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失傳以久的中醫醫術
尋找失傳以久的中醫醫術
劉力紅的《思考中醫》(p313)中有這麼一段的描述:「天津南郊有一位盲醫,善治多種疑難病證,遠近的許多人都慕名去求醫。……。他開的葯,來來去去都是我們日用的食品,像綠豆、紅豆、葡萄乾、黃花菜等。不管你是什麼病,他都用這些東西。唯一的區別就是在這個數上。張三的病,他用二十顆綠豆,二十顆葡萄乾;李四的病,他用二十一顆綠豆與二十一顆葡萄乾。」「上述這位盲醫善於用數來治病,而我們循流探源地追溯上去,張仲景才真正是中醫用數的鼻祖。大家單看《傷寒論》中在棗的用量就很有意思。桂枝湯大棗用十二枚,小柴胡湯大棗也用十二枚,十棗湯大棗用十枚,炙甘草湯大棗用三十枚,當歸四逆湯大棗用二十五枚。……」
天津盲醫所用的方法太神奇了。這一段描述,儘管只透露了該療法的一些蛛絲馬蹤,但仍然激起人們極大的好奇心,人們不禁要問天津這一盲醫用的這種療法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療法,是否有資料系統的敘述,整套療法是如何進行操作的,以什麼樣的理論指導操作?這一方法是否有傳人?人們的腦子裡翻滾著思緒的波濤,涌動著破解與掌握這一上乘之法的情愫。在此筆者願意就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展開一番的探討。
2、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黃帝內經》中岐伯提出了傳統養生方法的總原則,即「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也就是說陰陽和術數在傳統養生方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自從岐伯到現在,數千年的時光流逝了,陰陽與術數的傳承與發揚光大,我們今人做得如何了呢?
2.1陰陽五行學說構建了中醫研究綱領的硬核
中醫作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醫療實踐中逐漸發展起來的科學技術,它不僅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也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理論體系。這一系統的理論在《黃帝內經》這本奠基性的著作里就已基本形成。因此,我們不能認為中醫只是一門經驗科學,它同時也是一門理論科學,只不過這種理論同古代其他科學理論一樣,帶有思辨的性質和自然哲學的色彩。中醫理論體系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它是由陰陽五行、藏象、病因病機、診斷、辨證、防治、中藥、方劑等理論和學說組成。縱觀中醫理論及其發展,陰陽五行一直是貫穿其中的兩根紅線。如果藉助現代科學哲學家拉卡托斯的「科學研究綱領」,可以看出陰陽五行是中醫研究綱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中醫理論體系中,最根本的、最堅硬的、最不易改變的基本假說和基本原理當屬元氣論和陰陽五行學說。
2.2陰陽五行學說促進了中醫生長點的確立
「古代哲學對中醫學的另一巨大影響表現在中醫學生長點的確立方面。這是古代哲學對中醫學最重要的影響,也是中醫學在接受古代哲學影響下的最大獲益。」生長點問題或立足點問題是科學的基礎性問題,沒有生長點或生長點不明確,一門科學的存在和發展是不可能的,同時生長點也決定著學科特色的形成。醫學研究對象是人體,人體又是一個複雜的系統,那麼,從哪一方面的規定性或哪一角度去把握人的生理病理現象,達到治療疾病,維護健康的目的呢?這就構成了不同醫學的立腳點或生長點問題。中西醫研究對象都是人,是人的生老病死現象及其規律。這些客觀規律雖然先在地存在著,但並不一定成為認識的對象,客觀現象能否成為認識的對象,能否進入認識的視野,還取決於認識主體的條件。對同一客體一人的生命及疾病現象,究竟哪個方面、哪個層次、哪些因素能夠成為中西醫現實的認識客體,取決於中西醫不同的認識主體根據各自已經形成的本質力量有選擇地設定認知指向,從而確定其生長點。「中醫是以生命現象諸因素的統一整體性質及其相互作用的『聯繫』為生長點」 。換言之,即以活的人體為生長點的。因為只有在活的人體身上才有生命現象和疾病現象,才有健康維護的必要和疾病治療的必要與可能,而生命現象與疾病現象的本質正是活的人體內部諸因素及人體與環境因素統一聯繫和相互作用的表現及其運動狀況決定的。中醫這一生長點的確立,經歷的是一個從自發到自覺的過程。由於受到認識水平和實踐條件的限制,中醫認識人體和治療疾病是從人的生命現象的統一整體性,以及生理病理過程中諸因素的相互聯繫出發。但是真正做到明確地有意識地以之為生長點或立足點,還是接受古代哲學,特別是陰陽五行學說的結果。陰陽五行樸素地反映了宇宙的統一性質和事物的矛盾制約關係,提出了從事物矛盾的統一整體上及其相互作用關係意義上認識事物的合理思想。中醫在把陰陽五行說搬過來作為自己的基本理論的同時,也接受了其中包含的這一合理思想。而在臨床實踐的直觀中,當哲學的合理思想不斷得到印證時,中醫也就產生理性飛躍,即自覺地把陰陽五行的整體思維和辯證思維作為自己的根本指導思想,這就是中醫整體論治和辨證論治思想的形成。而整體論治和辨證論治思想正是中醫生長點性質和狀況的理性表現。生長點的確立使中醫獲得明確的發展方向。針對生命現象的不同方面,中醫創立了整體論治和辨證論治的若干具體學說。如關於人體內部,有所謂陰平陽秘五行相生相剋及經絡氣血運動統一論;關於生理病理與人的精神狀況的關係有所謂情志病因相關論;關於人體健康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有所謂「四時五臟陰陽」的「天人合一」或「天人相應」論,在疾病診斷上有所謂「四診合參」,在藥理的作用上強調復方的運用等:這些理論顯然都是中醫整體性和辯證性這一生長點的具體表現,脫離了中醫的生長點,中醫的許多具體理論也難以被人們所接受。中醫以生命現象的整體性以及生理病理諸因素的相互聯繫、相互影響乃至生命現象的根本特徵為生長點或出發點,這就抓住了生命現象的本質和醫療實踐的根本:整體論治和辨證論治遂成為中醫的特色所在,也是中醫經久不衰而被譽為「科學史上的一個奇蹟」生命力之所在明確中醫的生長點及其與西醫的不同,是正確處理中西醫關係的一個重要理論前提
2.3尋覓術數的蹤跡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在現代中醫的理論與實踐體系中陰陽仍然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當初與陰陽相提並論的術數則在正統學院派的教科及文獻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陰陽五行還在中醫的理論與實踐體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中醫的理論基石,整個中醫的理論體系就是建立在陰陽五行的基礎上的,即法於陰陽也,而術數則從鮮見於文獻資料的報道,更別說詳細的論述了。和於術數,術數是個名詞,而「和於」則是一動詞片語,代表一種操作。那麼用什麼樣的術數,怎麼個「和」法?難得有文獻資料的介紹,劉力紅教授的《思考中醫》終於讓我們見到了蛛絲馬蹤般的介紹。
筆者認為《思考中醫》中描述的那位天津盲醫用的療法就是一種術數療法,「二十一顆綠豆與二十一顆葡萄乾」中的二十一就是一種術數,而患者吃這二十一顆綠豆煮成的湯或者吃這二十一顆葡萄乾的過程就是一種「和」,即操作。
既然當年岐伯和黃帝談經論道時把和於術數與法於陰陽相提並論,那麼當時岐伯的心中肯定有一整套的術數及其具體操作的方法,這些術數與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今散落在何方呢?是否完全失傳了?對這些問題,《思考中醫》並沒有給出答案。
3、術數之道的薪火傳承
3.1傳統文化里的「象數」學
「象數」學是中國古代學術中關於天地萬物和人生成變化過程中的形象及其量度關係之原理的各種學說的總稱。古代象數學從《易經》開始起逐步發展至今,其基本概念和理論有:氣及氣理論、陰陽及陰陽理論、五行及五行理論,以及太極、八卦理論等。什麼是「象數」?「象」指表象,包括客觀事物一切可為人感知的表現形式;「數」指度數,包括事物存在和發展變化過程中的一切量度和次序關係。這裡的「象數」屬於客觀的「象數」。另外有《周易》一書中的「象數」,即《周易》一書中卦爻之象與數所象徵的物、數目以及事物間的位置關係。推而廣知,一切由人所作的摹擬或概括天地萬物存在和運動變化方式的各種象徵性圖形、符號以及其中的數目和次序關係及其由這些圖形和符號所代表的事物及其量度次序關係等均為「象數」。以上第一種象數為事物象數,第二種象數為符號象數。符號象數是事物象數的表現方式,事物象數是符號象數所象徵、比擬的對象。符號象數來源於事物象數,事物象數還原於符號象數。所謂象數學,就是指通過天地萬物之象與數的分析推演來研究其產生、存在和運動變化之原理的一門學說,或者說是關於支配天地萬物象數之理的學說。《周易》是象數學理論中的最主要的組成部分,簡稱為《周易》象數學,也可叫作「象數易學」。象數學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是:「氣」、「陰陽」和「五行」。象數學中的「太極」、「八卦」、「六十四卦」以及「河圖」、「洛書」等,都是氣和陰陽五行理論的展現和符號圖式化。
《易?繫辭》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以天地分之即奇數一三五七九為天數,偶數二四六八十為地數,天數為陽,地數為陰;以五方類之,則一六北方水,二七南方火,三八東方木,四九西方金,五十中央土。數的這種五方、五行的分類,在向我們明示著數與五行之間有著一定的內在關係。術數的含義則隱喻著數與五行之間的互動關係。
3.2 「術數」在中醫中的應用系失傳了的上乘道法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陰陽五行已成中醫理論的重要支撐點,也就是說陰陽在中醫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術數在中醫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度呢?既然我們的先賢們最初把術數與陰陽相提並論,說明術數與陰陽在中醫中的作用與地位應該是不分仲伯的。是否如此,我們不妨做一番的探究。
現代西醫中有「手術」這個名詞,意思是通過外科醫師的手操作刀等器械為患者療病,那麼關於術數,我們能否聯想為,中醫師通過一定的方法用數字為患者療病呢?
筆者認為《思考中醫》里,那位天津盲醫把數字應用於療病的方法應屬於中醫中「和於術數」之道,問題是這種方法尤如江湖秘笈,掌握這種方法的人秘不外傳,欲學習該方法的人根本就找不到入門的途徑,故當今我們的中醫界里掌握這種「和於術數」的上乘之道的人比大熊貓還珍貴呢?事實無情地告訴我們,中醫這種上乘之道正瀕臨失傳。
4、醫史鉤沉:近代百年中醫三次論爭
提起中醫,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一位古稀老人,在風雨飄搖中蹣跚地走來,小心挪動著命運多舛的腳……
近日,中南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張功耀,在網上發起了「取消中醫」的簽名,短短几天的時間,應者雲集。曾經被視為「中華民族瑰寶」的中醫,在人們的討伐聲中,再一次陷入困境;這位老人,也再一次被下了「病危通知」。
此次「醫史鉤沉」回顧中醫歷史,不為駁其「以訛傳訛」之說,亦不為正其「有科學性」之名,唯求用最客觀的語言記錄這位「老人」的風雨歷程。
20世紀前的「一枝獨秀」。
追溯中醫的歷史,恐怕要從遠古講起。早在那時,我們的祖先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逐漸發現某些食物能消除病痛;在使用石器的時候,創造了砭石、骨針療法,並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為針刺療法等。
此後的幾千年,從《黃帝內經》,到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被譽為中華民族瑰寶的中醫,在順境中發展著,並形成了「一統天下」的局面。
然而,正所謂「物極必反」,鴉片戰爭後,尤其是20世紀,西醫大規模進入後,隨著國人對西醫的態度由懷疑轉為信服,中醫正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第一次論爭:中醫告負。
1912年,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當時的政府以中西醫「致難兼采」為由,在新頒布的學制及學校條例中,只提倡專門的西醫學校,而把中醫擋在門外,也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統漏列中醫案」。消息一經傳出,引起了軒然大波。揚州中西醫學研究會創始人袁桂生率先發表言論:「教育部定章,於中醫學校之課程,刪中醫科目,是可忍,孰不可忍。」自此拉開了中西醫第一次論爭的序幕。1913年,北洋政府的教育總長汪大燮再次公開提出廢除中醫中藥。隨後,教育部公布的教育規程均棄中醫於教育體系之外。於是,上海「神州醫藥總會」會長余伯陶等聯合全國19個省市中醫界和同仁堂、西鶴年堂等葯業人士,組織了「醫藥救亡請願團」,要求將中醫納入醫學系。迫於壓力,政府只得一面搪塞說廢除中醫的政策不會實施,一面仍拒絕將中醫列入教育計劃。中醫界的第一次鬥爭就這樣失敗了。
西醫誤診梁啟超。
第一次中西醫論爭中,梁啟超是站在西醫一方的。然而,1926年,他的病成了中醫支持者們對西醫發起反攻的有力武器。3月8日,梁啟超因尿毒症入北京協和醫院。經X光透視,醫生診斷為癌。梁啟超的弟弟梁仲策問醫生:「不一定是癌吧?」醫生答:「不一定不是癌」。再問:「怎麼治?」再答:「全部割除。」手術後解剖此腎,果然看見其中有一櫻桃大的黑點,卻非癌症。要命的是,病人尿中仍帶血,且查不出病源所在。
如果僅是一件普通醫療事故,重提這樁舊案,意義不大。許多人關注此案,是想將爭執多年的「中醫西醫孰優孰劣」問題,再付表決。所以,梁啟超被西醫「割錯腰子」事件一經傳出,西醫立刻成為眾矢之的。原來,梁啟超入院前,曾請京城「四大名醫」之一蕭龍友把脈,診斷說「不是急症」,不就是尿里有血嗎,「任其流二三十年,亦無所不可」。而在西醫那裡割掉一個腎,得出的結論也是「無理由之出血症」。
梁仲策的《病院筆記》中對西醫略有微詞:「中醫之理想,雖不足以服人,然西醫之武斷,亦豈可以服中醫」。而徐志摩在《我們病了怎麼辦》一文中也提到:西醫所謂「科學精神」,原來是「拿病人當標本看。你去看你的眼,一個大夫檢查了一下出去了,再換兩三個大夫來看,究竟誰負責這病,你得繞大彎兒才找得出來。」
兩篇「聲東擊西」的文章一經登載,便惹惱了魯迅。7月5日,魯迅發表了《馬上日記》,開篇便將矛頭對準徐志摩等人:「自從西醫割掉了梁啟超的一個腰子以後,責難之聲就風起雲湧了,連對於腰子不很有研究的文學家也都『仗義執言』。同時,『中醫了不得論』也就應運而生;腰子有病,何不服黃蓍歟?什麼有病,何不吃鹿茸歟?」但當時輿論對西醫的譴責和攻擊,佔壓倒優勢。
1929年的「廢除舊醫案」。
正所謂「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五四運動」後,中西醫之爭愈演愈烈。在地質學家丁文江的書中就有這樣的對子:爬山、吃肉、罵中醫,年來心不老;寫字、喝酒、說官話,知難行亦難。可見,「罵中醫」成了西化知識分子的「飯後運動」。
1929年,民國政府的「廢止舊醫案」,終於引發了中西醫的第二次論爭。這次論爭,直接關係到中醫的存亡。1929年2月,國民政府衛生部召開了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圍繞「廢止中醫」問題,余雲岫、褚民誼等人先後提出了四項議案,列出了限制中醫開業、不準辦學等方法。考慮到提案過於激進,中央衛生會議權衡再三,最後通過的廢止中醫案——《規定舊醫登記案原則》,實施辦法緩和了許多。規定了廢止中醫的三條原則:「甲:舊醫登記限至民國十九年為止;乙:禁止舊醫學校;丙:其餘如取締新聞雜誌等非科學醫之宣傳品及登報介紹舊醫等事由,衛生部儘力相機進行」。議案一旦實施,中醫廢止便僅僅是時間問題了。因此,提案剛公布,首先便遭到了上海中醫界的反抗。3月17日,全國281名代表在上海召開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成立了「全國醫藥團體聯合會」,組成請願團,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議案。社會輿論也支持中醫界,提出「取締中醫就是致病民於死命」等口號。主張廢止中醫的余雲岫、胡定安等,紛紛在各大報刊上發表廢止中醫的言論,回應中醫界的批評。論爭充滿了火藥味,並上升到政治意識形態的層面。此時,南京國民政府不願意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件而引起社會較大的動蕩。時任衛生部長薛篤弼,更是急於將這場風波儘快平息。他一再公開表示並無廢止中醫之意。並向請願代表當面表態:「我當一天部長,決不容許這個提案獲得實行」。不久,請願團收到國民政府文官處批示:撤銷一切禁錮中醫法令。第二次論爭以中醫界勝利告終,中醫界也將3月17日定為「中國國醫節」。
建國後的第三次論爭。
建國初期,全國衛生工作會議拉開了中西醫第三次論爭的帷幕。1950年,民國時期廢止中醫派的代表人物余雲岫在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中,提出了草案名為「改造舊醫實施步驟」的草案。草案將「廢止」變成「改造」,將中醫「墮其首都也,塞其本源也」。這次會議上,針對解放前醫藥衛生條件落後的狀況,黨中央制定了我國衛生工作的三大方針,其一便是「團結中西醫」。遺憾的是,團結中西醫的政策,在執行初期,被理解為把中醫改造成西醫。政府舉辦的中醫進修學校,進修卻是現代醫學;青年中醫也都被選送到西醫學院再學習。這一系列原因,使中醫再次陷入困境。
上世紀50年代,中央發現「團結中西醫」政策被錯誤執行後,立即開展了一場自上而下的學習,以糾正各級領導和醫務工作者對中醫的偏見。然而「文革」期間,由於種種錯誤導向,全國絕大多數老中醫被批鬥、迫害;很多中醫古籍被當成「四舊」送進了造紙廠的化漿池。有人用對聯描述了中醫的處境,上聯:慘,無知,破四舊,萬馬齊喑,文化大革命,老中醫遭摧殘;下聯:悲,有罪,立三股,一派胡言,中西醫結合,小大夫被毒害;橫批:中醫危矣。「文革」後,中醫才從浩劫中再次恢復了元氣。直至1982年,頒布的憲法中提出「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這才給予了中醫和西醫同等的地位。
一個世紀已經過去,中西醫的衝突卻尚未塵埃落定。中醫的大起大落究竟要止於何時?在西醫的夾縫中,中醫又該如何求生?我們拭目以待。
5、21世紀的「廢除中醫」爭論
中醫中藥為國之瑰寶,許多人試圖用西醫的理論來解釋中醫,然後找到中醫所謂的不科學之處,以次作為廢除中醫觀點的論據。試圖用西醫的解剖來解釋中醫,這本身就是不科學的。中醫有自己的理論體系。西醫基於生理的理論是正確的,但不能單純用這些來研究另一個領域的中醫體系。最近由張功耀教授提倡廢除中醫中藥運動,實讓人心寒。一些西化分子和無知的人也在鼓吹「廢除中醫」,並積極地舉行各種各樣的鑒名活動。2007年3月10日鳳凰衛視的一虎一席談節目,以「反偽科學人士」自居的方舟子對中醫進行了絕對毫不辯證的批判;單就辯論賽而言,方舟子完全絕對化的批判無可厚非,然而,作為一個在世區區幾十年的小人對中醫幾千年的文化沉澱進行完全否定,只不過是嘩眾取寵而已,我想不到他有什麼資格這樣做。現在大家都在倡導科學,然而科學也只是相對的科學,或者今天的科學會在明天變成歪理,人類的認識在不斷的發展,至今仍有很多事物難以用科學來解釋。以方舟子的觀點認為,中醫是得不到世界科學界的認同,所以應該取滯。我認為中醫和中國功夫是同樣的處境,因為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遺產,在世界的普及程度有限在所難免,中醫得不到世界醫學界的認可就像功夫不能列為奧運的比賽項目一樣,並不代表中醫沒有一點利用價值。方舟子的另一個觀點是,中醫是有副作用的,甚至是有毒的。對於這一點我也是十分認同的。其實中醫本身也沒有否定過這一點。世界萬物皆可作為葯來治病,即使砒霜也是一種藥物,但是使用不當的時候,即使是很普通的植物也變成毒藥。中醫界和其它行業一樣,從業人員良莠不齊,如果是庸醫的話當然會醫死人,但是單以此便一竹竿掃一船人,又如何以說服別人?難道2006年出現幾宗大醫院「高價醫療費」案不就是西醫治療導致的結果嗎?最終不是也讓病人落下了人財兩空的結局嗎?
提出要廢除中醫中藥的人,看起來氣勢洶洶,其實心裡恐慌得很。如果中醫真的治不好病,如果中醫真的比西醫差很多,用得著你去廢除嗎?它自己就會退出舞台。然而,中醫雖然受到有些人的迫害,但現在仍然得到人民大眾的歡迎,中國人少不了中醫。正因為中醫優勢的不斷顯現,所以有些別有用心的西醫人士害怕了,怕中醫發展了,影響了西醫的生意,他們就想出強硬的辦法,強行去廢除中醫。這既不是科學的做法,也不民主,是一種野蠻的行為。
如果是講科學和民主的話,就讓兩個醫學一起發展,讓消費者決定選用哪一種醫學。說要廢除中醫的人,其實就是害怕中醫發展,怕西醫在公平競爭中被自然淘汰。
只用口說是沒有用的,想要知道近期的治療效果,請雙方派出代表,去調查患者,看中醫治病有無效果?看有多少人贊成取消中醫?他們不是經常說要統計數據的嗎?現在調查就能取得大量的統計數據。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自然療法及結合醫學系負責人古斯塔夫·德教授說,現代西醫雖然在治病救人方面尤其是處理意外事故造成的傷害方面十分成功,但在治療和緩解因壓力或年齡增長引起的高血壓、糖尿病和勞累等慢性病方面仍有局限性。而針對這些疾病最好的療法就是中西醫結合。古斯塔夫·德教授的這番話主要是針對前不久有人倡議廢除中醫一事所說。他指出,中國人希望從西醫中受益可以理解,能吸取其他國家和文化的特點正是現代中國的優勢,但如果因此而忘記中醫學的優點和成就將是一個重大錯誤,因為中醫在全球獨一無二,且歷史久遠。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典型的都市病也在不斷上升,醫生如果想要配合病人的意願,在選擇治療方法時不能任擇其一,應該結合不同醫藥文化的精要施治。古斯塔夫·德教授還說,中醫在西方社會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和支持,西方社會迫切需要一個傳統醫學制度,讓病人可以接受因人施治、負作用小的療法,這對於年老並長期接受治療的病人尤其重要。他說:「從我們的臨床經驗來看,中西醫結合正是治療西方生活模式下形成的疾病的良方。我相信,它在今天的中國尤其是大城市必定能大派用場」。在德國克虜伯基金會的倡導下,古斯塔夫·德教授在德國埃森醫院建立了一個採用自然療法及中西醫結合療法的治療中心,這是目前德國惟一從事中西醫療法的中心。該中心與中國上海中醫藥大學等建立了長期聯繫,並從中國聘請中醫大夫與德國醫生一起治病,採用的治病手段有針灸、中藥、推拿、刮痧、氣功和太極拳等。古斯塔夫·德教授本人也經常往來於中德之間。
美國中醫研究院院長宣文教授在此之前也說過,美國對中醫藥需求正呈逐年上升趨勢。據權威統計,最近8年來,美國民眾尋求替代醫學(註:中醫在當地的稱呼)治療的人數遠遠超過西醫。美國當地很多脊椎醫師、口腔科醫師、內科醫師紛紛改學中醫。在美國,中醫治療決不能用西藥,否則醫生將失去執業資格。因此當地中醫醫師業務相當精湛。宣文還警告國內中醫醫生:如果國內再不採取措施保護中醫,要不了20年,國內中醫就會反過來向海外中醫拜師。「西醫是一種技術,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中醫是一種文化,只能在傳承基礎上點滴而成。」他表示,自己將把純正的中醫院開到美國。
韓國「端午祭」「申遺」成功後,接著已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報,「韓醫」「申遺」進入正式程序。韓文中「韓」和「漢」都是"?",所以他們可以順理成章的把「漢葯」(??)解釋成韓葯。「漢醫」解釋成「韓醫」。說實話看了這條新聞真是羞愧啊。相信以前這幫子韓國人還能說這些根源於中國,假如申請成功,漢葯成人家的了,過不了幾年,他們的年輕人會問你:哦?你們中國也有「韓葯」嗎?是從我們這裡學的吧?再過不了幾年,到韓國留學,就該流行學「韓醫」了也說不準!今天看了方舟子等一票宣揚中醫是「偽科學」的人的論點,真的很可氣。依照這幫子人的論點,什麼都別要了,全送給人家韓國、日本吧。真沒看到他們有什麼具有說服力的論據,就開始在那忙著批判,就在那判定中醫是偽科學。
其實,爭論中醫是否科學根本是毫無意義的,憑良心來說,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中醫目前存在的問題對症下藥。
6、中西醫本應結合
人體本身都有自康復能力,若沒有了自康復能力,吃什麼葯也沒有用。陸廣莘教授曾經講過一個典型例子:上世紀初,俄羅斯有人曾經用錐蟲紅在試管里殺滅錐蟲,效果相當好,用在人身上時,只要用試管劑量的1/6就足以解決問題。那麼其他的5/6從哪裡來的?顯然是體內自康復能力起了作用。所以人體內自康復能力恐怕是人患病後能不能痊癒的最關鍵的問題。如果人體沒有了自康復能力,恐怕這個病人用什麼葯都無法起死回生。《大宅門》里王爺府請白家大爺給老福晉診病,白家大爺看過後出來就說不用給老太太開方子了。因為老太太出現了七絕脈,用什麼辦法都治不好的了。這就是說,如果病人已經沒有自康復能力時,你用什麼葯都白費。這就是中醫和西醫不同的地方。
中醫有辨證論治、整體觀兩大特色。所謂特色就是辦事的方式。中醫講究的是辨證論治。如腫瘤,中醫講的是「見瘤不治瘤」。真正的中醫大夫治療時不是直接治療腫瘤,去殺死癌細胞,而是辨證診治。中醫是把人體作為一個整體,診治時不是僅僅盯著局部的問題。有人問:中醫是不是太模糊?其實模糊可能是一種更高級的科學,像人的大腦的判斷看來不如計算機那麼精確,可是是人發明了計算機。不是說只有量化的東西才是科學。所謂科學是某一類知識的集合。用西方的方法看世界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並不是唯一的。用中國的辦法來認識世界,也是一種辦法,這是中國的科學。主張廢除中醫的人主要觀點就是中醫不具有科學特徵、不科學。西方科學(包括西醫)是以實驗、確證、總結為基礎而建立的狹義的科學。而做為中國傳統文化之結晶的中醫則是建立在中國傳統哲學基礎上的另一套理論體系,二者不可強行比較。硬要去削中醫的足以適西醫的履,這種做法本身就是不科學的。科學應該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勢凌人,這不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工作者所應該有的品格,是對科學和科學精神的反動。對中國傳統文化缺乏基本了解,不理解陰陽五行說,沒讀過《黃帝內經》者竊以為無資格妄論中醫之廢存。比如,現代科學技術不能證實與解釋的事物未必就是不存在的或不是真理,科學技術也是隨著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不斷加深而發展進步的,也就是說它在任何時段都有其局限性,現在不能認知的事物也許將來就會明了。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說對當時而言是進步而現在看來卻是錯誤。又比如科學現在仍然不能解釋的時間誰也不能否定其客觀存在與永恆。要想徹底否定一種事物的存在和正確與否不能只看其能否證實,更重要的是必須證偽。中醫也是如此,不能因為現代科學不能解釋其陰陽、經絡等以及缺乏重複性和可檢驗性就否定其客觀存在和價值。
西醫中傳僅百餘年而中醫已有數千年之歷史,難道沒有西醫之前國人都不得病嗎?誰又能否定它幾千年來直到西醫高度發達的現代救治了多少人的病痛和性命,誰又能否定得了《傷寒論》、《金匱要略》、《千金方》和《本草綱目》的價值。如果中醫真的像這些人說的那樣不堪,則很難想像中華民族會生存繁衍幾千年而愈加茂盛,這些人也就未必會有機會搞什麼萬人簽名了。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自然環境會造化產生與之相應的不同的種族、文化、學科。中醫和西醫就是應運這種自然造化而生的,中西醫各有其優缺點,不應該有某種問題就因噎廢食。中醫偏重於對宏觀整體的觀照,而西醫偏重於對微觀個體的探索;中醫慢功而治本,西醫速效而治標。比如對炎症的處理,西醫一般就是一個辦法-消炎,而使用抗菌素的弊端越來越明顯;中醫則是根據其陰陽、虛實、寒熱、表裡辯證論治,相比之下就要合理的多。再有中醫的調養、養生之法包括葯膳食療也是經過歷史的實踐檢驗而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中西醫的問題有些是其學科本身的問題有些則是醫人者的問題,醫人者的天賦、刻苦程度、經驗、修養、個人品德都會影響到其醫術水平進而影響到療效。所謂醫者父母心,現在不斷激化的醫患矛盾恐怕不會分中西醫吧。不能把賬都算到醫學本身,不分青紅皂白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所以,中西醫都應該不斷改良而不應該輕言廢存。對中醫應該在整理、挖掘、繼承的基礎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與西醫互相借鑒、互為補充。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才是正途。
推薦閱讀:
※尋找外星人的熱門話題
※十倍股的尋找軌跡
※女人應該尋找自己的「藍顏」知己
※耕讀傳家 風雅青城(美麗中國·尋找·古民居①)
※尋找張國燾的墓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