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塊廣告牌和將來的事:人生無非被撕裂與被日常
2016年4月熱映的《將來的事》,講述的是日常變故下的人生斷裂與自我救贖。
我覺得它們很像是象徵了人生兩個階段的姊妹篇。 一個彷彿青春期的莽撞、衝動和成長。 一個彷彿成熟期的冷靜、世故與內斂。 同樣的殘酷,同樣的深刻,但卻有不一樣的情境、變化與覺醒。 人生無非日常和意外,人往往跟電影中的兩個女主角一樣,不是被意外炸裂,就是被歲月日常,身不由己,莫名其妙。 人生如此難以掌控,人到底如何才能避免炸裂,超越日常?這卻就是這兩部電影,要討論的重大命題。(首發於公眾號:九鴉人物,laoyuyuanchuang) 1 去年11月在美國上映的《三塊廣告牌》,今年3月份來到了中國。 它一上映就迅速炸裂了口碑,炸裂了我們的人生。 這是一部復仇主題的電影,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女主米爾德里德生活在一個暴力家庭中,她和兒女,也處在惡言惡語的對立狀態。 女兒跟她借車出去玩,她不借,互懟中,女兒說了一句「我希望我在路上被強姦」,而她也迅速還了一句,我也希望。 結果一語成讖,她女兒在路上被姦殺,真就再也回不來了。 生活中總會出現無法預料的意外,人心總會被各種意外刺痛,但是更要命的是,很多意外無法挽回,無法彌補,甚至連撫平傷口的機會都不存在。 女兒死後,警察遲遲不能破案,這就像面對丈夫的出軌一樣,只能使你既感到絕望,又無能為力。 絕望催生憤怒,無能也催生憤怒,於是米爾德里德有一天經過小鎮外,那三塊廢棄的廣告牌時,忽然產生了一個念頭。 我要用這三塊廣告牌,向這個操蛋的世界宣戰! 三塊廣告牌的矗立,意味著米爾德里德與警察局,與世界對峙的開始,也意味著她與自己對峙的深化。 衝突產生,內在、外在世界,整個混亂起來,於是人的毀滅與救贖,也終將演變為一場意外。 人心中都有幾塊廣告牌存在,刷什麼顏色,寫什麼語句,未必你真說了算。 充滿意外的人生,沒有人定得下基調,人心一旦狂亂,就更沒誰可以掌控未來。 2 人從小鎮外的那條小路經過,這邊來,看到的是「強姦致死」、「兇手人呢?」、「威洛比警官,怎麼回事?」,那邊來,看到的是「威洛比警官,怎麼回事?」、「兇手人呢?」、「強姦致死」,循環往複,無休無止。 小鎮平靜的被打破,不只是因為人們感覺到這是對可敬的威洛比警長的不公,不只是因為這是與警察和社會的對立、宣戰,還因為這只是你的事,你不該把血淋淋的現實撕給人看。 每一個人都充滿怨言,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更愛玫瑰色的迷藥。 我不是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我來的時候我媽也在,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真不孤獨。 所以米爾德里德此後就只能單兵作戰,以更決絕的方式回擊所有的敵人。 威洛比警長先來談判,告訴她這決不是不努力的結果,而是沒有目擊者,沒有DNA匹配,沒有其他任何線索。 但是米爾德里德說,應該把全國八歲以上男子的DNA都匹配一下。 威洛比又說,你不知道我患了癌症嗎? 但是米爾德里德說,我知道,我是想讓你活著的時候,好好乾點事。 我的事才最大,你要死了那是你的事,我就是想讓整個地球都圍著我轉,這世上有誰不是如此? 此後警察迪克森來,米爾德里德懟,你像個娘們一樣磨嘰,回家找你媽去吧。 神父來,你們跟黑幫是一個幫派,你無權來我家指手畫腳,喝完茶立刻滾蛋。 牙醫的表現使米爾德里德勃然大怒,她奪過旋轉的牙鑽,直接就在牙醫手指上開了一個洞。 丈夫回來,她毫不相讓,謾罵升級,夫妻對打起來,丈夫掐住妻子脖子,兒子也直接把刀架到了父親脖子上。 丈夫不理解,兒子不理解,兒子不想總在絕望中翻檢血淋淋的傷口,罵她是個老婊子,她說,我不老。 生活如此,我不渾身是刺,怎麼活?所以我是婊子,但我不是老婊子。 所以這又當她送兒子上學,被人扔易拉罐時,她立刻衝上去,對著一男一女的襠部狠狠開踢。 所以,這又當廣告牌被人燒了之後,她乾脆去燒了警察局。 廣告牌被燒的時候,兒子要打電話給消防員,她說,不打,說不定這火就是消防員放的。 警察來,她說,你逮捕我也沒關係。警察說,我為啥逮捕你?她說,你只是現在還沒有逮捕我罷了。 因為我現在所想的,就是要折磨死你們這些混蛋啊! 仇恨對仇恨,米爾德里德此時的仇恨已經無以消解,這正是人生斷裂時,我們既想毀滅世界,又想毀滅自己的那種感覺和衝動。 她這種作為,她那些惡言惡語,她那些無所顧忌地爆粗口,無疑給了我們宣洩的快感。 誰特么不是曾死過好幾回?又有誰不想掙脫生活的牢獄?然而安生的方式可有? 對內是自傷,對外是雙傷,此事古難全。 3 「憤怒得不到宣洩,只能醞釀出更深的憤怒。」 這話居然是米爾德里德,那個該死的丈夫告訴她的。 與小矮人的約會中,米爾德里德面對丈夫的羞辱,本來提著酒瓶直奔丈夫那桌,打算給他開瓢,然而當她知道這句話是丈夫的無腦小情人看到,轉送她的時候,她不但把酒瓶放下了,還跟丈夫說了一句:「對她好點。」 從火燒警察局之後,一切似乎正在好轉。 米爾德里德雖然不是一個好母親,但她無疑深愛著自己的兒女,她的人生儘管斷裂如此,但她的底色依舊是善良的。 威洛比警長雖然受到傷害,感覺不公,但他私底下還是支持米爾德里德的,他甚至還偷偷為她支付了廣告費。 他的自殺儘管使米爾德里德遭遇更多誤解,但他實在無奈。他不能讓他的病拖垮他的家庭,他還要有尊嚴地死去。 他最後所能做的只是給妻子,給米爾德里德、迪克森,發出三封信,解釋、幫助、點化而已。 種族主義者,很暴力的迪克森,儘管身為警察,能夠失控到把廣告人扔到樓下,但他卻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骨子裡埋藏著的,仍舊是正直、善良。 警察局的大火中,他首先所做的是保護米爾德里德女兒的檔案,他儘管被燒傷,明知道大火是誰所放,也絲毫沒想去追究。 廣告人看上去只是一個逐利之人,但他卻是有原則的,他甚至還能在發現要幫助的傷者,正是傷害他的迪克森時,一邊憤怒大喊解釋沒用,一邊還是仍舊遞了一杯橙汁過去。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誰也不是誰的錯。 我們都不是你的敵人,但我們卻成了敵人。 本片中可說是無人不冤,無人不處於深重的無力感,電影的隱喻意味,由此越發濃厚。 一個充滿戾氣的小鎮,其實並無完全的好人壞人,對立的雙方,其實並無真正的反派,這才是生活最荒誕的地方,這也正是這部電影,最普世,最有意味的地方。 而這,卻也正是世界得以好轉,人心得以救贖的基礎。 每個人在意外面前,都會失措,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斷裂,但是不管怎樣,救贖才總歸是生命真正的主題。 4 迪克森後面用一場挨打,取得了嫌疑犯的DNA,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嫌疑人不是本案的罪犯。 不過這事,卻使迪克森和米爾德里德,達成了和解,甚至同謀。 我確定這個人不是這場姦殺案的兇手,也必定是某一場姦殺案的兇手,而且我知道他住在愛達荷州。 好,我明天一早,就去愛達荷州。 你需要一個伴嗎? yes。 ——是這種人就決不可放過!找不到那個,那就找這個!恨屋及烏,他們仇恨之火的發泄,這時候已經到了荒誕的地步。 但是這荒誕,卻也真實,甚至越荒誕,越真實。 迪克森是帶著槍出現在米爾德里德面前的,殺人的意圖已經展露無遺,所幸這時候,迪克森還是問了一句,到底要不要殺了這個人? 米爾德里德回答道,我也不確定,我們可以在路上決定。 電影到此戛然而止。 沒有破案的經過,目的也不是為了破案,電影真正想展示的是,人的生存狀態,和人性的撕裂、衝突。 它尤其突出的是,在如此暴戾,如此政治不正確的描述中,還能夠給人以溫暖和治癒。 生活中最可怕的是沒有兇手,只有一路尋找兇手的人。 沒有解脫,只有一路尋求解脫的人。 什麼是政治正確?這不知道。(公號:九鴉人物) 只知道憤怒能夠衍生憤怒,醞釀更深的憤怒。 我們明明想在理智上止步,卻在情感上停不下來。 你在脫光世界,脫光別人的同時,也在脫光自己,你永遠在路上。 你在炸裂世界,炸裂別人的同時,也在炸裂自己,你永遠在路上。 生路死路,都是路,你要哪種? 在上路前決定,還是在路上決定,你選哪種? 米爾德里德能夠選擇在路上決定,這其實已經是答案。她前面既然在知道嫌疑犯與本案無關的時候,已經能夠說,我至少今天活在希望里,那就說明,她正在與世界和解。 有希望,就足夠,在今天的希望里滿足,這是一種無奈,一種妥協,但也是一種明智。 這世上你決定不了,改變不了的事,實在太多了。 5 《三塊廣告牌》尚且有人說,這是一部缺乏故事,情節衝突不劇烈的電影,那麼《將來的事》,你就更只能作為一篇生活散文來看。 然而生活的暗流、激流,無不隱藏在表面的平靜之下,你如果看不到這一點的話,就無法解讀電影,看懂生活。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要生活,要工作,這是一種什麼狀態? 人如果到這時候再發生變故,你又會怎麼做? 《將來的事》講述的故事的確很簡單: 哲學女教師娜塔莉在結婚25年之後,丈夫出軌,母親病死,事業受挫,兒女分離,學生背叛,但是她波瀾不驚,坦然面對一切,日子依舊如流水般平靜滑過。 人生也就那麼一回事而已,這彷彿就是她揭示的人生真理。 人生的確也就那麼一回事而已,不管你如何折騰,它終究就是那麼一回事,至少終將是那麼一回事,但是事實是那麼一回事,接受與處理,卻又是另一回事。 娜塔莉在丈夫出軌之後,儘管選擇了冷靜、尊嚴地接受,但她卻到底曾嘆息,我以為你會永遠愛著我,曾抱怨,女人過了四十,只能扔進垃圾桶,曾憤怒,是你不願面對現實,一副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的樣子。 在一連串的打擊之下,她甚至還有過三次默默哭泣,一次吸煙,一次吸食大麻。 生活充滿變數,很多時候,你接不接受,都是已經如此,只能如此,聲嘶力竭無濟於事,而且還只能將自己更加推向地獄,這正是娜塔莉選擇冷靜,選擇克制,選擇承受的基礎。 但是哲學世界看似強大,卻殺不死情感,你再洞悉生命本色,當下的意義,再明白事理,也無法抵禦心底下的疼痛。 很多人就是因此走向斷裂、撕裂、炸裂,或者麻木、消極、沉淪,被日常化的,前者是決絕式的毀滅,後者是苟且式的毀滅,所幸的是,娜塔莉還有不同的行動。 丈夫出軌了,她依舊在大步流星地走路,母親去世,兒女離開,事業受挫,學生背叛,她依舊在大步流星地走路。 生活總得繼續,哭過了,這就夠了。 生活總得繼續,傷口舔過,這就夠了。 你總得繼續,但是這種繼續,卻不是行屍走肉般地繼續。 生活既然永遠不會美滿,那你就得在殘缺中繼續自己的存在。 自由既然對應的總是傷痛和缺失,生活既然總是一種悖論,那你就得重新去構建你的平衡。 書籍儘管不能完全解決現實麻煩,但它卻同某些東西一樣,儘管不是真理的標準,卻是真理得以確立的標準。 所以你就依舊應該從它那裡獲得支持。 人走著,就不會沉淪,人生可以荒涼,精神不可以荒涼,人歸根結底能得到的不是現實圓滿,而是心的圓滿,而是自我安頓。 所以,精神富有,一直前行的娜塔莉,最終就終於有了這樣一個結果: 那個代表母親,代表過去的黑貓潘多拉,送走了,她手裡抱上了一個嬰兒。 她告別過去,有了新生。 這真正是一個失去與得到的故事,但是個人救贖沒有公式,所以這部電影與《三塊廣告牌》一樣,也沒有結局。 人生只在路上,本來也沒有結局。 6 這部電影中,我最有感觸的還是,娜塔莉將母親送到養老院那一節。 不得不將母親送走,這已經是一大缺憾,而她兒子此時說的那句話,就更令人震撼、疼痛。 娜塔莉:我以為她會大吵大鬧,但她甚至都沒問一下她的愛貓怎麼辦。 兒子:她認輸了。 你總得認輸,可你還總得在尊嚴,在信仰里活著,人生就是這麼殘酷。 這就像娜塔莉那句:「我跟誰結婚?跟一個老頭?」同樣殘酷。 「我將在消沉中活著,將在信仰中生存。」 但是殘酷,不代表應該絕望,意外,不代表可以被炸裂,日常,不代表可以被日常,你依然可以「天上有星辰燦爛,心中有良心照耀」,依然可以像歌曲里那樣唱:「女孩說,我爸爸在空中開飛機……你無畏無懼,我也如此……」 相信我: 從來沒有誰離不開誰,也沒有誰是誰的支撐,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你的人生只要不充滿玫瑰色的妄想,一切就都不過如此,只是生活該有的模樣而已。 殘酷和殘缺,才是生命的真面目,唯有認清它們,接受它們,你才不會成為溫室的小花,籠中的小鳥,活得有模有樣。 不要像米爾德里德,在刺痛後才渾身是刺,這種炸裂是一種異化。 人要一生渾身是刺,像玫瑰,我既可以芬芳,但你也不可以隨便抱我。 誰隨便抱,我就扎死誰。 殘酷就是希望,惟接受殘酷才有更新、更好的活法,你只有用能力,用知識,用自由,用獨立,用尊嚴,用心胸,用格局,用性格作刺,你的人生才會全面開掛。 人生就是那麼一回事,但我也可以從那麼回事中,過得不那麼回事,這才是人最高級的活法。 所以別指望任何男人吧,也別指望任何女人,信自己,靠自己。
推薦閱讀:
※是什麼讓你選擇廣告?3個朋友的實例告訴你,要謹慎
※廣告的存在合理性以及如何保護我們的注意力
※廣告就應該又硬又粗
※玩轉抖音,你需要知道這些
※英漢語言和文化差異對廣告翻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