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
目錄
第1節:前言... 1
第2節:引子:岐黃探源(1). 3
第3節:引子:岐黃探源(2). 7
第4節:引子:岐黃探源(3). 9
第5節:引子:岐黃探源(4). 12
第6節:引子:岐黃探源(5). 15
第7節:引子:岐黃探源(6). 18
第8節:引子:岐黃探源(7). 21
第9節:引子:岐黃探源(8). 24
第10節:引子:岐黃探源(9). 27
第11節:引子:岐黃探源(10). 29
第12節:引子:岐黃探源(11). 32
第13節:上篇人體養生(1). 34
1.如何自測心臟功能是否正常?... 34
2.心臟養生主要養什麼?... 35
3.心臟的健康和心情有關嗎?... 36
4.什麼環境因素對心臟健康的影響最大?... 36
5.為什麼夏天是心臟病高發季節?... 37
6.保護心臟適合做哪些運動?... 38
7.保護心臟穴位有哪些?... 39
8.怎樣通過飲食來養護心臟?... 39
9.人蔘對養護心臟有好處嗎,怎麼吃?... 41
10.如何自測肺臟功能是否正常?... 44
11.養肺主要養什麼?... 45
12.什麼環境因素對肺臟健康的影響最大?... 45
13.肺養生在季節上有什麼變化?... 46
14.情緒和肺健康有關係嗎?... 47
15.冷水浴對肺臟的健康有好處嗎?... 47
16.哪些運動可以增強肺的抗病能力?... 48
17.養肺適合吃哪些蔬菜水果?... 49
18.肺病患者如何葯補?... 52
19.中醫說的脾胃就是脾臟和胃嗎?... 54
20.養脾胃主要養什麼?... 55
21.為什麼壓力大的人消化系統容易出問題?... 56
22.環境對脾胃健康有什麼影響?... 57
23.為什麼南方人比北方人容易出現脾胃問題?... 57
24.如何運動養脾胃?... 58
25.養脾胃在飲食上應該注意什麼?... 60
26.脾胃病患者如何用中藥自療?... 63
27.肝臟在身體健康上扮演一個什麼角色?... 65
28.情緒和肝臟健康有什麼關係?... 66
29.為什麼春天是肝病高發季節?... 67
30.環境與肝臟保健有什麼關係?... 68
31.養肝適合做哪些運動?... 68
32.養肝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69
33.哪些食物最養肝?... 70
34.肝病患者怎麼進行中藥調理?... 72
35.是不是只有男性才需要養腎?... 74
36.為什麼冬天是養腎臟的最好時機?... 75
37.禁慾、戒絕房事,是養腎的好辦法嗎?... 76
38.怎樣從精神上養腎?... 77
39.腎病患者對環境有什麼要求?... 77
40.如何運動養腎臟?... 78
41.養腎如何按摩?... 78
42.養腎如何食補?... 79
43.養腎如何葯補?... 81
44.怎樣養護牙齒?... 84
45.如何養護咽喉?... 86
46.養護咽喉可以常吃哪些食物?... 87
47.養護咽喉可服用哪些藥物?... 88
48.唾液和養生有關係嗎?... 90
49.眼睛養生應該注意什麼?. 91
50.眼睛的保健穴位有哪些?. 93
51.吃什麼東西保護眼睛?... 94
52.哪些藥物防治眼睛疾病?... 95
53.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鼻腔疾病?... 97
54.防止鼻腔疾病的保健穴位有哪些?... 98
55.如何通過食物和藥物調治鼻病?... 100
56.多大的噪音會損害聽力?... 101
57.護耳保健操如何做?... 102
58.保護耳可以採用哪些食療方法?... 103
59.藥物調治的耳養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105
60.耳內異物如何處理?... 106
61.手部運動能養生嗎?... 107
62.怎樣通過運動來防治肩周炎?... 108
63.怎樣洗腳最養生?... 110
64.為什麼說腳是人的第二心臟?... 111
65.中老年人如何活動下肢?... 114
66.人的皮膚有哪些類型?... 116
67.養護皮膚的要點是什麼?... 117
68.如何清潔皮膚?... 119
69.如何滋潤皮膚?... 120
70.如何營養皮膚?... 122
71.經絡有什麼作用?... 124
72.中醫的14經脈指什麼?... 124
73.經脈的陰陽表裡關係指什麼?... 125
74.手太陰肺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 126
75.手陽明大腸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 126
76.手厥陰心包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 126
77.手少陽三焦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 127
78.手少陰心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 128
79.手太陽小腸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 128
80.足太陰脾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 128
81.足陽明胃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 129
82.足厥陰肝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 129
83.足少陽膽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 130
84.足少陰腎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 131
85.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 131
86.任脈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 132
87.督脈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 132
88.如何根據十二經絡的氣血流注時間養生?... 133
89.營養元素必須通過保健品來補充嗎?... 137
90.怎樣科學補鈣?... 138
91.怎樣科學補鐵?... 143
92.怎樣補充維生素C?... 147
93.怎樣補充B族維生素?... 150
94.怎樣補充蛋白質?... 151
95.怎樣補充鋅?... 154
96.什麼是精神養生法?... 158
97.什麼是形神統一?... 160
98.精神與健康有什麼直接聯繫?... 161
99.什麼是神志養生法?... 163
100.什麼是情志養生法?... 165
101.怎樣選擇最健康的居住環境?... 168
102.為什麼人們更喜歡坐北朝南的房子?... 170
103.住房和卧室是不是越大越好?... 172
104.怎樣安排新房的居室?... 174
105.什麼是居室氣候?... 175
106.按時睡覺起床對健康有什麼好處?... 178
107.起居養生六字訣是什麼?... 179
108.怎樣才能吃出健康?... 181
109.宿便為什麼威脅健康?... 183
第1節:前言前 言
最近幾年,有許多名人突然去世,英年早逝似乎對精英們更為青睞,在為他們的離去扼腕之餘,也使人聯想到不少的長壽偉人。例如,小平同志就以其豁達的心胸和超凡的智慧而享年93歲;75歲高齡時,他還健步登上了黃山;80多歲時,還能在大海中暢遊一個多小時,可見健康長壽與承擔的社會責任無關。
我國的第一部中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就指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意思是說,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人,就會遵照自然界的規律,按照保養生命的方法來安排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具體作法就是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有度,讓自己的身體與精神都保持最佳水平,就能夠活到人類的自然壽命--百歲。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作《左傳》中把"壽"分為上中下三等,稱"上壽一百二十歲,中壽百歲,下壽八十"。意思是說,一百二十歲者稱為上壽,一百歲者稱為中壽,而八十歲者稱為下壽,也就是說只有壽命超過八十歲以上的人才有資格用"壽"字,而八十歲以下就逝世的人是沒有資格使用"壽"字的。
我從事醫學研究工作三十餘年,從事老年醫學與養生研究二十餘年,深深地感到健康對人的重要性,更感慨於中國傳統養生方法的博大精深。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明確地指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鐾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也就是說,患了病再去治療,就像感覺到口渴了才想起去挖井,戰爭已經打起來了才想到去鑄造武器,豈不是太晚了嗎?
近年來,我在科普宣傳過程中更是深感防病比治病更重要,所以,提醒每一位讀者朋友:社會以人為本,人則以健康為本。希望您能從本書中得到一些有益的養生保健知識,健健康康100歲,快快樂樂一輩子。
張國璽
2008年5月8日於北京
第2節:引子:岐黃探源(1)總 論
引子:岐黃探源
在探尋中醫源頭和比較中西醫異同之前,我們深深贊同一句話:世上沒有兩種醫學,只有一種真理,這一種真理就是對生命負責任的積極態度。
當中醫遇上西醫
中醫學並非指中國的醫學,而僅指中國的傳統醫學,更早以前被稱為國醫或者漢醫。在古代,和漢醫一樣,西方也同樣有傳統醫學,但在文藝復興之後,西方醫學漸漸改弦易轍,而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從學科萌芽的年代看,中醫與西醫幾乎起源於同一時代;但在思維方式上,它們卻從一開始就截然不同。儘管古代西醫看起來和中醫很相似,也有四元素學說、四體液學說、冷熱乾濕,但其實不然,土水氣火,雖然與中醫的金木水火土聽起來相似,但是其用意卻完全不同,西方元素學說更傾向於研究物質的構成,而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受到古代的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陰陽五行學說的深刻影響,更傾向於研究物質之間的關係。
我們暫不探討兩者誰更符合科學的精神,中西醫學都有著探索人體奧秘這個共同的願望是毫無疑問的。甚至,它們同樣是在對人體進行觀察、總結之後才慢慢提出自己的理論並逐漸完善為今天的醫學體系。
中醫與西醫碰在一起,完全是中西交流而引起的後果。到目前為止,它們之間的交融與滲透,為中醫結合防病治病摸索著新的道路。
中醫溯源
據記載,中醫的創始人是軒轅黃帝。他命雷公、岐伯二人,對自然界的飛禽走獸、草木花卉等,都詳細地加以觀察和記錄,進行研究和試驗,直到最後確認什麼東西能治什麼病為止,再把它正式整理出來,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中華民族第一部醫藥著作--《祝由科》誕生了。後世人為了不忘黃帝的功德,綜合了黃帝時期的名醫的醫術,定名為《黃帝內經》。實際上,這個傳說僅代表了中醫的起源和西醫一樣,都是來自人類對自然界最初的觀察結果。
中醫主要發源於黃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學術體系。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歷代都有不同的創造,湧現了許多名醫,出現了許多重要學派和名著。在夏商周時期,就已出現藥酒及湯液等治療方法,到了周代,更是已經開始使用望、聞、問、切等診病方法和藥物、針灸甚至手術等治療方法。《後漢書·華佗傳》記載,華佗曾多次給患者進行外科手術,並且發明了一種叫做"麻沸散"的麻醉用藥。《三國演義》中也不吝筆墨,描寫曹操因患有頭風,招華佗入朝診治:"操即差人星夜請華佗入內,令診脈視疾。佗曰:"大王頭腦疼痛,因患風而起。病根在腦袋中,風涎不能出,枉服湯藥,不可治療。某有一法:先飲麻沸湯,然後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方可除根,"儘管其後華佗遭曹操殺害,但我國醫學在三國時期已經開始進行外科手術治療,應該所言不虛。
相關鏈接:其他著名醫學成就
秦漢時期,形成了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典籍《黃帝內經》,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
東漢時期,著名醫家張仲景著成了《傷寒雜病論》。
晉代,名醫王叔和所著的《脈經》歸納了24種脈象。
隋唐時期,唐政府組織蘇敬等二十餘人集體編修本草,名為《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這是中國古代由政府頒行的第一部藥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藥典。它比歐洲紐倫堡政府公元1542年頒行的《紐倫堡藥典》早883年。
唐代,醫家孫思邈著成《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宋代,王惟一著有《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明清以來,李時珍寫成了《本草綱目》。
西醫溯源
近代醫學雖然與古代西醫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在思想根源與方法論上,古代西醫與現代西醫仍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一個歷史演進的漸變過程,而不是橫空出世的突然變化。西醫更新的是"科學知識",而不是其思想方法。
第3節:引子:岐黃探源(2)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約前460~前377年)與他身後的蓋倫(Claudius Galen,前129~前199年)都重視解剖與實證研究,做了許多大膽的猜想。希波克拉底在《古代醫學論》里說:"我們必須堅信,每一種病症都是由一種特殊的東西引起,當這種東西轉化為其他結合物時,病症便消失了。""我們必須知道,疼痛是什麼,為什麼會疼痛,以及人體的何種構成受到損傷。""我希望,這種精確的真相在一切舉例中顯示出來。""我認為,了解什麼病是因功能而生,什麼病是因結構而生,也是必要的。我所說的"功能"大致是指體液的強度和力度,而"結構"是指人體內待發現的形態,其中有空的、凹的……那麼,哪一種結構最有利於從人體其他部位吸取體液並吸住它們呢?是中空而膨大的、圓而硬的,還是漸漸凹陷的?我主張最適宜的構造是寬廣、中空而且漸細的。人們應該知道這一完全不封閉的東西能看到。"
從上述引文之中,我們不難看到希波克拉底很重視結構問題,為西醫學將來的生理病理解剖研究奠定了基礎。此後蓋倫寫作《論解剖過程》、《論身體各部器官功能》兩書,在人體解剖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生理功能,後來,在文藝復興時期實證醫學的崛起,與此也是一脈相承的。由於時代的限制、技術方法的制約,希波克拉底和蓋倫都進行了大膽的猜測,當然,其中的錯誤也是隨處可見。如希氏說:"總之,患者的一切癥狀都是由於性冷的黏液流進血管,使熱血變涼而停滯。"現在看來,希波克拉底對人疾病成因的解釋並不正確。
與此同時,在中國大陸上,中醫自扁鵲和《黃帝內經》奠基以來,以及開創臨床醫學的張仲景,追求的都是在不解剖的生態條件下"盡見五臟癥結",依據的都是古人關於氣、陰陽、五行思維方式指導下的理論推求。
任何醫學都有謬誤
1799年12月12日,68歲的喬治·華盛頓冒著大雪騎馬巡視其種植園,上午10點出門,到下午3點才回家。第二天,華盛頓感到喉嚨疼痛,但仍然繼續冒雪騎馬外出。14日上午,華盛頓的病情加重,呼吸困難,便找來了管家,命他給自己放血治療。華盛頓深信放血是一種包治百病的療法,華盛頓令管家給他放8盎司血,但根據醫生後來的報告,管家實際放了12~14盎司的血(1盎司=0.03升)。與此同時,華盛頓也派人去叫他的私人醫生,並請兩位名醫一起會診。私人醫生到達後,先後放了三次血,前兩次各放20盎司,最後一次放了40盎司。兩名名醫稍後趕到,又給華盛頓放了32盎司的血。當天下午4點30分,華盛頓呼吸越來越困難。晚上10點10分,華盛頓抬手給自己把了把脈,停止了呼吸。
當時的醫生認為華盛頓死於咽喉和氣管發炎。當代有醫生認為他死於急性細菌性會厭炎導致的窒息。但嚴重失血無疑加速了其死亡。他共被放掉了124~126盎司即約3.7升血。華盛頓的體重約為100千克,一個人體內的血量與體重有關,為70毫升/千克,也即在半天之內,華盛頓體內的血被放掉了一半以上。
第4節:引子:岐黃探源(3)從中世紀的歐洲開始,放血療法便十分流行,成了幾乎所有疾病的標準療法。不過,醫生雖然建議患者放血,卻不屑於自己操刀,具體的操作由理髮師來做。理髮師成了最早的外科醫生。從當時起沿用至今的理髮標誌--紅白條紋柱子--其實就是個放血療法的廣告:紅色代表血,白色代表止血帶,柱子代表放血時病人握著的棍子。
這種荒謬的治療方法正是出自於希波克拉底的四體液學說。希波克拉底為了說明生理與病理現象,把四體液與四元素緊密聯繫在一起。水對應黏液,氣對應黃膽汁,土對應黑膽汁,火對應血液。假設一種或多種體液過多會引起某些癥狀,便可解釋所有的疾病。例如發燒和咽喉痛的人通常覺得喉嚨發熱、發乾,而熱與乾燥是血液的屬性,所以人有上述癥狀是因為血液過多,需要減少。因此,在恩培多克勒之後差不多二千年里,放血--在靜脈上開個口子任血液流出,或用水蛭吸血--始終是一種重要醫療手段。希氏在《流行病論》中說:"至於瘧性熱的特點,最值一提的是,存活者多有適時且量多的鼻衄,我未見過因此種鼻衄而喪命的病人。""有些患者,也先有出血,後來發展為痢疾。比如,伊拉托的奴隸和米路斯就是在出血後轉為痢疾,他們都痊癒了。再者,血液的量是很大的。"因為血所具有的火熱的特點,放血就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上。
希氏在《營養論》第36條中說:"奶和血是多餘的營養物。"第44條說:"血是液體又是固體。液體的血有好有壞,固體的血也有好有壞,萬物的好壞都是相對的。"他甚至在《體液論》中說:"用吐瀉藥,或相反療法,使紊亂的體液調和,能阻止發病。結果,需要排出的體液,會由習慣通道朝與體液趨近的方向排出。評判排泄物,不看量多少,而看是否適度,以及病人是否能夠支持。當時機成熟時,要減少病人的體液。若有必要,可使病人處於虛弱狀態,直至醫生認為達到目的。"
放血療法從羅馬醫生蓋倫那裡得到了最強有力的推動。蓋倫生活在恩培多克勒之後600年,以極大的熱情接受了後者提出的這一手段。他巨大的影響力持續了1500年之久,只要是發燒或病人有點兒臉紅,或有任何其它被認為是血液過多引起的癥狀,放血都是不二法門。結果,成千累萬的人死在醫生手裡,包括許多極度需要那點兒寶貴血液的人。在早期社會裡,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症極為普遍,多數人最不需要的就是失血。第一次放血之後病人若無起色,醫生便將此解釋為血還放得不夠多,於是病人又遭到放血。雖然醫生盡了最大努力,病人還是死了。
中醫的特色理論
中醫學以整體觀念為主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療特點。它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主要包括陰陽、五行、臟象、經絡等學說,包括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
第5節:引子:岐黃探源(4)中醫臨床的診斷方法包括望診、聞診、問診、切診四種方法,稱為四診。四診各有其獨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在臨床上必須綜合運用,才能對病症做出正確的判斷。
中醫臨床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中藥療法、針灸療法、刮痧療法、推拿、拔罐療法等。
針灸療法是指針刺或火灸人體穴位來治療疾病。
刮痧療法是使體內的痧毒,即體內的病理產物得以外排,從而達到治癒痧證的目的。
推拿是在人體經絡腧穴及一定部位上施以特定的操作手法或肢體活動來防治疾病和保健強身的方法。
拔罐療法是能使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現象,從而產生治療作用。
中醫中的氣與天人合一
中醫學也有自己的物質論和構成論,這就是"氣一元論"。古人認為,氣小而無內,大而無外,宇宙萬物都由氣構成,氣聚則生,氣散則亡,宇宙之間無非一氣。也就是,說氣小,是它比基本粒子還小;說氣大,是它可以充滿整個宇宙。自然界里的氣,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流動的,是有溫度變化的。這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出於日月星辰的旋轉。因此,有太陽的時候,氣溫高;沒有了太陽,氣溫就降低。春天的氣溫暖,夏天的氣炎熱,秋天的氣涼爽,冬天的氣寒冷,一直在變化不停。
古人很善於觀察,也很善於總結。他們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四季的劃分,而且,又把四季進一步細化,5天是一候,3候是一氣,也就是15天一個節氣,6氣是一季(也叫時),把全年分成24個節氣。在春秋戰國之前,人們就重視建立日曆,"授民以時"是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職責,違背了農時,就無法取得人民的信任,政權就不牢固。如何保證月亮十五圓,那可不是一般的學問。歐洲人不講農曆,只講公曆,所以,他們的月亮"隨便圓"。
中國的農曆所以重要,24節氣降臨的早與晚,不僅與農作物生長有關係,中醫認為與人體的疾病發生與否,發生什麼病,都有密切的關係。中國的農曆很注重遠期預測,在夏至的時候,還沒有數伏,正是酷熱逐漸增長的時候,但古人知道"重陽必陰",因為日晷的影子已經到了最短的時刻,馬上就要發生轉化了,因此在夏至的時候,就發出來第一份陰氣增長的預報:"夏至一陰生"。冬至的時候,剛開始數九,天氣最冷的時刻雖然還沒有到來,然而,陽氣已經萌動,日晷的影子已經達到了最長,此後必將一天一天地縮短,所以,又發出來一份陽氣增長的預報:"冬至一陽生"。古人靠著多年的客觀觀測,得出來陰氣、陽氣變化的規律。年復一年,屢試不爽。因此,他們堅信自己的主張。陰陽氣的變化,出現在氣溫的變化之前,是萬物變化的動力。
既然人是自然界自身發展而形成的,人體也要按著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而改變自己的節律。當然,知道這種變化規律,主動適應這種變化,就能保持健康防止疾病;否則,逆時而動,就有可能生病、短壽。所以,《內經》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講的就是人體與自然界陰陽變化的密切關係。
第6節:引子:岐黃探源(5)人體出生之後,要靠自然物質的補充與營養。人必須不斷地與自然界交換物質,才能維持生命的狀態,古人稱之為"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
天的五氣,就是風、火、濕、燥、寒,風火濕燥寒的五氣,構成了四季自然氣候的主要因素;地的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酸苦甘辛鹹的五味,是一切食物的基本要素。五氣入鼻,藏在心肺;五味入口,先入腸胃。五氣、五味可以代表對人體有益的萬物。人的生存離不開五氣與五味,離開了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古人把氣看得很重要,認為"氣聚則生,氣散則亡"。具體到身體的內部,氣的內容進一步豐富起來,比如把人劃分為有形的物質與無形的功能,叫做形與氣的關係。一個人必須形和氣相平衡,才是健康的。如果一個人太肥胖,一動就氣短,沒有力氣,活動不靈便,中醫就稱之為"形盛氣衰";如果一個人過度消瘦,雖然力氣不小,行動靈活,但是不豐滿,甚至是皮包骨頭,就叫做"氣盛形衰"。
在氣與形的關係之中,氣為陽,形為陰。身體里的氣進一步細化,就可以因為它分布的部位不同、作用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名稱,就有了肺氣、心氣、肝氣、脾氣、腎氣、胃氣、宗氣、營氣、衛氣等不同的稱謂。
中醫中的五行學說
和中國的五行學說相似,在古希臘,也曾經盛行過許多"元素學說"。泰利斯(Thales,前639~前544年)是希臘史上第一位哲學家。他由推理及觀察認為:水必定是構成宇宙的本質。但泰利斯認為他的結論並非就是真理,並告訴學生:"這是我的看法,我的想法,你們要努力改進我的教導。"這正是希臘哲學迷人的地方:提出學說,接受批評和改進。泰利斯教育出一位勇於批評的學生亞納西曼(Anaximes)。亞納西曼認為,人和動物都要呼吸空氣才能活;火是稀薄的空氣,水是濃縮的空氣,水再濃縮就結冰,再濃縮就成石頭。所以,空氣才是構成自然的基本元素。各種元素說被古希臘哲人提出討論,於是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哲人兼醫生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約前495~前435年)綜合各家之說,繼承了伊奧尼亞學派關於宇宙本原的學說,把水、火、氣綜合在一起,再加上第四種元素"土",作為"萬物之根",即萬物的本原。他認為,由實際觀察,空氣、水、火、土並不能互相轉換,自然物質是由這四種元素,配以熱、干、濕、冷等四種性質所組成的。
恩培多克勒將它推論到醫學,認為人體也有相關的四種體液與這四元素和四性質互相配合,可以說這是"四體液說"的雛形。他認為,從這四種元素中產生出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切存在的東西:樹木、男人、女人、獸類、鳥類、魚類和神靈。這四種元素本身不變,在萬物中存在著,它們按不同的比例互相混合而形成了各種不同性質的事物。例如:肌肉由四種元素等量混合而成,神經由火和土與雙倍的水混合而成等等。在這個時候,四種元素聚集而成一個存在物;在另一個時候,這個存在物又分解為四種元素。宇宙萬物處在這種結合和分解的不斷變化之中。他試圖以此解決事物的"一"和"多"即統一性和多樣性的問題,解決"變"和"不變"的矛盾。這比先輩們的思想前進了一步。
第7節:引子:岐黃探源(6)與之相應,中醫則在五行學說上產生了巨大的發展。五行的具體內容很簡明,說的就是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以及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的關係。也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要素之間存在的相生、相剋的複雜關係。
所謂相生,就是五種要素之間,都有"我生者"和"生我者"。比如,土生金,是說大地礦脈里含有金屬,經過冶煉就能產生金屬;金生水,是說金屬的工具可以鑿井挖渠,開掘水源,所以叫金生水;水生木,是說草木的生長,都必須靠水的滋潤,沒有水,就不會有草木的生長;木生火,是說草木可以燃燒變成火;火生土,是說火熱的陽光能夠溫暖土壤,使土壤充滿生機,冬天的土地所以不能生長草木,就是因為沒有火力,所以沒有生機。
"我生者"是我的"子",就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生我者"是我的"母",就好像是自己的母親。五行之中的每一個要素,都有生我者的"母",也都有我生者的"子"。五行構成了生生不息的一個生物圈,一個彼此依存的生態系統。五個要素因此都是"親戚",是一個充滿愛的體系,是互相資助的關係。但是,世界萬物不僅需要互相資助的"相生",還需要"相剋",也就是互相克制、互相制約的力量,才能建立平等和諧的體系。
所謂相剋,就是相互制約。比如,土克水,就是土壤的堤壩可以制約水的流向,所謂"水來土擋"就是這個道理;水克火,用水來滅火,現代人都知道,但是古人知道這個道理,也許要摸索很久;火克金,烈火把礦石里的金屬冶煉出來,應當是在古人掌握了制陶技術之後逐漸發現的,當然,用火鍛造金屬製造各種器具、工具,更是偉大的創舉;金克木,是說金屬的工具可以砍伐樹木,可以收割農作物,可以造舟車、木器傢具;木克土,是說草木的生長,可以改變土壤結構,使土地疏鬆而不板結,成為生機盎然的土地。
五行之中每一行都不能缺少,缺少了一行,這個體系就不存在了;哪一個要素也不能過分,過分了就會影響其他幾個要素,其他幾個要素就要發生相應的變化。通過相剋和相生的作用,可以恢復系統的平衡。
尤其值得提出來的是,五行之中的水火木土都可以是自然物質,金卻不是自然物質,而是人類勞動成果;五行之間的生和克,都必須有人類的勞動參與才能實現,沒有人類活動的參與,五行不能成立,也不能"行"起來。
中醫中的臟象學說
臟象學說和五行學說密不可分,它以臟腑為基礎,按照臟腑的生理功能特點,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的溝通,配合六腑,聯繫皮、肉、筋、骨、脈及目、舌、口、鼻、耳等組織,這樣人體內各臟腑、組織、器官便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臟腑不僅僅是身體功能的一部分,而且是精、氣、血、津液等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的生成者、轉化者和輸布者。
比較有意思的是,中醫的臟象學說還認為,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也與五髒的生理活動有著密切關係。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正常,有賴於五臟生理功能的平衡協調。
第8節:引子:岐黃探源(7)由此看來,臟象學說不僅要研究臟腑的形態、部位、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而且要探究臟與臟、臟與腑、腑與腑的關係,臟腑與組織器官的關係,臟腑與精氣血津液的關係,以及臟腑與精神情志的關係等。因此,臟象學說中的心、肺、肝、脾、腎等臟器的名稱,雖與現代人體解剖學的臟器名稱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義中,卻不完全相同。中醫臟象中的一個臟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著現代解剖生理學中幾個臟器的生理功能,而現代解剖生理學中的一個臟器的生理功能,則可能分散在中醫臟象學說中幾個臟腑的生理功能之中。
五行 五臟 六腑 其華 其充 開竅 其志
火 心 小腸 面 血脈 舌 喜
金 肺 大腸 毛 皮 鼻 悲
木 肝 膽 爪 筋 目 怒
土 脾 胃 唇 肌 口 憂思
水 腎 膀胱 發 骨 耳和二陰 恐驚
中醫中的陰陽學說
很多不了解中醫的人,往往說陰陽是玄虛的,是巫術或者算命先生的把戲。其實,陰陽學說一點也不玄虛,它是古人對於自然界萬事萬物觀察、總結之後,提出來的普遍規律。
古人開始觀察自然的時候,他體會最深的東西首先應當是白天與黑夜的交替出現。經過多年的體驗之後,聰明的古人就會思考,對比強烈的白天和黑夜,它們是如何形成的?一個答案"很容易"地就浮現出來:是太陽的光照。因此,無論中外,普遍存在著對太陽的崇拜。
古人另一個體會比較深切的感受是炎熱與寒冷,是水與火。炎熱的夏天,經過緩慢而悠長的時日,不可逆轉地轉化為寒冷的冬季;寒冷的冬季,同樣經過悠長而緩慢的變化,不可逆轉地要到達夏天。這樣的體驗,一次一次地出現,不斷積累,不斷思索,就找出來規律。也就是說,寒暑冷暖變化的背後,一定有什麼規律在支配著,或者是什麼力量在推動著日月星辰的運動。
有了太陽,就有了光明,就有了溫暖。背離了太陽,就會產生黑暗,就會有寒冷。火與太陽一樣,也有光明與溫暖的屬性,而且火還有向上、向外、輕盈易動的特性。水與火的性質相反,寒涼而且向下,沉靜而質重。古人有了用火的經驗,也有了測量日晷觀察寒暑變化的"實驗",規律性的認識逐漸出現了。經過千萬年的觀察、總結,古人逐漸形成了陰陽的概念。
古人認為,凡是溫暖、向上、向外、光明、活動、清虛的物質屬性,都是屬於陽的範疇;與陽恰成對比的就是陰,凡是寒冷、向下、向內、黑暗、靜止、渾濁的物質屬性,都屬於陰的範疇。比如,四季之中,春夏季節因為溫暖暑熱而屬陽,秋冬季節由於寒涼清冷而屬陰。一天之中,白天因為光明溫暖而屬陽,夜晚由於黑暗寒涼而屬陰。因此,中醫的經典著作《內經》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治病必求於本"。也就是說"陰"與"陽",是天地之間最根本的規律;是劃分、歸類萬物最高的綱領;是一切量變與質變的力量源泉;是萬物產生和死亡的根本原因;宇宙之間鮮明的巨變與微小的變化,都是由陰陽的變化引起的。因此,治療疾病必須從根本上找原因,這根本的原因就是陰陽。
第9節:引子:岐黃探源(8)而且,這個陰陽是不斷變化的,不會總停留在某一個水平上。這就形成了中國古代的辯證法,是非常符合事物本來面目的認識方法。陰與陽之間的互相轉化,往往是陰消陽長,或者是陽消陰長的過程。而且,量變會逐漸積累為質變,古人稱為"重陽必陰,重陰必陽"。比如,日出的時候,陽氣逐漸增加,到了中午陽氣達到最盛,然後逐漸衰退,到了傍晚轉為陰。入夜的時候屬於陰,而且陰氣逐漸增加,到夜半的時候,陰氣最盛,然後逐漸衰退,到黎明轉為陽。這就是"重陽必陰,重陰必陽",是一種規律。因此,陰與陽之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對立,還要不斷地相互消長、轉化。
不難看出,陰陽學說是古人對於自然界的日月運行、四時變化規律進行總結而提出來的,一點也不抽象難懂。只要你睜眼看世界,就離不開陰陽組成的萬物。換句話說,萬物都有陰陽的屬性,一睜眼就見到了陰陽。人體既然是自然界陰陽之氣變化的產物,也必然會有陰陽的屬性。
經絡是什麼?經絡真的存在嗎?
有了臟腑、有了氣血津液還不行,還需要有一個聯絡系統,就像我們現在的電腦一樣,光有了硬體還不行,還需要有一個信息通路,因此,在古人的認識中,逐漸產生了經絡系統的概念。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
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就不斷有實驗證實經絡的客觀存在,並且半個多世紀以來,不斷在經絡現象的研究上取得突破。但是,這些研究結果,很少得到公眾的認識,所以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經絡似乎還是一種沒有科學依據的古人的幻想。但是,已經有大量研究表明,經絡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下面將一些研究成果向讀者作簡單介紹,讓讀者對經絡存在的客觀性有所了解:
低阻高導現象 低阻高導現象是最早被發現的,20世紀中期,日本的中谷義雄用12伏直流電探測腎炎患者體表,發現一些電導率高的點,把這些點連接起來,恰好與中醫理論中足少陰腎經的循行路線一致,自此以後,就不斷有人對這一現象進行研究。法國人Niboyet對穴位附近皮膚的電阻進行測量後,報告其電阻率比周圍皮膚低20%~50%。而天津醫科大學對活體與屍體皮膚的電阻率進行測量,發現這種經絡的低電阻率現象只存在於活體。到了70年代以後,對經絡低阻高導研究的結果越來越豐富。到了90年代,隨著測量技術的改進,胡翔龍等科學家對人體皮膚電阻率進行了大範圍的掃描檢測。研究結果表明,皮膚低電阻點相當集中的分布在經過該區域的經脈循經路線上,從而進一步證明了經絡現象確實是一種自然存在的生命現象。
循經感傳現象 循經感傳現象是指對穴位進行針刺之後,針刺部位會發生酸、脹、麻、熱等感覺,在針灸治療中被稱為"得氣",在《內經》中說"氣至而有效",認為針灸治療時,只有產生"得氣"的現象,才會有治療的效果。新中國成立以來,曾經對大範圍的人群進行了循經感傳現象的測試,但是有感傳的是少數,佔15%~20%,顯著循經感傳則只有1%。但是對不敏感人的穴位加電刺激後,用特殊的小錘進行叩擊,可以在肢體上叩出一連串的敏感高發聲點,這被稱為"隱性循經感傳"。實驗證明這種隱性循經感傳是有普遍性的,占測試者的95%左右。
第10節:引子:岐黃探源(9)溫度分布現象1980年蔣來等科學家用熱像儀對受試者進行測試,發現刺激腧穴後5~10分鐘,受試者身體在熒光屏上的圖像顯示出一條亮帶,與受試者的循經感傳路線基本一致,這種特異的紅外圖像,既不同於神經乾的走向,也不同於血管圖和淋巴管的分布,卻與古籍記載的經脈線路基本相符,並且這種圖像不是偶爾出現,而是可以多次重複。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自然狀態下,機體的一些部位(四肢、背部、面部等)具有循經脈走行方向分布的高低溫線,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出現率。針刺或艾灸後,無論四肢、軀幹和面部,均可出現沿針灸經分布的線狀高(低)溫分布,它是經脈溫度特性的客觀顯示。現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已經非常豐富,並且通過紅外線熱像圖分析經絡的狀態已經在向臨床診斷應用的方向發展了。
同位素示蹤 通過同位素示蹤來顯示經脈是法國人在1984年首先發現的,之後孟競壁等人進一步證明了這種方法對顯示經脈是非常有效的。他們將同位素示蹤物質注射入人體手腕、足踝部穴位皮下,然後用大視野γ閃爍照相機進行紀錄。發現注射入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以17厘米/秒的速度循經移行,在四肢顯示出的移動軌跡與古籍記載的經脈路線的符合率約78%。這種同位素示蹤軌跡與淋巴系統沒有直接關係,而與血循環的關係則比較複雜,它既與血循環密切相關,但又不能被已知的血管的分布和功能所解釋。
其他研究還表明,經絡在聲學、光學等方面都有一些特異的性質。自然界有不少生物具有發光的特殊功能,但是,一般生物是否也具有發光的本能,則是科學家們長期未能解決的課題。嚴智強等科學家運用高靈敏度的光學探測儀器,發現人體時刻都主動發出一種超微弱的冷光,並在嚴格避光的黑暗環境中進行高發光的測試,結果顯示:高發光點與古典經絡線相距在0.4厘米以內者基本重合,也就是說,經脈循行線是一條高發光線。祝總驤等專家經過研究還發現,以一個特製的叩擊錘沿大腸經LPSM線的垂直線,以均一的力量逐點叩擊,當叩擊錘達到LPSM線時,其聲量突然加強,聲調亦發生顯著變化。這種聲量和聲調的變化可以通過音感測器記錄在記憶示波器上,說明經絡線是一條能發生高聲的線。
種種研究結果都表明,經絡是人體內客觀存在的一種尚未被認識到的結構。
中醫為什麼主張養生?
現代醫學對病的重視程度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可是對於人的重視就顯得不那麼令人滿意。結果怎麼樣呢?醫院人滿為患,生活中依然大吃大喝。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在2025年之前,發展中國家糖尿病患者會從8400萬增加到2.28億,全世界糖尿病患者預計會從1.35億增加到3億。這些生活方式導致的慢性病大都是終生疾病,一旦患病,終生用藥,終生負擔,不僅給個人帶來苦惱,也給國家衛生資源帶來巨大的負擔。所以,健康不僅屬於個人和家庭,也屬於社會,是一個關係國計民生的問題。
第11節:引子:岐黃探源(10)養生,實際上就是要我們把觀念從看重"人的病"轉變為看重"病的人"。也就是我們學會管理自己的身體和健康。《黃帝內經》講"上醫治未病",如果已經病了再去看,那就是口渴的時候才想到鑿井,怎麼來得及?所以,養生是一門管理的學問,是對我們自身的管理,也是對我們生命歷程的管理。《黃帝內經》有一段話:"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是說聖賢的人可以活到100歲,根據現代對於人類自然極限壽命的推算,應該在100~175歲之間。老齡委在全國做的調查顯示,男性的最高年齡是131歲,女性是122歲。按照人類壽命極限來說,六七十歲還處在中年,而不是老年時期,人類還遠遠未能到達生命極限,如果我們能在生命的調護上到位,是可以做到健健康康100歲,快快樂樂一輩子的。
即便外國人,也很肯定中醫的養生文化,英國學者李約瑟曾說:在世界文化當中,唯獨中國人的養生學是其他民族所沒有的。
中醫養生文化歷史悠久
"養生"最早見於《莊子·內篇》,所謂"生",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保養、調養、補養、護養之意。"養生"的內涵,一是如何延長生命的時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質量。
馬王堆出土的《養生圖》中已經出現了吐納、導引等養生方法。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千金方》中也講了很多養生理論。
講中醫養生文化,還要講到老子和孔子,兩者代表了兩種養生思想:老子是"清靜無為","保養精氣、順乎自然、氣功修鍊"。老莊是養生學的開創者。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養生思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兩種思想形成了一個靜動結合的思維方式,貫穿在中醫養生學發展過程中。"仁者壽"、"智者壽"、"欲而不貪"是儒家在養生道德理念上的重要思想。
漢代華佗的五禽戲,根據五種動物的形態動作創造,演變為後來太極拳一類的健身方法。魏晉南北朝時,養生家與醫學家結合。許多人既是醫生,又將道家思想貫穿於醫學之中,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陶弘景。他在《養性延命錄》中寫到要調神養形、"小炷留燈",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盞燈,生命的源泉是油。燈里的油是有限的,如果把燈點得很亮,油很快用完了。如果"小炷留燈",則能燃燒很長時間。現代很多過勞死、英年早逝,無一不是過度消耗了人體的能量,而導致身體早早衰竭,生命之火早早熄滅。
中醫養生包括哪些內容?
中醫養生講究四時陰陽,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順應大自然的規律;主張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包括形神共養、協調陰陽、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和調臟腑、通暢經絡、節慾保精、益氣調息、動靜適宜等一系列原則,認為當一個人身體達到陰陽平衡的時候,是最健康的。
第12節:引子:岐黃探源(11)養生當中,最重要的是養心,也就是情志。古人崇尚"一生淡泊養心機",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志過了頭就會給人的身體帶來傷害。在現代臨床上,因為情緒問題導致腦血管意外、心臟病突發的事例不勝枚舉,抑鬱症等一系列精神疾病更是與人的情緒直接相關。所以,古人說:"常觀天下之人,凡氣之溫和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宏者壽,言之簡默者壽。蓋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壽。"仁就是要做到溫和、善良、寬宏、幽默。仁心仁德、養心立德是一個人健康的內在要素。
第二就是飲食養生。古人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膳食金字塔了,與目前營養學界提倡的"健康膳食金字塔"不無一致之處。《養生錄》中談到養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緩些、食宜軟些。南宋大詩人陸遊就喜歡淡、暖、軟的喝粥養生法,他曾作詩道:"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運動養生、起居養生、藥物養生等等也都是中醫養生中的重要內容,下面我們會專門講到,這裡就不再贅述。
相關鏈接:養生小訣竅
堅持幾個"少":少鹽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葯多食、少睡多行、少憂多眠。
堅持幾個"常":發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運,齒常叩,腹常旋,耳常彈,肛常提。
踐行"八字"訣:童心、蟻食(少量多餐)、龜欲(心境淡泊)、猴行(多運動)。
天天乾洗面:先把手搓熱,然後用手搓臉。每天早晨起床,反覆做幾十次。
"三通":血脈要通、心氣要通、胃腸要通,要達到吃得下,睡得著,拉得凈,放得開。
堅持勤動腦:一點精神寄託都沒有,衰老得反而快。馬寅初70歲的時候開始學俄語,歌德80歲的時候寫《浮士德》,陸遊《渭南集》里很多氣壯山河的詩詞都是60歲以後寫的。
第13節:上篇人體養生(1)上 篇
人體養生
引子: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1.如何自測心臟功能是否正常?舌頭的變化是心臟健康的"晴雨表"。
中醫認為"心開竅於舌","舌為心之苗",也就是說心與舌的關係密切,心臟的情況可以從舌的色澤及形體表現出來,如心的功能正常,舌紅潤柔軟,運動靈活,味覺靈敏,語言流利。如心臟氣血不足,則舌質淡白,舌體胖嫩;心有淤血,則舌質暗紫色,重者有淤斑;心火上炎,則舌尖紅或生瘡。所以,心的養生保健方法要以保證心臟的主血脈和主神志的功能正常為主要原則。
2.心臟養生主要養什麼?心的養生保健方法要以保證心臟的主血脈和主神志的功能正常為主要原則。
中醫認為心主要有二項功能,一是"心主血脈",指心臟具有推動血液在經脈內運行,使血液運行到全身以滋養各個臟腑器官組織的生理功能,與西醫學對心臟的認識基本相同。二是"心主神志",指心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有密切關係,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則精神飽滿,精力充沛,神志清晰,思維敏捷。反之,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輕則出現失眠多夢、神志不寧、反應遲鈍、健忘等癥狀,重則出現精神失常、神昏譫語,甚則昏迷,不省人事。
3.心臟的健康和心情有關嗎?處於樂觀愉快的好心情是心的養生保健的最好方法。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脈和主神志,有推動血液循行全身和主管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作用。所以,日常生活中情志的調節和安靜的環境對心的養生保健均比較重要。
中醫認為"心在志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與七情中的"喜"關係密切。喜即是高興愉快的情緒,對機體的精神狀態是一種良好的刺激,有益於心臟,也有益於人體身心健康。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性格開朗、精神愉快、對人生充滿樂觀情緒的人多能健康長壽,其心血管病的發病率也明顯降低;而情緒急躁、精神抑鬱、對人生充滿悲觀情緒的人則體弱多病,其心血管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的發病率也明顯升高。善於調整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總是處於樂觀愉快的好心情是心養生保健的最好方法。請參考靜神養生保健方法。
4.什麼環境因素對心臟健康的影響最大?長期生活在噪音環境中是引發心臟疾病的直接原因。
生活和工作環境的安靜與否與心臟的養生保健關係最為密切。雜訊對聽覺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最為明顯,如果突然聽到強烈的聲音,心跳就會加快,跳的力量也會加強,自覺心慌心跳。長期的雜訊刺激不但會造成聽覺系統的損傷,更嚴重的是造成心血管系統的損害。如果長期生活或工作在雜訊的環境中,其心血管病和高血壓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還會出現情緒激動、急躁的情況,所以生活和工作環境應選擇在安靜的地方。如果所處的環境雜訊較大(超過60分貝)應積極地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降低雜訊的強度。如生活環境周圍的雜訊較大,應請有關部門解決雜訊源的問題,降低雜訊的強度,或安裝雙層玻璃窗以減少雜訊。居室內的音響、電視等容易產生雜訊的電器,使用時要放低音量,以免影響自己和他人。平時也可以多到空曠安靜的地方去活動或鍛煉,避免雜訊的干擾。
5.為什麼夏天是心臟病高發季節?心與夏氣相通應,夏季養心要順時。
中醫認為"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臟的養生保健。日常生活中要戒煙酒,不飲濃茶,保證睡眠充足,不要過勞或過逸,根據自己機體的狀況選用合適的運動來鍛煉身體,則對心臟的養生保健有益。
6.保護心臟適合做哪些運動?靜神調息、運動養心。
靜神調息法:端坐位,挺胸收腹,下頜內收,將右手放於左胸的心前區,閉合雙目,使精神進入寧靜狀態。慢慢地調節呼吸,使呼吸速度緩慢而深沉,然後右手根據呼吸的速度順時針地輕摩心臟,一呼一吸為一息,一息按摩一圈,按摩36圈。有運行氣血、營養心臟的作用。
運動養心法:進行適量的體育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游泳等,可根據自己身體的具體情況選擇運動的方式和運動量。適量的運動有利於心血管系統的健康,可以增強心臟的功能。
第14節:上篇 人體養生(2)
7.保護心臟穴位有哪些?內關穴、郄門穴、心前區。
(1)按內關穴:端坐位,將右手按於左手臂內關穴(前臂內側,腕橫紋上2寸,兩筋間),用力按揉30次,然後用左手按揉右內關穴30次。
(2)按郄門穴:將右手按於左手臂郄門穴(前臂內側,腕橫紋上5寸,兩筋間),用力按揉30次,然後用左手按揉右郄門穴30次。
(3)揉心前區:將左手放於左胸心前區,右手壓於左手之上,順時針旋轉按摩30次,再逆時針旋轉按摩30次。有疏通氣血,調養心臟,增強心臟功能的作用。
8.怎樣通過飲食來養護心臟?清淡飲食、戒煙限酒、忌暴食。
合理的飲食結構不但能夠預防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等疾病的發病率,還能預防肥胖和高脂血症。心臟飲食養生保健的基本原則就是以清淡飲食為主,盡量減少脂肪的攝入量(特別是動物性脂肪)。平時應戒煙酒,忌食膏粱厚味或暴飲暴食。(1)山楂茶:山楂15克,用開水浸泡20分鐘,加適量白糖調味。有降脂強心,消食開胃的作用,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及食欲不振者。山楂為葯食兩用之品,有消食化積,活血化淤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山楂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的作用,並有強心和增加心臟冠狀動脈血流量的作用,還能抗心律不齊和助消化,而且安全無毒。所以,多飲用山楂茶或食用山楂製品(如山楂糕、山楂片、山楂糖等)對心臟的養生保健有益。(2)柏子仁茶:柏子仁10克,炒香搗碎,用開水浸泡5分鐘,加適量白糖調味。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中老年人心氣不足、心悸失眠、大便秘結等。(3)菊楂決明茶:菊花5克,山楂10克,決明子10克,用開水浸泡20分鐘,加適量白糖調味。有降血壓、降血脂、強心明目的作用,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及冠心病患者。(4)龍眼肉粥:龍眼肉15克,大棗7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血的作用,適用於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貧血等。(5)小麥粥:浮小麥30克,粳米100克,大棗10枚,同煮成粥。有養心神、補脾胃、止虛汗等作用,適用於心氣不足所致的心悸不安、失眠等。(6)桂圓蓮子粥:桂圓肉15克,蓮子15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加適量白糖。有益心寧神、養心健脾的作用,適用於心血不足、脾氣虛弱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大便溏泄等。(7)酸棗仁粥:酸棗仁(打碎)1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養陰寧心:補肝安神的作用,適用於心肝血虛所致的心煩失眠、心悸怔忡、體虛自汗等。(8)蜂王漿:鮮王漿200毫克,用溫水沖服,或加適量蜂蜜調味。有養心健脾、滋補強壯的作用,適用於心脾虛損所致的心慌氣短、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軀體衰弱等。
9.人蔘對養護心臟有好處嗎,怎麼吃?人蔘是養心最好的中藥(常見單方及中成藥)。
第15節:上篇 人體養生(3)
(1)單味葯及驗方:
①獨參茶:人蔘1~3克,切薄片用開水浸泡半小時,代茶飲。有補虛益氣,強心健脾的作用,適用於體質虛弱,心慌氣短,失眠健忘等。
②三七飲:三七粉1克,溫開水沖服。有益氣補血、散淤通脈、強心定痛的作用,適用於氣虛血淤所致的冠心病心絞痛、神疲乏力、心悸氣短等。
③西洋參茶:西洋參片1~3克,用開水浸泡半小時,代茶飲。有益氣滋陰、清心安神的作用,適用於心陰不足所致的陰虛有熱、心悸氣短、心煩口渴等。
④參芎飲:人蔘6克,川芎10克,水煎服。有益氣活血、通脈強心的作用,適用於氣虛血淤所致的心悸怔忡、心慌氣短、心痛等。
⑤養心湯:人蔘10克,五味子6克,酸棗仁6克,水煎服。有益氣養心、安神定志的作用,適用於心氣虛損所致的心悸怔忡、氣短乏力、失眠多夢等。
⑥養血補心湯:當歸12克,白芍10克,川芎6克,柏子仁10克,酸棗仁10克,水煎服。有養血斂陰、補心安神的作用,適用於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多夢、易驚健忘等。
(2)常用中成藥:
①人蔘歸脾丸(由人蔘、當歸、白朮、黃芪等組成):有補益氣血、健脾養心的作用,適用於心脾兩虛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體倦乏力等。
②人蔘補心丸(由人蔘、丹參、當歸、遠志等組成):有益氣養心、補血安神的作用,適用於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心煩不安、失眠多夢、健忘等。
③人蔘養榮丸(由人蔘、白朮、當歸、熟地等組成):有益氣養血、強心安神的作用,適用於心脾不足、氣血兩虧所致的心虛驚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乏力、食少便溏等。
④天王補心丹(由人蔘、丹參、麥冬、酸棗仁等組成):有滋陰養血、補心安神的作用,適用於心陰不足、心血虧損所致的虛煩少眠、夢遺健忘、心悸怔忡等。
⑤黃芪生脈飲(由黃芪、人蔘、麥冬、五味子等組成):有益氣養陰、強心補肺的作用,適用於心肺兩虛、氣陰不足所致的心慌氣短、神疲乏力、脈細弱無力等。
⑥補心氣口服液(由薤白、人蔘等組成):有補益心氣、理氣止痛的作用,適用於心氣虛損所致的心悸氣短、頭暈乏力等冠心病患者。
引子: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
10.如何自測肺臟功能是否正常?面色和呼吸狀況反應肺的健康問題。
中醫理論認為:"肺主氣而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朝百脈,主治節",即肺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的呼吸器官,是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肺通過鼻、咽、氣管等呼吸道,吸入清氣,呼出濁氣,進行氧氣與二氧化碳氣體的交換,保證機體氧氣的充分供應。肺的功能正常,則呼吸通暢,氧的供應充足,面色紅潤,機體健康。反之,則出現咳嗽、哮喘等癥狀,嚴重者機體將會出現缺氧狀態,臨床表現為呼吸急促,咳喘,面色暗紫,口唇紫紺,表情十分痛苦。所以,肺的養生保健方法要以保證肺的呼吸功能正常為主要原則。
第16節:上篇 人體養生(4)
11.養肺主要養什麼?肺的養生保健方法要以保證肺的呼吸功能正常為主要原則。
日常生活中肺的養生保健方法: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進行體內外氣體交換,吸清呼濁,即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保證機體對氧的需求。所以,日常生活中肺的養生保健最重要的是周圍空氣的清新,主要與生活和工作環境有關。
12.什麼環境因素對肺臟健康的影響最大?清新的空氣是肺養生保健的必要條件。
生活和工作環境的空氣清新與否與肺臟的養生保健關係最為密切。因為,肺臟是與外界相通的器官,又負責進行體內外的氣體交換,所以,外界環境空氣質量的好壞對肺臟有直接的影響。生活和工作環境應盡量選擇自然條件良好的地方,最好是居住在有湖泊、有樹木、有綠地、陽光充足、水源清潔、空氣新鮮的地方。清新的空氣是肺養生保健的必要條件,也是保證人體健康的重要條件之一,所以減少空氣污染,多種植花草樹木,綠化環境,以保持空氣的清潔,是保證肺臟健康的措施之一。在城市居住的中老年人,特別是已離退休的老年人,在自己身體健康條件尚可的情況下,應該多到郊區有山有水有森林的地方活動,因為有溪流有樹林的地方負氧離子含量高,既有益於肺的養生保健,也有益於身心健康。吸煙是個很不好的習慣,吸煙者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其周圍的人來講都是最嚴重的空氣污染源。煙草中含有許多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並能引起肺癌,對機體有百害而無一利。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請不要吸煙,有吸煙習慣者,也以戒掉為宜。
13.肺養生在季節上有什麼變化?按季節溫度及時換衣,保證肺臟不被寒熱燥濕等外邪侵害。
中醫認為"肺為嬌臟,不耐寒熱",即肺是清虛之體,性喜清潤,不耐寒熱,不容異物。肺通過口鼻與外界相通,自然界的寒熱燥濕之邪氣,易侵犯肺臟。順時養生保健就是要根據四季寒暑的情況,適當地增減衣服和被褥,使機體適應季節和氣候的變化,保證肺臟不被寒熱燥濕等外邪侵害。
14.情緒和肺健康有關係嗎?憂悲情緒是肺臟殺手。
中醫認為:"肺在志為憂悲",指情志的異常變化對肺臟的功能將產生影響,特別是悲哀憂傷易損傷肺臟,引起肺臟功能的下降或產生疾病。調養情志的方法可參考靜神養生法,調節自己的異常情緒,節制感情,順應自然,還可以採用中醫提出的"憂悲以喜勝之,以怒解之"的方法,用喜的情緒來戰勝憂傷情緒,或者用怒的情緒來緩解,當然用高興愉快的情緒戰勝憂傷較好。
15.冷水浴對肺臟的健康有好處嗎?冷水浴、冷熱水浴對肺臟健康有很好的作用。
(1)冷水浴:即用低於20℃的冷水擦洗全身。中老年人開始進行冷水浴鍛煉時,最好選擇在夏季,先用低於體溫的35℃水進行鍛煉,隨著機體的適應逐漸降低水溫至20℃以下,如身體條件較好者亦可參加冬泳運動。
第17節:上篇 人體養生(5)
(2)冷熱水浴:先用熱水洗全身,再用冷水沖洗,然後用毛巾將全身皮膚擦紅併產生熱感。冷水浴的方法,可以使全身的血管受到刺激,使血管又有舒張又有收縮,能增強血管的彈性,提高人體的抗寒能力,並有促進肺臟功能和適應性的作用。
16.哪些運動可以增強肺的抗病能力?呼吸保健操、跑步、散步、太極拳、健身操等。
每日堅持跑步、散步、太極拳、健身操等運動,以增強體質,提高肺臟的功能和抗病能力。
呼吸保健操:
①兩腳分開站立,與兩肩平,上身挺直,雙手護于丹田(臍下小腹部)。
②吸氣時緩緩用力深吸,雙手放鬆,使腹部膨起,吸至最大量,有氣沉丹田的感覺。
③呼氣時緩緩呼出,雙手壓迫丹田,呼至最小量,反覆做30次。
④雙手放於脅部兩側,隨吸氣緩緩向兩側平行分開,如闊胸運動,使氣吸至最大量。
⑤再隨呼氣,緩緩放於脅部並按壓脅部,做20次。
⑥雙臂自然下垂,隨吸氣緩緩上舉,吸氣至最大量。
⑦緩緩呼氣,隨呼氣雙臂慢慢下降,下蹲,雙手抱膝,呼氣至最大量。
⑧再起立重複,做20次。
17.養肺適合吃哪些蔬菜水果?品性微涼的蔬菜水果最養肺。
日常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多食蔬菜水果及豆製品,少食肉食及含脂肪較多的食物,忌食辛辣,戒煙酒。蔬菜以胡蘿蔔、西紅柿、絲瓜、鮮藕、竹筍、菠菜、南瓜、黃瓜等為主;水果以柑橘、梨、蘋果、葡萄等為主。
養肺補法:
(1)二冬茶:麥門冬、天門冬各5克,洗凈切碎,用開水浸泡10分鐘,加入蜂蜜適量。有滋陰降火,潤肺止咳的作用,適用於肺熱燥咳痰粘,陰虛勞嗽證。
(2)銀耳羹:銀耳10克,大棗7枚,冰糖適量。將銀耳用水泡發切碎,大棗去核,同煮一小時,加入冰糖適量,分早晚二次全部服用。有補益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乾咳少痰,喉癢咽干,神疲氣短等肺氣虛證。如長更期服用可減量,用銀耳3克,大棗3枚,煎煮方法同前,還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軟化血管,抗衰老,延年益壽的作用。
(3)秋梨粥:秋梨50克去核切碎,粳米50克,同煮成粥,加冰糖適量。有生津止渴,潤肺化痰的作用,適用於咽干口渴,乾咳少痰等秋季乾燥傷肺證。
(4)海棗粥:海棗10枚,粳米50克,同煮成粥,加蜂蜜少許。有潤肺止咳、生津化痰的作用,適用於咽喉干痛、咯痰不爽的慢性氣管炎。
(5)百合粥:百合10克,粳米50克,同煮成粥,加白糖適量。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肺熱久咳、體虛勞嗽等證。
(6)玉竹粥:玉竹10克,粳米50克,同煮成粥,加蜂蜜適量。有滋陰潤肺、生津養胃的作用,適用於燥咳痰粘、咽干喉癢、食欲不振等肺胃陰虛證。
(7)杏仁豆腐:杏仁5克,豆腐50克,將杏仁用沸水浸泡數分鐘,去皮,再加水200毫升與杏仁同磨成杏仁漿,煮沸十分鐘後放入豆腐,再煮沸後加入冰糖適量。有利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適用於種種咳嗽氣喘證。
第18節:上篇 人體養生(6)
(8)燕窩羹:燕窩3克,冰糖10克,將燕窩用溫水泡軟洗凈後,加入冰糖,放入碗中,蒸30分鐘。有養陰潤肺、益氣止咳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的咳嗽氣喘者。
18.肺病患者如何葯補?實虛葯補各不相同。
肺臟疾病可分為虛實兩大類,實證者宜用清法,虛證者宜用補法。
(1)補法:常用方劑:①玉屏風散。黃芪10克,白朮12克,防風5克,水煎服。有益氣固表止汗的作用,適用於肺氣虛弱、肌表不固所致的惡風自汗,不耐寒熱,容易感冒等。②黃芪四君湯。黃芪15克,党參10克,白朮12克,茯苓9克,五味子6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健脾益氣、補肺止咳的作用,適用於肺氣虛所致的咳喘氣短、神疲乏力、語聲低微等。③百合知母湯,百合20克,知母5克,麥冬5克,水煎服。有養陰潤肺、生津止渴的作用,用於肺陰不足、陰津虧虛所致的乾咳少痰、痰質黏稠、不易咯出、咳聲嘶啞等。常用中成藥:①人蔘保肺丸(由人蔘、貝母、陳皮、杏仁等組成)。有益氣補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適用於肺虛所致的咳嗽氣喘、神疲乏力、氣短痰稀等。②蛤蚧養肺丸(由蛤蚧、沙參、麥冬、貝母等組成)。有補虛潤肺、健脾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適用於肺氣虛衰、脾腎不足所致的咳嗽痰少、咳痰不爽、喘急氣短、消瘦乏力等。③養陰清肺膏(由地黃、麥冬、白芍、貝母等組成)。有養陰清肺的作用,適用於肺腎陰虛、燥熱內生所致的咳嗽痰少、口燥咽干、心煩少寐等。
(2)清法:常用方劑:①杏蘇湯:蘇葉6克,杏仁10克,桔梗6克,陳皮5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宣肺化痰,散風止咳的作用,適用於外感涼燥、肺氣失宣所致的咳嗽痰稀、鼻塞頭痛等。②百花湯:百合15克,金銀花12克,連翹10克,杏仁6克,水煎服。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作用,適用於肺熱所致咳嗽、咯痰黃稠、不易咯出、咽喉腫痛等。③清肺湯:百合15克,麥冬12克,桑葉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有養陰潤燥、清肺止咳的作用,適用於燥熱傷肺所致的乾咳少痰、痰稠不易咯出,咽喉疼痛、口燥咽乾等。常用中成藥:①通宣理肺丸(由麻黃、杏仁、陳皮、半夏等組成)。有解表散寒、止咳化痰的作用,適用於外感風寒咳嗽、咳嗽痰白、無力惡寒、頭痛鼻塞等。②清肺抑火丸(由黃芩、梔子、貝母、前胡等組成):有清肺抑火、止咳化痰的作用,適用於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咽痛、痰黃黏稠等。③二母寧嗽丸(由貝母、知母、黃芩、桑白皮等組成):有清肺潤燥、順氣止嗽的作用,適用於燥熱傷肺所致的咳嗽、痰黃黏稠,不易咯出或乾咳無痰、口燥咽乾等。
引子: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19.中醫說的脾胃就是脾臟和胃嗎?中醫學中所敘述的"脾"與西醫學所指的脾雖然名稱相同,但在解剖、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等諸方面均不相同,切不可等同視之。中醫認為"脾主運化",即指脾具有消化吸收飲食中的水谷精微(營養物質)並將其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運化功能包括運化水谷(泛指各種飲食物)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
第19節:上篇 人體養生(7)
(1)運化水谷,指脾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布散至全身的功能,也就是說脾負責對食物中營養物質進行消化、吸收和運送到全身的各臟腑器官組織,發揮其營養作用。
(2)運化水液,指脾具有對水液吸收、傳輸和布散的功能,也就是說脾還負責對水分的吸收、運化轉輸和運送到全身各臟腑器官組織,發揮其濡養、滋潤作用。中醫所講述脾胃的功能主要包括西醫學的消化系統的全部功能和循環系統的部分功能,所以,脾胃疾病主要表現在消化系統的功能障礙。
中醫脾胃指的是整個消化系統。
20.養脾胃主要養什麼?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保證水谷精微(營養物質)對機體的營養和濡潤。
脾胃的主要功能是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保證水谷精微(營養物質)對機體的營養和濡潤。所以,日常生活中的脾胃養生保健方法最重要的是注意飲食的調養(參考飲食調養部分)。
21.為什麼壓力大的人消化系統容易出問題?"脾在志為思",思慮太多的人容易出現消化系統問題。
有一個流傳廣泛的笑話:"寫完了作業不一定能考到好成績,考出好成績不一定能上好大學,上了好大學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不一定能娶到好老婆,娶到好老婆不一定能生好兒子,生個好兒子他又不一定會好好寫作業……"
雖然是玩笑,但是卻客觀說明了我們無時無刻不是生活在壓力當中:工作、住房、治病……一座座大山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壓力一大,身體還經常給你鬧點小亂子,飯也吃不香,甚至腸胃也都跟著出了問題。中醫有"思慮傷脾"之說,思慮過多,會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導致脾胃獃滯、運化失常、消化吸收機能障礙,而出現食欲不振、脘腹脹悶、頭目眩暈等癥狀。
緩解思慮三步走
①減壓:工作和學習要有計劃有安排,工作和學習後要充分放鬆,良好的計劃和休息可以讓你減少很多沒必要的思慮。
②順其自然:這一點對老年人來說尤其重要。"兒孫自有兒孫福",有些事情即使你天天擔心,也不會有多大效果,健康問題、生活問題、子女問題、社會保障問題等,要順其自然,不要因為過多的思慮而影響健康。
③轉移:遭受重大打擊如下崗、失戀、喪偶等或者獨居的老人,應該儘可能地多與人接觸,做一些輕鬆、開心的事情,讓自己早點從焦慮的陰影中走出來。
22.環境對脾胃健康有什麼影響?優雅的就餐環境成就健康的身體。
脾胃的養生保健對環境沒有明顯的要求,可參考肺、肝、心等環境養生保健內容。脾胃對環境的要求主要是進餐環境應寬敞優雅安靜,進餐時氣氛應輕鬆愉快。
23.為什麼南方人比北方人容易出現脾胃問題?"脾與長夏相應",長夏時要特別注意預防濕邪侵害人體。
脾胃在五行學說中均屬土,而在陰陽學說中脾為陰土,故脾的陽氣易衰,陰氣易盛,特性為喜燥而惡濕;胃為陽土,多氣多血,特性為喜潤而惡燥。濕邪侵犯人體時,最易傷害脾陽,造成脾的運化功能失常。中醫認為"脾與長夏相應",長夏為農曆六月,因下雨較多以濕氣為主。所以,長夏時要特別注意預防濕邪侵害人體。
第20節:上篇 人體養生(8)
24.如何運動養脾胃?(1)運動鍛煉:體育運動對脾胃的養生保健可包括各種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登山、游泳等等。中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選擇適合於自己的運動方式,堅持鍛煉、持之以恆,對脾胃的養生保健很有益處。
(2)保養脾胃的保健操:
①揉隱白穴:盤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隱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內側),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拇指按壓左足隱白穴,手法同前。
②揉公孫穴: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公孫穴(足內側,第一跖骨下緣),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拇指按壓左足公孫穴,手法同前。
③揉三陰交穴: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壓三陰交穴(內踝尖上3寸,脛骨後緣處),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三陰交穴,手法同前。
④揉陰陵泉穴:端坐位,雙手扶於雙膝,用拇指按壓陰陵泉穴(脛骨內髁下緣)旋轉按壓30次。
⑤按揉三脘穴:平卧位,將左手掌心放於中脘穴(腹部中線,劍突與臍中間,中脘穴上1寸為上脘穴,下1寸為下脘穴),覆蓋上中下三脘穴,右手壓於左手背。向左旋轉按揉20次,向右旋轉按揉20次。
⑥按揉天樞穴:平卧位,兩手放於腹部兩側,中指按壓天樞穴(臍旁開2寸處),上下按揉30次。
⑦推腹:平卧位,將左手掌心按於劍突下,右手壓於左手背。自上向下推壓至小腹恥骨聯合處,推50次。
⑧揉足三里穴:端坐位,兩手拇指按壓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旋轉按壓30次。
⑨推胃經:兩手拇指按於足三里穴處,沿脛骨外側自上向下推至踝關節處,推30次。
⑩全身運動:做完以上保健操後,可做下蹲運動10次和擴胸運動10次,以促進全身氣血的流通,更有助於脾胃保健操的效果。本保健操有促進脾胃運化,增加食慾和增強體質的作用。
25.養脾胃在飲食上應該注意什麼?一忌飲食不節,二忌飲食偏嗜,三忌飲食不潔。
飲食調養對脾胃的養生保健最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飲食營養成分的均衡,食物品種的豐富多樣,進餐的定時定量有利於脾胃的保養。飲食失宜是造成脾胃損傷的主要原因,中醫稱為"飲食所傷"。飲食所傷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飲食不節,包括饑飽失常和飲食規律失常;二是飲食偏嗜,包括飲食有偏、寒熱失宜、過食肥甘厚味、飲食五味偏嗜及嗜酒無度等;三是飲食不潔。所以,要防止暴飲暴食、過飢過飽、進餐不定時,偏食偏嗜、吸煙酗酒、飲食不講衛生等不良習慣。
脾胃食療:
(1)山藥薏苡仁粥:山藥50克,薏苡仁2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益氣健脾,澀腸止瀉的作用,適用於中老年人脾胃虛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泄等。
(2)蓮子芡實粥:蓮子10克,芡實10克,補骨脂5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的作用,適用於脾腎兩虛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形寒肢冷,腰膝酸軟,五更泄瀉等。
第21節:上篇 人體養生(9)
(3)參棗粥:党參10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健脾益氣的作用,適用於體虛氣弱,食欲不振,脘腹脹滿等。
(4)茯苓糕:茯苓10克,麵粉100克,將茯苓洗凈粉碎成細粉,與麵粉混合,加入白糖適量,發酵後蒸糕食用。有健脾燥濕、利水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脾虛有濕所致的脘腹滿悶、食少納呆、失眠多夢等。
(5)蓮子豬肚湯:蓮子20克,豬肚1個,胡椒少許,同煮成湯,去胡椒後食用。有溫胃健脾,益氣補虛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飲食偏冷即胃痛者。
(6)山楂麥芽粥:山楂10克,麥芽5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健脾開胃,消食化積的作用,適用於肉食或米麵食積不化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7)薏米小豆粥: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滲濕利水,健脾益氣的作用,適用於脾虛濕盛所致的食少納差,脘腹脹悶,尿少浮腫者。
(8)八寶粥:蓮子、芡實、薏米、山藥、桂圓、紅棗、白扁豆各5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益氣養血,健脾強身的作用,適用於體虛乏力,食少納呆,氣血虧虛者。
26.脾胃病患者如何用中藥自療?常見養脾胃單方及中成藥有:
(1)單味葯及驗方:①噙化人蔘,人蔘切成薄片,放口內含至無參味後嚼碎咽下,每日噙化1~3克。有補元氣,益脾肺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脾胃功能減退者。②太子參代茶飲:太子參10克,用開水浸泡半小時後飲用。有益氣養陰、健脾益肺的作用,適用於病後體虛、脾胃虛弱、乏力自汗、飲食減少者。③四君子湯:党參10克,白朮12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有益氣補中,健脾養胃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四肢無力、食少納呆、脘腹脹滿、面色萎白等。④參棗湯:人蔘6克,大棗10枚,水煎服。有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脾虛血虧所致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蒼白,失眠多夢等。⑤健脾止瀉湯:白朮12克,山藥、茯苓、白扁豆各10克,水煎服。有健脾益氣,滲濕止瀉的作用,適用於中老年人脾虛清陽不升所致的腹脹泄瀉者。⑥益脾湯:黃芪10克,人蔘9克,白朮2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益氣補虛健脾的作用,適用於脾虛胃弱所致體倦乏力,食慾不佳,脘腹滿悶等。(2)常用中成藥:①人蔘健脾丸(由人蔘、白朮、枳實、山楂等組成):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脘悶飽脹、飲食無味、脾虛泄瀉等。②參苓白朮散(由人蔘、茯苓、白朮、蓮子等組成):有健脾益氣、和胃滲濕的作用,適用於脾胃氣虛挾濕所致的面色萎黃,四肢無力,飲食不化,大便溏泄等。③開胃健脾丸(由党參、陳皮、白朮、砂仁等組成):有補脾健胃、益氣和中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食欲不振、面黃肌瘦、大便溏泄等。④香砂六君子丸(由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木香、砂仁等組成):有健脾和胃,理氣止痛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脹滿疼痛,食欲不振,噯氣嘔吐泄瀉等。⑤參術健脾沖劑(由人蔘、白朮、茯苓、白芍等組成):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痞滿,神疲乏力等。⑥理中丸(由人蔘、白朮、乾薑、炙甘草等組成):有溫中散寒,補氣健脾的作用,適用於中焦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欲不振,肢體倦怠等。
第22節:上篇 人體養生(10)
引子: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27.肝臟在身體健康上扮演一個什麼角色?一是"肝主疏泄",二是"肝主藏血"。
中醫理論認為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二:一是"肝主疏泄",包括調暢氣機,促進全身氣血水液運行,促進脾胃消化,分泌膽汁和調暢情志等作用。中醫認為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和新陳代謝要靠氣不斷的升降出入運動來完成,氣機就是指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的升降出入正常,氣血水液運行通暢,保證了各臟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正常,肝還有分泌膽汁和促進脾胃消化的作用。中醫認為肝主疏泄功能還包括調暢情志的作用,與情志活動的關係最為密切。疏泄功能正常則情緒正常,心情舒暢;肝氣的疏泄功能太過,則出現急躁易怒、心煩不寐、多夢、頭痛頭脹等肝氣上亢的癥狀;肝氣的疏泄功能不足,則出現胸脅脹悶疼痛、情緒低落、抑鬱、多疑善慮等肝氣鬱結的癥狀。二是"肝主藏血",包括貯藏血液、調節血量及攝血的作用,所謂"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臟",就是說肝具有貯藏血液、調節全身血量的分布和防止出血的作用。肝血充足則各臟腑器官組織得以滋養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維持機體的各種機能。肝血虛少,臟腑器官組織失養可出現兩目乾澀、視物昏花、肢體麻木等。所以,肝的養生保健方法應該以保持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和肝血充足為主要原則。
28.情緒和肝臟健康有什麼關係?肝"在志為怒",大怒傷肝,可導致肝的疏泄失常。
日常生活中的肝養生保健方法: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包括調暢氣機和調暢情志等,情志的失常會影響肝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調節情志,保持心情舒暢對肝臟養生保健最為重要。
情志養生保健:中醫認為肝"在志為怒",所以七情中的"怒"與肝的關係最為密切。肝的疏泄失常可導致情志失常,而出現急躁易怒,心煩失眠,或抑鬱寡歡,情緒低沉等癥狀。大怒傷肝,可導致肝的疏泄失常,而出現心煩易怒、面紅目赤甚至吐血、不省人事等癥狀。調節情志,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緒,使自己保持一個好心情是有益於肝養生保健的最好方法。有關情志的調節請參考靜神養生法。
29.為什麼春天是肝病高發季節?"肝與春氣相應",春天不僅是肝病高發期,也是保健良機。
中醫認為"肝屬木","喜條達而惡抑鬱","肝與春氣相應"。就是說肝臟具有樹木的特性,與自然界春季生長之氣相應,保持柔和舒暢-升發條達的狀態,情緒既不要過於激奮,也不要低沉抑鬱,使情感世界保持在一種平和的狀態中,則對肝的養生保健極為有利。春季既是肝養生保健的最好季節,也是肝病易於發生的季節,所以在春季更應注意肝的養生保健方法。春季來臨時,要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使自己的身心都充分地放鬆,拋棄一切煩惱和雜念,讓自己有一種融於大自然中、蓬勃生長的感覺,對養肝護肝防止肝病有很好的效果。
第23節:上篇 人體養生(11)
30.環境與肝臟保健有什麼關係?綠色環境最養肝。
生活和工作環境的寬敞舒適與否與肝臟養生保健關係最為密切。當然,居住在藍天白雲之下、青山綠水之間的優美寬敞環境中是最理想的地方,但在城市居住的人則多不具備這樣良好的條件,多居住在人口密集、交通擁擠、污染嚴重的地方。所以,在城市中居住的人,可以多到居住地附近的公園去活動,那裡有花有草有水有樹,視野開闊,環境優美,空氣新鮮,對健康有益。有便利條件的中老年人,也可以多到有山有水有湖泊有樹林的郊區去旅遊,踏青、登山、游泳、垂釣、採摘、漫步都是較好的運動方式。在居室內或陽台上種植一些美麗的觀賞植物,也對改善環境、清潔空氣有好處,有利於身心健康。因為,滿目的綠色會給人帶來舒暢、朝氣蓬勃的好心情,對肝臟的養生保健很有利。現代研究表明,綠色有穩定人情緒的作用,還能夠節調節血壓,保持人體血壓的正常。所以,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運動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31.養肝適合做哪些運動?場地寬廣,視野開闊,運動柔和。
保養肝臟的運動鍛煉要選擇場地寬廣、視野開闊的地方,運動方式以緩慢柔和較為適宜,如太極拳、太極劍、漫步等。
32.養肝可以按摩哪些穴位?大敦穴、太沖穴、三陰交穴、兩脅。
護肝保健操:
①揉大敦穴:盤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大敦穴(足大趾甲根部外側),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②按太沖穴: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沖穴(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間)沿骨縫的間隙按壓並前後滑動,20次,然後用左手按壓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③揉三陰交穴: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壓三陰交穴(內踝尖上3寸,脛骨後緣處),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三陰交穴,手法同前。
④推搓兩脅法:雙手按腋下,順肋骨間隙推搓至胸前兩手接觸時返回,來回推搓30次。本保健操有養肝護肝,增強肝的功能和降血壓的作用。
33.哪些食物最養肝?蛋類、瘦肉、魚類、豆製品、牛奶等。
飲食與肝臟的養生保健有著密切的關係,豐富的營養物質是維持肝臟代謝功能和保證肝臟正常健康的必要條件。蛋類、瘦肉、魚類、豆製品、牛奶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的食物,不但能夠保持肝臟所需的營養,而且能夠減少有毒物質對肝臟的損傷,幫助肝細胞的再生和修復。米面等主食中所含的糖類(又稱碳水化合物)可以為肝臟提供能源,保證肝臟正常的代謝功能。維生素是肝細胞維持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質,含有豐富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為肝提供了充足的來源。脂肪也是肝臟的能量來源之一,但過多的脂肪容易沉積在肝內而形成脂肪肝,破壞肝細胞而損傷肝的功能,所以,對含脂肪較多的食品要進行控制。肝臟的飲食養生保健方法分為補法和清法,肝虛者宜用補法,肝火盛者宜用清法。
第24節:上篇 人體養生(12)
補法:(1)豬肝粥:豬肝(或用羊肝、牛肝、鵝肝亦可)50克,粳米100克,將豬肝洗凈切碎,與粳米同煮成粥。有益氣生血、養肝補虛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或患有慢性肝炎者。(2)胡蘿蔔豬肝粥:胡蘿蔔50克,豬肝50克,粳米100克,胡蘿蔔、豬肝洗凈切碎,與粳米同煮成粥。有補益肝腎,養血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腎陰血不足所致的視物昏花,兩目乾澀,夜盲症等。(3)生地豬肝羹:生地20克,豬肝100克,生地洗凈,豬肝切片,加入蔥姜醋鹽調味,同煮40分鐘,吃豬肝喝湯。有滋陰補血,養肝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蒼白或萎黃,兩目乾澀,視物模糊,肢體麻木等。(4)枸杞甲魚羹:枸杞子30克,甲魚500克,將枸杞子洗凈切碎,甲魚宰殺去內臟切塊,同放入砂鍋中,煮40~60分鐘,再放蔥姜鹽醋少許調味。有補益肝腎,滋陰強壯的作用,適用於軀體虛弱,肝腎不足所致的體弱無力,陰虛盜汗,視物不清,面色無華者。
清法:(1)羅布麻茶:羅布麻10克,用開水浸泡(如泡茶)20分鐘,代茶飲用。有平肝潛陽,鎮靜降壓的作用,適用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頭脹,頭暈目眩,煩躁易怒等。(2)菊花茶:菊花5克,開水浸泡半小時,代茶飲用。有清肝明目,清熱降壓的作用,適用於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頭暈目眩及高血壓症。(3)菊花決明茶:菊花3克,決明子10克,用開水浸泡半小時,代茶飲用。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肝火上炎所致頭脹痛,頭目眩暈,目赤腫痛及便秘等。(4)天麻魚頭湯:天麻10克,魚頭1個,天麻洗凈,魚頭洗凈劈開,加入蔥姜醋鹽調味,放入砂鍋中煮半小時,食肉喝湯。有平肝潛陽、息風止痙的作用,適用於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頭暈目眩、頭痛眼花、肢體麻木等。
34.肝病患者怎麼進行中藥調理?藥物調治肝的養生保健方法也分為補法和清法。
方葯的補法:(1)白芍補肝飲:白芍10克,熟地20克,枸杞子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有補益肝腎、養血滋陰的作用,適用於肝腎陰血不足所致的體弱無力、面色無華、兩目乾澀、目暗不明等。(2)當歸補血飲:當歸12克,白芍10克,黃芪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補血養肝、益氣健脾的作用,適用於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黃、爪甲不榮、形體消瘦等。清法:(1)菊花清火湯:菊花10克,桑葉8克,薄荷6克,先將菊花、桑葉煎煮15分鐘,再放薄荷煎5分鐘,早晚服。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火上炎所致頭暈目眩、目赤腫痛等。(2)菊花決明飲,菊花10克,決明子10克,黃芩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熱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等。
常用中成藥,補法:(1)杞菊地黃丸(由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等組成):有滋補肝腎,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頭暈耳鳴,兩目乾澀,視物不清等。(2)杜仲地黃丸(由杜仲、牛膝、枸杞子、熟地等組成):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作用,適用於肝腎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乏力,遺精滑精等。(3)二至丸(由女貞子、墨旱蓮組成):有補益肝腎,滋陰養血的作用,適用於肝腎陰虛,肝血不足所致的頭昏眼花,腰膝酸軟,失眠多夢,口燥咽乾等。清法:(1)逍遙散(柴胡、白芍、當歸、白朮等組成):有疏肝解郁,健脾和營的作用,適用於肝鬱血虛,脾虛所致的頭暈目眩,兩脅作痛,口燥咽乾等。(2)龍膽瀉肝丸(由龍膽草、柴胡、黃芩、生地等組成):有瀉肝膽實火的作用,適用於頭痛目赤,脅痛口苦等。
第25節:上篇 人體養生(13)
引子: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35.是不是只有男性才需要養腎?養腎對男女同樣重要。
中醫認為腎是人體最重要的臟器,是機體生命活力的源泉,貯藏著稟受父母之精和繁衍下一代之精,故有稱"腎為先天之本"。中醫學所講的腎比西醫學所講的腎無論在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上均有很大的不同。中醫學的"腎"不但包括西醫學"腎"的泌尿功能,而且還包括西醫學中的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功能、生殖系統功能和部分呼吸系統功能。中醫認為"腎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腎所藏的精包括來源於父母的"先天之精"和來源於脾胃消化吸收的"後天之精",對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均有重要的作用。腎臟是與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關係最為密切的器官。腎中精氣充足,人體的生長發育及生殖功能就正常,機體的各個臟腑器官組織就能正常地發揮其各自的生理功能,表現為面色紅潤,齒固發黑,耳聰目明,記憶力好,性功能正常,身體強健有力,反應敏捷。如果腎臟虛損,腎中精氣不足在小兒可導致生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在成年人則出現牙齒鬆動脫落,頭髮稀疏,耳鳴耳聾,視物昏花,腰膝酸軟,記憶力下降,性功能減退,體弱無力,反應遲鈍等一系列早衰現象。所以,我國古代中醫學及養生學都非常強調保養"腎"的重要性。現代中醫學和養生學家對"腎"同樣重視,延緩衰老的養生保健方法和中成藥多是從補養腎的方面進行的。腎的養生保健是保持青春活力、延緩衰老最重要的方法。
36.為什麼冬天是養腎臟的最好時機?"腎與冬氣相應",冬天固精,事半功倍。
(1)日常生活中的腎養生保健方法:腎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腎中精氣的充足與否,與人體的生長發育及生殖密切相關。所以,日常生活中注意養腎固精,對腎的養生保健最為重要。
(2)順時養生保健:中醫認為"腎與冬氣相應",寒冬季節萬物蟄伏,植物則將其精華均封藏於地下,以備來年春日萌發。腎主封藏精氣,與自然界的冬季特點相似,所以冬季特別要注意養腎固精,防止腎中精氣過度的耗泄。
37.禁慾、戒絕房事,是養腎的好辦法嗎?"過猶不及",節制性生活才是養腎之道。
我國傳統的養生學中"固精"法是傳統養生方法之一,所謂"固精"就是指節制性生活,防止腎精的流失。中醫認為房室不節會導致腎虛發病,"房室"指性生活,"房室不節"指性生活不能節制,淫慾無度,耗傷人體腎中精氣而致病,出現腰膝酸軟,眩暈耳鳴,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男子遺精、陽痿、滑泄,女子月經不調、帶下過多等病徵。正常適度的性生活,可以協調體內的各種生理功能,促進激素的分泌,保證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需求,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但中老年人的體質常常偏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對性生活有所節制,特別是在冬季更需要注意養腎固精的問題,以保證機體的健康。
第26節:上篇 人體養生(14)
38.怎樣從精神上養腎?腎"在志為恐驚",不冒險、不受驚。
情志養生保健:腎"在志為恐驚",有驚恐傷腎之說。驚與恐兩種情志看似相似,其實不同,事出突然,事先不自知者為驚;預先自知,由此而產生的一種自覺懼怕的心理狀態為恐。平時注意道德修養,不做非分之想,不做違法之事,光明磊落,正氣浩然,自無恐懼之感;凡事預想周全,做事不冒險,以平穩為要,自無驚嚇之虞。日常生活中注意修身養性,自覺地調節好自己的心情,使心境平和舒暢,對腎的養生保健也很有益處。請參考靜神養生法有關內容。
39.腎病患者對環境有什麼要求?避免到一些危險、刺激的環境當中去。
腎的養生保健對生活和工作環境要求不高,主要是避免危險的環境就可以了。可參考心肝肺的環境養生保健。
40.如何運動養腎臟?運動的同時要注意補鈣。
中老年人在室外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對腎的養生保健很有益。腎主骨生髓,而骨有支撐和保護人體,負責軀體運動的作用。中老年人在室外運動,一可以鍛煉身體,強健骨骼,有利於四肢關節的靈活;二可以多曬太陽,促進機體對鈣的吸收,預防骨質疏鬆症。
41.養腎如何按摩?可按摩湧泉穴、太溪穴、三陰交穴、腰眼、命門穴、關元穴。
(1)揉湧泉穴:盤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湧泉穴(足底前1/3凹陷處),左旋按壓30次,右旋按壓30次,然後用右手拇指按壓左足湧泉穴,手法同前。
(2)揉太溪穴: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踝太溪穴(內踝尖與跟腱的中點),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拇指按壓左踝太溪穴,手法同前。
(3)揉三陰交穴: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壓右三陰交穴,左旋按壓20次,右旋按壓20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三陰交穴,手法同前。
(4)按揉腰眼:立位,兩足與肩平,兩手按腹部兩側,拇指向前,四指向後,用中指按至腰眼(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凹陷處),旋轉按壓30次。
(5)推揉命門穴:立位,將兩手掌心放於命門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間)上下推揉30次,以局部出現溫熱感為佳。
(6)按揉關元穴:平卧位,左手掌心放於關元穴(臍下3寸處),向左旋轉按揉30次,向右旋轉按揉30次。本保健操有補益腎氣,強腰固精,增強體質的作用。
42.養腎如何食補?海參粥、枸杞豬腰粥、蓯蓉羊腰粥,杜仲腰花。
(1)海參粥:水發海參(切碎)5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加少許蔥姜食鹽調味。有補腎益精、滋陰補血的作用,適用於腎虛陰虧所致的體質虛弱、腰膝酸軟、失眠盜汗等。
(2)枸杞豬腰粥:枸杞子10克,豬腎一個(去內膜,切碎),粳米100克,蔥姜食鹽少許,同煮成粥。有益腎陰、補腎陽、固精強腰的作用,適用於腎虛勞損、陰陽俱虧所致的腰脊疼痛、腰膝酸軟、腿足痿弱、頭暈耳鳴等。
第27節:上篇 人體養生(15)
(3)蓯蓉羊腰粥:肉蓯蓉10克,羊腰一個(去內膜,切碎),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補腎助陽,益精通便的作用,適用於中老年人腎陽虛衰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頻數、夜間多尿、便秘等。
(4)鹿角膠粥:鹿角膠6克,粳米100克。將粳米煮成粥後,將鹿角膠打碎放入熱粥中溶解,加白糖適量。有補腎陽、益精血的作用,適用於腎陽不足、精血虛損所致的形體羸瘦、腰膝酸軟、疼痛、遺精陽痿等。
(5)杜仲腰花:杜仲12克,煎煮過濾備用。豬腰一對,去內膜,切為腰花。用杜仲藥液做調料汁,加蔥姜食鹽爆炒後食用。有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的作用,適用於中老年人肝腎不足所致的腎虛腰痛、腰膝無力、頭暈耳鳴、高血壓等。
(6)核桃仁10克,炒香嚼食。有補腎溫肺、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腎虛腰痛腳弱或虛寒咳喘及便秘者。
43.養腎如何葯補?西藥治標,中藥治本。
(1)單味葯及驗方:①枸杞子10克,洗凈嚼食,有滋補肝腎,明目潤肺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視物昏花,虛勞咳嗽等。②鹿茸酒:鹿茸20克,白酒500毫升,將鹿茸放入白酒中浸泡10天後,每天飲用鹿茸酒10毫升。有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的作用,適用於腎陽不足,精血虧虛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痛、筋骨痿軟無力、頭暈眼花等。③鹿角膠飲:鹿角膠3克,打碎,用開水溶化,加紅糖或少許黃酒飲用。有補肝腎、益精血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所致的腰酸腿痛,體倦乏力,形寒肢冷等。④首烏地黃湯,制首烏15克,熟地黃10克,水煎服。有補肝腎、益精血、養血滋陰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陰虛血虧所致的頭暈眼花、鬚髮早白、腰膝酸軟、耳鳴耳聾等。⑤補肝腎湯,枸杞子10克,女貞子10克,水煎服。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頭昏目眩,腰膝酸軟,鬚髮早白、視物昏花等。⑥蓯蓉鹿膠飲:肉蓯蓉15克,鹿角膠3克,將肉蓯蓉水煎後過濾,放入打碎的鹿角膠,加紅糖適量。有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作用,適用於腎陽不足、精血虧虛所致的腰膝冷痛、筋骨無力、遺精陽痿等。
(2)常用中成藥:①六味地黃丸(由熟地、萸肉、山藥、茯苓等組成):有滋補腎陰的作用,適用於腎陰不足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膝酸軟,牙齒鬆動,足跟作痛等。②左歸丸(由熟地、山藥、枸杞、牛膝等組成):有滋補腎陰,填精補髓的作用,適用於元陰不足所致的頭目眩暈,腰酸腿軟,遺精滑泄,自汗盜汗等。③右歸丸(由熟地、山藥、附子、肉桂等組成):有溫補腎陽,填精補血的作用,適用於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致的神疲氣短,畏寒肢冷,陽痿遺精等。④七寶美髯丹(首烏、茯苓、當歸、牛膝等組成):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的作用,適用於腎水虧虛,精血不足所致的身體虛弱,鬚髮早白,牙齒動搖,腰膝無力等。⑤人蔘鹿茸丸(人蔘、鹿茸、當歸、杜仲等組成):有滋腎益氣,補血生精的作用,適用於腎氣不足,精血虧損所致的精神不振,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聾眼花等。⑥首烏延壽膏(由何首烏、菟絲子、女貞子、熟地黃等組成):有補肝腎,強筋骨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耳鳴眼花,鬚髮早白,遺精帶下等。⑦補腎強身片(淫羊藿、女貞子、菟絲子、金櫻子等組成):有補腎強身,強筋健骨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耳鳴耳聾、筋骨無力、陽痿早泄等。⑧人蔘首烏膠囊(由紅參、首烏等組成):有補氣血、益肝腎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氣血虧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萎黃、失眠健忘、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
第28節:上篇 人體養生(16)
引子:內之五臟,外之五官,內外相輔,諧矣。
五臟於內,五官於外,在中醫上兩者是互相關聯的。五官的養生,不僅僅關係到我們的口、耳、眼、鼻、舌的形象,更關係到整個身體的健康與協調。
44.怎樣養護牙齒?常清潔、補營養、早治療、勤運動。
牙齒是獲取食物的"武器",牙齒使我們能夠享受到多種多樣的食物,健康的牙齒能讓我們無所顧忌地咀嚼較硬的食物、肉類、生的食物、水果……良好的咀嚼能夠加強牙齦的強度、促進唾液分泌……可以說,牙齒是我們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牙齒養生綜合起來可歸結為12個字:
常清潔、補營養、早治療、勤運動。
常清潔
要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每天早晚各一次。吃完東西要漱口,少吃零食,尤其是各類甜食。需要注意的是,刷牙的次數不要過於頻繁,選擇鬆軟的牙刷,不然容易損傷牙齦。
補營養
牙齒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鈣和磷,但最需要補充的物質卻是氟,因為牙齒表面起保護作用的牙釉質最重要的成分是氟。健康的氟主要含於天然礦泉水、海魚、茶和某些蔬菜當中,需要注意的是每天攝取氟超過兩毫克牙齒會變黑。
各種乳製品是鈣和磷的健康來源,而且乳製品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和磷的吸收。所以,每天一杯奶,對牙齒的堅固和美白都有好處。
早治療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牙齒生病危險性不僅表現在疼痛上,更會對其他器官造成影響。食物咀嚼不好,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口腔清潔出現問題,衍生細菌,吃進肚子里可能引發各種疾病。
而且一顆牙齒出現問題,如果不及早治療,很可能會波及到其他牙齒。所以,一旦發現牙齒出現問題,應立即去醫院接受治療。
勤運動
不僅身體需要運動,牙齒也需要運動。最適合牙齒的運動一是嚼無糖口香糖,不僅可以清潔口腔,還可以鍛煉牙齒和口腔;還有就是扣齒,經常扣齒,既能堅齒固齒,防止牙齒鬆動、脫落,又能活動面部肌群,促進面部血液循環。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他的《養生記》中有"侵晨一盤粥,夜飯莫教足,撞動景陽鍾,扣齒三十六",說明扣齒養生,由來已久。
45.如何養護咽喉?少辛辣,戒煙,及時消炎去痰。
咽喉是人體飲食與呼吸的通路,食物通過咽喉從食道進入胃腸中而為機體提供營養,空氣通過咽喉從氣管進入肺而為機體提供氧氣。咽喉也是人體的語音發生器官,與人的語言歌唱有重要的關係,所以咽喉的養生保健是保證身體健康和語音功能正常十分重要的措施。
咽喉的養生保健方法主要有:
1.日常生活中的咽喉養生保健方法:咽喉是飲食和氣體的通路,所以飲食物的刺激、外界氣候的變化都能影響咽喉的功能,甚至造成病理性的損害。平時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食辛辣食品(如辣椒),戒煙酒等,以避免刺激性食品與煙酒對咽喉的刺激。要根據天氣的變化適當增減衣服,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可以預防春季之風、夏季之熱、秋季之燥、冬季之寒對咽喉的損傷。經常進行適量的運動,增強體質也是咽喉養生保健的重要措施。
第29節:上篇 人體養生(17)
2.清潔口腔的咽喉養生保健方法:每天早晚刷牙後,用淡鹽水漱口,以清洗咽喉。具體方法是,含一口淡鹽水,仰起頭,使鹽水流聚於咽喉部。用肺中氣體自咽喉部衝出,使鹽水滾動清洗咽部,並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然後吐掉,再重新開始,連續進行3~5次。有保持口腔及咽喉部清潔,預防咽喉疾病的作用。
46.養護咽喉可以常吃哪些食物?經常食用清涼多汁的蔬菜水果對咽喉的保養有利。
(1)黃瓜汁:用黃瓜一條,粉碎絞汁,再加少許涼開水及白糖,飲用,有清熱潤喉利咽作用,適用於風熱型咽干喉癢等。黃瓜洗凈,生食細嚼亦可。
(2)梨汁:將梨去皮核,粉碎絞汁,加入少許水及蜂蜜,飲用,有潤喉止癢作用,適用於陰虛型咽干喉癢。
(3)食荸薺法:鮮荸薺洗凈,去皮,細嚼生食,有利咽消炎作用,適用於急慢性咽炎。
(4)鮮藕綠豆粥:用鮮藕、綠豆、大米共煮粥,加冰糖少許,食用,有解暑利咽作用,適用於咽喉炎。
(5)生食蘿蔔:可食用生蘿蔔適量,也有潤喉清咽的作用。
47.養護咽喉可服用哪些藥物?(1)單味葯與驗方:
①胖大海飲,胖大海3~5枚,用開水泡至10分鐘,加入適量白糖或蜂蜜調味,頻頻飲用。有清宣肺氣、清腸通便、防治咽喉疾病的作用,適用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
②藏青果飲,藏青果5~10枚,水煎半小時,加冰糖或蜂蜜適量,做飲料服。有利咽開音、潤喉止咳的作用,適用於咽喉干癢、聲啞失音等。
③羅漢果茶,羅漢果味清甜、甘涼,用羅漢果2~3枚,切成薄片,開水泡服。有清肺利咽,潤喉止癢,保護嗓音的作用,適用於教師、演員、播音員等用嗓音較多的人,並能治療咽喉痛癢之咽喉炎。
(2)常用中成藥:
①秋梨膏(由秋梨、麥冬、百合、冰糖等組成):有潤肺化痰、清利咽喉的作用,加溫水沖開,做飲料服用,可預防咽喉疾病和治療咽喉干痛、燥咳痰稠等。
②養陰清肺膏(由生地、麥冬、玄參等組成):有養陰潤燥,清肺利咽的作用,加溫水沖開,可加適量白糖或蜂蜜調味,每日服2~3次,適用於陰虛肺燥所致的咽喉干痛、口渴乾咳等。
③清音丸(由桔梗、麥冬、冰片等組成):有清音利咽的作用,每服1丸,每日兩次,適用於肺熱、胃熱所致的口乾舌燥、聲啞失音等。
④金嗓清音丸(由生地、麥冬、丹皮等組成):有滋陰清熱利咽的作用,適用於陰虛熱盛所致的咽喉干痛、吞咽不利、口渴少飲等。
⑤西瓜霜潤喉片(由西瓜霜、冰片、薄荷等組成):有清音利咽,消腫止痛的作用,適用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急慢性咽炎、口腔潰瘍等。
48.唾液和養生有關係嗎?勤咽唾液有利於養生。
人體口腔內的三個分泌腺,即腮腺、舌下腺和頜下腺分泌唾液,有清潔口腔、浸潤食物、輔助消化和殺滅細菌等作用。古人稱唾液為"玉泉"、"瓊漿"、"金津玉液"等,認為唾為腎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我國古代養生學家,有用舌抵上齶,待唾液充滿口腔後,將其咽之以養腎精的養生方法,稱為"飲玉漿"。現代研究也證實唾液含有消化酶及防腫瘤和抗衰老物質,所以保持唾液分泌旺盛,並時時咽之,有清潔口腔、促進消化和延年益壽的作用。唾液養生保健方法為:端坐閉目,保持心態平靜,用舌尖抵住上齶,將注意力集中於口腔,使唾液慢慢充滿口中,再徐徐下咽,共做10次。
第30節:上篇 人體養生(18)
49.眼睛養生應該注意什麼?姿勢端正、避免疲勞、多食蔬果。
眼睛是人體的視覺器官,主要功能為觀察外界事物。中醫理論認為"肝開竅於目","肝藏血","目受血而能視",目的視力正常與否,有賴於肝氣的疏泄和肝血的榮養。肝血不足,則兩目乾澀,目暗不明,視物昏花,肝火上炎,則目赤腫痛。《靈樞》稱"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故眼睛與五臟亦有密切的聯繫。
日常生活中的眼睛養生保健方法:
光線應柔和適度:在日常生活中,居住環境要整潔清靜,室內的光線應柔和適度,陳設要簡單明快,牆壁顏色不宜過艷或用暗色調,並房中養植少許紅花綠草為宜。住所周圍最好有綠地、樹林或湖泊,並能極目遠眺為最佳。平常作息時間應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勞逸要結合,避免過勞或過逸。
飲食有節:飲食要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與蔬菜,食物要多樣化,以清淡為主,定時定量,不要過多地食用肥肉及油脂含量多的食品,不要暴飲暴食。盡量少吃辛辣食物,戒煙酒。
多休息: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不可長時間地應用眼睛,如看書、看電視、抄寫、電腦操作、雕刻、刺繡等。用眼一個小時左右,應休息5~10分鐘,可閉目、望遠或做眼保健操。近年來,大中小學生的近視眼發病率很高,多由於不注意對眼睛的保護,過度應用眼睛所致。中老年人隨著生理性的衰退,視覺也逐漸退化而出現遠視,即"老花眼",平時注意合理地應用眼睛,可延緩眼睛的衰老。平時看書寫字,姿勢要端正,眼睛與書本距離要保持30厘米左右。光線太強或太暗、躺卧、乘車乘船時均不宜看書。
閉目養神:在工作或學習一段時間(1小時左右)後,到環境比較安靜的地方,全身放鬆,輕閉雙眼,排除思想上的雜念,使心境平和,5~10分鐘後,輕輕按摩眼眶四周及太陽穴,再睜開眼睛,眺望藍天或遠處景物。閉目養神法對消除眼睛疲勞,保護視力有較好效果。
50.眼睛的保健穴位有哪些?睛明穴、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眼眶下、太陽穴、風池穴。
(1)端坐或兩腳分開站立,上身端平,將兩手搓熱,兩眼閉合,做好按摩準備;
(2)揉睛明穴(位於兩眼內眥部):用兩手食指輕按睛明穴,自外向里旋轉按摩16次,再由里向外按摩16次;
(3)揉攢竹穴:用兩手中指輕按攢竹穴(位於眉頭內側凹陷處),先向右旋轉按摩16次,再向左按摩16次;
(4)揉魚腰穴(眉中心的凹陷處):除按摩穴位變化外,手法與揉攢竹穴相同;
(5)揉絲竹空穴(眉梢外側凹陷處):手法與揉睛明穴同;
(6)揉眼眶下: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併攏,置於眼眶下,中指按四白穴(眼睛瞳孔直下1寸處),按摩方法如上;
(7)揉太陽穴(眉梢與眼外眥之間向後1寸處):用兩手的魚際肌部位,輕按太陽穴,由前向後旋轉按摩20次,再由後向前旋轉按摩20次;
第31節:上篇 人體養生(19)
(8)揉風池穴(頸後枕骨下,大筋外側凹陷處):將兩手併攏,用中指按住風池穴,食指與無名指順頸部同時按下,手法同揉太陽穴。做完以上護目保健操後,睜眼遠望並加做擴胸運動則更佳。
51.吃什麼東西保護眼睛?補充養分和排毒同時進行。
飲食多樣化,饑飽適宜,營養成分豐富而均衡,則機體的氣血充足,而有助於眼睛的保養。中醫辨證將眼疾分為虛實兩大類,一類為虛證,多由肝腎陰虛所致,表現為視物不清,昏暗不明,雙目乾澀等;一類為實證,主要由於風熱肝火所致,表現為目赤腫痛,目癢多淚等。所以,飲食調養根據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調養方法,虛證適用於補法,實證適用於清法。
(1)補法:適量多食以瘦肉、魚蝦及動物肝臟,其中以羊肝為最佳。羊肝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蛋白質及其他營養成分,是養肝明目之佳品。胡蘿蔔中含有豐富維生素,其中以胡蘿蔔素為最多,對眼睛也有較好的保護作用,經常服食羊肝胡蘿蔔粥對補肝養目有較好效果。
(2)清法:多食青菜水果,如水蘿蔔、西紅柿、芹菜、梨、柑橘、蘋果等。平時飲用綠茶、花茶等也有清肝明目,防止眼病的作用。
52.哪些藥物防治眼睛疾病?藥物調治眼睛的養生保健方法也分為補法和清法,肝腎陰虛型的用補法,風熱肝火型的用清法。
(1)補法:單味葯:①枸杞子10克,洗凈蒸熟嚼食。有補肝益腎、滋陰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兩目乾澀、視物昏花等。②明目飲,決明子10克,枸杞子10克,女貞子6克,水煎服。有補肝腎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目暗不明、視物昏花等。常用中成藥:①明目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萸肉、枸杞子、菊花等組成):有滋腎養肝、清熱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腎陰虛、兩目乾澀、畏光流淚、視物模糊等。②石斛夜光丸(由石斛、人蔘、肉蓯蓉、決明子等組成):有滋陰補腎、養肝明目的作用,適用於中老年人的視力減退、兩目乾澀、視物昏花等。③復明片(由山萸肉、谷精草、枸杞子等組成):有滋腎養肝、益精明目、疏風退翳、清熱利濕等作用,對防治老年人的青光眼、白內障、視神經萎縮及視網膜功能低下等均有一定效果。
(2)清法:單味葯:①白菊花6克,開水浸泡10分鐘後服用。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火風熱而引起兩目發脹、目赤腫痛,熱淚多眵等。②決明子15克,開水浸泡15分鐘後服用,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風熱上炎所致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等。決明子代茶飲用,有增強視力、防治目疾和治療便秘的作用。白菊花和決明子均有平肝潛陽、降血壓的作用,中老年人服用十分有益。③珍珠粉,味甘咸寒,有清肝明目、補鈣美容的作用,目前市場出售的可溶性珍珠粉溶解度及吸收率較好,適合中老年人服用。常用中成藥:①明目上清丸(由黃連、梔子、菊花、薄荷等組成),有清熱散風、明目止痛的作用,適用於暴發火眼、兩目紅腫、痛癢多淚。②明目蒺藜丸(由白蒺藜、黃連、連翹、蟬衣等組成),有清熱祛風、散淤退翳的作用,適用於目赤腫痛、畏光流淚、灼熱澀痛等急性結膜炎。
第32節:上篇 人體養生(20)
53.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鼻腔疾病?保暖是鼻腔養生的第一要務。
鼻是空氣進行呼吸道的開口,具有呼吸、嗅味、助發音等功能。中醫認為"鼻為肺之竅",是人體內外空氣交換的關口,是吸入"清氣",呼出"濁氣"的必經之路。由於鼻子與外界相通,所以對外界環境的變化比較敏感,如天氣變寒,保暖不夠,就會出現鼻塞、流清涕的癥狀;天氣炎熱乾燥,又會出現鼻干或流濁涕的癥狀。所以,對鼻的保護亦十分重要。
鼻的養生保健方法主要有:
日常生活的鼻養生保健方法:由於鼻對天氣變化比較敏感,所以要根據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注意保暖。室內溫度要適宜,以20℃~25℃較為合適,避免溫度過高過低。室內的濕度也應注意,保持適當的濕度對防止鼻腔乾燥有利。平時適量地進行運動,鍛煉身體以增強體質,也有助於提高鼻的抗病能力。對冷空氣過敏的人,每日早晚用冷水沖洗鼻部,可增強鼻對寒冷刺激的抵抗力。天氣變寒時,頭部戴帽子或頭巾也對保護鼻子有利。平時擤鼻涕不要用力過大,以免損傷鼻粘膜而造成出血。用手指挖鼻是一種不良習慣,容易造成鼻腔的感染或出血,要盡量避免。鼻部的癤腫千萬不要用手擠壓,因為鼻部是顏面的"危險三角區",擠壓後細菌可隨靜脈擴散至腦而引起腦膿腫,甚至有生命危險。
54.防止鼻腔疾病的保健穴位有哪些?印堂穴、鼻根、迎香穴、風池穴、頭維穴。
(1)首先取端坐位,上身挺直,將兩手搓熱,做好按摩準備;
(2)揉印堂穴(位於兩眉的中心):將右手中指按壓印堂穴上,自左向右旋轉按摩36次,再自右向左旋轉按摩36次;
(3)推鼻根(位於鼻樑兩側):將兩手食指輕放於睛明穴,自上而下輕推至迎香穴(位於兩鼻旁開0.5寸外),然後再自迎香穴自下而上,輕推至睛明穴,各36次;
(4)揉迎香穴:將兩手食指輕按於迎香穴,自左向右旋轉按摩36次,再自右向左旋轉按摩36次;
(5)揉風池穴:將兩手中指按住風池穴,由前向後旋轉按摩36次,再由後向前旋轉按摩36次;
(6)揉頭維穴(位於前髮際額角處):用兩大拇指按於頭維穴,其餘四指固定於前額,自下向上按摩36次,再自下向上按摩36次。鼻部保健操做完後,可用雙手輕搓鼻部和顏面。
55.如何通過食物和藥物調治鼻病?注意飲食均衡,選擇正確的藥物進行調治。
飲食調養:飲食應以清淡為宜,適量進食蛋白質類食品,多食用含維生素較多的蔬菜和水果,特別是具有芳香氣味的蔬菜(如芫荽)及柑橘類的水果對鼻的養生保健有益。
藥物調治:(1)單味葯與驗方:①辛夷茶,辛夷10克,開水浸泡10分鐘服用,有散風寒,通鼻竅的作用,適用於外感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鼻流清涕等。②通鼻飲:辛夷10克,蒼耳子6克,薄荷3克,將辛夷、蒼耳子水煎煮15分鐘,停火前加入薄荷,過濾後服用。有祛風散寒、宣通鼻竅的作用,適用於急性鼻炎所致的鼻塞鼻癢、嚏多、流清涕等。③菊花油:菊花10克,水煎煮,過濾後加甘油,用棉簽塗於鼻粘膜。有潤鼻止痛的作用,適用於陰虛燥熱所致的鼻腔乾燥疼痛等。(2)常用中成藥:①藿膽丸(由藿香、蒼耳子、豬膽等組成),有清風熱、通鼻竅的作用,適用於鼻塞不通、鼻干、鼻涕粘等慢性鼻炎。②鼻炎康片(由野菊花、黃芩、蒼耳子、藿香等組成),有宣肺通竅,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適用於外感或肺經有熱所致的鼻塞流涕,噴嚏失嗅,頭脹痛等。③通竅鼻炎片(由蒼耳子、白芷、黃芪、白朮等組成),有扶正固本、祛邪通竅的作用,適用於過敏性鼻炎所致的遇冷或遇粉塵即打噴嚏、流清涕者。
第33節:上篇 人體養生(21)
56.多大的噪音會損害聽力?長期生活在65分貝以上噪音環境即可傷耳。
耳朵為聽覺器官,能夠分辨自然界的各種聲音,並有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中醫理論認為腎開竅於耳,故耳的聽覺功能與腎的精氣盛衰有密切關係,腎精充足,髓海得養,則耳的聽覺功能正常。如果人的腎中精氣虛衰,髓海空虛,則聽力減退,或有耳鳴、耳聾等,故中醫用補腎法以治耳功能減退。
平時要注意調節情志,保持心情舒暢,飲食要以清淡為主,有利於保護耳的功能。在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儘可能地避免或減少雜訊對耳的損傷,周圍環境的雜訊不要超過65分貝。如果工作在雜訊超過65分貝的環境下,要適當採取措施(如戴耳塞或耳罩)以保護聽力,否則將會引起永久性的聽力減退。
57.護耳保健操如何做?(1)首先取端坐位,將兩手搓熱,做好準備工作;
(2)用雙手捏住雙耳上部耳輪,拇指位耳輪內側,其餘四指位於耳輪外側,揉搓36次;
(3)用雙手捏住雙耳的下部,大拇指位於耳輪外側,食指彎曲,位於內側,揉搓36次;
(4)將雙手掌心緊貼兩耳,其餘四指向後至枕部,兩手中指相互對接。再將雙手食指放於中指上,從中指用力滑下,叩擊腦後枕部,叩36次;
(5)雙手四指按住後枕部不動,將掌心輕輕按住耳道,再快速抬起,連續進行36次;
(6)用雙手食指尖按住耳道口,旋轉按摩6次後快速抬起,再按摩再抬起,連續6次。耳部保健操做完後,兩手向上按壓雙耳,上下搓動20次左右,以耳熱為度。
58.保護耳可以採用哪些食療方法?耳的飲食養生保健方法的基本原則是清淡為主,多食米、面、豆類、蔬菜水果;適量食用瘦肉、雞蛋及動物腎臟等,避免肥肉辛辣之品,戒煙酒。
耳的飲食補法:適用於中老年人腎虛所致的耳鳴耳聾:
(1)枸杞子粥:枸杞子1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補益肝腎,聰耳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腎虧虛所致的耳鳴耳聾。
(2)山藥粥:山藥2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健脾補腎的作用,適用於脾腎不足所致的耳鳴耳聾、神疲乏力、大便溏泄等。
(3)豬腎粥:豬腎1個,去其內部白膜(即腎盂、腎盞部分),洗凈切碎,大米100克,同煮成粥。有以腎補腎、防治聽力減退的作用,適用於腎虛所致的耳鳴耳聾、腰膝酸軟等。
(4)核桃仁:每日嚼食10~20克,有補腎益肺的作用,適用於肺腎虛損所致的咳嗽氣喘,耳鳴耳聾等。
耳的飲食清法,適用於風熱或肝火所致的耳鳴耳聾:
(1)荷葉粥:荷葉10克(鮮品加倍,效果更佳),大米100克。將大米煮成粥後,再放入荷葉,略煮即可。有清熱瀉火的作用,適用於風熱上擾清竅所致的頭暈耳鳴。
(2)荸薺,洗凈去皮,生食能清熱生津,能防治風熱所致的耳鳴耳聾。
第34節:上篇 人體養生(22)
(3)海蜇,洗凈切絲,加黃瓜絲油鹽,做菜食用,清瀉肝火的作用,適用於肝火型耳鳴。
59.藥物調治的耳養生保健方法有哪些?藥物調治耳的保養方法也分為補法與清法,肝腎虛損引起的耳鳴耳聾用補法,風熱肝火等引起的用清法。
(1)補法:
單味葯及驗方:①枸杞子:枸杞子10克,洗凈嚼服(亦可浸酒服)。有滋補肝腎,聰耳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耳鳴耳聾,目暗不明等。②地黃飲:熟地黃30克,生地黃15克,水煎服。有滋陰養血,補益肝腎,聰耳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耳鳴耳聾,目暗不明等。常用中成藥:①耳聾左慈丸(由熟地黃、山藥、山萸肉、磁石等組成)、有滋陰平肝,聰耳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耳鳴耳聾,聽力減退,頭暈目眩等。②益氣聰明丸(由党參、黃芪、升麻、白芍等組成):有補益中氣,升提清陽,聰耳明目的作用,適用於中氣不足之耳鳴耳聾,神疲乏力,食少腹脹等。③磁朱丸(由磁石、硃砂、六神曲等組成),有交通心腎、重鎮潛陽的作用,適用於聽力減退、耳鳴耳聾、腰膝酸軟,失眠多夢等。
(2)清法:
單味葯及驗方:①白菊花,代茶飲,有清熱平肝的作用,適用於風熱肝火所致的耳鳴耳聾。②銀連茶: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水煎煮後代茶飲。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適用於熱毒壅盛所致的耳紅腫或中耳炎。常用中成藥:①耳聾丸(龍膽草、梔子、黃芩、生地等組成):有清泄肝膽實熱、通竅利濕的作用,適用於肝膽實火、濕熱侵擾耳竅所致的耳鳴耳聾、頭痛咽干、心煩脅痛等。②龍膽瀉肝丸(由龍膽草、生地、柴胡、木通等組成):有清肝瀉火、清利肝膽濕熱的作用,適用於肝膽濕熱所致的耳鳴耳聾、頭暈目赤、脅痛口苦等。
60.耳內異物如何處理?清除異物的時候用沾字訣而不是挖字訣。
洗澡或游泳時,要注意防止污水進入耳道,避免誘發耳道感染。如果有污水進入耳道,要用消毒棉簽將水吸干,必要時可用少許酒精消毒。盡量不要挖耳屎,因為耳屎對耳道有保護作用,並可以自行排出,如耳屎過多堵塞耳道時,要請耳科醫生檢查處理。
引子:諸筋者,皆屬於節,生於動,亡於惰。
61.手部運動能養生嗎?動動手指,全身受益。
手是人體最靈活的器官,不僅如此,手與大腦和很多內臟都有關聯,我們在養生運動的過程中卻經常忽略了自己的雙手。實際上,每天只要花十幾分鐘動動手指,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養生效果。
常用手養生保健方法:
搓手法:將兩手掌對合,上下搓動摩擦,一直到發燙為止,再做洗手動作,左手搓右手,右手搓左手,各20次。
運球法:用玉石球、鐵球或核桃均可,在手中握2枚,然後用手指推動,使其在手掌中旋轉,技術熟練者可握3~4枚。不拘時間和次數,空閑時間即可運球,其中以核桃最佳。
第35節:上篇 人體養生(23)
扭指法:用左手握住右手拇指,扭轉10次,再握右手食指,扭轉10次,以此類推將右手指扭轉完畢後,用右手握左手指扭轉。以上方法可以促進手部的血液循環,刺激手部的經穴,達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的目的,有保持手指靈活,延緩大腦衰老的作用。
手部養生具有簡單易行、不拘泥於時間和地點的特點,不僅適合老年人,對上班的中青年人群也很有實際意義。
62.怎樣通過運動來防治肩周炎?間隙甩臂,避免長時間同一個姿勢。
肩周炎產生的三大原因:過度疲勞、缺乏運動和長時間處於一個姿勢。
我們可以根據這些特點來有效預防肩周炎。
擼臂法:將兩手合掌搓熱,用右手掌緊握左腋下,用力沿臂內側自上而下擼至掌心,經虎口翻至手背,用力沿手臂外側自下向上擼至肩部,揉肩部2~3圈,然後翻至左腋下,共擼10次。然後用左手掌擼右手臂,做10次。
舉臂法:站立位,兩腳分開與肩平,雙手掌心向下,放於腹部,然後翻掌向上,慢慢上舉,至下頜部時,翻轉手掌,掌心向外,再向上舉時,掌心逐漸向上,用力上推,頭向後仰,腳後跟隨之抬起,腳尖著地。然後兩手分開,自身體兩側緩緩下落至腹部,再交叉,做16次。
拍臂法:將左臂向前伸平,用右手掌拍打左臂的上、下、內、外側,然後用左手掌拍打右臂,各做10次。
運關節法:站立位,雙手舉至肩平,十指分開,四指向前方,肘關節部自然彎曲,做左右運動20次,做上下運動20次,運動時注意要將指、腕、肘、肩各關節均進行活動。
頸肩部位出現連續反覆疼痛或者疼痛超過三個星期則應該去醫院檢查是否得了肩周炎,肩周炎患者不適合做劇烈運動或者釣魚等長時間不動的活動。
63.怎樣洗腳最養生?切莫貪涼,堅持四季都用熱水洗腳。
在中國民間養生的各種方法當中,熱水洗腳是最普遍的一種。睡前用熱水泡泡腳,不僅疲勞全無,還能起到安眠的作用。最近幾年,足部按摩保健服務行業也大行其道,那麼我們如何在家裡進行洗腳養生呢?
一、保暖
足怕寒涼,要注意雙腳的保暖。夏季不可過於貪涼,冬季注意保暖,並養成天天用溫熱水泡洗雙腳的好習慣。
二、揉腳心
每晚泡洗腳後,坐於床上,左腿彎曲,用左手握住左腳,右手掌心對左足心,上下搓摩50次;再屈右腿,右手握右腳,左掌心對右足心,上下搓摩50次,有交通心腎、濡養筋脈、充養氣血、清肝膽、降血壓、養心安神的作用,用力要適度,並要持之以恆,自有強身健體的效果。
三、足浴
在熱水中加入一些牛奶、紅酒、茶等天然成分保健效果更好,也可以放一些專業的精油或者中藥材。
還有一種反其道而行的洗腳方法,就是用冷水洗腳,不過不宜時間過長,用冷水洗腳大約2分鐘,然後用力揉搓,使足部發紅,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第36節:上篇 人體養生(24)
64.為什麼說腳是人的第二心臟?足部有人體各器官的反射區,直接與健康關聯。
雙腳是人類進化的重要標誌之一,它由後足演化而成,全部擔負起支撐和移動身體的作用,讓前足得以完全解放出來,變成了雙手,可以進行更複雜的勞動。可是,腳的功勞還不僅限於此,它在整個人體構造中還有著更加重要的作用。
腳肌幫助心臟循環血液
我們知道,血液是從左心臟經過大動脈、動脈、小動脈,再流到毛細血管,給細胞組織輸送新鮮空氣和營養成分,而返回時,攜帶二氧化碳從毛細血管經由小靜脈、靜脈、大靜脈,回到右心房。
心臟的每一次跳動,可以送出1/10升的血液。健康的成人平均心率為70次/分鐘,等於1分鐘送出7升血。也就是說,只要健康的話,全身的7升血1分鐘內能流經心臟。心臟好比是24小時內能送出1萬升血液的水泵。
儘管血液得到如此有效的輸送,但是由於要送到遍及身體各個角落的毛細血管,它的壓力已經變得很小了。輸出的血液流回到心臟,憑藉的是靜脈周圍肌肉的力量。
人體中腳離心臟最遠,因此,血從心臟流到腳尖,再流回到心臟的過程也較長,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且腳位於身體的最下端,所以流下去的血,要是沒有足夠的壓力,就很難順暢地流回到心臟。若是血液循環到了足部,無力迴流到心臟,那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雙腳還是憑藉靜脈周圍的肌肉,使血液能夠從腳尖的毛細管,經由小靜脈、靜脈,最後流回到心臟,使人體整個的血液循環得以順利。全面地完成--由此可以看出離心臟最遠的腳部肌肉的重要性。
腳的運動能提高心臟功能
還有,人們往往認為,只要提高心臟的功能,就能夠使血液循環正常。然而,心臟肌肉是屬於個人意志不能操縱的不隨意肌,而被稱為第二心臟的腳的肌肉卻是人的意志可以操縱的隨意肌,因此,為防止人體的衰老,提高心臟的功能,可以通過腳的運動來達到。
走路是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臟功能的最好方式,而不是長跑、打球等過於激烈的運動。
走路時,腳離開地面的時候腳尖會彎曲收縮,而落到地面時腳板又會完全伸展,這個運動過程恰如抽水泵的作用,同時也使腳血管周圍的肌肉更加活躍,從而也就加快了血液的流動。而隨著腳部的運動,呼吸加快,心臟搏動增大,心臟肌肉的功能也就得到了增強。
此外,在人的體內,最需要氧氣的組織莫過於腦細胞,氧氣是由血液輸送的,因此適當的足部運動能更好地促進血液循環,為大腦輸送更多的氧氣。使大腦更清晰、活躍。
因為人的腳具有這麼多的重要功能,所以,便有科學家將腳稱為人的"第二心臟"。
還有,腳上密布著很多穴位,幾乎人內髒的任何一種疾病,都可以通過腳部按摩來治療,從重要性來說,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也當之無愧。
第37節:上篇 人體養生(25)
65.中老年人如何活動下肢?以原地的擼、揉、轉為主,以適當的走、跑為副。
說起老年人,人們腦海中首先出現的就是一個腿腳不靈便,蹣跚而行的形象。90%以上的老年人存在下肢問題。所以下肢的運動保健,對老年人而言尤其重要。常見的下肢養生方法有:
(1)擼腿法:用兩手握緊一側大腿根部,用力向下擼至踝部,再向上擼至腿根部,做16次,換另一側腿,做16次。此法還適合長期卧床缺乏運動的病人。
(2)拍腿法:雙手的手指併攏,掌心略呈凹陷狀,拍打一側下肢的前、後、內、外側,然後再拍打另一側下肢,各做10次。以上方法有消除疲勞,保持氣血通暢,增強腿部肌肉力量的作用。
(3)搓踝關節法:左腿彎曲,用右手握住左踝關節,用力旋轉搓摩18次,然後雙手握住踝關節上方,活動踝關節。再屈右腿,用左手握右關節,搓摩18次,活動踝關節。本法有促進踝關節血液循環,增強踝關節的靈活度,防治踝扭傷的作用。
(4)揉膝關節法:平坐位,雙手搓熱,用兩手掌心捂住左膝關節處,用力前後搓揉30次,再搓揉右膝關節30次。
(5)旋轉膝關節法:兩腿並齊,屈膝半蹲位,雙手扶膝,緩緩做膝關節旋轉運動,左旋20次,右旋20次,旋後做蹲立運動10次。揉膝關節和旋轉膝關節有促進膝關節的血液循環,增強膝關節的靈活性和韌性的作用。
城市裡小區的健身器材有很多是專門為老年人活動下肢準備的,每天堅持鍛煉1~2小時對下肢的養生有重大意義。
引子:榮衛充盈,形之於皮膚毛髮。
66.人的皮膚有哪些類型?油性皮膚、乾性皮膚、中性皮膚及混合性皮膚。
化妝品的廣告鋪天蓋地,商場里的化妝品專櫃琳琅滿目,那麼我們怎樣才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皮膚的化妝品來保護皮膚呢?首先,我們要清楚自己的皮膚屬於什麼類型。
人類的皮膚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即油性皮膚、乾性皮膚、中性皮膚及混合性皮膚。
油性皮膚:皮膚毛孔明顯,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較多,特別是顏面部皮膚給人一種油膩的感覺。用餐巾紙擦拭鼻部兩側,可見紙為油脂所浸透。皮膚顏色較黑,衣領部易被油脂所污染,皮膚對外界環境的變化適應能力較強。
乾性皮膚:皮膚毛孔不明顯,皮脂腺分泌較少而均勻。顏面無油膩感覺,皮膚顏色較白,皮膚細嫩,對外界環境的變化適應能力較差。
中性皮膚:介於油性皮膚與乾性皮膚之間,皮膚的油脂分泌、水分和酸度都比較均衡,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也較好。
混合性皮膚:在身體的不同部位油性和乾性皮膚的情況也不同,但這種類型的人較少。
了解了自己皮膚的特點以後,就可以針對性的對自己的皮膚進行養護了。
67.養護皮膚的要點是什麼?清潔、補水、營養。
皮膚養生保健方法的要點有三個,即清潔皮膚、滋潤皮膚及營養皮膚。
第38節:上篇 人體養生(26)
清潔皮膚: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清潔皮膚,保持皮膚的潔凈是皮膚養生保健方法的最重要措施。因為皮膚表面的塵埃、汗漬、皮脂腺的分泌物和各種微生物,形成一層污垢,影響了皮膚細胞的代謝,加速了皮膚的衰老而顯得粗糙無光澤。經常清洗皮膚表面的污垢,使皮膚的汗腺、皮脂腺暢通,皮膚細胞代謝正常,就能延緩皮膚的衰老,保持皮膚的潤滑、細嫩而富有彈性。
滋潤皮膚:應用皮膚滋潤劑來保持皮膚的潤澤也是皮膚養生保健方法的重要措施。中老年人由於皮膚的功能逐漸減退,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減少,皮膚易於乾燥粗糙,必須應用滋潤劑來補充皮膚的水分和油脂,以保證皮膚的潤澤。對於乾性皮膚的中老年人或在冬秋季氣候乾燥的季節尤為重要。
營養皮膚:應用有利於皮膚代謝的營養物質以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延緩皮膚的衰老。人體的皮膚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老化,細胞代謝減慢,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彈性降低等。合理地進食含有豐富蛋白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飲食,使用含有促進皮膚細胞功能的天然動植物成分化妝品,有利於營養皮膚細胞,促進其新陳代謝,延緩皮膚的衰老。
68.如何清潔皮膚?周期清潔,不宜過於頻繁。
油性皮膚的清潔方法:清潔皮膚,特別是清洗顏麵皮膚時要用含礦物質少的軟水,儘可能不用硬水,因為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鐵等礦物質,對皮膚有刺激作用,會使皮膚變得粗糙。如所處地區僅有硬水時,可將硬水煮沸後再用,以減少硬水對皮膚的刺激。
常見的硬水包括井水、礦泉水、河水、自來水等。
清洗油性皮膚應採用溫水(20℃~30℃)和冷水(12℃~20℃)交替清洗的方法。先用溫水濕潤皮膚,然後用鹼性偏大的香皂、清洗劑(如洗面奶、潔面乳或浴液等)清洗,並不斷地按摩皮膚,再用溫水洗凈皂液或清洗液,最後用冷水沖洗皮膚。
乾性皮膚的清潔方法:清洗時用軟水,也可採用溫水與冷水交替清洗的方法。與油性皮膚不同的是,乾性皮膚要避免使用鹼性大的香皂或清洗劑,要用鹼性小而性質柔和的香皂或清洗劑,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中性皮膚的清潔方法:中性皮膚適應性較好,用溫水或冷水清洗均可,清洗用水也以軟水為好,並選用性質柔和的香皂或清洗劑。
混合性皮膚的清潔方法:混合性皮膚可根據自己不同部位的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清洗方法。
面部皮膚每日一般清洗兩次,早晚各一次。油性皮膚可清洗三次,早中晚各一次,以便清除顏麵皮膚表面的油污,保持皮膚的清潔。全身皮膚應每日清洗一次,如條件所限每周至少清洗兩次。
雖然清潔皮膚對保養皮膚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能清洗的次數過多,否則由於會將皮膚正常分泌的物質洗除而不能及時補充,造成皮膚乾裂粗糙。
69.如何滋潤皮膚?第39節:上篇 人體養生(27)
根據膚質選擇適合自己的護膚品。
滋潤皮膚的最佳時間是在清洗皮膚之後,因為這時皮膚雖被擦乾,但表面仍留有水分。及時地用潤膚劑塗擦皮膚,並進行揉搓,可以將部分水分保存於皮膚表面,以保持皮膚的潤澤。
油性皮膚的滋潤方法:皮膚清洗後,立刻用皮膚收斂劑塗擦,然後再用含水分較多的潤膚劑輕輕塗擦皮膚表面,以保存表皮的水分。在兩次清洗皮膚的中間再用收斂劑塗擦一次效果更佳。
乾性皮膚的滋潤方法:皮膚清洗後,用皮膚清爽劑塗擦,然後再用含油脂成分較多的潤膚劑輕輕塗擦皮膚表面,使油脂滋潤乾燥的皮膚,以保持皮膚的細嫩。
中性皮膚的滋潤方法:皮膚清洗後,用皮膚舒張劑塗擦,然後再用油水適中的潤膚劑輕輕塗擦皮膚表面,以保持皮膚的潤澤。
目前,市場上的化妝品品種很多,可根據自己皮膚的具體情況選用相應的化妝品,必要時可向皮膚科的專家進行諮詢。
多喝水和吃水果對皮膚也有很好的滋潤作用,但滋潤並不是水洗,尤其是在乾燥季節,臉上一發乾就馬上洗臉,如果不做保護的話,只會讓皮膚變得更乾燥,起到相反的效果。
70.如何營養皮膚?飲食營養和藥物營養結合。
營養皮膚主要分為飲食營養、藥物營養兩種方法,是使營養物質通過腸胃吸收以保證皮膚的健美。也可以直接將營養物質加入化妝品中塗擦皮膚表面,使表皮吸收而達到增強細胞生理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保持皮膚細嫩潔白而富有彈性。
外部營養可以通過化妝品、面膜等形式達到。
飲食營養皮膚的原則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每日三餐定時定量,饑飽適宜,葷素合理搭配,切忌油肉過多,暴飲暴食。食物要注意多樣化,以保證適量的熱量,充足的蛋白,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多吃豆類食品和蔬菜水果,能生吃的食物盡量生吃,以保證其營養成分不被破壞。平時注意多吃些富含纖維素的食品,保證排便通暢,也有助於保養皮膚。盡量少吃動物脂肪及油炸食品,少吃辛辣食品如辣椒等。
藥物營養多是針對某些病症地對皮膚補充養分,我們介紹幾種藥物營養的驗方:
逍遙丸(由柴胡、當歸、白芍、白朮等組成):有疏肝解郁、養血祛斑的作用,適用於肝氣鬱結、氣滯血淤所致的面生黃褐斑,伴有脅肋作痛、頭昏目眩等。
人蔘養榮丸(由人蔘、白朮、當歸、肉桂等組成):有益氣健脾、養血美容的作用,適用於心脾不足、氣血兩虧所致的面色蒼白無華、伴有神疲乏力、食少便溏、心悸失眠等。
三七補血丸(由三七、烏雞、党參、當歸等組成):有補益氣血的作用,適用於氣血兩虧所致的面色蒼白或萎黃無華,伴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陰虛潮熱等。
珍珠蜂王漿(由珍珠、蜂王漿等組成):有美容駐顏、補虛強身的作用,適用於久病體虛、氣血虛損所致的面色萎黃、枯槁無華,伴精神萎靡、體倦無力、心悸氣短等。
第40節:上篇 人體養生(28)
引子:決生死,處百病。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
71.經絡有什麼作用?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經絡系統是整體的核心,經絡對臟腑、四肢關節、五官、九竅等既有連接作用,又是氣血運行、輸送營養的通路,更是人體最高的綜合調控系統。正是經絡系統的連接和整體調控作用才使人體成為協調統一的整體,保證了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經絡不僅是氣血運行的通路,臟腑病變亦可循經絡傳遞,反映到體表,體外之病氣也可以循經絡內傳臟腑,不同經絡的病變可引發不同的癥狀。
72.中醫的14經脈指什麼?經脈分陰陽兩大類,督脈是陽經的統帥,調節全身陽經的經氣,與腦、脊髓、腎有關。任脈是陰經的統領,調節全身陰經經氣,與妊娠有關。
十二正經分別直接與五臟六腑相連,是全身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其中與五臟相連的為陰經,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與六腑相連的經脈為陽經,包括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十二正經與任督二脈中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稱為"穴位",經脈、穴位可以反映本經及所屬臟腑的病證,也可以治療本經及所屬腑髒的病證以及經脈循行線及穴位所在部位的病症。
73.經脈的陰陽表裡關係指什麼?十二正經一臟配一腑,一陰配一陽,形成了臟腑陰陽表裡絡屬關係。互為表裡的經脈在生理上密切聯繫,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在治療時相互為用。
74.手太陰肺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手太陰肺經從胸沿手臂內橈側走至手拇指少商穴。能調節呼吸系統功能、泌尿系統,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皮膚疾患,肩臂內側疼痛。每天沿著手太陰肺經循行部位由上向下按摩,重點按摩中府、雲門、尺澤、列缺、太淵、魚際、少商穴,每穴按揉5分鐘,有微微的麻脹感為佳,能調節呼吸系統的功能,預防感冒。
75.手陽明大腸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手陽明大腸經從手食指商陽穴沿手臂外橈側走至頭面鼻外側迎香穴,能調節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功能,主治消化系統、呼吸系統、頭面五官疾病,頸肩臂痛。每天沿著手陽明大腸經循行部位由下向上按摩,重點按摩商陽、合谷、手三里、曲池、肘、天鼎、扶突、禾、迎香,每穴按揉5分鐘,有微微的麻脹感為佳,能調節呼吸系統的功能,預防手臂、頸肩疼痛和增加消化功能。
76.手厥陰心包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手厥陰心包經從胸沿手臂內中部走至手中指中沖穴。能調節心腦血管功能,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口舌生瘡,手臂內側疼痛。每天沿著手厥陰心包經循行部位由上向下按摩,重點按摩內關穴,每次按揉5分鐘,有微微的麻脹感為佳,能預防心絞痛,保養心腦血管系統。
第41節:上篇 人體養生(29)
77.手少陽三焦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手少陽三焦經從手無名指關沖穴沿手臂外側中部走至頭面眉梢絲竹空穴。能調節水液代謝。治療腹脹、水腫、小便不利,耳聾耳鳴、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頰腫,肩臂肘外側疼痛。每天沿著手少陽三焦經循行部位由下向上按摩,重點按摩關沖、外關、支溝、臑會、肩、天、翳風、角孫、耳門、絲竹空,每穴按揉5分鐘,有微微的麻脹感為佳,能預防偏頭痛、耳鳴,緩解肩臂肘外側疼痛等。
78.手少陰心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手少陰心經從胸沿手臂內尺側走至手小指少沖穴。能調節心腦血管功能。治療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精神、神經系統疾病,手臂內側疼痛。每天沿手少陰心經從上向下進行按摩,重點按揉、少海、靈道、通里、神門、少沖等穴位,每個穴位按揉5分鐘左右,有微微的麻脹感為佳,能預防心絞痛、心煩胸悶,失眠等癥狀,保護心腦血管系統。
79.手太陽小腸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手太陽小腸經從手小指少澤穴沿手臂外尺側走至頭面耳前聽宮穴。能調節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功能。治療頭面五官疾患,消化吸收不良,小便不利,頸肩臂痛。重點按揉少澤、前谷、後溪、養老、支正、小海等穴,每個穴位按揉5分鐘左右,有微微的麻脹感為佳,能增強消化吸收功能。
80.足太陰脾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足太陰脾經從足大趾隱白穴沿下肢內前側走至腹胸中線旁大包穴。能調節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功能。治療消化系統疾患、胃腸神經官能症、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下肢內側疼痛。沿經絡循行從下向上進行按摩,重點按揉隱白、大都、太白、公孫、三陰交、陰陵泉、血海、腹結、大橫等穴位,能增強消化功能,預防胃脘痛、腹脹、嘔吐噯氣,身體沉重無力、疲勞等癥狀。
81.足陽明胃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足陽明胃經從面部下眼瞼承泣穴下行,經胸部、腹部中線旁,沿下肢外側前方行至足二趾厲兌穴。能調節胃腸功能。治療急慢性胃腸疾病,頭面五官疾患,下肢外側疼痛。沿循行按揉胃經可以強壯身體,增加吸收能力,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重點按揉足三里穴位,每次5分鐘左右,有微微的麻脹感為佳。足三里是重要的養生穴位之一,也可以用艾條進行溫和灸,每次10~15分鐘。
82.足厥陰肝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足厥陰肝經從足大趾大敦穴沿下肢內中部上行走至腹胸期門穴。能調節肝膽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精神系統功能。治療肝膽系統疾患、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眩暈、驚厥、頭項痛、眼疾、下肢內側疼痛。天沿足厥陰肝經從下向上進行按摩,重點按揉行間、蠡溝、足五里等穴位,每個穴位按揉5分鐘左右,有微微的麻脹感為佳,能預防心煩、下肢疼痛、口苦咽干、眩暈等癥狀。
第42節:上篇 人體養生(30)
83.足少陽膽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足少陽膽經從面部外眼角瞳子經側頭部下行,經胸部、腹部側面,沿下肢外側中線行至足四趾足竅陰穴。能調節肝膽功能、精神、神經系統功能。治療肝膽系統疾患、頭面五官疾病、偏頭痛、失眠、神經衰弱、脅肋脹痛、頸肩痛、下肢外側疼痛。膽經是循行與身體側面的經絡,按揉時如果不便,也可以用按摩棒從上向下輕輕地叩擊,重點叩擊下肢環跳、風市、陽陵泉、外丘、懸鐘等穴位,每個穴位5分鐘左右,有微微的熱脹感為佳,可以通暢全身氣血,預防偏頭痛、失眠和神經衰弱。
84.足少陰腎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足少陰腎經從足心湧泉穴沿下肢內後側上行走至腹胸中線旁俞府穴。能調節泌尿生殖系統功能,治療泌尿生殖系統疾患、五官耳咽疾病、下肢內側疼痛。足少陰腎經循行於人體的正面,大部分位於柔軟的腹部和胸部,不適合用叩擊的方法進行按摩,可以艾灸的方法補益,可重點灸湧泉、太溪、照海、復溜、大赫、氣穴、石關、陰都等穴位,每穴溫和灸10~15分鐘,對於月經不調、陰挺、遺精、小便不利、水腫、便秘、泄瀉等癥狀有很好地保養預防作用。
85.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足太陽膀胱經從面部內眼角睛明穴經頭頂部下行,經背腰部兩側下行,沿下肢後側中線行至足小趾至陰穴。能調節精神、神經系統、各臟腑及泌尿生殖系統功能。治療頭痛、目痛、項背痛、腰骶痛、下肢後側疼痛,調節臟腑,調理月經。足太陽膀胱經可以用灸法和刮痧進行保健,刮痧時可從上向下沿著經絡循行進行,刮至出痧即可,對於發熱、肩背疼痛、頭痛、腰骶痛、風寒感冒都有很好的保健效果。針對寒性體質,還可以重點艾灸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膀胱俞等穴位,每穴溫和灸10~15分鐘,對於月經不調、泌尿生殖系統功能不調有顯著的保健效果。
86.任脈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任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沿腹胸正中線上行至面部繞口唇,分行止於目眶下。能調節全身陰經經氣,與妊娠有關。治療頸咽、頭面、胸腹的局部病症以及相應內臟器官、生殖系統病症。重點按揉中脘、氣海、關元穴,每次5分鐘左右,有微微的麻脹感為佳。也可以用艾條進行溫和灸,每次10~15分鐘。對於女性生殖系統有良好的保健養生作用,能保養生殖系統,預防早衰。
87.督脈的循行主治和保養方法是什麼?督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沿腰背正中線上行至頭面部止於上唇系帶處。能調節全身陽經的經氣,與腦、脊髓、腎有關。治療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鼻病、熱病、頸項、背部、腰骶疼痛僵硬、內臟疾病、生殖系統疾病。沿督脈進行刮痧可以緩解頭痛、熱病、頸背腰痛。督脈上的命門穴、腰陽關為重要的養生穴位,用艾條溫和灸命門穴,每次10~15分鐘,可以保養人體陽氣,增加抵抗力。
第43節:上篇 人體養生(31)
88.如何根據十二經絡的氣血流注時間養生?(1)卯時(5點~7點)氣血流注於大腸經。大腸經旺,有利於排泄。如果能於此時正常排便對身體是有幫助的。排不出的大便會變成宿便,毒素停留體內。大腸運送排泄廢物,如果飲食失調、誤食不凈食物,或其他臟腑失調,都會引起大腸疾病。大腸經有問題就易出現口乾舌燥、腹脹腹痛或腸胃炎、盲腸炎、腸功能紊亂、習慣性便秘等。因此,最好養成每天早起後排大便的習慣,避免宿便產生。
(2)辰時(7點~9點)氣血流注胃經。胃經旺,有利於消化。此時進食早餐最易被消化、吸收、代謝、利用,提供一天所需熱量。腸胃受到傷害會出現脹滿疼痛、嘔吐反胃、口臭等癥狀、消化不良等。養成每天早起按時吃早餐的習慣最有益於身體健康。
(3)巳時(9點~11點)氣血流注於脾經。脾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生血。如果脾臟虛若就易出現胃口不佳、四肢倦怠、頭暈、面色萎黃、腹脹易打嗝等癥狀。此時不宜食用過於燥熱的食物。
(4)午時(11點~13點)心經氣血充盈。心經旺,有利於周身血液循環,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同時心主血脈和神志,應該調養休息。如果血脈運行有障礙,會引起急躁失眠、口舌糜爛等問題。
(5)未時(13點~15點)氣血流至小腸經。小腸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小腸俱有分別清、濁及吸收的功能。小腸虛弱時容易出現心煩口渴、腹部脹痛、拉肚子、營養紊亂、體重減輕、食欲不振、腸炎等的癥狀。
(6)申時(15點~17點)氣血流注膀胱。膀胱經旺,有利於瀉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膀胱是泌尿系統主要的器官,能儲存和排泄尿液。膀胱虛弱時容易出現小便不暢或次數多、混濁不清等癥狀。
(7)酉時(17點~19點)氣血流注腎臟。腎經旺,有利於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腎經負責協調陰陽兩種基礎生命能量,和心、肝、脾、肺四髒的聯繫都很密切。如果腎弱則會出現四肢冰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健忘、婦女更年期等癥狀。
(8)戌時(19點~21點)心包經氣血充沛。心包經旺,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心包經是指心臟外圍組織,可以保護心臟不受外物入侵,但如果有病毒侵犯就會發生病變而出現掌心發熱、腋窩或胸脅腫脹、心悸不安、面目發黃等的癥狀。
(9)亥時(21點~23點)氣血流注於三焦經。三焦通百脈,人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三焦經主要管諸氣,人體諸氣皆通過三焦而輸布到各臟腑。如果出現障礙時就容易出現聽覺模糊、咽喉腫脹、喉部或眼睛疼痛、耳鳴、肩臂、手肘、前臂的背側部疼痛等的癥狀。從亥時開始(晚上9點)到寅時結束(早上5點),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要有充足的休息,才會有良好的身體狀態。當下的年輕人,基於種種原因,似乎不容易做到早睡早起,但切記要按照自己的生理時鐘作息,最好不要超過晚上11點入睡。
第44節:上篇 人體養生(32)
(10)子時(23點~1點)氣血進入膽經。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膽的生理功能是內臟膽汁,幫助食物的消化代謝,不注意按時睡眠,會影響氣血迴流膽經,容易出現頭暈目眩、耳鳴、皮膚粗糙、胸脅疼痛、失眠多夢、易驚、憂愁、神經官能症等。成年人最好養成每天子時前就寢的習慣,若這時候不睡覺,就會比一般人容易衰老。
(11)丑時(1點~3點)是肝經氣血最旺的時刻。肝血推陳出新。肝臟能貯藏、分配和調節全身的血液、及疏導全身功能活動,使氣血調和,另外和眼睛也有關係。如果肝經出問題就會有兩脅肋脹痛、胸悶、胃口不佳、口苦、腹脹腹痛、黑斑、眼袋、黑眼圈等。
(12)寅時(3點~5點)肺經旺。這時氣血由陰轉陽,肺經將肝貯藏的新鮮血液輸送百脈,迎接新的一天到來,應注意肺經的保養及空氣溫度的調節,尤其是夏天對於空調的使用。傷害肺經,就會出現發熱怕寒、鼻塞流涕、頭痛、氣喘胸悶或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肺經弱的人容易在這時間發病出現咳嗽。
引子:陰陽調和,五穀為養,一處不調,疾患生焉。
89.營養元素必須通過保健品來補充嗎?中醫認為,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元素都屬於天地陰陽二氣所化,靠吃五穀雜糧蔬菜水果來滿足。所以中醫的精粹在於"調理",通過用藥,調節人體吸收的營養,達到陰陽平衡,從而使身體更健康。
對於健康人而言,靠日常均衡飲食完全可以補充人體所需要的所有營養元素,沒有吃保健品的必要。
對於小兒、孕婦、老人、各種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補充一些保健品來協助普通食物滿足身體需要,但需要注意的是,營養品永遠不能代替正常的飲食。
保健品不宜亂吃,亂吃保健品不僅對身體沒好處,還可能傷害健康。
保健品不宜多吃,過多吃保健品會造成某種營養元素過剩,也會影響到身體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
不管保健廣告做得多好,在吃保健品的之前,最好徵求一下營養專家或者醫生的建議,以免花了錢,又傷害了健康。
90.怎樣科學補鈣?需要關注補鈣的人群:
孕婦:孕婦需要滿足胎兒生長必需的營養元素,其中就包括鈣。
未成年人:孩子在長高的過程中一直對鈣元素保持著一種比較高的需求,如果缺少鈣,容易生病。
40歲以上的人:人到中年以後,腸道的吸收能力有所退化,影響到鈣的吸收。如果缺鈣的話,就可能患骨質疏鬆症。
常見的補鈣食物
牛奶
半斤牛奶,含鈣300毫克,還含有多種氨基酸、乳酸、礦物質及維生素,促進鈣的消化和吸收。而且牛奶中的鈣質人體更易吸取,因此,牛奶應該作為日常補鈣的主要食品。其他奶類製品如酸奶、乳酪、奶片,都是良好的鈣來源。
牛奶是目前食物當中,補鈣效果最好的。每天早上一杯牛奶,可以補充日常飲食中鈣的不足。酸奶、奶飲料等補鈣的效果就會差好多。
第45節:上篇 人體養生(33)
豆製品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鈣量也較高。其豆製品也是補鈣的良品。
豆腐則不可與菠菜同吃,菠菜中含有草酸,它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草酸鈣結合物,從而妨礙人體對鈣的吸收。
動物骨頭
動物骨頭裡80%以上都是鈣,但是不溶於水,難以吸收,因此在製作成食物時可以事先敲碎它,加醋後用文火慢煮。吃時去掉浮油,放些青菜即可做成一道美味鮮湯。
蔬菜
蔬菜中也有許多高鈣的品種。雪裡紅、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每100克鈣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海帶和蝦皮
海帶和蝦皮是高鈣海產品,蝦皮中的鈣不易吸收,並且它們還能夠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硬化。
其他補鈣方式
曬太陽:曬太陽可以促進鈣吸收,是最簡單健康的補鈣方式。
魚肝油:魚肝油中的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還含有很多其他有用的營養元素。
其他補鈣產品:如鈣片等各種保健品。
補鈣食譜
蝦皮豆腐
原料:豆腐、蝦皮、精鹽、味精。
製作:豆腐切三分方,用開水焯過,去掉水分;撒上蝦皮。精鹽、味精在少許開水中化開,澆在蝦皮豆腐上,拌勻即可。
蝦醬炒雞蛋
原料:蝦醬2調羹,雞蛋2個,青辣椒1個。
製作:雞蛋打散,辣椒切碎,與蝦醬、雞蛋液攪勻。起炒鍋,用中火,待油熱,把攪好的原料入鍋翻炒,雞蛋成塊後即可。
魚菜米糊
原料:米粉(或乳兒糕),魚肉和青菜各15~25克,食鹽少許。
製作:將米粉酌加清水浸軟,攪為糊,入鍋,旺火燒沸約8分鐘;將青菜、魚肉洗凈後,分別剁泥共入鍋中,續煮至魚肉熟透,調味後即成。
蛋花豆腐羹
原料:雞蛋、南豆腐、骨湯150克、小蔥末等。
製作:雞蛋打散,豆腐搗碎,骨湯煮開;下入豆腐小火煮,適當進行調味,並撒入蛋花,最後點綴小蔥末。
蝦皮碎菜包
原料:蝦皮5克、小白菜50克、雞蛋1個、自發麵粉、些許調味品等。
製作:用溫水把蝦皮洗凈泡軟後,切得極碎,加入打散炒熟的雞蛋;小白菜洗凈略燙一下,也切得極碎,與雞蛋調成餡料;自發麵粉和好,略醒一醒,包成提褶小包子,上籠蒸熟即成。
骨湯麵
原料:豬或牛脛骨或脊骨200克、龍鬚面5克、青菜50克、精鹽少許、米醋數滴。
製作:將骨砸碎,放入冷水中用中火熬煮,煮沸後酌加米醋,繼續煮30分鐘;將骨棄之,取清湯,將龍鬚面下入骨湯中,將洗凈、切碎的青菜加入湯中煮至面熟;加鹽推勻即成。
豆腐丸子菠菜粉絲湯
原料:豆腐100克,豬肉20克,雞蛋10克,標準粉10克,菠菜50克,粉絲10克,蝦皮3克,香油2克,蔥、姜水、花椒水、鹽適量。
製作:將豆腐抹成泥,豬肉剁成肉泥,蝦皮剁成末,把雞蛋放入碗內調勻,菠菜放入開水鍋內焯一遍,再用冷水浸一下,撈出後切成小段,將豆腐泥與豬肉泥混合,放入雞蛋液及標準粉及蔥、姜水、花椒水、鹽攪勻,做成丸子,投入開水鍋內氽熟撈出,隨後,放入粉絲煮熟,再加入菠菜、鹽燒片刻,再加入氽好的丸子,淋上香油即可。
第46節:上篇 人體養生(34)
91.怎樣科學補鐵?需要關注補鐵的人群:
兒童:兒童生長需要較多的鐵補充。
成年女性:20%以上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貧血。
術後患者:患者在術後一般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定的補鐵藥劑。
常見補鐵食物:
動物肝臟
肝臟富含各種營養素,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的首選食品。每100克豬肝含鐵25毫克,而且也較容易被人體吸收。
動物血液
豬血、雞血、鴨血等動物血液含鐵僅次於肝臟,對於預防兒童缺鐵性貧血有重要作用。
嬰兒補鐵最好食用動物肝臟和肝臟製品。
瘦肉
雖然瘦肉里含鐵量不太高,但鐵的利用率很高,是不錯的食物鐵來源。
蛋黃
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而且還富含其他營養素,雖然食用起來吸收率不高,但仍不失為一種較好的補鐵食品。
黃豆及其製品
每100克的黃豆及黃豆粉中含鐵35.8毫克,人體吸收率為7%,遠較米、面中的鐵吸收率高。
綠葉蔬菜
雖然植物性食品中鐵的吸收率不高,但每天都吃,也是人們比較重要的鐵來源。
鐵醬油
鐵鍋做菜雖然可以補充少量的鐵,但相對很少。而專門加了鐵元素的醬油,是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循序漸進補充的,這種補鐵方式更科學。
補鐵食譜
豬肝瘦肉粥
鮮豬肝50克,鮮瘦豬肉50克,大米50克,油15毫升,鹽少許。
製法:將豬肝、瘦肉洗凈,剁碎,加油、鹽適量拌勻,將大米洗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粥將熟時加入拌好的豬肝、瘦肉,再煮至肉熟即可。
菠菜豬肝湯
鮮豬肝100克,鮮菠菜200克,油15毫升,鹽少許。
製法:將菠菜洗凈,切碎,豬肝切成小薄片,用油、鹽拌勻,備用,鍋中加清水500毫升,煮沸後加入菠菜及豬肝,煮至豬肝熟即可。
芝麻花生糊
黑芝麻、花生仁(連衣)各若干,白糖15克。
製法:將芝麻、花生仁洗凈,炒熟後研成粉末,每次各取15克,加入開水1000毫升至1500毫升,調成糊狀,再加入白糖調味即可。
黑棗桂圓糖水
黑棗20克,桂圓肉10克,紅糖25克。
製法:將黑棗、桂圓肉洗凈,加清水500毫升,再加入紅糖,煮熟或隔水燉40分鐘即可。
92.怎樣補充維生素C?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
鮮棗、沙棘、獼猴桃、柚子:每100克中的維生素C含量超過100毫克。
青椒、桂圓、番茄、草莓、甘藍、黃瓜、柑橘、菜花:每100克中維生素C含量超過50毫克。
白菜、油菜、香菜、菠菜、芹菜、莧菜、菜苔、豌豆、豇豆、蘿蔔:每100克中維生素C含量超過30毫克。
最應補充維生素C的人
容易疲倦的人。
維生素C缺乏的典型癥狀就是疲倦。
在污染環境工作的人
第47節:上篇 人體養生(35)
體內維生素C高的人,幾乎不會再吸收鉛、鎘、鉻等有害元素,也不易遭受有毒氣體的危害。
吸煙者
抽煙的人多吃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助提高細胞的抵抗力,消除體內的尼古丁。
從事劇烈運動和高強力勞動的人
這些人因流汗過多會損失大量維生素C,應及時予以補充。
臉上有色素斑的人
維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補充維生素C可抑制色素斑的生成,促進其消退。
長期服藥的人
服用阿斯匹林、安眠藥、抗癌變葯、四環素、鈣製品、避孕藥、降壓藥等,都會使人體維生素C減少,並可引起其他不良反應,應及時補充維生素C。
白內障患者
維生素C是眼內晶狀體的營養要素,維生素C的攝量不足,是導致白內障的因素之一,患者應多補充維生素C.
壞血病患者
此病是因飲食中缺乏維生素C,使結締組織形成不良,毛細血管壁脆性增加所致,應多食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
93.怎樣補充B族維生素?維生素B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煙酸、泛酸、葉酸等。這些B族維生素是推動體內代謝,把糖、脂肪、蛋白質等轉化成熱量時不可缺少的物質。如果缺少維生素B,則細胞功能馬上降低,引起代謝障礙,這時人體會出現怠滯和食欲不振。
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品
含有豐富維生素B1的食品:小麥胚芽、豬腿肉、大豆、花生、裡脊肉、火腿、黑米、雞肝、胚芽米等。
含有豐富維生素B2的食品:牛肝、雞肝、香菇、小麥胚芽、雞蛋、乳酪等。
含有維生素B6、維生素B12、煙酸、泛酸和葉酸等食品: 肝、肉類、牛奶、酵母、魚、豆類、蛋黃、堅果類、菠菜、乳酪等。其中的維生素B1在人體內無法貯存,所以應每天補充。
94.怎樣補充蛋白質?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動物性食物如瘦肉類,像豬、牛、羊的肉、肝、腰子及雞、鴨、魚、蝦、蟹等,像雞蛋、鴨蛋等;乳類,像牛奶、羊奶等。
植物性食物如豆類,像黃豆、青豆、黑豆、豆腐、豆漿等;穀類,像米、面、玉米等;乾果類,像花生、核桃、榛子、瓜子等。
其中,禽肉畜肉類含脂肪比較多,植物蛋白吸收程度較低,最好的蛋白質來源是魚類。
素食老人需要額外補充
一些老人過多強調素食,引起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影響健康。身體虛弱、食慾較差的老人每日補充蛋白質10~20克隨餐食用,以補充蛋白質不足。但不宜補充過多,蛋白質的分解產物--嘌呤,是引發痛風的元兇。對於痛風老人,要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兒童不宜長期吃蛋白粉
通常每個兒童均能從正常飲食中獲取足夠的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每天兩瓶牛奶,差不多就可獲得所需蛋白質的一半,再加上膳食中的攝入一定量的魚、肉、蛋或豆製品,就能滿足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長期吃蛋白粉對兒童的發育很不利。
第48節:上篇 人體養生(36)
孕婦的補充
所有的優質蛋白質都可促進胎兒生長和大腦的發育,孕婦可通過科學膳食就可能攝取,妊娠早、中、晚期每日蛋白質攝入量分別為70克、80克和85克,最多不超過90克,一般來說每天吃雞蛋一個(蛋白質約6.5克),牛奶一袋(蛋白質6.6克),瘦肉50克(蛋白質10.1克)、魚100克(蛋白質19克)、豆製品100克(蛋白質15克)、糧食300~350克(蛋白質24~25克),蛋白質攝入總計達81克以上,且可保證2/3以上是優質蛋白質,就可以完全滿足母體和胎兒的需要。
很多孕婦在孕期大量使用蛋白粉,對健康是不利的。
病人需專門補充
病人往往會導致蛋白質吸收困難或者蛋白質流失,而且在康復的過程中需要大量蛋白質,所以病人在康復期,可以服用一些蛋白產品。
哪些人要慎用蛋白質粉
腎臟疾病患者
要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並且以含9種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質為主。蛋白質的量要限制在20~40克/天。
肝臟疾病患者由於肝臟對蛋白質的加工、利用出現障礙,應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但對於肝昏迷、肝硬化晚期患者,供給過多蛋白質會增加肝臟負擔,加劇病情,應限制動物蛋白。
新生兒
新生兒不宜食用蛋白質粉,他們應選擇蛋白質含量在10%~20%的奶粉。
痛風病人
要避免食用以大豆蛋白為主要成分的蛋白質粉。因為大豆中的嘌呤,可以造成體內尿酸增高,促成或加重痛風。
95.怎樣補充鋅?需要關注補鋅的人群:
總吃素的人
有些人喜歡吃蔬菜,有些人由於患了動脈硬化症或其他疾病而不得不多吃蔬菜。蔬菜內纖維豐富,對身體固然有很多好處,但是鋅在蔬菜中的含量卻極微。
人體內缺乏鋅就會引起食慾減退、發育緩慢、皮膚病、傷口不易癒合、味覺衰退等現象。尤其是女性,如果只吃蔬菜,由於攝入的熱量及鋅不足,容易給下一代帶來先天性疾病。因此,多吃蔬菜的人也應該吃一些含鋅較多的食物,例如畜肉、家禽、海產品、豆類及乳製品等。
味覺差的老人
老年人缺鋅會使身體功能出現諸多障礙,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常常感到味覺異常,吃東西不香,其原因除了舌頭上味蕾數目減少和牙齒缺損影響咀嚼外,鋅的缺乏也是重要原因。老年人對苦、辣、酸、甜、鹹的感覺遠比青年人低下,而且老年人體內因為鋅有參與味覺素合成,增強味蕾機能和營養味蕾以及促進食慾的作用。
未老先衰的人
如果生物體得不到正常的鋅的供應,體內細胞機能將會變得不正常,並會加速人的衰老。具體地說,鋅對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肝病、未老先衰等症有阻止作用。
營養不良的孩子
在人體中已知的1300多種酶中,有數十種是含鋅的。小兒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對鋅的需要量較大。營養不良的孩子當中大約有2/3的孩子不同程度的缺鋅。如果發現孩子體弱多病,必要時可作含鋅量測定,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鋅類藥物。
厭食的孩子
醫學上發現,兒童體內缺乏鋅元素不僅會影響正常的肌體生長發育進程,而且還會出現多種癥候,如食欲不振、味覺減退、疲乏、消瘦,甚至厭食等等。
免疫力差的人
鋅在核酸合成中起重要作用。當體內缺鋅時,胸腺萎縮,胸腺因子活性降低,T細胞功能減退,免疫功能下降,肌體極易受到微生物的感染。
常見補鋅食物
雖然鋅在人體發育中佔有重要的比重,但是人體本身對鋅的需求量並不大,日常的飲食完全可以滿足對鋅的需求。
目前缺鋅患者主要分兩類:一類是生活條件好,只吃精細糧的;另一類是生活條件不好,動物性食品比重過低的。
我們日常吃的食物中含鋅較多的有牡蠣、胰臟、肝臟、血、瘦肉、蛋、粗糧、核桃、花生、西瓜子等,一般蔬菜、水果、糧食均含有鋅。
第49節:下篇 生活養生(1)
下 篇
生活養生
引子: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養生之道也。
96.什麼是精神養生法?通過凈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動清除貪慾,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精神養生法,是指通過凈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動清除貪慾,改變自己的不良性格,糾正錯誤的認知過程,調節情緒,使自己的心態平和、樂觀、開朗、豁達,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精神養生法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心理衛生保健法。
精神養生的關鍵就是幸福感,讓自己的心理處於一種平靜、滿足的狀態,簡單來說,就是快樂的生活。
現在專家對健康的定義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身體的健康了,精神的健康同樣重要,而且精神健康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精神養生法就像戒煙一樣,是最容易做,又最不容易做到的養生方法。說其最容易做是因為精神養生完全可以由自己主觀意識所支配,不需要特別的外助條件;說其最不容易做到是指一個人很難把握自己,並糾正自己固有錯誤思維方式,更難以排除客觀事物對自己主觀意識的負性干擾。
古代聖賢常把修身養性作為第一要務,並總結了很多精神養生的方法:
靜坐:使身體和精神都處於一种放松的狀態,配合佛經或者舒緩的音樂,讓人進入到一種忘我的境界。
閱讀:讀書不僅可以使人淵博,更可以修身養性,讓你變得更豁達。
感受大自然:閑暇的時候,去大自然中走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釋放壓力,解放心靈。
聚會:多與朋友交流,分享快樂,共擔憂愁。
教育後代和學生:為師者責任心更重,更注意自省。
古人還總結了修身養性的十大樂事:談義理字,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觀山,寓意弈棋。
古人怡養心神的養生之道迄今仍值得我們借鑒。當然,現在的都市節奏,讓我們很難像古人那樣生活,不過學習其神髓、領會其精神,對我們的養生還是很有幫助的。
第50節:下篇 生活養生(2)
97.什麼是形神統一?形體與精神相統一。形是神的物質基礎,神是形的生命表現。
傳統養生學強調"形神統一"的理論。所謂的"形"即形體,指人的機體而言,而"神"則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之神,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包括全部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外露徵象。狹義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
形神統一,是指形體與精神相統一。形是神的物質基礎,神是形的生命表現,只有形神統一,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中醫學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能夠統帥人體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並提出"形神相因"的理論,認為人體生理功能與精神活動是密切相關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響臟腑陰陽氣血的功能活動。一個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開朗,對人生充滿樂觀情緒,就會陰陽平和,氣血通暢,五臟六腑協調,機體自然會處於健康狀態。反之,不良的精神狀態,可以直接影響到人體的臟腑功能,使得臟腑的功能失調,氣血運行阻滯,抗病能力下降,正氣虛弱,而易於導致各種疾病。
現代醫學的研究也證實心理因素對機體的健康有明顯影響,心胸豁達、性格樂觀開朗的人則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處於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處於正常狀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免疫功能下降,其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偏高。
如性格急躁的人群比性格平靜人群的患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高2~3倍,死亡率高7倍;情緒抑鬱還能夠引起人體免疫功能明顯下降,從而易患感染性疾病及腫瘤等。所以,精神養生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98.精神與健康有什麼直接聯繫?精神協調的人生病的幾率更小,更健康。
沒有人不知道生命在於運動。精神與健康應該說知道的人也不在少數,比如說中國有句古話就說到"笑一笑十年少"意思是經常笑的人能長久地保持青春活力而延年益壽,這是中醫提創的養生法。
現代醫學要求人們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也包含養生的概念,有意思的是一些國家還專門成立了笑聲俱樂部,在我們國家的一些地方也有這種俱樂部,據說參與活動的人有不少,經常參與不僅能減輕心理壓力還能鍛煉身體。
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自己的身體的關注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忽視,這些原因歸納起來有:文化知識程度、經濟能力、工作環境、從事職業、勞動強度、生活習慣以及家庭環境等,所以精神對於身體的健康至關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養生的關鍵,其次特別要關注自己的承受能力,注意勞逸結合。對於那些從事勞動強度較高職業的人不論男女都是重要的。
總結起來,精神與健康的關係可分為兩方面:
精神決定健康,只有精神好的人身體才可能獲得健康;健康包含精神,現代醫學已經把心理健康作為衡量人健康的重要標準,是人綜合健康指標的一部分。
第51節:下篇 生活養生(3)
99.什麼是神志養生法?即是通過內心世界的自我調節,排除貪念,保持心態平和,使之健康長壽的方法。
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識及思維活動。神志養生法,是指通過內心世界的自我調節,排除貪念,保持心態平和,使之健康長壽的方法。
神智養生法包含四方面內容:
一是不要有太多過分的慾望。
人生在世很難做到無私無欲,但私慾不可過多過高。過分的慾望,是指那些可欲而不可求的事物,貪慾常是造成痛苦的根源。只有通過自我剋制來控制自己的慾望,清除那些不可能得到滿足的"貪慾",才能減少自己的精神壓力和痛苦。
二是知足常樂,對自己的生活有信心和滿足感。
"樂莫大於無憂,富莫大於知足",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應該對自己的位置具有充分的滿足感。"知足常樂"就是要這種滿足感通過自我的內心世界的調節使之達到最高值。魚兒不必羨慕鳥兒能夠在空中飛翔,鳥兒也不必羨慕魚兒能夠在水中遨遊,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和已得到的東西。仔細想一想,你就會發現有些東西是你擁有而別人不可能得到的,而有些東西則是別人擁有而你不可能得到的。
一個人如果能做到無憂無愁,知足常樂就會有一個好心情,就會感到人生的道路上充滿著陽光和歡樂,這樣的人自然會健康長壽。
三是要有豁達的心胸。
我國的對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進行調查的結果表明,長壽的主要原因不在物質而在精神。長壽老人能夠長壽的原因與其心胸豁達、性格開朗、知足常樂、衣食隨緣、與世無爭、隨遇而安的精神狀態有關。
想使自己的心胸豁達的方法之一,就要"走出小天地,融入大自然"。也就是說,不要總把自己封閉在家庭的小天地里,要走出家門,去飽覽自然界給我們的恩賜--青山綠水,風景名勝,去感受大自然中的情趣。花上飛蝶,草間昆蟲,枝頭歌鳥,水中游魚及山野里的小動物,都能讓人們感受到生活的樂趣,使人有一種脫俗入雅感覺,有利於胸襟豁達和性格開朗。
四是要多做善事。
這是指人們根據自己的能力貢獻出愛心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善事可大可小,大者可捐獻千百萬元以救災或助學,小者可為迷路人指點道路,無論大小愛心是一樣的。行善事者從助人行善中體驗出自身價值的快樂,會有益於心身健康。
100.什麼是情志養生法?通過自己對外界客觀環境或事物情緒反應的自我調節和轉變自己錯誤的思維方式,將心情調節到最佳狀態。
所謂"情志",是指人對外界客觀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緒方面的反應,中醫將其概括為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情志養生法,主要是指通過自己對外界客觀環境或事物情緒反應的自我調節和轉變自己錯誤的思維方式,將心情調節到最佳狀態,從而健康長壽的方法。
第52節:下篇 生活養生(4)
情志養生法主要需要注意三方面的問題
一是戒驕戒躁,注意避免自己的驕傲與急躁情緒,保持心態平和。
過分的抱負、固執、好爭辯、急躁、緊張、大聲說話、匆匆忙忙、好衝動、富含敵意、具有攻擊性等特點,更容易患心腦血管疾病。
能夠悟透自己,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做一個能夠正確地認識和評估自己的能力的現實主義者,克服焦躁情緒,順應自然環境,保持心態平和,是有利於健康長壽的。
二是擅長調節情緒,是指要善於化解不良情緒,使自己的心情達到最佳水平。
人們對外界的客觀事物引起的內心的相應情緒反應是情緒健康的標誌之一。換言之,就是遇到令人高興的事就應該高興,遇到沮喪的事就應該憂傷,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是代表此人情緒表現健康的標誌之一。
但情緒波動過大,對健康有很大危害,所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修身養性、舒暢情志,以保持穩定的情緒。
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不良的思維方式,糾正自己錯誤的認知過程,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去認識客觀事物,用積極態度解決現實問題,就會消除許多不必要的煩惱,而保持輕鬆愉快的好心情。
例如,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曬鹽的,小兒子是賣傘的。老太太總是發愁,因為她陰天為大兒子擔心,晴天為小兒子擔心,所以經常生病。一位心理醫生對老太太說:"您真是個有福氣的人,晴天您的大兒子賺錢,雨天您的小兒子賺錢,天天有錢賺。"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興起來,身體也健康了。
三是免生三氣,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生閑氣、怨氣和悶氣。
免生閑氣是指不要因為日常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瑣事而生氣。如平時買東西時遇到缺斤短兩的事情,或家庭生活中的小是小非問題,都是沒有必要生的閑氣。
免生怨氣是指不要總對一些人或事進行抱怨或心生怨恨之氣。如果一個人總是將自己與在某方面比自己強的人進行比較,就難免要產生怨氣。
免生悶氣是指如果感到有令自己不高興的事情要及時說出來,以求得到解決或化解,不要悶在心裡生氣。
其中生悶氣對心身健康的影響最大,特別是較長時間地生悶氣,常會引起疾病,特別是心臟病和腫瘤。
引子: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
101.怎樣選擇最健康的居住環境?交通方便、設施齊全、光照充足、樹木較多、空氣清新。
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而居住地的自然環境與人們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在選擇居住環境的時候,應盡量選擇那些自然環境優美、高爽乾燥、避風向陽、空氣新鮮、水質優良、樹木花草茂盛的地方,要遠離有水源污染、空氣污染或放射污染的地區,以保證居住環境的舒適安全。
但城市人群很難達到這個效果,那麼城市人群在選擇居住環境的時候有什麼原則嗎?
第53節:下篇 生活養生(5)
交通方便
出行,是城市居住環境最先考慮到的因素,居住地點一定要交通方便,不擁堵。有車一族可考慮稍微遠一點但交通便利的郊區。
設施齊全
小區要有完善的各種設施,包括社區服務功能、購物、健身等。
光照充足
在水泥森林的城市裡,每一米陽光都是財富。
樹木較多
選擇小區的時候要看小區內和周圍的綠化情況,尤其是樹木,因為草坪的制氧功能不足林地的千分之一。
空氣清新
周圍沒有污染嚴重的企業,沒有大的項目施工。
在居住地的周圍環境中種些花草樹木不但對改善居住環境有益,而且還有益於心身健康。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綠色有穩定情緒、調節血壓,維持血壓穩定的作用。
102.為什麼人們更喜歡坐北朝南的房子?具有"冬暖夏涼"的優點,還有利於室內採光、通風及溫度、濕度的調節。
中國人都喜歡坐北朝南的房子,在一套房子里,也是以北屋為貴,這是有原因的。
就我國的地理位置而言,房屋的朝向一般以坐北朝南為佳,既具有"冬暖夏涼"的優點,還有利於室內採光、通風及溫度、濕度的調節。人們將位於南面的居室稱為"朝陽"的房間,位於北面的居室稱"背陰"的房間,而位於東西的居室分別稱"東"房或"西"房。
不過,並非北房什麼人住都對養生有利,
朝陽的房間有利於胃腸疾病的康復,並對防治骨質疏鬆症有益;
背陰的房間有利於高血壓病的康復;
而東、西房間則是神經衰弱患者較為理想的康復環境。
現代城市當中的樓房,因為建築結構的原因,北房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房間之間的差別也越來越小了,只要通風好、採光充足、噪音小,都適合居住養生。
103.住房和卧室是不是越大越好?居室空間的大小應合理,太大不利於採光和保暖,也不利於濕度和溫度的調節。
現代都市人的兩大理想:名車大房,那麼,房子是不是越大越理想呢?當然,從財富的角度看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從養生的角度看卻不盡然。
房間太小固然對養生不利,房間太大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居室空間的大小應合理,太大不利於採光和保暖,也不利於濕度和溫度的調節;太小則不利於空氣的流通。
居室的高度
居室高度以最高不超過3米,最低不低於2.6米為宜,如居室需要吊頂,居室的高度一定要大於2.9米。
居室過高會顯得空曠,過低會有壓抑感。
客廳的面積
一般家庭的客廳面積以25~30平方米為宜,過小顯得局促,過大則應該多擺放一些傢具或花草來做點綴。
餐廳的面積
餐廳面積15平方米左右,剛好適合一家人就餐又不佔用太大居室空間。
卧室面積
卧室面積以10~15平方米為宜,太大的卧室不利於睡眠。
第54節:下篇 生活養生(6)
窗戶大小
為了室內的採光條件和空氣流通,窗戶與居室面積的比例不應小於1∶5,否則不利於人體的健康。
104.怎樣安排新房的居室?因地制宜,各取所長。
買新房是一件好事,但也會有很多煩惱開始找到你,比如居室的安排,其實,雖然現在的戶型多變,但居室的總體安排思路還是不變的。
客廳
客廳是全家人共同生活和接待客人的場所,應具有大眾化的特點,以寬敞、明亮、優雅、大方為主。
客廳分為開放式、封閉式兩種。開放式採光較好,封閉式客廳應注意照明上的安排。
卧室
卧室為家庭成員的個人生活空間,應突出個體化的特點,可根據個人愛好進行裝飾,以舒適安靜為宜。
卧室因為居住人的不同在裝修裝飾上也有不同的安排,如主卧強調寬敞舒適,嬰兒房強調安靜活潑,孕婦房不適宜放一些氣味重的花草,老人房不適宜擺放陶瓷、玻璃製品等等。
書房
以看書學習為主要功能的書房則應選擇向陽、寬敞明亮、清靜典雅的房間。
陽台
現在很多家庭喜歡把陽台與室內打通,這樣做固然有好處,但要注意房間的整體和諧統一以及私密性的問題。
總之,居室的安排原則是因地制宜、各取所長。只要遵循了這個原則,不管什麼樣的戶型,什麼樣的需求,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滿足。
105.什麼是居室氣候?居室氣候指的是室內的居住環境,包括溫度、濕度、日照和通風等。
人人都希望居室內有一個舒適的環境,所以適宜的室內小氣候對人體的健康有利。
溫度
最佳的室內溫度以22℃~25℃為宜,低於15℃或高於30℃可用空調進行調節,但要注意空調不適合一直打開,人不要在空調房間里呆得時間太長。尤其是不適宜直接處於空調冷風下。
濕度
最佳的相對濕度以40%~60%為宜,人們生活在這樣的居室環境里會感到非常舒適,精神狀態良好,思維清晰,工作或學習的效率較高。但由於自然界的四季氣候變化有所不同,故居室的濕度也應適當調整。夏季的相對濕度以低於70%為宜,冬季的相對濕度以大於30%為宜。室內過於乾燥可用加濕器或者洒水的方法來增加濕度。
採光
居室內要保證良好的採光環境。陽光不但可以直接殺滅室內的致病菌或微生物,還有利於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和防治骨質疏鬆症的作用。而且陽光直接照射的效果要比通過玻璃照射好得多,因玻璃可以削弱日光中紫外線的殺菌作用,所以每天應當選擇適當的時間開窗,讓陽光直接照射室內。
通風
居室在清晨時的空氣污染程度要比室外嚴重得多,因為房間的建築材料、裝飾材料及家用電器等都可以產生有害氣體以污染居室環境,對人體造成傷害。特別新建居室裝修後的半年內,由於建築材料和裝修材料所產生的有害化學物質對居室的污染尤為嚴重,新居的入住者甚至會出現眩暈頭痛、噁心嘔吐、咳嗽哮喘、口眼鼻咽等粘膜刺激感及皮膚過敏或乾燥等等癥狀,被稱為"新建居室綜合征"。解決居室空氣污染的最好方法就是進行居室通風,新居的室內通風更是十分必要的。北方的冬季寒冷,在防寒保溫的同時也應適當進行室內的通風,以便保持新鮮的空氣。
第55節:下篇 生活養生(7)
106.按時睡覺起床對健康有什麼好處?人體內的生物鐘與自然界的晝夜規律相符,按照體內生物鐘的規律而作息,有利於機體的健康。
老子說:"道法自然",生物鐘本身就是一種自然規律的體現,所以,我們根據生物鐘來安排工作和休息,是保障健康的有效途徑。
世間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運行著,人體也如此。人的各種生理指標,如體溫、耗氧量、血壓、脈搏、血流、蛋白含量等都隨晝夜變化而呈節律性變動。人體各種激素的含量,腦組織生物化學成分的含量也都具有節律性變化。人的生理隨著晝夜交替同時變化進行著周期性的節律活動,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生物鐘"。生物鐘一旦被打亂,肯定會影響到健康。
研究證明,有節奏的生活更健康,所以,除了天然的人體生物鐘以外,我們也可以通過日常的良好習慣和生活方式,形成有利於健康的生物節律。如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刷牙,固定時間做某項運動或從事某項工作等,長期堅持下來,不僅僅是一個按時的好習慣而已,身體還會配合你,使這段時間的工作或休息效率更高。
順應生物鐘的運轉,便會使身體各組織器官都高度規律化、自動化,在生活中便有"預見性"和"適應性",獲得最佳的生理效益並提高工作、學習的質量。反之,當生活的規律與生物鐘的運轉不相合、不同步,就會使身體各器官處於緊張的不適應狀態,這是造成疾病與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107.起居養生六字訣是什麼?冷麵、溫齒、熱足。
中醫起居養生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其中最常用的保健養生方式有三種:冷麵、溫齒、熱足。
冷麵
用冷水(水溫20℃左右)洗臉。在一般情況下從水龍頭流出來的自來水基本上就是20℃左右的冷水,可以直接用來洗臉。冷水洗面,可以提神醒腦,使人頭腦更為清醒,特別是早晨用冷水洗臉對大腦有較強的興奮作用,可以迅速驅除倦意,振奮精神。冷水洗面,還可以促進面部的血液循環,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因為冷水的刺激可以使面部和鼻腔的血管收縮,冷水刺激後血管又反射性地進行擴張,一張一弛,既促進了面部的血液循環,改善了面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又增強了面部血管和皮膚的彈性,所以除能夠預防疾病外,還有一定的美容作用。
溫齒
用溫水(水溫35℃左右)刷牙和漱口。人體的口腔內的溫度是恆定的,牙齒和牙齦在35℃左右溫度下,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如果刷牙或漱口時不注意水溫,經常給牙齒和牙齦以驟冷驟熱的刺激,則可能導致牙齒和牙齦出現各種疾病,使牙齒壽命縮短。特別是在冬季氣候寒冷的時候,刷牙漱口時更要注意用溫水。有研究資料表明,用溫水刷牙有利於牙齒的健康,反之,長期用涼水刷牙,就會出現牙齦萎縮,牙齒鬆動脫落的現象。
熱足
每晚在臨睡前用熱水(水溫在45~50℃)洗泡腳。從傳統醫學上講,雙足是人體陽經和陰經的交接地點,有諸多穴位,對全身的氣血運行起重要作用。從現代醫學講,足部為肢體的末端,又處於人體的最低位置,離心臟最遠,血液循環較差。用熱水泡腳洗腳,從中醫上講可以促進人體的氣血運行,並有舒筋活絡、頤養五臟六腑的作用;從西醫講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從而達到增強機體各個器官的生理功能和消除疲勞的目的。
第56節:下篇 生活養生(8)
108.怎樣才能吃出健康?定時定量、寒熱適宜、合理搭配、清淡為主。
日常飲食最重要的就是節制,飲食不規律和無節制是很多疾病的來源。
定時定量
科學的吃飯時間為:早餐6~7時,午餐12時左右,晚餐18~19時進餐。按時進餐不但可以保證人體營養物質的需求,而且有利於消化系統的消化和吸收,對健康有益。
飲食定量,是指每日的進食量要基本固定,饑飽適宜,避免過飢過飽、暴飲暴食的不良飲食習慣。
寒熱適宜
一是指食品溫度的寒熱要適宜,二是指食物性質的寒熱要適宜。
合理搭配
是指要根據個人的營養需求和生理特點科學合理地進行飲食搭配,避免偏食。
清淡為主
在日常生活的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所謂飲食清淡,是指低鹽、低脂、低糖、低膽固醇和低刺激等"五低"飲食而言。
低鹽,是指日常飲食不可過咸,食鹽的日攝入量不要超過10克,最適宜的量是6克。
低脂,是指日常的飲食中油脂要少。油脂類的日攝入總量不要超過25克。脂肪以植物性脂肪為主。
低糖,是指日常飲食不可進食過多的甜食。
低膽固醇,是指少食用含膽固醇高的食物。
低刺激,是指少食用辛辣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尤其是患有胃炎、胃潰瘍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和患有痔瘡等肛門疾患者尤要慎食。
109.宿便為什麼威脅健康?宿便因為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比較長,裡面的水分大部分遺失,細菌滋生含有一定毒素。如果不及時排出,對人體的危害很大。
排宿便的方法
1.每天早上固定時間排便,哪怕是你沒有便感,也要堅持蹲10分鐘,長期下來,可以人為地形成新的排便生物鐘。對排出宿便很有幫助。
2.多食用粗糧和纖維含量高的蔬菜,植物纖維不容易被吸收,殘留在腸道內可以使大便變得蓬鬆,防止形成便秘。
另外及時小便也是起居養生之道。中醫上有"要長生,二便清"之說,這裡所講的清是指兩便通暢,能夠及時排泄的意思。大便秘結不暢,可導致濁氣上擾,氣血逆亂,臟腑功能失調,因此而產生或誘發多種疾病;小便是水液在體內代謝後排除廢水的主要途徑,如小便不通則水濕在體內瀦留而生內患。
排小便要及時,不可因某些因素而強忍不排。排尿要順其自然,強忍不尿,努力強排,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在日常生活中多飲水(每日1500毫升以上),對保持排尿有利。
推薦閱讀:
※(2)漢唐中醫方劑之護肝丸
※中醫養生抗衰四大觀點 -
※【民間偏方】內科 / 循環類疾病中醫方案50篇(上)
※中醫針灸美容與保健
※中醫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