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缺乏維生素到底有多可怕?

導語:維生素在體內既不能是構成身體組織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來源,而是一類調節物質,在物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來源:梅斯醫學

維生素是人和動物為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須從食物中獲得的一類微量有機物質,在人體生長、代謝、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維生素是維持身體健康所必需的一類有機化合物。這類物質在體內既不能是構成身體組織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來源,而是一類調節物質,在物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那麼缺乏維生素到底有多可怕?本文小編就搬出了各種科學證據,對其加以論證。

【1】Am J Kidney Dis:孕婦葉酸及維生素B12可以影響兒童的腎臟

近期,一項發表在Am J Kidney Dis雜誌上的文章評估了在懷孕期間葉酸、維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與學校兒童的腎臟之間的關聯。

此項研究是從胎兒生命開始的基於人群的前瞻性隊列研究。研究在4226名孕婦及其子女中進行。在早孕(中位孕齡,13.2 [IQR,12.2-14.8]周)和出生時(臍帶血)測量的葉酸、維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血液濃度。

研究的主要結果:在中位年齡6.0年(IQR,5.9-6.3),研究者們使用超聲測量腎體積,基於肌酐(eGFRcr)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製劑C(eGFRcys)濃度和微量白蛋白尿的估計腎小球濾過率。

研究觀察到較高的母體葉酸濃度與較大的兒童腎體積相關,而較高的母體維生素B12濃度與兒童較高的eGFRcy相關(P<>

更高的母體高半胱氨酸濃度與更小的腎體積和更低的兒童eGFRcys相關(P<>

較高的臍帶血高半胱氨酸濃度與較大的腎體積和較低的eGFRcy相關(P<0.05)。葉酸、維生素b12或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與微量白蛋白尿無關。>

此項研究結果表明:葉酸、維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在胎兒生活中與其後腎發育相關。

【2】Sci Rep:缺乏維生素D或增加個體慢性頭痛的風險

日前,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東芬蘭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維生素D的缺乏會增加個體慢性頭痛的風險。

在這項名為庫奧皮奧缺血性心臟病危險因素研究(KIHD)中,研究人員在1984年至1989年間對大約2600名年齡在42-60歲之間的的男性進行研究,評估了參與者機體血清維生素D的水平以及其頭痛的發生率,結果表明,在68%的男性中,其血清維生素D的水平低於50 nmol/l(該水平為維生素D缺乏的閾值),同時研究者發現,250名男性都會出現每周至少一次的慢性頭痛發生,相比其它個體而言,報告慢性頭痛的男性往往機體血清維生素D的水平也較低。

研究者根據個體機體血清維生素D的水平將研究對象分為四組,相比機體維生素D水平較高的個體而言,維生素D水平較低的個體患慢性頭痛的風險是前者的兩倍,而且在6-9月期間所檢查的男性個體患慢性頭痛的頻率更高。本文研究為闡明機體低水平維生素D和慢性疾病風險增加之間的關聯積累了一定數據,研究者發現,機體維生素D水平較低和慢性頭痛風險增加直接相關。

在芬蘭和來自赤道周圍的其它國家中,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是夏季人群維生素D產生的主要來源,但在其它季節里,人們往往需要確保從食物或者維生素D補充劑中獲取滿足機體日常需求的維生素D。目前並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長期高劑量的維生素D的益處和可能性的副作用。

當前研究人員就在進行深入研究來探究該問題,研究人員進行了為期5年的臨床試驗來分析每日攝入維生素D對機體疾病產生以及風險因子的影響,研究者讓參與者每日攝入40或80毫克的維生素D補充劑,當然這項臨床試驗中研究者還調查了維生素D補充劑對多種機體慢性疼痛的影響。

【3】新生兒維生素D水平越低 未來MS風險越高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新生兒維生素D水平較低與未來多發性硬化風險相關,因此作者表示妊娠期間強調常規補充維生素D是合理的。

這項丹麥病例對照研究由Nete Munk Nielsen(丹麥國家血清研究所)牽頭進行,在線發表於11月30日的Neurology雜誌,發現新生兒25-羥基維生素D(25[OH]D)水平與未來MS風險成負相關。

「保證產婦25(OH)D水平高於50 nmol/L。」資深作者Alberto Ascherio(波士頓哈佛醫學院)表示,雖然我們沒有直接測量產婦的25(OH)D水平,但新生兒的維生素D水平與之相關,且常低於產婦水平,因此最少保證孕婦外周血25(OH)D水平>50 nmol/L(>20 ng/dL)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篇隨刊述評中,Ruth Ann Marrie(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和Martin Daumer(德國慕尼黑人體運動協會)說道,雖然我們不知道25(OH)D水平多少才能夠預防大多數個體的MS,或何時補充25(OH)D是必要的,但我們仍需確保孕婦及其後代達到對健康極為重要的最低25(OH)D水平(即>50 nmol/L)。

這項研究中涉及的干血滴樣本來自521例經丹麥新生兒篩查生物樣本庫證實的MS患者。對於每位MS患者,研究者從生物樣本庫中選擇1或2例性別和年齡相同的對照者。所有受試者血壓樣本中的25(OH)D水平通過液相色譜分析-串聯質譜法評估。

結果顯示,新生兒25(OH)D水平較低與MS風險增加相關。在基於五分位數的分析中,25(OH)D最低五分位數組的MS風險最高(<20.7 nmol/l),最高五分位數組的風險最低(≥48.9="" nmol/l),最高vs最低組的比值比(or)為0.53(95%="" 置信區間="" [ci],="" 0.36="" -="">

在將25(OH)D作為連續變數進行分析時,新生兒25(OH)D水平增加25-nmol/L與MS風險下降30%相關(OR, 0.70; 95% CI, 0.57 - 0.84)。

他們指出,很多既往研究對青春期或成年期的維生素D攝入、紫外線照射或血清25(OH)D水平與MS風險之間的相關性進行觀察,但觀察子宮內維生素D水平與MS風險之間潛在關聯的研究不多,且研究結果相互矛盾。

此外,直接測量子宮內維生素D水平是不可能的,因此任何關聯都經過胎兒不同維生素D水平標誌物處理,包括孕婦補充維生素D、產婦血清25(OH)D水平或這項研究中的新生兒維生素D水平

【4】Eur J Neurol:維生素D缺乏與低HDL-C的卒中患者預後不良相關

目前的觀察研究表明,較低的維生素D水平與缺血性腦卒中較差預後的風險較高相關。這種相關性是否受血脂水平的影響還不清楚。研究者旨在調查血清維生素D,尤其是維生素D的缺乏對不同血脂水平的缺血性卒中預後的影響。

方法: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降壓試驗中納入3181例缺血性患者,檢測患者基線血清25 -羥維生素D水平。前瞻性地隨訪急性缺血性卒中後3個月患者死亡,主要的殘疾和血管事件的發生。應用多變數logistic回歸模型評估不同血脂水平亞組中,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和隨訪3個月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預後的關係。

結果:維生素D缺乏與僅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04 mmol/L的患者,而不是所有缺血性卒中患者臨床預後差相關。主要殘疾和複合不良事件的多變數校正後的比值比(95%CI)分別為1.98(1.08-3.63),2.24(1.22-4.12)。維生素D和HDL-C水平對重大殘疾和複合預後之間存在顯著交互作用(相互作用P<0.05)。25羥維生素D水平與不良預後的風險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趨勢(P = 0.03)。

結論:維生素D缺乏可能僅僅是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後較差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梅斯醫學公眾號主頁回復「Eur J Neurol:維生素D缺乏與低HDL-C的卒中患者預後不良相關 」,即可查看文章詳細內容)

【5】Clin Nutr:臍血維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我們的目的是評估和臍血維生素D缺乏(s-25(OH)D <25 nmol/l)和不足(s-25(oh)d="" 25–50="">

研究對象來自歐登塞兒童隊列,這是一個丹麥的前瞻性人群隊列,納入單胎分娩、有臍血標本檢測s-25(OH)D的參與者(n = 2082)。

臍血維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發生率分別為16.7%和41.0%。白皮膚、冬季出生、孕婦每日補充劑量<15>

87%的孕婦(初產婦與經產婦分別有91%和81%,P<0.0001)堅持推薦補充維生素D,劑量為10 μg/天。

臍血s-25(OH)D與BW呈「U」型關係(p = 0.003)。調整後,臍血s-25(OH)D與BW (β = 1.522, p = 0.026)、PW (β = 0.927, p < 0.001)、pw/bw(β="0.018," p="">< 0.001)呈正相關,很大程度上是由臍血s-25(oh)d="">60 nmol/L積極推動的。(梅斯醫學公眾號主頁回復「Clin Nutr:臍血維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危險因素有哪些?」,即可查看文章詳細內容)

【6】J Intern Med:維生素D不足,更容易出現認知障礙?

對於亞洲人,維生素D不足與認知功能障礙之間究竟有沒有聯繫?我們對一項基於人群的多民族的新加坡隊列進行了研究,評估循環25羥維生素D(25OHD)濃度和認知能力之間的聯繫。我們還進行了薈萃分析,評估亞洲老年人中25OHD濃度與認知障礙之間的聯繫。

我們進行的以人群為基礎的橫斷面研究包括2273名年齡≥60歲的參與者,來自SEED研究,平均年齡70.4±6.2歲,女性佔44.7%,根據25OHD濃度進行分類:≤10、10.1–20、>20 ng/mL。使用簡易智力測試(AMT)評估參與者的認識能力。0-6年教育水平人群的AMT ≤6或>7年教育水平人群AMT≤8,則定義為全球認知功能障礙。薈萃分析中包含了7篇相關研究,均為亞洲研究,涉及6068名參與者,其中1179例認知功能受損。

25OHD濃度>20 ng/mL(n = 1302)的人與更低25OHD濃度的人相比,有更高的AMT總分數(平均 8.5 ± 1.9),更不可能出現認知障礙(14.1%)(所有P< 0.001,="" p-trend="">< 0.001)。消除季節變動影響後的25ohd濃度與amt評分相關(β="0.10/10" ng/ml,="" p="0.035)。維生素D不足(25OHD" ≤20="" ng/ml)與全球認知障礙相關(or="" 1.56,="" p="0.028)。具體來說,25OHD濃度與語義記憶(r" =="" 0.08,="" p="0.009)和定時(r" =="" 0.09,="" p="">

薈萃分析中,認知障礙患者與認知健康的對照組相比,平均25OHD濃度相差?6.83 ng/mL(95% CI ?11.36; ?2.30),表明認知障礙患者有更低的25OHD水平。

結果表明,亞洲人維生素D不足,更有可能出現認知功能障礙,且可能是更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

【7】Am J Gastroenterol:缺乏維生素D會增加NAFLD患者的NASH風險

近期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的研究稱,維生素D缺乏會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風險。

西雅圖瑞典醫療中心從事肝臟研究的Kris V. Kowdley博士和同事寫道:「近期的研究表明,缺乏維生素D會增加氧化應激和系統性炎症,降低脂聯素水平、toll樣受體激活和NAFLD...我們對NAFLD患者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D會增加NASH風險,增加小葉炎症,會有更多的鼓脹和纖維化。」

該研究納入了190名病理證實NAFLD患者,測定其血清25羥維生素D25(OH)D水平。

結果顯示,維生素D足夠(> 30 ng/mL)的佔19%,不足(≥ 20且≤ 30 ng/mL)的有26%,還有55%的患者表現為維生素D缺乏(< 20="">

維生素D缺乏的患者更容易診斷為明確的NASH(缺乏組、不足組和充足組分別為67%、47%和53%)。

分析顯示,維生素D缺乏是明確的NASH的獨立因素(OR = 3.15; 95% CI, 1.62–6.15),增加小葉炎症風險(OR = 1.98; 95% CI, 1.08–3.61),增加鼓脹和纖維化(OR = 2.38; 95% CI, 1.32–4.30、OR = 2.32; 95% CI, 1.13–4.77)。

研究者使用RNA測序,比較肝臟轉錄組分析數據,探究NAFLD患者維生素D缺乏與肝基因表達的關係。這項研究納入了31名維生素D缺乏和38名25(OH)D>20 ng/mL的患者。

研究者發現,血清抵抗素水平和維生素D含量呈反比(P = .013)。以下基因的表達在兩組間具有顯著差異:KRT10、SEMA3B、SNORD3C、ARSD和GKV4-1 (錯誤發現率 <>

研究者寫道:「對基因本體和通路進行分析後顯示, NAFLD中維生素D缺乏患者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通路激活。我們識別了新的炎症通路,揭示了缺乏維生素D對NASH的病理機制,並支持通過飲食或改善生活方式,增加這類患者維生素D的水平。」


推薦閱讀:

水果不能代替蔬菜,蔬菜含維生素更多 健康小常識系列(189)
沒想到維生素D這麼有才!
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臨床應用共識
肌體的天然滋潤劑--維生素A
減肥為什麼要補充維生素C?

TAG:維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