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滷水製作程序及要領和注意事項
滷味製作程序
鹵前預製
製作滷味時,對不同的材料採取不同的預製方法。
焯(氽)水
所謂焯(汆)水,就是將生鮮原料放進水鍋內,加熱至半熟或剛熟,撈出再滷製。多數情況下是針對動物性原料進行的預製。焯(汆)水時,水量要大,冷水下鍋,隨著水溫升高,材料內的異味、血污等慢慢排出。再稍加一些酒、姜等調味料。
腌漬
腌漬是用鹽、硝水、醋、姜、蔥等調料,針對有些原料在鹵前進行的一道工序。腌漬有鹽腌和硝腌。鹽腌的主要原料是鹽、姜、蔥等;硝腌是用硝水和鹽、醋、花椒、蔥等拌好,倒入肉里,腌漬1-2天,再去滷製,此法不如鹽腌使用廣泛。
硝水的做法為:取干硝250克,清水20升,紅醬油150毫升。燒熱鍋,干硝入鍋燒到溶化,即加清水燒開,再入醬油,撇去浮沫即成。
鹵中燒煮
滷味的燒煮,關鍵在於掌握好火候。一般做法是開始用猛火,燒開5分鐘後轉中小火,最後至微火,讓滷汁始終處於微沸狀態。這樣,可以使原材料由外至里地鹵透,同時也可防止鹵過頭。
在滷製過程中,要保持原料始終浸在滷汁中,對滷製食品和調料用力翻動,使其受熱均勻,滷水浸漬到位。
鹵後出鍋
這是待食品成熟,也就是色、香、味、形均達到要求時,從滷水中撈出的程序。在掌握食品成熟程度時,可用手捏、鼻聞、眼看、筷子扎等方法判定,針對不同食品用不同方法判定,恰到好處地撈出即成。
鹵後出鍋是滷味製作的最後一個環節。掌握好這個環節,主要就是在達到色、香、味、形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正確判斷原料的成熟度。一般動物性原料在加熱時,其變化大致是由生軟到硬化,再由硬化到軟化,最後由軟化到糊化的過程。原料在加熱前處於生軟狀態,通過焯水,使表面蛋白質凝固而變硬;滷製時,因長時間加熱,部分水溶性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溶於湯內,結締組織遭到破壞,部分分解為明膠,溶於滷汁內,使滷汁黏稠,原料變軟,繼續再加熱,則由軟變爛,最後糊化。
原料的滷製,不管質地老嫩、成熟時間長短,成熟度一般應掌握在軟化時或軟化前離火出鍋。但是有部分滷製品如蛋類、豆製品、蔬菜、乾貨製品等,其出鍋時機不以成熟度來選擇,主要以它的色、香、味的情況來判斷;
製作滷味的操作要領
選用鹵鍋
鹵鍋首選砂鍋,其次為搪瓷鍋。用這樣的鍋滷製食品,一是散熱慢,糖水不易蒸發;二是食品和鍋不易發生化學反應,可使食品原汁原味,保證品質。
入鍋,出鍋時間
對所滷製的食品,應根據其特性、大小等方面,掌握好入鍋和出鍋時間。只有這樣,才能使成品在色、香、味、形等方面恰到好處。
香味判定
滷味食品要以成鮮為基礎,兼顧甜、酸、辣等味 所以,在對食物的滷味進行判定時,要以不同的食品食用特性為基礎,根據不同配料、不同季節、不同製作時間等來判定其口味。要用看、嘗等方法具體認定,以免口味過淡或過重,缺少應有的風味。
食用方式
滷味食品的基本食用方式,一般可分為以下五種:
1,冷後改刀(肉類),或不改刀(其他類)食用。
2,改刀,澆上原滷汁,或拌以其他調味料食用。
3,裝盤後鋪以調味料蘸食。
4,以成品入油鍋,撈起後再改刀食用。
5,可改刀後配以其他菜,燒炒後食用。
製作滷味的注意事項
食材準備
對塊頭較大的原料,要進行改刀。如畜類原料須切成250~1000克的塊狀,禽類須剁下爪、翅。
食材處理
對血污、腥膻味較重的原料,須通過刮洗浸泡、腌漬、汆水等方法收拾乾淨並去除腥味。過油還可以使肉質表面快速收縮,封存內部的營養和鮮味,同時有助於定形。
選擇容器
製作滷味的容器,以長頸砂罐和砂鍋為佳。製作醬菜需要翻炒以收稠湯汁,此時可改用鐵鍋。為了防止出現焦煳,可在鍋底放上一隻圓盤或自製的底墊,以阻止原料和鍋底接觸:如使用高壓鍋,必須將燜煮的時間縮短至常規的1/5~ 1/4,離火後不可立即拿掉氣閥蓋,因為製品仍需在湯汁中浸一段時間。一般來說,使用高壓鍋滷製時間短,但是製品風味略差。
途中不要揭蓋
滷製菜肴時,將原料投入滷水中,用大火燒沸,撇去浮沫後,要用一隻圓盤將原料壓住,不讓原料露出湯汁之上,然後蓋緊鍋蓋,盡量不要漏氣,改中小火燜煮,保持湯汁微沸,中途盡量不要揭蓋。
食材入鍋時間
同一種原料,往往由於產地、季節、部位、質地老嫩的不同,加熱至成熟所需的時間也有所不同,故在烹制過程中應注意,將多種原料一鍋製作時,應先將質地老、難成熟的原料先下鍋,盡量使各種原料同時成熟。
保持原料特色
要注意保持原料的特色,如製作鹽水黃豆時,必須燜煮至酥爛;而滷水豬肚則不宜過爛,應保持一定的韌性;滷製雞肉應保持皮脆肉嫩,如鹵的時間過長,則雞皮易破爛,肉發柴,少鮮味。豆類食品要先燙再鹵,如豆乾、素雞等大豆加工品,事先燙後再鹵,不但更容易吸收滷汁,鹵起來更入味,而且滷汁也不易酸敗,有利於保存。
香料要洗乾淨
香料在裝入袋中之前,應用溫水沖洗乾淨,尤其是白鹵的製品更應注意,否則會影響成品的色澤,使湯汁顯得灰暗。蔥、姜、蒜等辛香食材,先入鍋爆香再放入鹵鍋中,加入醬料和食材同鹵,有增香的作用。
滷汁要注意保存
老滷汁煮好後,要撈出蔥段。因為蔥段含水分較多,容易造成滷汁變酸,而且蔥的香味只在第一次使用時最濃郁,再次煮開就不能增香了,因此滷汁煮好立刻撈出蔥段,可以讓美味的鹵湯保存更久。
小火慢鹵
將食材放入熬好的滷汁中後,要用小火慢煮,火力太大不見得熟得快,且易導致表面看似熟了,肉仍未完全煮透,或食材還沒入味滷汁就燒乾了。
滷製後浸泡味道更好
浸泡分為兩種:一種是食材放入滷汁中,短時間滾沸後即關火,利用餘溫將食材浸泡至熟。另一種是先汆燙至熟,再放入滷汁里浸泡入味,如滷蛋、鹵墨魚等,浸泡的時間比鹵煮時間要長
滷製溫度要適當
用熱水煮肉類滷味時,水溫不可太高,要保持在95~ 98度,否則肉類會被煮得爆皮或骨肉分離。
滷製品要妥善保存
滷製品多為冷食,故要注意衛生,防止細菌污染,接觸製品的手和器皿必須保持乾淨。製品出鍋後,要防止蒼蠅、蚊蟲等叮爬。需要改刀後食用的滷製食品,應選擇在食用前即時改刀,不宜在改刀後進行長時間的保存。如果有幾種一次吃不完的滷製品,應待其涼後用保鮮膜封好,分開放入冰箱冷藏。
葷料的合理選擇
鹵昧菜肴以葷料居多,也以葷料最美味,同時對葷料的選擇、加工也最為講究。滷製豬肉,要選用體重在40千克左右、皮嫩膘薄的豬,且以肘子、五花等部位為佳。鹵牛肉,則以無筋不肥的瘦肉為好,一般取腿部精肉,其他部位的肉風味就稍微遜色了。滷雞,要以當年1千克左右的小油雞為宜。如果不按要求選料,就滷製不出它們應有的特色風味。
素菜的合理選擇
滷製素菜,雖沒有葷菜那麼苛求,但也應根據原料的自身特性、上市季節來合理選擇。鹵冬筍,最好選用原產地出產、春節前夕上市的矮腿冬筍,這種筍昧鮮肉嫩,特別富有風味。鹵茭白,應選用初夏產的品種,這種茭白含粗纖維少,潔白柔嫩,甘美適口,滷製成品很有特色。部分乾貨原料經過漲發也能滷製,但應選擇在漲發之前。
好了,這期說到這,老規矩,點贊收藏關注加評論,才有動力繼續發喲。
推薦閱讀:
※老媽私藏的滷水配方,用料少但比外面賣的還好吃,自己做的更衛生
※潮州滷水
※滷水最多能用多久?
※滷水 高湯的製作方法
※大廚御用的秘制滷菜配方,滷水配方最關鍵,學會了鹵啥都是美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