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的智慧》4丨八萬四千法門,是怎麼濃縮在260個字里的?
那一座廟
丨今日共讀內容丨
《心經的智慧》 第4課
丨注意事項丨
請在文章末尾點擊「閱讀原文」打卡,並留言分享今日學習感悟
您也可將留言分享到共讀群中,與師兄們交流
還未加入共讀群的師兄,可掃描文章底部二維碼加入共讀群
▲ 看視頻,學習更有效
▲沒WIFI?聽音頻,省流量~
《心經的智慧》 第4課
昌樂法師·講述
- 八萬四千法門,是怎麼濃縮在260個字里的?-
一、《心經》的核心
接著講《心經》的第四講,講「心經」二字。前面已經講了,般若波羅蜜多,以及讀經的方式。在波羅蜜多當中,我們要深切地體會到,對於自己的人生,我們的彼岸在哪裡?對於今天的困難,我們的彼岸在哪裡?對於凡夫反覆發生的煩惱,我們的彼岸在哪裡?我們到彼岸的方法在哪裡?把我們從佛法當中學到的概念具象化,與自己的生命徹底地發生關係,這是般若法門,乃至於整個佛教修行的核心的經典就是《心經》。
《心經》在我看來,這個心字有三個心,一個教義的核心。般若類的經典,或者佛教的經典,它的核心是什麼?就在這個經典當中。
般若類經典的核心,是在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在於空性不是離開生命而獨立存在的一個形而上的概念,也不是我們滔滔不絕的理論,而是詮釋生命真相的教義。
修行的核心,也不能離開與自身的生命發生關係,能夠去徹證諸法無我、諸行無常、諸法空相的真相。弘法的核心同樣如此,是要讓眾生覺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要讓眾生覺察到生命是處於無常變化當中。一切我執、一切的常恆偏執是無法長存於世的。這是從理念上來講,核心有三點。
二、繁冗的經論
這個經典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什麼叫《心經》?熟悉大藏經的人都知道,大藏經當中,般若類經典占的篇幅是相當之大,極其的繁複。《大般若經》《金剛般若》《仁王般若》很多小品般若,大品般若等等,可以說是浩如煙海。
般若類經典這麼多,如何才能掌握它的核心呢?從般若類經典當中來說,《心經》是作為般若類經典的一個核心。而如何才能掌握它的核心,就是讓我們從《心經》當中提綱挈領地知道這個核心到底是什麼。另外,從整個佛教方面來說,從般若的角度來看,佛陀的教義歸於空性二字,空性又是在生命真相上彰顯出來的。
對於我們掌握般若類經典,《心經》又可以說是入門經典。但是事與願違的地方是,《心經》短短260多個字,文字上可以說極其之簡單,可是義理上,因為它是濃縮的,凡是濃縮的都是精華,凡是精華都不太容易消化,雖然好讀、好寫,可是理解起來,則是難之又難。
因為《心經》當中,它甚至做到了一點,就是把佛陀所說的多數教義,都放在空的維度當中進行觀察。五蘊皆空、六處皆空,十二因緣皆空,包括得法皆空,這是所有宗教、所有人都沒說過的。
什麼叫得法皆空?就是釋迦牟尼佛說,他所覺悟的法,本身這也是空性的。就是釋迦牟尼佛七七四十九年說法,他到後來的時候要走的時候,他說我七七四十九年沒什麼也沒說,你們如果以為我有所說法,即為謗佛,這是《金剛經》當中所說的。
所以《心經》之難,你要了解《心經》的話,非得了解了佛陀所說的一切教義的根本,你才能從般若的角度來看佛陀所說的一切經典,那這是核心。
接下來稍微再講一下,《心經》的心,我們從繁複的、龐雜的、海量的般若類經典來看,般若教義到了《心經》當中是260多個字,這是一個從繁到簡的過程。於是我們提出兩個概念。是什麼讓佛陀的教義變得複雜?又是在什麼樣的情形之下,使繁多的、複雜的經典變得簡單?這個路徑我們一定要了解明白。如果這個路徑了解不明白,我們學的是什麼?高曉松有個歌裡面唱的是「吃冰棍拉冰棍,吃鐵絲拉笊籬」,就是我們吃下去是什麼,拉出來是什麼。不但沒有消化,反而有傷脾胃。
我記得小時候農村裡面,玉米剛收,煮過的玉米我吃很多。吃了以後不消化,一下吃太多,真的是吃什麼拉什麼。很多學佛的人有這個情況,吃進什麼出什麼,進出與自己的生命沒有發生關係,反而造成了一些傷害。這個故事後來被禪宗的經典翻譯過來叫邯鄲學步,別人的美步姿態不但沒學到,反而連自己原來的步伐都忘記了。這實在是個惱人的事情。
所以我們這裡要了解到,什麼是繁,什麼是簡?釋迦牟尼佛在下山弘揚佛法的時候,他遇到一群小孩子,這群小孩子問他說:「你怎麼這麼莊嚴啊?我們好喜歡跟你在一起,你為什麼會這樣呢?」佛陀沒說,我是成佛的人,我是大自在人,你小孩子不懂什麼叫自在。佛陀說:「我呢,是醒來的人,你們以及很多人呢,都是睡著了在做夢的人,他們是醉生夢死,我是覺悟了不會做夢的人。」
所以在印度話當中,佛陀Buddha的詞根就是醒來的意思。佛法很簡單,就是讓你從醉生夢死當中醒來而已。可是為什麼這麼簡單的教義後來會變得如此的複雜,以至於讓人如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學教理的人一定要知道這兩個原因,第一個是為了後代的佛弟子,在弘揚佛法過程當中,為了完善佛陀教義的完整性,回答弟子們原來佛陀沒有回答過的一些問題,這些事情被記錄下來,會變得越記越長,越記越長,這是一。
第二,佛陀在弘法的過程當中,到了後世遇到了其他的外道,要跟他們進行理論的論戰,使得經典變得越來越理論化,且越來越複雜。特別是經院學派的理論,它很多問題有針對性,不處於當時代的人是不能了解的。
比如說,與外道的論戰、與一些部派的論戰等等。在中國比如說有一部論,叫《沙門不敬王者論》,有個祖師造了一部論,它在佛教里也算經典了,就是和尚遇到皇帝可以不拜。佛教在流傳的過程當中,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都形成了佛教的經典,使得我們的經論非常的多,也使得初學者更難學習。
三、由繁到簡
原來是為了解決問題,沒想到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使得問題越來越複雜。而《心經》不是從簡單到複雜,《心經》完成了另外的一個使命,它的使命是從複雜的、巨量的信息當中抽離出最重要的能夠掌握佛陀核心教義的方法,讓我們能夠快速地掌握佛陀的教義,使得我們能夠早日離苦得樂。
這個核心是什麼?這個核心不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是每個經典叫的,也有金剛般若波羅蜜。這個核心是《心經》,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所有的教義一定要具象化,與自己的生命發生關係,使得我們真的有彼岸,能到彼岸。是驢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有沒有功效?走兩步。
《心經》的核心是有效掌握核心技術,實際上它是對佛陀年代佛陀根本精神的一種回歸。這個回歸就是我們本文提到的副標題,「以覺察生命為線索的闡述」,這是《心經》的核心要素。這是我在這一個月以來學習《心經》最大的一個收穫。就是由繁到簡,由理論到修行,由複雜到核心,一個最重要的對於我們初學者需要去掌握的佛法的入門。
所以這個核心希望大家能了解到,由繁入簡。但是我們今天說的這個繁簡,其實跟大家提出來另外兩個問題。第一個,佛陀的教義是簡單的、扼要的、單刀直入的,到了部派佛教,到了後來是複雜的,如果真正要了解佛教,你一定要了解由簡到繁的過程,然後再了解到由繁到簡的過程,最終到簡,直到《心經》。那最重要的簡,是從《心經》當中管窺到佛陀年代佛陀與眾生說法的一些基本原則。如果這個簡你能摸索到的話,那對於佛法,你就是大成就者。這一講就到這裡。
推薦閱讀:
※心經一1590
※般若心經指掌----清 永覺禪師著
※圖賞 | 盛軍篆刻《心經》
※[職場心經]職場無小事(三篇)
※普賢菩薩善德心經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