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學明心梵行66句

1、一切皆為虛幻。

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4、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5、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6、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7、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8、不可說,不可說。

9、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10、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11、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取蘊。

1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13、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4、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15、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16、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17、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18、聲在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

19、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指南,皆不出於此也。欲廣嘆述,窮劫莫盡,智者自當知之。

20、迦葉佛偈 一切眾生性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21、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2、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23、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24、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

25、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26、七佛通誡偈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27、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2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29、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30、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善,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31、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32、且破心頭一點痴 ,十方何處不加持,圓明佛眼常相照,只是當人不自知。

33、佛言: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沙門當觀情慾,甚於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34、我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35、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豈實有。

36、一切法門,明心為要;一切行門,凈心為要。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凈心之要,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37、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38、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

39、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40、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41、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42、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43、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44、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45、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46、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47、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48、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49、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50、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51、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52、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53、於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恆不舍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大方廣佛華嚴經凈行品》

54、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55、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56、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57、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58、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59、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60、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61、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空寂。無作業者。無受報者。此世不移動。彼世不改變。此中何法。名為梵行。——《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62、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63、所作福德,不應貪著。

64、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65、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瞋恚、邪見。——《佛說十善業道經》

66、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佛學的真面目·38:念佛的心要
漢傳佛教造像藝術淺探(上)
【佛學】
人人都在獨木橋上
您有在修行嗎?

TAG: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