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不教育人民,光是提倡賞罰?
6、不教育人民,光是提倡賞罰?
【原文】古者黔首1悗2密蠢愚,故可以虛名取也,今民儇3詗4智慧,欲自用,不聽上。上必且勸5之以賞,然後可進;又且畏之以罰,然後不敢退。而世皆曰:「許由6讓天下,賞不足以勸;盜跖7犯刑赴難,法不足以禁。」臣曰:未有天下而無以天下為者,許由是也;已有天下而無以天下為者,堯、舜是也。毀廉求財,犯刑趨利,忘身之死者,盜跖是也。此二者,殆8物也。治國用民之道也,不以此二者為量。治也者,治常者也;道也者,道常者也。殆物妙言,治之害也。天下太上之士,不可以賞勸也;天下太下之士,不可以刑禁也。然為太上士不設賞,為太下士不設刑,則治國用民之道失矣。
【譯文】古代的老百姓無心無秘蠢笨愚昧,所以可以用虛假的名聲去爭取他們,如今的民眾有小聰明還有悟性智慧,都想為自己,不聽
【說明】韓非在本節的論述基本上是對的,在民風淳樸的社會,用名聲作為獎勵,那是行得通的;而在經濟社會裡,獎勵就非要用物質了;但是對於很多清高的讀書人來說,再多的物質獎勵也不能讓他們動心。但在治理過程中,又不能放棄物質獎勵這種辦法,那怎麼辦呢?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的人不畏刑罰而犯險赴難,這不能說是法律不夠嚴密,但如果聽任這種情況發展而不再立法執法,那也是不行的。所以,該獎的還要獎,該罰的還要罰。韓非沒有對這兩種情況提出處理辦法,仍是他意識不到教育的用處。不教育人民,光是提倡賞罰,那也是不行的。
——————————————————
【注釋】1.黔首:《左傳·襄公十六年》:「邑中之黔。」《禮記·祭義》:「以為黔首則。」《說文》:「黔,黎也。從黑,今聲。秦謂民為黔首,謂黑髮也,同謂之黎民。」漢賈誼《過秦論上》:「以愚黔首。」這裡用指平民、百姓之意。
2.悗:(men悶)《莊子·大宗師》:「悗乎忘其言也。《廣韻·混韻》:「悗:廢忘也。」這裡用為無心之意。
3.儇:(xuan捐)《詩·齊風·還》:「並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楚辭·九章·惜誦》:「忘儇媚以背眾兮,待明君其知之。」《荀子·非相》:「鄉曲之儇子,莫不美麗姚冶。」《說文》:「儇,慧也。」這裡用為輕薄、有小聰明之意。
4.詗:(xiòng雄)這裡用為明悟之意。
5.勸:(quàn券)《書·大禹謨》:「勸之以九歌,俾勿壞。」《周禮·喪祝》:「勸防之事。」《左傳·宣公四年》:「子文無後,何以勸善?」《論語·為政》:「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禮記·中庸》:「子庶民,則百姓勸。」《莊子·天地》:「昔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韓非子·飾邪》:「彼法明,則忠臣勸。」《史記·貨殖列傳》:「各勸其業。」《說文》:「勸,勉也。」這裡用為勉勵之意。
6.許由:人名,一作許繇。傳說中堯時人,相傳堯要把帝位傳給他,他推辭而逃走。《荀子·成相》:「許由、善卷,重義輕利,行顯明。」《韓非子·說林下》:「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逃之。」
7.盜跖:亦作蹠(zhi直),人名,相傳為柳下惠之弟。是春秋戰國時期奴隸起義領袖。《莊子·盜跖》:「盜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穴室樞戶,驅人牛馬,取人婦女。」
8.殆:(dai帶)《書·秦誓》:「亦曰殆哉!」《詩·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視民夢夢。」《老子·十六章》:「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孟子·萬章上》:「於斯時也,天下殆哉,岌岌乎!」《荀子·儒效》:「厭厭兮其能長久也,樂樂兮其執道不殆也。」《說文》:「殆,危也。」這裡用為危險之意。
推薦閱讀:
※教育連談
※(1 條消息)改變一個人真的有那麼難嗎?
※如何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培養一個自信自律的孩子?
※用心做教育(這可是我自己寫的哦~張美琴)
※家庭性教育:媽媽對男孩性教育的三個階段|性教育|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