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底片》61期:國際影節上的華人之光
【導語】威尼斯作為華語電影福地,這裡曾成全了張藝謀、侯孝賢、李安、賈樟柯、鞏俐等華語影人,今年儘管只有蔡明亮的《郊遊》入圍主競賽單元,但是因為霸氣衝天的姜文擔綱評委一席,且在電影節放映修復版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再度引來影迷和媒體的狂歡。每一年,大家在開春擁抱柏林金熊、奧斯卡小金人,初夏迎接戛納海灘搖曳的金棕櫚,秋天駕馭威尼斯水城的金獅,冬天等來東京金麒麟,一系列國際電影節中,華語電影、影人的身姿讓人難忘
姜文的猜想
某種意義上,演員轉化成導演,而且兩不誤,姜文就是中國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為演員個性分明,陽剛,雄性,能量驚人;作為導演精益求精,訴求準確,控制力旺盛,不達個人目的不罷休,一部《陽光燦爛的日子》讓青春不休,一部《鬼子來了》2000年享譽戛納,笑中帶淚,百感交集,可以讓影迷喋喋不休下去;《太陽照常升起》之後,作為作者導演的他開始向市場妥協,炮製了《讓子彈飛》這樣賣座的電影。他還能帶來多少驚喜,這是最大的猜想。
孤冷如婁燁
以第六代導演作品觀之,賈樟柯、婁燁、王小帥三駕馬車各有性格,其中以婁燁最年長,出道最早,題材雜糅,最為自我和孤獨、冷僻,很少出現在熱鬧的大眾媒體上面,孜孜不倦於作者電影的追求,是最受戛納期待華語導演之一,2009年5月《春風沉醉的晚上》獲得了戛納最佳編劇,也許低調的婁燁還有更多能量尚未釋放。
墨鏡式自戀
戛納、柏林、威尼斯論影響力、人氣,毫無疑問戛納,是很多導演通往大師之路的必經之地,華語導演最受戛納寵愛的估計是王家衛,他把物慾橫流,商業至上的彈丸之香港拍出了自戀的文藝風情,帶去了歐洲。在戛納,1997年《春光乍泄》問鼎最佳導演,2000年《花樣年華》梁朝偉登帝,墨鏡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當過戛納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的華語電影人,可見其被重視程度。
好人賈樟柯
賈樟柯、婁燁、王小帥、張元等所謂第六代導演,在柏林、戛納、威尼斯都曾有過各自斬獲,雖然已不像90年代張藝謀、陳凱歌名震國際那樣讓國人關心,但是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文藝電影症候群,目前代表第六代最高榮譽的顯然還是賈樟柯的《三峽好人》,該片獲得2006年威尼斯金獅獎,其一貫的美學追求,獲得了最國際化的褒揚。
李安之路
柏林電影節估計是頒給華語電影獎項最多的國際電影節了,金熊、銀熊大大小小一堆數不完,在李安還沒有成為今天的李安、世界的李安之前,最早就是憑藉《喜宴》獲得了金熊鼓勵,此後西片《理智與情感》同樣獲得了柏林肯定。奧斯卡、威尼斯、柏林、金球這些獎項攢了那麼多,要說安叔現在差點啥,就差一次戛納正式的肯定。
子怡的蛻變
2006年,是章子怡在戛納曝光率最高的一年,她和王家分別擔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和評委,而且主演的《夜宴》也在戛納宣傳,於是身穿各種Amani禮服的章子怡頻頻在鏡頭前亮相。2009年又以 「電影基石」和短片單元評委的身份亮相,2013年出任「一種關注」單元評委,令她成為戛納國際電影節官方三大競賽單元的評委。戛納電影節見證了章子怡從青澀北京大妞到國際巨星的蛻變,她華麗性感倩影永遠是閃光燈追逐的焦點。
曼玉曼妙
張曼玉從嘰嘰喳喳的港女成為氣質型國際影后,和梁朝偉從港產靚仔到國際實力影帝,是一段佳話。1992年憑藉《阮玲玉》張曼玉奪得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后,成為中國電影史上首位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中獲得演員榮譽的影星,並在此後認識了法國導演阿薩亞斯,姻緣短暫卻讓人羨慕。2000年和梁朝偉主演《花樣年華》驚艷國際。2004年前夫阿薩亞斯用《清潔》把她送上了戛納影后的寶座。
偉仔影帝的修鍊
梁朝偉的國際影帝之路,不是開始於和王家衛常年合作,早在1989年侯孝賢導演獲得金獅獎的《悲情城市》里已經展露文藝小生的氣象,影片是首部在世界三大影展內榮獲首獎的台灣電影。有意思的是,越南導演陳英雄看到梁朝偉在《悲情城市》里啞巴的演出,也請他在1995年的《三輪車夫》演啞巴詩人,該片榮獲1995年第52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鞏俐的愛與倔強
1992年獲得威尼斯金獅獎、最佳女演員的《秋菊打官司》把張藝謀往大師的神壇推進了一大步,在紅高粱中野性熱烈的鞏俐,開啟了華語女星在國際電影節獲獎成名的一大模式,倔強,固執,土氣中又純真可愛,章子怡、張靜初等人都未能逃脫這個套路,除了香港的張曼玉。這種愛與倔強的表情,絕對是溫柔嫻淑、含蓄內斂的中國女性的顛覆,深得講究女權、自由、奔放的歐美人的喜歡。
「活著」看葛優
陳凱歌1993年戛納擒金棕櫚,老搭檔、老同學張藝謀亦不甘示弱,第二年憑藉《活著》獲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最好玩的是,日後插科打諢、雞賊不止,靠著跟馮小剛貧嘴逗樂而深得老百姓喜歡的光頭葛優,獲得戛納影帝,這也是他目前為止獲得的最高表演榮譽,今後恐難再登此殊榮。
永遠的別姬
如果數一數華語電影在世界影壇影響力的大手筆,《霸王別姬》肯定要進前三名,作為陳凱歌最好的片子,它展示了中國人的時代宿命和個人悲劇,戲裡戲外緊密黏合,產生了精準的共鳴效應,亦呈現了雌雄莫辨的最美張國榮,1993年本片獲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是目前為止華語電影里唯一的金棕櫚。
《晚鐘》為誰鳴
吳子牛作為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常常被人忽視和遺忘,他於1988年拍攝的《晚鐘》絕對是華語抗日電影題材中的一部另類之作,奇異視角,反高潮,壓抑、冷色調為基礎進行反戰嘗試,確屬罕見。影片獲得1989年第3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1990年獲哥倫比亞第七屆波哥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最佳音響效果獎等獎項;圖為1975年5月,胡金銓《俠女》奪得僅次於金棕櫚獎和評審團大獎的最高綜合技術獎,徐楓第一次踏上戛納。
推薦閱讀:
※家財萬貫仍然在娛樂圈打拚的10大富二代(圖)
※娛樂圈顏值相差懸殊的明星夫妻 第一名是他們?
※爺爺奶奶眼中的「年輕」是什麼樣的?
※對話《百心百匠》出品人孫冕:用「匠人」精神做視頻,不惜將房產抵押
※娛樂圈最噁心的明星夫妻,你最討厭哪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