理會?
二十二 千古第一忍者術——勾踐的心路解讀(2) 其實在隱忍背後,還有勾踐對他曾經戰略決策失誤的自我反省,也是對自己實施的懲罰。只是想不出除了勾踐之外,還會有誰會自己的錯誤施加如此的嚴懲? 勾踐之所以兵敗會稽山,入吳為奴,嘗盡人生恥辱,純粹是自作孽不可活。事情發生在公元前494年,勾踐從父親允常手上接過王位的第三年,而勾踐的對手,就是他曾經的手下敗將、吳王闔閭的兒子夫差。 勾踐做為勝利者,夫差做為失敗者,已經永載史冊。但讓人們所意外的是,就在這一年(公元前494年),勾踐更像是滅亡之前的夫差,而夫差更像是兵敗之後枕戈嘗膽的勾踐,人生的戲劇性反轉讓人不勝感嘆。 闔閭因為大意,以為勾踐是孺子可欺,大發雄兵進攻越國,結果被勾踐奇兵打敗於槜李,闔閭被勾踐射了一箭,回國後不久就掛掉了。據說闔閭在死前拼盡了最後一口氣告訴夫差:「你要不為我找勾踐尋仇,你就不是我的兒子!」 夫差勵精圖治,「日夜勤兵,且以報越」。吳國在闔閭的治理下如日中天,夫差只需要理順治國邏輯就可以了,而勾踐之前戰勝闔閭純屬意外,論國勢,吳遠在越之上。不知道是過於自信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勾踐一直認為夫差不過是個庸才,不如趁夫差羽翼未豐時將其剪除。 勾踐沒有不聽大夫范蠡的良言苦勸,結果不出意外的在椒山被吳軍暴打成豬頭,以殘兵五千人退保會稽山。此時的勾踐可謂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除了被吳軍一口吃掉,勾踐不知道還能做什麼反抗。 勾踐的人生似乎即將走到盡頭,但大夫范蠡提出的一個建議卻讓勾踐看到了他還有一絲光明的未來,只不過這種亦實亦幻的未來,必須要用他的人格代價來換取。按范蠡的話做了,不一定成功,但不按范蠡的話,一定得死。 范蠡的建議很簡單:說世界上最好聽的話,送世界上最珍稀的寶貝,「卑辭厚禮」收買夫差,希望能籍此讓夫差罷兵,勾踐就有一線生機。如果夫差瞧不上這些東西,那還有一個辦法,不過比較冒險,就是勾踐親自去姑蘇向夫差請罪,必要時犧牲個人的小尊嚴來換取越國的大尊嚴。 范蠡是千古不世出之奇人,他對人性的理解和對時局的把握,要遠比同時代的對手伍子胥看得更為透徹。勾踐的性格是什麼樣,范蠡再清楚不過,勾踐對人格尊嚴看得比天還要大,范蠡敢於向勾踐提出這樣喪盡人格的建議,就是基於范蠡準確地把握住了夫差的性格弱點。只要勾踐按范蠡說的去做,范蠡敢保證勾踐至少有七成的把握活下來。 范蠡的話傷到勾踐強烈的自尊心沒有?肯定傷到了,這就是為什麼在勾踐滅吳之後對范蠡起了殺心的主要原因。只是范蠡太精明,提前溜掉了,只有傻乎乎的文種還在等死。 勾踐要殺范蠡和文種,並非是二人深謀遠慮,有姜子牙之智,而在於二人曾經是勾踐人生中奇恥大辱的見證者。勾踐成功之後,二人每在勾踐身邊多呆一天,勾踐在吳國的恥辱經歷就會痛徹骨髓,勾踐在二人面前就永遠抬不起頭來。 。伍子胥的性格實在太過剛烈,個性極強,這樣性格的人應該不是特別多,但一旦讓他們抓住了機會,他們就會做出轟轟烈烈的大事。伍子胥之死,其實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的原因,夫差雖然不想聽他的管教,但畢竟伍子胥是自己的父持,伍子胥如果能不要端著架子,夫差自然還會尊敬他,雖然不會太聽他的。夫差就是前世的項羽,伍子胥就是前世的范增,但范增沒有伍子胥這麼激進。夫差不聽伍子胥的,伍子胥在潛意識是把夫差當成敵人的,當他提出要求要看著夫差滅亡時,夫差就已經成為他敵人了。如果伍子胥不自殺,而是被軟禁起來,等到勾踐滅夫差後,伍子胥想必是非常的激動抓狂,在夫差吐口水,指天罵地,以伍子胥的偏激性格,這事他真幹得出來。古時勾句不分,經常通用,但在春秋時,應該是句踐吧。對古文字不是很了解,需要仔細研究一下。 小笑的同學這麼年輕就離開了這個充滿希望的世界,唉,實在太可惜了,讓人悲痛。每天都有這樣的悲劇發生,美麗的花朵還沒有來得及綻放就凋謝了,從人間到天堂,只有一個轉身的距離,往事便已塵封,成為永遠抹不掉的記憶。正如小笑所說,希望大家以後多注意鍛煉運動,保持一個強健的體格,有了不適不要強忍,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不要粗心大意。小笑最後一句說得真好:為塑造一個健康的時代做出各自的貢獻。方行寫的這首詩非常有詩骨,詩貴有骨,在詠史詩中可說是上乘佳品。勾踐的成功不是平白得到的,是付出了巨大的人格代價才換來的,這一點,不是人人能做到的。無關的失敗,主要還是他自己的原因,西施只是起到了間接的影響。伍子胥幾次勸夫差遠離女色,更不要接近政治上非常不可靠的越女西施,但夫差早就無藥可救了。 做為勾踐恥辱經歷的親歷者,范蠡和文種是勾踐不想再看到的人,只要他們離開,並答應永遠不再回來,而且永遠不再說起這件讓勾踐難以啟齒的經歷,勾踐還是視他們為知己的。對勾踐來說,或對有勾踐相似經歷的人來說,只要歸隱江湖的范蠡和文種才是好的。范蠡比文種聰明就在這一點,他深深看透了這一層人性,人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何況范蠡都見過勾踐的那一幕幕恥辱,自己不走,等著勾踐來殺么?所以他提前溜了,才成就了陶朱公的一段江湖傳說。 二十二 千古第一忍者術——勾踐的心路解讀(3) 有時人性就是這麼悖謬,越是在乎尊嚴的,越能做出自我傷害尊嚴的事情。有些人為了升官發財做盡了喪失人格的醜事,一旦得志,他對百倍千倍的洗刷自己曾經的恥辱。如果有人曾經見證過他的恥辱經歷,那麼他用盡一切辦法除掉此人。 勾踐就是此類人,在勾踐看來,如果他此時為了保住僅有的一點尊嚴自殺的話,那麼椒山之敗就永遠成為他人生中洗不掉的污點。要想洗刷椒山之敗的恥辱,那隻必須以犧牲人格代價來爭取活下來的機會,慢慢再找夫差算總賬。英雄自有氣短之時,用一時的恥辱換來一世的榮耀,項羽做不到,但勾踐一定能做到忍!心字頭上一把刀,說得容易,做到不容易。雖然勾踐接受了范蠡的建議,準備入吳為奴,但內心深處的激烈思想鬥爭是可想而知的。對於性格要強的人來說,尊嚴的意義遠大於生命,就這麼放棄?勾踐肯定做不到。 范蠡的自卑之計能騙得過單純幼稚如項羽的夫差,但騙不過老奸巨猾如范增的伍子胥。即使越國使者文種用極為恭卑的語氣請求吳王放小臣勾踐一馬,勾踐為了表示對吳王寬恕的感謝,願意「請為臣,妻為妾。」伍子胥一眼就看穿了勾踐此舉背後強烈的復仇意識,因為伍子胥本人就是一個極端的復仇者,所以伍子胥能摸清勾踐的心態。 夫差有些猶豫,消息傳回越國時,勾踐頓時感覺到絕望,如果連這僅有的復仇機會都得不到,那麼他只有自殺以謝先祖了。「句踐欲殺妻子,燔寶器,觸戰以死。」勾踐殺妻滅子,散盡家產與夫差決一死戰,其實這才是真實的勾踐! 入吳為奴,是勾踐為了實現人生大逆轉不得不接受的殘酷安排,但勾踐的骨子裡卻是一個至剛至硬之人。正如厚黑教祖李宗吾所言:「厚黑學博大精深,有志此道者,必須專心致志,學過一年,才能應用,學才三年,才能大成。」 梁山大頭領宋江是真正意義上的厚黑人物,他在做吏期間養成了厚黑為人的好習慣,對誰都是面帶和氣,這才是厚黑的上乘境界,劉邦也是如此。勾踐進入厚黑界只是半路出家,在兵敗椒山之前,找不到有關勾踐含垢忍辱的記載,這和勾踐的富貴出身有關,他不需要耍厚黑手段就能得到王位。 二十二 千古第一忍者術——勾踐的心路解讀(4) 隱忍是一種功力,而厚黑則是另外一重境界,不能把隱忍和厚黑簡單的混為一談。隱忍更多的因素是不甘與堅持,正因為不甘失敗,所以才堅持下去,這是對命運的頑強抵抗。 周文王為了打消商紂王對自己的懷疑,強忍悲痛吃下了兒子伯邑考的肉,勾踐在吳期間,品嘗夫差的糞便,給夫差當馬奴,只是一種生存手段,與厚黑無關。 勾踐花重金買通了吳國寵臣伯嚭,通過伯嚭說服夫差,攜文種、范蠡入吳服待吳王。越國群臣送別勾踐於浙江之上,群臣設宴與勾踐餞行,勾踐先是仰頭望天,不知道在想什麼,然後舉起酒杯與群臣道別,熱淚滾滾而下,一言不發。 勾踐的淚水,實際上是對自己入吳自辱以復仇的否定。如果不是為了越國大業著想,勾踐更願意和夫差血戰一場,即使戰死,江湖上也會頌傳著英雄勾踐的美名。 橫劍一死並不難,只須忍受幾分鐘的痛苦,而跪伏在死敵面前忍辱負重以求鹹魚翻身,卻要承擔幾年的痛苦。而這種心靈上的挫傷將會成為伴隨一生的隱痛,隨時可以發作,折磨自己早已疲憊不堪的靈魂。從這層角度上講,勾踐比項羽更有擔當,項羽烏江一刎,看上去是英雄壯舉,實際上是在逃避困難。 而且對勾踐來說,前往吳都受辱,並非一定能換回復仇的機會,他最擔心的是夫差聽從伍子胥的挑撥,隨便找個罪名就能把自己做掉。如果是這樣,那麼勾踐將帶著永遠無法洗刷的屈辱下地獄,難道勾踐入吳是甘心受夫差奴役的么? 在臨別前與大臣的談話中,勾踐就流露出這種隱憂,「復反系獲敵人之手,身為佣隸,妻為仆妾,往而不返,客死敵國。」不要說勾踐是冷血的陰謀家,更不要說勾踐是大腦里充滿奴性的軟骨頭,這都不是真實的勾踐。 二十二 千古第一忍者術——勾踐的心路解讀(5) 但凡自尊心強的人,往往都特別重視名節,都會對曾經的「失節」而耿耿於懷。韓信從淮陰惡少的胯下爬過去,被天下人視為笑柄,韓信也背負了沉重的心理負擔,韓信也想過萬一沒有成功,他的胯下之辱將會被他帶進墳墓里。同理,勾踐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還有沒有未來,一旦夫差變卦,他會不會後悔當初還選擇這條危險且屈辱的翻身之路? 不過對勾踐來說相對有利的是,他身邊還有范蠡這位超級謀士,可以臨機決策,幫助勾踐化險為夷。而且夫差為人又極為好名,有婦人之仁,只要勾踐卑辭動之,就能打動夫差心中最柔軟的那根感情之弦,不至於讓夫差對自己起殺心。 勾踐在見到夫差的那一刻,用的就是悲情法,勾踐痛哭流涕的跪在夫差面前請罪,請寬厚仁慈的大王饒恕臣這條賤命。站在一旁的伍子胥知道勾踐在演戲,勸夫差不要中了勾踐的苦肉計,但夫差是個很容易受感動的人,在勾踐的淚水面前,夫差選擇了寬容,「誅降殺服,禍及三世。」 夫差和項羽都有婦人之仁,他們從不怕在戰場上與敵人逆殺三百回合,但他們卻總不是敵不過敵人的淚水和哀求,結果放敵人一條生路,卻給自己留下一條死路。後人經常把勾踐和劉邦做為反面典型,在批判他們「忘恩負義」的同時,歌頌夫差和項羽的寬仁。 項羽先破壞了楚懷王事先約定,由諸侯共同遵守的入關中者王之的條約,而且項羽死不肯過江東,不能算是劉邦的過錯。勾踐臣服於夫差本就是在演戲,而非真心誠意的請求夫差寬恕他,這隻能說夫差太傻,誰讓夫差不聽伍子胥的?勾踐的行為符合孫子兵法所說「兵者,詭道也」的求勝邏輯。 退一萬步講,就算是夫差待勾踐不薄,可看看勾踐在吳都的兩年時間裡都做了什麼?勾踐和妻子住在石洞里,每天穿著粗布衣裳,給吳王鍘草喂馬,掃馬糞。 最經典的一幕就是有次夫差生病,勾踐為了讓夫差打消對自己的最後一絲疑慮,請求太宰伯嚭拎著盛著夫差惡臭糞便的屎盆子,然後勾踐跪在地上用舌頭舔嘗著糞便,然後說大王龍體可愈,夫差龍心大悅。 世界上有哪個男人願意品嘗另外一個男人的糞便,何況他們還是曾經的死敵,這種尊嚴的無限自貶,給夫差帶來了心理上的極大愉悅,或者說是復仇的快感。從這個角度講,夫差對勾踐的所謂不殺之恩,勾踐已經用包括吃大便、供妻子臨幸在內的人格自我貶損償還了,還能要求勾踐怎麼做? 伍子胥曾經警告夫差不要被勾踐表面上的奴性所迷惑,一旦放虎歸山,虎必噬人。夫差不同意伍子胥的觀點,他說勾踐有三種美德,一是義,二是慈,三是信。義者,勾踐率越人歸吳;慈者,勾踐親嘗糞便,使妻為婢女服侍夫差;信者,勾踐幾乎掏空了越國國庫,把大把的金銀奉送給吳國。也就是說,夫差也認為勾踐已經償還完了他曾經欠自己的各種債務,不再欠自己什麼了。 做為強勢的一方,很容易忽略在弱勢一方在受辱時的心理感受。雖然夫差並沒有逼迫勾踐去做這些下三流的事情,但在勾踐看來,夫差永遠欠他一場羞辱。這很好理解,韓信在以楚王的身份回到淮陰後,重賞了曾經羞辱自己的屠家惡少,並稱惡少是壯士,其實這也是韓信對惡少的報復,不過手段比較隱晦而已。勾踐做事非常冷靜,甚至可以說是冷血,他追求的是冰冷的結果,而夫差和項羽似乎更享受轟轟烈烈的過程。勾踐之所以敢放下尊嚴去給夫差當馬奴,就是看透了夫差的這種性格弱點,而勾踐要做的,只是防備伍子胥使壞。雖然夫差是主,勾踐是奴,但勾踐卻將夫差玩弄於股掌之上。表面上看是夫差玩勾踐,真正根本就是勾踐在玩夫差,夫差被勾踐賣了,還在替勾踐數錢。 不過像勾踐這樣的忍辱負重,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這需要極強極冷血的心理素質,精神稍不強大,早就自殺了。就像韓信那樣,但憑一口氣在,早將惡少殺了,但他還是選擇了伏地而行。因為他心中還有個偉大的理想沒有實現,他不能因為這個小人物而放棄自己的理想,韓信是不會這麼做的。在本質上,勾踐韓信的主動受辱,都是大丈夫所為,他們衡量的清輕與重。能在屈辱中活下來,遠比自殺更有勇氣。勾踐是非常之人,所以他做的是非常之事,勾踐有時做事更像一台冰冷的機器,雖然冰冷,但卻極有效率,這樣的人是非常可怕的,當然也是可敬的。 勾踐和劉邦非常相似,夫差和項羽非常相似,夫差和項羽的性格都是孩子氣的,僅從交朋友的角度講,夫差項羽是值得交的,因為他們率真可愛。勾踐劉邦其實也不是後世所描繪的那般厚黑,他們也是性情中人,他們也有感情,他們也有朋友。勾踐算計夫差成功後,在明知道夫差有可能學自己復仇的情況下,也差一點心慈手軟,放夫差一條生路,被范蠡及時勸住了。在某一些方面,勾踐還是挺可愛的,只是要做他們的朋友,可能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因為他們的政治理想,決定了任何一切感情都要置於政治理想之下。在亂世中,比道德的,一定會被比吃人的吃掉。亂世的本質,就兩個字:吃人!小魚吃蝦米,大魚吃小魚。太厚道的人在亂世中最好的選擇是歸隱避世,否則心存善念,是很容易被人算計的。 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其實是自己心態的一種潛意識的反應,特別是某些與所寫文字相似的經歷,寫起來就非常的真實,有感染力。憂傷,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人生就是從一個這裡走到那裡,然後關門的過程。寫作,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需要在文字上下點功夫,狼就是文字功底有些淺了,所以經常出錯。寫作,不要考慮去超越誰,只要寫出了自己的最好狀態,讀者喜歡看,就行了。寫作,貴在真實、自然、流暢,不要作過多的雕飾,這很容易失真。 老猴對鄭國衰落的感慨很深,確實,鄭國在春秋早期是小霸,地理位置和江湖地位,有些類似戰國時的魏國。雖然居天下之中,四戰之地,但如果戰略得當,是完全可以爭雄天下的,結果卻一步步滑向衰落,最終淪為晉楚之間的騎牆醬油男,甚至要靠夏姬來維持門面的程度,簡直就是一部類似紅樓的豪門衰落史。到了春秋中後期,鄭國基本成了群眾演員,哪個片場缺群演,鄭國上去演一把。非常的可惜。 鄭國地處天下之中,精英輩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名相子產,絕對是千古一相的作派。只是限於鄭國國力,沒有條件做出更大的成就。齊莊公完全是自找抽,哪有這樣給權臣扣綠帽子的,何況自己還是個傀儡,實在是糞耙子搖頭找屎。姬僚有些像李建成,論能力,不遜於公子光,姬僚的戰略同樣是外放型的,只是姬僚沒有姬光那般厚黑。慶忌實在可惜,更讓人惋惜的是,慶忌死於要離這個瘋子之手。殺王僚的專諸還可以理解為妻兒謀萬世飯碗,要離殺慶忌,什麼都不圖,還主動害死了自己的妻兒。公子光有能力,但陰謀詭計太多,做人做事不太陽光,喜歡搞台下政治,和伍子胥互相算計,和後世某人有些類似,呵呵。伍子胥和鄭國有過一段交集,要不是太子建發神經似的要謀取鄭國江山,伍子胥原來有是可能定居於鄭國,為鄭國所用的。只是當時的鄭相子產要和性格極端的伍子胥共處,可能會有些困難。 漁夫子路?沒什麼印象了,查一下相關資料。拆遷是城市發展的必然,但要有規劃,有些具有唯一性,歷史性的建築,最好不要拆,一拆就再沒有了。非常喜歡站在鐵路天橋上,看南來北往的列車呼嘯而過。人生,就是一段旅程,總有到終點的那一刻。一扇扇開開合合的車門,就是人生一段段無法忘卻的記憶。有時經常看著穿嘯遠去的列車發獃,在想像坐在車窗邊的旅客們,他們各自的人生,都還好嗎? 二十二 千古第一忍者術——勾踐的心路解讀(6) 勾踐在受辱時的心態和韓信是一致的,只不過因為他受到的恥辱更為嚴重,所以勾踐的報復心理更為強烈。勾踐在從吳返越後,召見群臣時說:「昔者越國遁棄宗廟,身為窮虜,恥聞天下,辱流諸侯,今寡人念吳,猶躃者不忘走,盲者不忘視。」忘記歷史,是對民族的背叛;忘記恥辱,是對尊嚴的背叛。 當年意氣風發的越王勾踐,新的身份是吳王的馬奴,在姑蘇眾目睽睽之下,盡心盡責的服侍著吳王,成為吳人茶餘飯後的笑柄。這裡沒有勾踐的親人、兄弟,更沒有在越國時專屬於他的那份王者之尊,有的只是屈辱和對未來不確定的幻想。 夫差確實寬仁,沒有難為勾踐,而且勾踐的種種媚舉也不是夫差逼他的。但正因為如此,夫差越寬仁,勾踐會覺得越屈辱,在自尊心強烈的弱勢一方看來,強勢一方對他越好,他靈魂深處的那種知恥意識就會無限放大。 勾踐在姑蘇忍了整整兩年,雖然妻子和范蠡、文種日夜陪伴在勾踐身邊,最大限度的減輕了勾踐的孤獨感,但在靈魂深處,勾踐依然是一個孤獨者。更何況范蠡和文種每天都會親歷睹勾踐的馬奴生涯,從這個角度講,范蠡、文種和夫差一樣,都是勾踐不想再見到的人。 在眾人的努力下,夫差已經完全被騙倒了,認為放勾踐回越不會影響到吳國的稱霸,於公元前489年的三月將勾踐放回越國。在越國君臣一行來到三津(今吳淞江下游)的時候,身邊已沒有一個吳人,勾踐突然淚流滿面,悲不自勝。 當初他入吳為奴,就是從三津取道北上,當時的勾踐心情灰暗到了極點,因為他看不到未來。而如今兩年的受辱期已滿,勾踐恢復了自由,那些不堪回首的恥辱已經成為歷史。 勾踐並非後人傳想中的冷血,他的感情世界非常豐富,他也會哭,也會慨嘆命運。勾踐在三津口的江水之上,品嘗的不再是臭不可聞的糞便,而是自己劫後逢生的喜悅淚水。勾踐心潮起伏地告訴身邊人:「我落難時,從三津經過,當時不知道還能否活著回來。」 等到船隻即將抵達越國的水岸時,勾踐看到無數百姓擠在岸邊,歡迎他們的君主在飽經磨難時安然回來時,自椒山慘敗入吳為奴後的幾年時間內在勾踐心中積鬱的壓抑,這時徹底得到釋放。 二十二 千古第一忍者術——勾踐的心路解讀(7) 勾踐近乎是怒吼著哭出聲來,「吾已絕望,永辭萬民,豈料再還,重複鄉國。」按《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的記載,勾踐說完這句話後,「言竟掩面,涕泣闌干。」 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男人,一般人受辱後,一旦和死敵強勢易位,他們會把死敵整得很慘,用一種變態的心理去看待落難的死敵。有些人受辱後的心態容易變得扭曲,伍子胥就是一個再典型不過的例。勾踐並不是這樣,這兩年在吳都的受辱經歷,是勾踐用常人難以想像的隱忍挺過來的,勾踐稍有些意志薄弱,他隨時可以選擇自殺。勾踐有一個萬個理由仇恨夫差,在三千越甲吞吳後,夫差落到勾踐的手上。如果勾踐換成伍子胥,夫差會死得非常難看,但勾踐並沒有絲毫復仇的變態快感,他更同情走投無路的夫差,夫差現在所面對的,就是當初自己所經歷的。 強者很容易同情與自己有相似經歷的弱者,因為強者能從這樣的弱者身上懷念屬於自己那段的灰暗歷史。從本質上來說,夫差和勾踐其實是同一類人,他們的血都是熱的。 夫差哀求勾踐念及當初他對勾踐的不殺之恩,放吳國一條生路,夫差派大夫王孫駱來告命,言辭哀婉可憐,並承諾「若徼天之中得赦其大辟,則吳願長為臣妾。」勾踐對此的反應是「不忍其言,將許之成」,同意放虎歸山。 勾踐當然知道放虎歸山的後果,夫差極有可能成為再版的勾踐,而勾踐則有可能淪為再版的夫差。但在王孫駱苦苦哀求的那一刻,勾踐還是心軟了,就像當年夫差的心軟一樣,差一點改變了歷史的方向,幸虧被智算無遺的范蠡給攔住了。 范蠡的冷靜分析讓勾踐放棄了迂腐的婦人之仁,必須在吳國的冷灶上澆下最後一盆涼水,但勾踐還是堅持要求赦免夫差本人,並為夫差在甬東(今浙江寧波海中小島)安置了居所,劃撥三百家供夫差役使,被夫差拒絕了。 當然,從這一點上講,夫差更有骨氣,寧死不吃嗟來之食。可如果從勵志的角度講,夫差又不如勾踐,在相同的人生困局下,勾踐可以吃嗟來之食以圖後舉,夫差為何就不能? 這樣的勾踐,還是值得尊敬的。推薦閱讀:
※聯語雜醬面537(二十二字)
※心靈的二十二個溫暖
※聯語雜醬面506(二十二字)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星相典籍——果老星宗(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