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義勇隊曾與浙軍民共抗戰 馬英九大陸唯一題詞在金華
鳳凰網資訊>大陸>正文2015年08月11日 15:17來源:浙江在線
0人參與0評論原標題:台灣義勇隊曾與浙江軍民共抗戰馬英九大陸唯一題詞在金華浙江在線記者/李鵬【摘要】 在浙江金華古子城內,有一一幢民國初年的老房子,房前掛著一塊木牌匾,這塊題有「台灣義勇隊紀念館」字樣的牌匾,落款為「馬英九敬題」,這也是馬英九在大陸的唯一題詞。前言:有些事,是不容忘記的,儘管並非我們親歷,比如發生在70多年前的中國抗日戰爭。八年的漫漫長夜、遙遙征程,作為中國淪陷時間最早、淪陷範圍最廣、戰爭創傷最深的省份之一,古老的浙江大地顫慄於隆隆的槍炮聲中、燃燒於日本侵略軍的「太陽」旗下。暴行之下,浙江的英雄兒女發出「我生國亡,我死國存」的抗爭誓言,與全國人民一起,用血肉鑄成了抵禦外侮的鋼鐵長城。回望過去,歷史的硝煙已經散去,可曾經的記憶卻依然清晰。鮮血和淚水、不屈和抗爭,展示著浙江人民絕不低頭的個性,描繪出浙江抗日禦侮歷史的雄壯畫卷。為了再現那段血淚史,找尋歷史的細節以備忘,浙江在線尋訪浙江境內的抗戰遺址,隔著時空,去撫摸戰爭的創傷,去書寫英雄的故事,去記錄那些故地和建築承載的沉重記憶……
李友邦將軍與嚴秀峰夫婦浙江在線金華8月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李鵬編輯/汪江軍)台灣離浙江有多遠?從地圖上看,最近也要200公里左右,可對於70多年前並肩抗戰的兩地民眾來說,兩岸的距離早已親密無間。在浙江金華古子城內,有一條窄窄的小巷名叫酒坊巷,從主幹道將軍路邁入巷口不到300米,是一幢民國初年的老房子。房前掛著一塊木牌匾,這塊題有「台灣義勇隊紀念館」字樣的牌匾,落款為「馬英九敬題」,這也是馬英九在大陸的唯一題詞。這塊匾的背後,藏著一段少有人知的往事。70多年前,大陸唯一由台灣同胞組成的抗日隊伍,就誕生在這塊匾後的老房子里……
杭州姑娘嚴秀峰的英姿杭州姑娘與李友邦結成伉儷金華成台灣義勇隊誕生地已是上午10點半,金華古子城裡,作為地標建築,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曾住過的八詠樓旁,不少遊客正在售票口排隊,與它一街之隔的酒坊巷卻顯得很清靜。「70多年前,酒坊巷是全金華最熱鬧的抗日文化街,中共領導下的《浙江潮》雜誌社和浙江文化人士經常舉行集會的真神堂」都在巷子里,《浙江抗日戰爭史》作者、原杭州大學教授樓子芳扶了扶眼鏡說,最重要的是,這裡是台灣義勇隊的誕生地。老房子還是70多年前的模樣,三間二居土木結構的平房,西邊還有兩小間,內有天井和花園,佔地200平方左右。院落正中,坐落著一尊銅像,他就是台灣著名的革命志士李友邦將軍,也是台灣義勇隊的創建者。樓子芳介紹,李友邦將軍是台北人,當時台灣還被日本佔據著,他是最早謀求台灣光復的義士,也是黃埔二期的畢業生。抗戰爆發後,他認為「欲救台灣,必先救祖國」,1939年來到金華,並在中共浙江省委和浙閩兩省當局的支持下,建立了這支大陸唯一由台灣同胞組成的抗日隊伍。「提起李友邦就不能不提他的夫人嚴秀峰」,樓子芳介紹,嚴秀峰是杭州姑娘,可以說是「抗日花木蘭」,她17歲時離開家,投身抗戰,後來在金華結識了李友邦,並協助他創建義勇隊。紀念館館長鬍福雲一句話就揭示了題詞匾背後的故事,金華台灣義勇隊舊址作為大陸現存唯一的台胞抗戰遺迹,在即將完工之時,馬英九應李友邦將軍遺孀嚴秀峰女士之邀,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
少年團的小朋友少年團員對日軍俘虜做工作俘虜:戰爭勝利一定屬於中國紀念館牆上,有一副義勇隊活動地圖,看著牆上的地圖,記者提出一個疑問,台灣義勇隊為什麼選擇在浙江金華成立呢?胡福雲解開了疑惑。原來,淞滬會戰後,杭州、寧波相繼淪陷,地處浙中的金華因為浙贛鐵路的原因,交通便利,實際上成了當時浙江的「臨時省會」,更重要的是在這裡能獲得中共浙江省委的直接幫助,這些都是義勇隊設在金華的原因。義勇隊在抗戰期間活躍在東南各省。他們利用懂日語的優勢在前線向日軍喊話,翻譯繳獲的日軍文件,審訊戰俘,開辦四所台灣醫院、指導鄉民製造樟腦丸、救護藥品等急需物資,先後創辦《台灣先鋒》、《台灣青年》宣傳發動台灣人民加入抗戰收復台灣的戰鬥行列。隊伍人數最多時達800多人。1943年台灣義勇隊擴大編製為台灣義勇總隊,直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就是周恩來,李友邦升任中將總隊長。在大人們成立抗戰義勇隊後,台胞的孩子們又組成了少年團,成員大都是10歲左右的小朋友,「少年團主要做的是為鼓舞抗戰作表演和宣傳」胡福雲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1940年2月,少年團部分團員在指導員李煒的帶領下,去紹興諸暨宣傳時,碰到了一個叫梅本源一的俘虜,孩子們就對他做工作。這個俘虜聽到他們講日本話很驚奇,和孩子們談了日本國內的情況,「戰爭讓日本國內人民的生活痛苦異常。軍閥還用種種宣傳麻痹人民,誘迫他們來華參加侵略戰爭」,他還說,「戰爭的最後勝利一定是屬於中國!」胡福雲講到,當梅本源一知道這些會講日語的小朋友,都是在大陸參加抗戰的台灣人時,既感到興奮又感到內疚,更增加他對日本軍閥的痛恨,心裡燃燒起對侵略戰爭的怒火。
台灣義勇隊的巡回醫療隊為村民治療一般醫生怕瘟疫不敢來只有台灣醫生不怕台灣少年團的生活條件相當艱苦,在館藏的資料中,記者看到這麼兩則。一則是一位12歲的男孩林長淦,他寫到:「我身體不大健康,一到天黑眼睛就看不見了,這完全是營養不良的緣故」。另一位女孩廖月英寫道:「我的身體非常不好,時常生病,這完全是日本帝國主義壓迫我們,使我們的生活非常苦,肚子都吃不飽,哪裡還談得上營養呢?」那時的日子,能吃飽就不錯了,營養根本不敢奢望,自然生病的較多。胡福雲介紹,義勇隊在老百姓中影響最大的功績就是開辦了醫院,「當時台灣同胞學醫的較多,開醫院有天然的優勢,而且當時迫切需要醫院」。「抗戰期間瘟疫流行於城鄉各地,浙江又是日寇使用細菌武器的重災區。為此,義勇隊的台灣醫院非常重視防疫工作,除生產有關藥品外,還經常在金華城鄉給老百姓治病」原杭州大學教授樓子芳在尋訪義勇隊遺址時,城東的下於村村民於寶生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們去酒坊巷把台灣醫生請來打預防針。一般的醫生怕瘟疫傳染不敢來,只有台灣醫生不怕,台灣醫生真好!他們常給鄉親們看病,村裡的阿明、於文憲等四五個重病人,都被台灣醫生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台灣醫生無論在前線,還是在後方,都得到浙江廣大軍民的讚揚,並有了『革命醫生』的美稱。」樓子芳總結。
嚴秀峰生前與馬英九合影紀念館入選首批國家級抗戰遺址紀錄片《復疆》8月播出1942年,浙贛戰役開始,義勇隊從金華撤退到福建龍岩,結束了金華的近3年歷程後,他們繼續開展鬥爭,直到抗戰勝利。胡福雲說,1945年9月3日,日本宣布投降後,李友邦也終於實現了自己自小立下的「擺脫日本帝國主義統治,重新回歸祖國懷抱」的夢想。2006年,金華市委、市政府按照歷史原貌,對酒坊巷的台灣義勇隊的原址進行了修復,並於同年10月在原址基礎上設立了台灣義勇隊紀念館。紀念館還被列為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年10月,國務院公布了首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金華台灣義勇隊紀念館是其中唯一的涉台抗日遺迹。館長鬍福雲向記者透露,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製作的電視紀錄片《復疆》已經完成,「這是一部專門反映台灣義勇隊的紀錄片,將在今年8月播出。」在展廳旁邊的小屋裡,有原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的題詞「捨生忘死,浩氣長存」以及原台灣海基會會長汪道涵的題詞「台灣義勇隊在金華」。採訪最後,記者注意到紀念館結語展板上的一句話:「台灣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閃耀著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光輝。台灣同胞以鮮血和生命證明自己是中國人,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不可分離的成員。台灣義勇隊就是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
推薦閱讀:
※秦暉:大陸人跑到香港是沖著什麼呢?
※【大陸遊客為何不來台灣了?台灣學者的回答直白清醒】
※大陸有錢人赴香港生二胎的三點誘因
※如何在大陸辦理香港銀行的賬戶?
※俄專家:中俄聯盟可覆蓋歐亞大陸 不可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