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元氣化生異常 內生瘤毒致腫瘤

元氣化生異常 內生瘤毒致腫瘤
□ 李平 張梅 陶宋詞 安徽省立醫院中醫腫瘤科

  ●瘤毒是一種有強烈致病性質的物質,具有隱匿性、暴戾性、擴散性、難治性等特點。

  ●人體遭受六淫、情志內傷,或飲食水土失宜、痰濁瘀血阻滯、蟲毒結石等致病因素,干擾了元氣的正常化生而內生瘤毒,是腫瘤形成的根本原因。

  現代中醫對腫瘤的病因病機論述大多分為外感病因、內傷病因、病理產物形成的病因,以及其他病因四大類。但臨床發現以上理論並不能解釋腫瘤的病因病機,更不能解釋同一種病因導致的腫瘤與內科常見病在病性、病機、預後中的根本不同,腫瘤發病有其獨特的病因病機。筆者認為元氣化生異常,內生瘤毒是腫瘤的致病原因。

  毒與腫瘤

  關於腫瘤方面的記載,現存最早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就有諸如昔瘤、腸覃、石瘕、癖結等病名。之後的歷代醫家又相繼有癭瘤、贅疣、癥瘕、積聚、噎膈、惡瘡、岩、癌等記載,其中就有惡性腫瘤。漢·華佗《中藏經》曾說,腫瘤的發生,非獨氣血的壅滯而致,更有五臟六腑蓄毒不流這個原因。這種認識,把腫瘤和一般的氣血痰食等的壅滯區分開了,就是說,腫瘤的發生除氣血痰食等聚結外,更有致癌之「毒」。宋·楊士瀛指出:「癌者……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由此可見,癌症有毒根,腫瘤的發生與毒是密切相關的。

  毒是在五臟之氣紊亂的狀態下,在氣滯、血瘀、痰凝等基礎上所形成的複雜病理產物。毒有火毒、熱毒、胎毒等等,然導致腫瘤發生的毒邪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毒邪,我們稱為瘤毒,系由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外傷等綜合作用下,導致人體元氣化生異常,進而產生的一種有強烈致病性質的物質,具有隱匿性、暴戾性、擴散性、難治性等特點。瘤毒的初期階段,主要表現為暗耗正氣,瘤毒向原發病灶周圍的侵襲擴散而不易察覺;進入中後期,瘤毒沿絡脈、經脈流散,在適宜的環境下停留形成轉移病灶,有毒阻絡脈與病絡形成的特點,瘤毒毒力的強弱,是惡性腫瘤能否轉移的重要因素。就一般而言,毒力越強,愈易入里入血,或隨氣升降,循氣血而到達機體任何一個部位,形成轉移;反之,毒力較弱,則轉移的可能性較小,這與現代醫學認為的癌腫轉移取決於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有某些相似之處。

  瘤毒的形成

  人體遭受六淫、情志內傷,或飲食水土失宜、痰濁瘀血阻滯、蟲毒結石等致病因素,干擾了元氣的正常化生,導致瘤毒形成。

  六淫外襲與瘤毒

  人體被六淫邪氣侵襲,影響臟腑功能,阻礙氣血運行,導致氣滯血瘀,痰濕凝聚,積久各種病理產物膠結,如導致元氣化生異常就可形成瘤毒。《靈樞·九針論》說:「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為瘤痼病者也。」《景岳全書》中云:「風寒外感之邪,亦能成積。」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惡核候》中指出:「惡核者,是風熱毒氣,與血氣相搏結成核,生頸邊。又遇風寒所折,遂不消不潰。」現代研究已證實人類皰疹病毒、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與宮頸癌、鼻咽癌、肝癌密切相關。皮膚癌中醫稱翻花瘡,多因長期的紫外線照射所致,即是風熱邪氣等外界致病因素入侵機體,由肌膚漸入肌肉經絡血脈,或致氣滯血瘀,或蘊結成痰,郁而化熱,痰熱與風毒相搏而發。現代醫學研究的化學性致癌因素如多環芳烴、芳香胺及偶氮染料類、金屬類;物理性、生物性等如電離輻射、長期暴晒陽光、病毒等致癌因素,均可用六淫外襲導致元氣化生異常,變生瘤毒來解釋。

  《素問·舉痛論》曰:「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不得注於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可見腫塊的發生與寒邪有密切的關係。但臨床觀察認為,單純性寒邪不易導致瘤毒,只有寒干擾元氣化生,才有可能引起瘤毒。故《內經》中指出:「寒毒積滯不化,與痰飲、癖血膠結,積年累月,癖而內蓄,惡氣乃生。」其他的外感病邪也只有轉化為毒才有可能導致癌變。

  情志內傷與瘤毒

  七情過度可以影響五腑的功能,使之虧損,易招致外邪入侵,也可使之氣機不暢,脈絡受阻,氣滯血瘀,積久則各種病理產物形成,影響元氣的化生,就易形成瘤毒。祖國醫學很早就認識到精神因素與腫瘤形成的關係。《素問·通評虛實論篇》中論噎膈:「膈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云:「乳岩由肝脾兩傷,氣鬱凝結而成。」在《外科證治全生集》中歸納乳岩的病因是「陰寒結痰,此因哀哭憂愁,患難驚恐所致。」《譫寮集驗方》云:「蓋五積者,因怒憂思七情之氣,以傷五腑,遇傳克比性,而成病也。」朱丹溪在《格致餘論》中曰:若不得於夫,不得於舅姑,憂怒抑鬱,朝夕積累,脾氣消阻,肝氣積逆,遂成隱核……名曰乳岩。」強調了乳腺癌的發生與「七情郁毒」密切相關。

  現代亦有學者研究發現長期過度憂鬱、焦慮、失望和難以解脫的悲傷等不良情緒及社會心理的緊張刺激,可導致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失調,破壞心理平衡,進而產生生理機能的紊亂和免疫機制的麻痹,可直接促使正常細胞發生異常變化,也可使人體內原來潛伏的惡性細胞激發增生,而形成惡性腫瘤。

  飲食水土失宜與瘤毒

  酒食不節,饑飽失常,損傷脾胃,脾失健運,不能輸布水谷精微,濕濁凝聚成痰,痰阻氣機,血行不暢,脈絡壅滯,痰濁與氣血相搏結,積久也干擾元氣化生過程,形成瘤毒。如有關噎膈,《臨證指南醫案》云:「酒濕厚味,釀痰阻氣。」《醫門法律》亦云:「過飲,多成膈症,人皆知之。」據河南、四川等食管癌高發區資料分析發現,約有70%的患者好熱飲、硬食、快食,喜歡飲酒、食用亞硝酸鹽含量高的泡菜等,說明瘤毒形成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另外,水土不同,也影響瘤毒形成。《諸病源候論》就認識到癭疾的發生與地方水土有關,「癭者……飲沙水,沙隨氣入於脈,搏頸下而成之。」

  痰濁、瘀血凝聚與瘤毒

  外感六淫,或飲食所傷,或七情所傷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氣化不利,水液代謝障礙,濕濁凝聚成痰,痰阻氣機,血行不暢,脈絡壅滯,痰濁與氣血相搏結日久,各種病理產物膠結而形成腫塊,如未形成瘤毒則為良性腫瘤,如為瘤毒所致就形成惡性腫瘤。痰飲可隨氣升降流行,內而臟腑,外而筋骨皮肉,具有阻礙氣血運行、影響水液代謝、易於蒙蔽心神、致病廣泛等特點,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說。祖國醫學對痰凝肌腠,結於身體各處大小不等的顆粒腫塊(如痰核、瘰癧等)多有記述。如《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篇》說:「人年五六十……馬刀俠癭者,皆為勞得之。」

  各種因素引起血液運行不暢,或致血離經脈,血液瘀積凝滯,積久各種病理產物膠結形成病變。《內經》:「石瘕生於胞中……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血不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景岳全書》說:「或以血氣結聚,不可解散,其毒如蠱。」可見瘀血凝聚日久,影響元氣的化生,形成毒,才能導致腫瘤。現代醫學也證明長期的慢性炎症或不典型增生均與腫瘤相關。

  另外,全身或局部的氣滯血瘀及痰凝、濕阻也是瘤毒擴散和轉移的適宜土壤與環境。一是瘤毒在沿經脈、絡脈播散的過程中,被諸邪阻於「最虛」之局部,氣血失和,痰瘀毒聚,即可形成轉移瘤。二是瘤毒入血後,便會隨人體之氣血循行全身。若血脈流暢,則瘤毒不易停留;若血流不暢,則易停滯,流散於血的瘤毒循行也漸緩慢,易致瘤毒停留機體某個部位,進而形成轉移灶;瘀血與瘤毒膠結不解,產生瘤栓,即《景岳全書》所云:「瘀血留滯作癥」;三是邪毒流注經脈後,血瘀絡損,導致腫瘤轉移。

  元氣化生異常與瘤毒

  正常情況下元氣化生五臟之氣,但在上述致病因素作用下,元氣化生異常就形成瘤毒。當瘤毒形成之後,進而耗傷正氣,氣血不足,陰陽虛損,致瘤毒更加猖獗,癌腫迅速增大。臨床所見許多患者是在體質強壯時發病,形成瘤毒後正氣漸虛。虛是瘤毒形成後的結果而不是啟動病因。腫瘤幹細胞理論為我們提出的觀點做了很好的佐證。

推薦閱讀:

長期陰虛火旺,可能會離腫瘤越來越近
質子重離子放療治療腫瘤是否是「水中月、鏡中花」,看2017年最新版美國NCCN Guidelines怎麼說?
給我一管微球|我能撼動腫瘤
腫瘤患者容易營養不良 腫瘤患者的飲食原則介紹
癌症最怕這幾種食物!吃對了可以預防腫瘤

TAG:腫瘤 | 異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