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禪入書--黃山谷
黃庭堅是宋代繼蘇東坡之後的又一位書法大家。& e: q: }$ v6 P% [8 X" g; q" @6 YR$ B: O6 o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祖籍洪州分寧人(今江西省修水縣),他生活在北宋仁宗至徽宗時期。自幼聰敏穎悟,19歲中進士,初任葉縣尉,後以博學而教授國子監,蘇東坡見其文章,「以為超軼絕塵,獨立萬物之表,世久無此作。由是名聲始震。」由於得到當時的大文豪蘇東坡的賞識,遂與東坡有師生之誼,他同當時的另幾位才子張耒、晁補之、秦觀同遊學於蘇東坡門下,人稱為「蘇門四學士」。 |
黃庭堅從學於蘇東坡,因此,在政治上也同蘇東坡有同樣的見解,其仕途命運也與蘇東坡緊密相連。他的思想見解,詩文書畫無不受到蘇東坡的影響,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宋代,他的詩歌成就與蘇軾齊名,後人並稱為「蘇黃」,他書法的成就也不在蘇東坡之下,《宋史》本傳說他「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他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功,得益於他對禪宗的深刻領悟,以禪入書,可以說是黃庭堅的一大特色。禪宗所提倡的漸修頓悟,直接被黃庭堅用之於書法藝術的學習與創新。他學習書法,最初師從周越,達20年之久。後又師從蘇舜欽學書,始得古人筆法之妙。轉而臨習古代書法,下了很大的「漸修」的工夫。但他的向古人學習,並不是死學,而是主張遺貌取神,他學《蘭亭》,認為「《蘭亭》雖是真行書之宗,然不必一筆一筆以為準」。因他主張學書以「取神」為要,所以,他認為看帖比臨摹更重要,學書尤其不能被法度所窘,要在體會古人之用筆妙處。他說「學書端正,則窘於法度;側筆取妍,往往工左病右。古人作《蘭亭敘》、《孔子廟堂碑》皆作一淡墨本,蓋見古人用筆、回腕余勢。若深墨本,但得筆中意耳。今人但見深墨本收束鋒芒,故以舊筆臨仿,不知前輩書初亦有鋒鍔,此不傳之妙也。」(《山谷文集》)他說「古人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草書妙處,須學者自得,然學久乃當知之。墨池筆冢,非傳者妄也。」(同上)正是基於這種認識,直到他的晚年他都一直在不停地學習前人的書法,這種「漸修」的工夫是他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以他的切身體會,在書法創作上,他又有過明顯的「頓悟」——質的飛躍時期。他在《書自作草後》說:「紹聖甲戌在黃龍山中,忽得草書三昧。覺前所作太露芒角,若得明窗淨几,筆墨調利,可作數千字不倦。」有了這樣的「頓悟」,其書法藝術也步入佳境,呈現出他自己的特點。他創造了一種中宮緊結,長筆四展,俊挺爽利的新書體。他的楷書是如此,行書、草書也是如此。* P0 w3 sj: q在這種「漸修頓悟」 的基礎上,黃庭堅始終在追求著書法藝術的新境界,他接受古人的書法藝術之精華,但不拘泥於古人;他拜蘇東坡為師,但也只是向他學習書法藝術的道理,而不是模仿其書法的字型面貌。他有詩云: 字身藏穎秀勁清,問誰學之果《蘭亭》。大字無過《瘞鶴銘》,晚有石崖《頌中興》。小字莫作痴凍蠅,《樂毅論》勝《遺教經》。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 P- V家始逼真。(《題樂毅論後》) |
在強調創新的同時,他還特彆強調書法要脫俗,無「塵埃氣」,要以「韻勝」。他說:「學書既成,且養於心中,無俗氣,然後可以作示人為楷式。」《跋與張載熙書卷尾》)他早年學書於周越,人以為多俗筆,「以故,久不作草,數年來猶覺湔祓塵埃氣未盡,故不欲為人書。」書要不俗,才能以「韻勝」,要以「韻勝」不俗,只有讀書以提高修養,他說「若使胸中有書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自勝。」《跋周子發帖》)又說「學書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即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書繒卷後》)正是由於他對書法藝術的深刻理解和努力探索,才有了他創作上的輝煌成就。黃庭堅留下來的書法名跡,主要有行書《華嚴小疏》、《戎州帖》、《范滂傳》、《松風閣詩》、《經伏波神祠詩》、《寒山子寵居士詩卷》和草書《花氣詩帖》、《廉頗藺相如列傳》、《李白憶舊遊詩帖》、《諸上座帖》等作品。
推薦閱讀:
※春天,請您到黃山來看花!附全國各地油菜花開放時間表
※[轉載]8月8日第六屆中國汽車營銷首腦風暴.黃山峰會,李計忠先
※黃山這一次真的要改名了!未來,讓你高攀不起!
※黃山毛峰屬於什麼茶及其形狀
※永遠的黃山
TAG:黃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