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的個人成長--精闢
這是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這也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這是一個熱烈追求自我解放的時代,這也是一個冷冰冰的數字時代。人們從對知識和信息的饑渴,轉變成現在的信息泛濫,僅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時間。「汗牛充棟」已成了大海一粟,知識的海洋已把我們淹沒。在新的時代里,成長的煩惱已經不是知識的貧乏,而是需要努力去規避因知識超載造成的眩暈。
生活在這個信息時代,我是多麼的幸福—某公司老總
對於熱愛學習、喜歡充實自己、熱衷於了解這個世界上各種各樣知識的人們,你們有福了。因為除了能夠「坐地日行八萬里」以外,現在又可以「宅家能知天下事」了。飽學多識已經不是更高的追求,百度、谷歌可以讓我們無所不知。地球最北端一個小小的新聞事件,幾乎在同一時間會傳播到最南端。充塞你眼球的不僅僅是國家大事、名人軼聞或奇聞異事,隔壁大姐上廁所把手機失手掉到馬桶,也會通過微博、糗百華麗麗地飄過你的眼前,鑽進你的大腦,讓你無處可逃。在這個時代,專家已成雞肋甚至是笑料,博士已是呆瓜的昵稱,2B青年具有無名的自信而勇於逆襲高富帥,自媒體敢爭天下先,讓南方周末這樣的媒體大佬也覺自己很腦殘。知識成了快餐,在超市貨架上予取予求,不是你拿不到,而是你手太滿。可以說,這的確是個全民學習的時代,學習型人才、學習型企業、學習型組織被動到來,因為不學習就要落後,不學習就要挨打,不學習則難以生存。
突然間發現,自己知道的都是皮毛而已。--網友
信息的快速膨脹也給現代人帶來切實的心理問題:信息和知識浩如煙海,我到底取哪瓢來飲?這個問題解決不了,就會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隨波逐流,不知道從哪裡來,更不知道要到哪裡去。上個世紀工業機械時代的到來,讓機械的體力迅速超過人類,人類在勞動上被解放。本世紀以來信息時代的到來,使機械的智力發展迅速超越了人類,帶來的卻不僅僅是一種腦力的解放。我們已經感到,人類的記憶力、理解力的局限性已經凸顯,被摩爾定律下的信息數據和電子智能遠遠的甩在了後面,已經不堪重負,高效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成長成為迫切的需求。
個人成長,就是提升思考力和執行力—本人
個人成長的結果是什麼?更有知識還是更富裕?這個都對。筆者理解的個人成長,就是個人的思考力和執行力的提升。人的一生一直在干三件事:思考、執行思考的結果、休閑。人的前半生一直在上學、學習,主要在解決思考的問題。學習知識是為思考增添素材,沒有知識的積累大腦是一張白紙,思維技巧無論多麼巧妙也將成「無米之炊」。而思考的技巧卻少有人傳授,只能在學習知識及後來的實踐中慢慢積累。工作以後思考變少而執行增多,思考成為支持執行的後備力量,除了一些做研究、當講師的職業,其他人都以執行為榮,而以思考為恥,因為一旦過多談及思考,就有不切實際、紙上談兵的嫌疑。其實,現代人不是思考太多了,而是思考太少了。沒有思考的執行,就像沒有設定目標和路線的遠征,怎麼走的不知道,走到哪裡不知道,怎麼回來的也不知道。
怎麼樣提升思考力,也是見仁見智。就個人在工作學習過程中的體會,企業從業人員首先應學會的是框架思維能力。什麼是框架思維能力?框架思維能力是一種能夠對紛繁蕪雜的事實進行高度概括、精簡,並形成規律的能力。小時候我們不會寫作文,老師就告訴我們說:寫記敘文就是寫一件事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尾;趙本山的實話實說欄目,就是談一下昨天、今天和明天。這些都是框架思維過程。當然,在知識爆炸的今天,學習和工作中的框架已經比比皆是,比如「六頂思考帽」、「藍海戰略思維」、波特競爭理論的「五力模型」等都是經過研究總結後,可直接用於工作的非常好使的「框架」,這些框架的應用明顯能提升我們思考的效率和思考的深度。在工作過程中要不斷熟練使用前人研究的框架,更要在實踐中學習開發適合於自己的框架,思考力才能夠大幅提升。
除了框架思維能力以外,邏輯思維能力也是思考力重要的一環。邏輯是自有哲學研究以來的主要研究內容,我們在工作中沒必要過多探究邏輯的知識,只需要懂得概括、演繹和因果轉換的知識即可。概括是把複雜事物簡單化,框架思維能力就是概括能力的一種。演繹是把簡單事物複雜化。因果是要懂得世間萬物運行的因果關係。具備了邏輯思維能力,就可以用常識來做工作、做管理。
提升執行力,這個培訓師們已經說得太多,不知有沒有人做過研究,是不是培訓「執行力」的講師是最多的?在這裡不做過多闡述,只想表達一個理念:提升執行力的核心是提升「專註目標」的能力。認清目標,並排除一切困難往目標前進,這就是執行力。有了這種目標專註能力,執行力自然會提升。
信息時代的個人成長,在於以框架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為主線的思考力的提升,以及以「目標專註」為核心的執行力的提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