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兒》結束,放映廳里竟然響起了掌聲
《老炮兒》結束,放映廳里竟然響起了掌聲。
這是稀罕事兒,我都記不起上一次觀眾主動起身為一部電影鼓掌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從影院走出來,先跟同事討論張涵予的肌肉,動用生活經驗,我說:「那肉的形狀太齊整,像健身房練出來的,不像是跑江湖的。」
立馬遭到駁斥。
像我這樣九零後小丫頭,沒見識過老北京的地頭蛇,沒接觸過老炮兒這種書里的人,對滿嘴的京片子也沒啥感覺,但就是覺得電影好看。
為啥好看?為啥觀眾會起立鼓掌?就這個問題琢磨琢磨,才算看明白這電影。
一、老炮兒是什麼人?
馮小剛飾演的六爺是老炮兒,北京話,指的是提籠遛鳥無所事事的混混兒。
那到底是種什麼人?
《老炮兒的故事——蒼孫遲暮》里這麼介紹:
一九六八年的春天,一個叫周長利的小青年兒死了,這件事兒轟動一時,因為這個小青年兒就是當時四六九城兒里最橫的頑主兒,人稱「京城第一殺手」的小混蛋兒。
這是個結尾,六八年底北京開始了大監察,那些橫著膀子走道兒的混混兒們有一大部分下了獄;也有一部分挺著腰桿兒到了現在,留下了混不吝的作風。
對一切都好像滿不在乎,但是正事兒上又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不欺負人,但是欺負我不行,你動我一下,我跟你拼了;有的時候用武力解決問題,但是又絕對遵守著「禍不及家人」、「不管多大的事兒,不能進別人家抓人」等等規矩。表面玩世不恭,在規矩里出著格兒。
老炮兒現在什麼樣?
在衚衕里生活了十幾年的changle說:「六爺這類人其實身邊兒真有:蹲過大獄扛過事兒,性子急講義氣混不吝。沒事兒衚衕里遛遛彎兒,手裡即使不拿鳥籠也好歹抓倆核桃。張口閉口想當年,有時一個人在院里嘬口小酒兒砸吧砸吧味兒,大部分時候一個人看著也挺沒落。偶爾因為看不慣有些事兒,事兒事兒逼,旁人面兒上跟他敬而遠之心裡其實也不忿兒。說起這種人的朋友,交心的真沒多少,阿貓阿狗的小混子偶爾點頭哈個腰,其他人有誰願意沾他?倒真是有種老無所依的蕭條感,姘頭也都大多人老珠黃。」
所以不全是江湖義氣的浪漫。
六爺就屬於混的不太好那種,窩在衚衕里開一個冷清的小賣部,繼續守著年輕時的規矩,不服氣自己剛過五十,怎麼就成了別人口中「年過半百的老人了」?
《老炮兒》這個故事簡單,落寞的老流氓遇到了新時代的小流氓,還綁了他兒子,老流氓不得不帶著幾個舊弟兄重出江湖。這故事是不是有點耳熟?有點像《老爺車》?有點好萊塢?有點中老年版《古惑仔》的意思?成熟的類型電影擺在那兒,導演本可以駕輕就熟,幸好,他沒有……
二、「節制」
《老炮兒》沒拍成一部媚俗的類型片,關鍵在於節制兩字。
一開場,六爺的兄弟燈罩兒在衚衕口賣煎餅,無證經營,城管要來收車。
燈罩兒急了,推了城管一把,城管也急了,當著街坊老小的面兒反手就是一大嘴巴。
衝突即將升級的時候,六爺出現,問清來龍去脈,說車應該拿走,但城管也得跟燈罩兒道歉。
法理要講,不欺負老實人的人情兒和道義,也要講。
六爺在城管臉上輕拍兩下,算是替燈罩兒討回公道,城管怔了,收車道歉走人,沒釀成社會版新聞。
電影沒有往死里黑城管,既說明白了他們執法有道理,也敲打了一下他們執法的粗暴。雖說可能有審查尺度的關係,但畢竟也為電影和現實之間,定下了節制的基調,比當今許多媒體的節操不知高到哪裡去。
主人公六爺也是節制的。
他不停地囑咐著別讓小孩子參與進來,小孩子下手不知輕重,小孩子會鬧得不可收拾,到最後也楞是沒拉上一群人為自己出口氣,也沒讓觀眾出這一口氣。
如果放到香港,可必須是黑幫古惑仔喋血街頭,放到好萊塢,那就是《赤焰戰場》,一幫心有不甘的退休特工拿AK47一通亂掃,六七十歲了還跟小孩兒似的撒氣。
六爺沒有。
於是,影片中直接表現暴力的場面也都很節制。
大家都在期待張涵予大殺四方的場面,結果亮個相就沒了。張涵予忍無可忍帶著一群小孩衝去汽車維修廠,結果撲了個空。最後終於約了茬架,觀眾們滿心想著鳥都死了,這回六爺該幫咱們教訓貪官一把了吧,結果還是沒見著大場面……
現在問題來了,別說張涵予憋屈,咱們習慣了好萊塢式正邪大戰一場的普通觀眾,也憋屈啊……那麼為什麼還會起身為它鼓掌呢?這是一個迷,容我先賣個關子。
三、 馮小剛的演技
必須先說說馮小剛的演技。馮導憑藉《老炮兒》,成為中國最會演戲的導演,沒有之一。
管虎和馮小剛都曾說過,六爺就是馮小剛本人:「《老炮兒》中的這個角色和我的經歷與情感是相通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就是自然地流露。」
演員和角色的貼近讓角色的可信度加強。
而影評人毛尖評價說,相對於姜文總是居高臨下:「馮小剛相當注意和配角取得平衡。」
「他和張涵予在一起的時候,他平衡張涵予,他和許晴在一起的時候,他平衡許晴。這樣,他有時候是北京衚衕氣,有時候又莫名文藝腔;面對乞討女他像老幹部,面對富二代他玩冰血暴;他有話癆傾向,也有沉默潛質。」
所以六爺的神奇(矛盾)之處在於:既是個「憋屈」的人,又在哪兒都吃得開。
四、小鮮肉真的是硬傷嗎?
在這兒也想替小鮮肉說兩句公道話。
從《老炮兒》定角兒、花絮流出,吳亦凡和李易峰的存在就被批評為電影硬傷。
有人說,兩枚小鮮肉拚命擠出的眼淚,還不如馮小剛額頭上的一道褶子有層次。
不少人一看到小鮮肉,就忍不住擺出「救救孩子」的眼光。
話也沒錯,不過《老炮兒》里的小鮮肉也沒那麼跳脫,年輕演員的稚嫩恰好滿足了人物結構的需要。
吳亦凡飾演的譚小飛符合人們對一個富二代、權二代臉譜化的印象,年輕偶像自帶光環的尷尬表演也滿足了人們對這個群體的厭惡。
李易峰的京片子雖然呵呵,但六爺說了,現在的年輕人就是一副陰柔樣,所以在血性的漢子面前也搶不到戲,演員之間的層次與人物的層次大致相符。
管虎和馮小剛都說,六爺不只是六爺,也是馮小剛自己,小鮮肉們也是這麼個關係,與角色的距離不大,在一個本身就臉譜化的故事結構里,沒那麼不堪,就算成功吧。
況且,顏值還是很重要的。
五、 唯一的不節制
言歸正傳,觀眾如此認同這部電影,不光因為演技。
《老炮兒》唯一不節制的地方,就是拼盡全力塑造六爺的光環。
六爺代表了不同於權錢當道的道義規矩,所以影片不厭其煩地設置各種場景,讓六爺自我認證:訓斥小偷、驅散城管、教訓不懂禮貌的年輕人、毒舌圍觀跳樓的好事者、給乞討少女200塊錢……
通過不厭其煩的補白,六爺被渲染成一個懲惡揚善的俠客。從兒子、老相好、好兄弟,甚至最後連譚小飛,都受到召喚,成了六哥的腦殘粉。
直到最後,六爺舉報了大老虎,以一人之力撼動了上層權力。
也許正因為影片在其它每一個地方都十分審慎,因此就順理成章地把六爺的英雄形象塑造到了頂峰,哪怕他最後沒打贏一場架。
六、每個人都在六爺身上看到了自己
六爺是個英雄,也依然是個小人物。時代的變化,生活的無奈,六爺在感慨,觀眾們也或多或少地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
六爺仗義,觀眾就看到義氣,兄弟屢教不改,借錢也要把他從局子里贖出來。
六爺講責任,觀眾就看到親情,兒子犯的錯,老子扛不了也要扛。
六爺講理,觀眾就看到正義,一碼歸一碼。
六爺跟小飛一伙人的茬架是草根與有權有勢者的鬥爭,觀眾跟著六爺,就像悶三兒跟著六爺一樣,都憋著一股氣呢。而恰恰是因為節制,這股氣沒輕易被好萊塢式的精彩打鬥或血腥場面消耗掉,電影也沒有淪為泄憤的感官刺激和爽一把的消費。影片結尾,六爺穿著軍大衣、扛著軍刀、隻身一人飛奔過冰面沖向敵人,有萬夫不倒之勇,最終沒能跑到敵人面前就倒在了冰面上,悲劇帶來英雄主義的高潮,怎能不讓人血脈僨張,起身鼓掌?管虎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把前者扶了起來,但不是通過暴力讓他打贏一場架,這個英雄不是好萊塢式的英雄,而就是屏幕前無奈又堅持著的觀眾自己。
跟《老炮兒》前後腳有徐浩峰的《師父》,還有不久前的《聶隱娘》,甚至能推回賈樟柯的《天註定》,兩岸三地的導演一樣,都說自己的電影拍的是個「俠義」。
但《老炮兒》格外讓人激動。
六爺倒下了,「階級身份」不同的兄弟都回來幫忙了,「李剛」和「李剛」的兒子也被「正法」了。兒子小波不再「混」,跟老子一樣養一隻鳥,開一家店,但不像老子那樣守著「老規矩」難為問路者——不喊對稱呼就不給指路。
陽光明媚,老規矩似乎在跟新規矩的和解中重新立了起來,這是「小人物」的勝利,何其浪漫,這就是電影的成功。老炮兒成了當代英雄,我們為這樣的勝利鼓掌。
推薦閱讀:
※老炮兒:老流氓有個當聖人的夢
※《老炮兒》的社會隱喻 身體隱喻 動物隱喻
※如何評價電影《老炮兒》中小飛這一角色?
※《老炮兒》:「壞人變老」後的輓歌? | 沸騰
※馮小剛大罵報社記者,引起一片叫好,咱大北京的老炮兒帥爆了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