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真理寶庫的七把金鑰匙 研讀《共產黨宣言》感悟七篇序言

2009年9月18日我們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任務。為了落實貫徹這一重要決定,我們全黨各級領導幹部首先就要重視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著作。我們的老祖宗卡爾·馬克思於1999年被英、法媒體評定為人類社會公元第二個千年最偉大的思想家。他留下的豐富思想遺產對於當代世界和未來人類社會發展,仍然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可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就有50卷大厚本,即使是專業工作者也難於卒讀,新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也有10卷本。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代表作有兩本,即《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和《資本論》。這兩本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被稱為無產階級的《聖經》,這是學習馬克思主義者首先必讀的寶書。《聖經》分為「舊約」和「新約」兩部分,《宣言》和《資本論》也可以說相當於「舊約」和「新約」。《宣言》完成於1848年1月,當年馬克思不足30歲,恩格斯才28歲;《資本論》第1卷出版於1867年,第2、3、4卷後來是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後期的思想比起前期當然也發生不少新變化。讀《宣言》可知其前期的思想全貌。  《宣言》全文約2萬5千字,七篇序言約1萬4千字,超過原文的一半,另有大約3千字的注釋,共約4萬2千字。讀《宣言》首先要讀作者自己寫的七篇序言。我從未見過任何一本經典名著有原作者自己寫的這麼多篇序言。從這七篇序言可以看出《宣言》的重要性。從時間長度來看,《宣言》從1848年出版以來延續了近半個世紀之久,一直在歐洲多國出版新譯本、新版本;從空間寬度來看,從西歐的英文版到中歐的德文版、義大利文版,到東歐的俄文版、波蘭文版以至北美的英文版,《宣言》不斷在歐美廣為傳播;從作者經歷的豐富度來看,馬克思恩格斯在青年時期發表《宣言》之後,親自參加了1848年歐洲革命,密切觀察並指導了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還積極投身於多種合法和非法、公開和秘密的建黨與理論研究的活動。由於時間長度、空間寬度和作者經歷的豐富度這三方面的原因,所以原作者有必要先後寫了七篇不同版本和譯本的序言,從多角度來說明有關《宣言》的一系列問題。特別是他們一再總結新的鬥爭經驗,對《宣言》的基本思想、一般原理和具體設想等等進行深刻的闡述。這七篇序言只有兩篇是馬克思恩格斯合寫的,有五篇都是在馬克思逝世後由恩格斯獨自撰寫的。恩格斯還對《宣言》後來的新版本和新譯本增加了很多新注釋。這些都非常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細心研讀。  從1950年中國人民大學創辦起,我在課堂上講《宣言》已經整整60年了。依據我的最新體會和感悟,我從七篇序言中提煉出七個要點,形象地比喻為七把金鑰匙。我認為掌握了這些金鑰匙,就便於開啟《宣言》以至整個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寶庫。  第一把金鑰匙:要認清《宣言》是宣告世界共產主義運動興起的劃時代的精品與長歌。對任何經典著作首先要了解其寫作的歷史背景,認清為何會產生這個文獻及其要解決什麼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寫的第一篇德文版序言中開宗明義地說道:「共產主義者同盟這個在當時條件下自然只能是秘密團體的國際工人組織,1847年11月在倫敦舉行的代表大會上委託我們兩人起草一個準備公布的詳細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這就是《宣言》一書的由來。這裡所說的共產主義者同盟乃是開天闢地以來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它為什麼會在1847年成立呢?這是經過了十幾年時間的醞釀和準備的。19世紀30年代西歐工人運動風起雲湧,主要有三大工人運動:1831年法國里昂工人的起義,提出了要「建立共和國」的口號;1836-1848年英國工人開展了憲章運動,要求工人的選舉權,並組織了全國憲章派協會,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群眾性的工人政黨;1844年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的起義。這三大工人運動的失敗表明無產階級應該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黨來領導工人階級的鬥爭,使工人們自發的鬥爭變為自覺的鬥爭。德國於1833年建立流亡者同盟,成員多是流亡於法國、瑞士的德國革命者,成員成分複雜。1836年無產者戰士從中分立出來,另組成正義者同盟,主張通過密謀手段與少數人起義實現共產主義。馬克思恩格斯於1842-1846年完成了從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到無產階級知識分子、從唯心主義者到辯證唯物主義者、從民主主義者到共產主義者的三個轉變。他們從1846年起分別在布魯塞爾和巴黎建立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聯絡志同道合者,積極準備建立共產主義政黨。1847年6月2日正義者同盟在倫敦召開盟員代表大會進行改組,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這次代表大會就作為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載入史冊。大會通過了黨章,宣布第一個國際性共產黨建立。這個黨約有近400個黨員,其中主要是德國流亡者、手工業工人,在英、法、德、美、比、荷、瑞典、瑞士8國建立有支部,黨中央設在倫敦(1848年3月遷到巴黎,旋即又遷到科倫,1849年德國革命失敗後又遷回倫敦)。正式建黨後要向全世界發表一個詳細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表明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黨的歷史任務與奮鬥目標。《宣言》就是代表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發表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極其重要的文獻。這個文獻不是一蹴而就,一次定稿,而是歷經10個月,上下審議,三易其稿。集中集體智慧發揮精英才能。頭兩稿是恩格斯執筆,採用當時西歐革命團體流行的問答體。第一稿寫於1847年4-5月,名為《共產主義信條草案》,內分22個問題,6月初召開的一大通過後發到各支部徵求意見。同年10-11月恩格斯又寫了第二稿,名為《共產主義原理》,增為25個問題。在12月初舉行的二大上經過熱烈討論,大會委託馬克思恩格斯以宣言的形式制定正式的黨綱。他們商定《宣言》由問答體改為論述體,由馬克思一個人執筆。馬克思吸收了恩格斯起草的兩稿的基本內容,兩個親密戰友又經過反覆磋商,馬克思的夫人也參與了這項工作。馬克思殫精竭慮,字斟句酌,一絲不苟,一氣呵成,於1848年1月底完成《宣言》稿本,從布魯塞爾寄往倫敦黨中央,2月24日以共產主義者同盟名義在倫敦正式發行德文版《宣言》。1850年《宣言》第一個英譯本由海倫·麥克法林女士譯出,以《德國共產黨宣言》為名,刊登在倫敦英國憲章派主辦的《紅色共和黨人》周刊11月間出版的第21-24期上。該刊主編喬·哈尼在序言中第一次指出《宣言》作者的姓名(哈尼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好友)。1852年共產主義者同盟解散後出版的《宣言》新版本和新譯本才署名作者為馬克思、恩格斯。  第二把金鑰匙:要認清《宣言》是什麼性質的文獻。它是第一個國際性共產黨的黨綱。很多人都說《宣言》是綱領性文件,最新出版的十卷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題解也這麼說。《宣言》本身就是黨的綱領,我認為多一個「性」字是不必要的,說它是「綱領性文獻」反而模糊了它的性質。綱領意即總綱要領,它從分析當前形勢入手,規定黨的鬥爭任務,包括當前任務和長遠任務。這裡要著重認清的一點是:1890年德文版序中強調《宣言》出版時稱為共產主義而不稱為社會主義,因為1848年時社會主義是站在工人階級以外的資產階級的運動,只有共產主義才是工人階級的運動。《宣言》在第一、二章綜述了資產者與無產者的由來與鬥爭以及無產者與共產黨人的關係之後,強調共產主義政黨綱領規定黨的任務「是宣告現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1882年俄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兩次指出)。這裡所說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必然滅亡只是從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最終結果而言,並非說共產黨人可以用行政命令和群眾運動來迫使其滅亡。實踐證明,資本主義私有制迄今還有生命力,其內在矛盾註定其將來必將滅亡。《宣言》第二章末尾指明:「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即是說共產黨人的當前任務即最低綱領是要使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去掌握政權,建立工人民主國家。然後採取剝奪地產、徵收高額累進稅、廢除繼承權等過渡性的一系列措施,為逐步廢除資本主義私有制創造條件。《宣言》還明確指出:共產黨的最終奮鬥目標即最高綱領是在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後建立自由人的聯合體,「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見《宣言》第二章最後一段)這一句中文只有54個字的精闢而又精彩的警世恆言在1894年被恩格斯用來作為最簡明最準確的「表達未來新時代的思想」。[1](P189)共產黨人要建立「自由人聯合體」這個偉大目標和美好理想令人神往,催人奮進。《宣言》不僅是第一個共產黨的綱領,在1852年11月共產主義者同盟因遭到歐洲反動勢力鎮壓被迫解散後,《宣言》仍有長久影響。從5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宣言》又在德、英、美多次重版並被翻譯為英、法、俄、丹麥、義大利、波蘭、西班牙、亞美尼亞等八種文字版本,甚至一種文字有好幾種譯本。可以說,「《宣言》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1848年以來現代工人運動的歷史」。(見1890年德文版序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指出《宣言》「是從西伯利亞到加利福尼亞的千百萬工人公認的綱領」。當今《宣言》已出版有200多種文字的1000多個版本(中文版就有23種譯本),發行了幾千萬冊,它更可以說是世界五大洲各國共產黨人公認的共同綱領。後來在國際共運中還出現過新的綱領或宣言,如1864年的《國際工人協會宣言》,即第一國際的綱領,這也是馬克思起草的。第二國際沒有發表過成立宣言和綱領。第三國際於1919年成立時發表《共產國際宣言》和《共產國際行動綱領》,後來又有1928年共產國際綱領、世界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的1957年《莫斯科宣言》等,都是《宣言》的繼續,但是其理論高度和深度以及寫作水平都未超過《宣言》。  第三把金鑰匙:要明確《宣言》的基本思想是什麼?這在1883年德文版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兩次明確指出:「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因此(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即社會發展各個階段上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之間鬥爭的歷史;而這個鬥爭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鬥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這個基本思想完全是屬於馬克思一個人的。」這一段話包括三個要點:從經濟生產深度來剖析社會結構中經濟基礎和政治、文化上層建築的互動關係;從階級鬥爭高度來考察社會形態的更替變遷;從歷史發展長度認識工人階級的解放在當今時代為什麼必須而且可能消滅階級剝削和壓迫,達到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這三點是唯物史觀的最基本觀點。這是從社會觀的深度、政治觀的高度和歷史觀的長度來概括《宣言》的基本思想。這三「觀」總的來說都屬於世界觀。恩格斯十分謙遜地一再表明:「這個基本思想完全是屬於馬克思一個人的。」實際上是他們兩個人早在1848年前的幾年中就已經分別提出這個思想了。恩格斯於1888年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還說:「我和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這以前和這個時期,我在一定程度上獨立地參加了這一理論的創立,特別是對這一理論的闡發。但是,絕大部分基本指導思想(特別是在經濟和歷史領域內),尤其是對這些指導思想的最後的明確的表述,都是屬於馬克思的」,「馬克思比我們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遠些,觀察得多些和快些。馬克思是天才,我們至多是能手。」[2](P242)唯物史觀的這三個基本要點在當今也要與時俱進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人類階級社會的歷史是通過階級合作與階級鬥爭的交錯互動來推進社會變革,而不是單純只有階級鬥爭。在階級社會中如果年年月月日日都進行階級鬥爭,社會生產就停頓了,實際上只有階級矛盾尖銳化時才有階級鬥爭。我們不能把唯物史觀簡單地歸結為經濟決定論、階級與階級鬥爭決定論。實踐證明:生產關係對於生產力的發展,政治和精神文化對於經濟基礎的變化,在特定條件下也起重大甚至決定的作用;處於權力中心的個別人物對於歷史的進步或曲折、倒退比起廣大群眾有時也起更大甚至決定的作用。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變遷往往是眾多合力造成的。恩格斯晚年在1890年致布洛赫的信中指出:要重視歷史發展中「一切因素間的相互作用」,其中「作為必然的東西通過無窮無盡的偶然事件向前發展」,各種因素「是融合為一個總的平均數,一個總的合力」。[2](P696-697)有重點而又全面地用合力來觀察歷史發展與現實變化,是最為深刻的。2006年中共中央決定以「和諧」理念來協調、化解階級矛盾和各種矛盾,這是對唯物史觀的重大新發展。當代世界隨著新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和知識經濟、知識社會的形成,近幾年西方出現了「後唯物史觀」的新理念,強調新科技知識(包括人文社會科學新知識)對推進社會進步具有最為突出的作用,這是符合實際的。  第四把金鑰匙:要明確《宣言》的一般原理原則是什麼。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說:「不管最近25年來的情況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1888年英文版序言又說:「的確,《宣言》的原則在世界各國工人中間都已傳播得很廣了。」這裡所說的一般原理、原則,依我最新體會主要包含六條:1.依據社會化生產力與私人佔有生產資料的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資本主義社會必然逐步發展到共產主義社會;2.共產主義的實現不單是客觀經濟發展的過程,還必須要依靠工人階級聯合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長久不懈的鬥爭,既有階級鬥爭還有生產鬥爭;3.人民群眾的鬥爭要有工人階級先鋒隊共產黨的堅強正確的領導;4.黨要聯合各民主黨派領導人民鬥爭的首要一步是掌握政權,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5.掌握政權後要經過一個過渡時期來提高生產力總量並且逐步從多方面來改造舊社會,過渡時期長短要依據各國發展程度而不同;6.過渡時期之後也就是消滅了私有制、消滅了階級與階級對立,國家消亡之後,才能建成共產主義自由人聯合體,使人人得到自由解放和全面發展,社會實現高度自治。這六條原理原則詳見《宣言》第一、二、四章。這六條原理可以更可簡明概括為科學、民主、政黨、政權、過渡和大同。60年代我受「左」的思想影響,把暴力革命也作為《宣言》的一條原理原則。《宣言》中有三處固然都是強調暴力革命,但是從70年代起由於議會民主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已多次講過發達國家工人階級及其政黨可能通過議會民主、合法鬥爭的和平道路掌握政權。例如,馬克思於1872年9月8日在《關於海牙代表大會》的講話中曾經提出:「像美國、英國……也許還可以加上荷蘭,——工人可能用和平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3](P179)恩格斯在1895年進而指出:「對舊策略必須加以修正。德國人作出的利用選舉權奪取我們所能奪得的一切陣地的榜樣,到處都有人效法。」[2](P522)可見工人階級領導人民群眾要掌握政權,這是一條基本原理原則,暴力革命與和平過渡這是掌握政權的兩條道路。在當今世界,由於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和議會民主越來越發展,暴力革命之路越來越難以走通,而議會民主和平過渡之路還有待長期艱苦努力探索。  第五把金鑰匙:必須認清共產主義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正是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明確提出:這些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上述這六條原理原則如何與各國實際相結合來具體貫徹,這有待很多的黨努力長期探索,不是簡單照搬就能一蹴而就的。有3篇《宣言》序言還指出了在俄國、義大利和波蘭要如何運用這些原理。1882年俄文版序言談到俄國公社的土地公有制能否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這實際上是落後國家能否先進入共產主義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晚年明確回答: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麼現今的俄國土地公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意即落後國家要依靠西方發達國家無產階級的援助,否則落後國家不能先進入共產主義。現在理論界有不少人都說馬克思恩格斯晚年已經指明落後國家可能比先進國家先進入社會主義,這完全是誤解,並不符合實際。1892年波蘭文版序言指出:波蘭只有擺脫了俄國統治取得民族獨立,才能進行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革命。民族獨立革命與共產主義革命要分兩步走,但兩者之間有內在聯繫。後來波蘭在1945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然而長期在蘇聯嚴密控制之下,照搬蘇聯模式,難以獨立自主地探索社會主義,所以波蘭的社會主義到1989年終於失敗,重新回到資本主義。1893年義大利文版序言指明:義大利、匈牙利、德國、波蘭和俄國工人要聯合起來採取共同國際行動,才能取勝。然而至今英、法、美等國工人階級還難以採取聯合行動,所以未能掌握政權。蘇聯和東歐多國共產黨雖然掌握了政權,甚至宣布基本上建成了社會主義,但是在1989-1991年三年間都垮台失敗了,其共同原因是這些國家的共產黨都沒有把《宣言》的基本原理與本國的實際相結合。首先是蘇聯從1929年起不顧本國生產力落後的狀況,急於在短短几年內用行政命令和群眾運動的方法消滅私有制,建立官本位的公有制,又形成權力過度集中的政治和文化體制,並且培植黨政官員高薪特權集團。這種有嚴重弊病的蘇聯模式在二戰後又強加給東歐各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模式長期拒不進行切實改革,終遭覆滅。其經驗教訓是值得認真汲取的,看來應當好好掌握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把金鑰匙。  第六把金鑰匙:七篇序言幫助我們認清《宣言》的內容有哪些過時了,要增加什麼新思想。1871年德文版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明確指出:《宣言》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過渡時期十條綱領,第三章對各種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文獻的批判,第四章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的論述,因時過境遷,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些設想現在都「已經過時」。同時又指出:《宣言》「在原則上今天還是正確的」,也就是說:過渡時期依然要採取過渡性的措施,不能急於求成,工人階級掌握政權後不能立即過渡到共產主義去;對各種錯誤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潮依然要採取分析批判態度;對各種反對黨派依然要又聯合又鬥爭。此外,1872年德文版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都提出:要增加兩個新思想:1.1871年巴黎公社工人階級第一次掌握政權72天。新經驗證明:「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並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原來《宣言》只說工人要掌握政權,爭得民主,未具體表明對舊國家機器採用什麼態度。有了1871年巴黎公社工人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新型國家經驗之後,所以要增加打碎舊的國家機器的新思想。現在看來這個新的增補未必有普遍意義,因為打碎舊國家機器是與暴力革命聯繫在一起,如果採取和平過渡就必須利用舊國家機器,逐步進行改造。而且現代資本主義的國家機器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由統治人民的機器變為管理社會的機器,不能簡單將其打碎。2.還要增加一個新內容,對此恩格斯雖然筆下寫到,但是沒有點明這是新看法,我在這裡要著意加以說明。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從反對社會主義轉變為贊成社會主義。如前所說,1847年社會主義是資產階級運動,共產主義是工人階級運動,所以發表《宣言》時採用共產主義,而不用社會主義。那麼馬克思恩格斯怎樣從反對社會主義轉變為贊成社會主義,而且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同義語呢?弄清這個問題對於理解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很有現實意義。《宣言》剛出版就迎來歐洲1848年革命,這場革命主要是發生在法、德、奧三國,還有意、匈、羅、捷、波五國捲入。歐洲各國主要是民族民主革命,只有1848年6月巴黎工人大起義是反對資產階級政府,要建立社會主義,曾經提出「社會共和國」主張。法國工人6月起義只經過5天(22-26日)鬥爭就失敗了。馬克思恩格斯回到德國參加革命鬥爭,他們也看到工人擁護社會主義的較多。於是在1850年出版的《1848年至1850年法蘭西階級鬥爭》第三章中已經提出:「無產階級就愈益團結在革命的社會主義周圍,這種社會主義就是宣布不斷革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的階級專政,這種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馬克思用「革命的社會主義」以區別於路易·勃朗等改良的社會主義。到1864年成立第一國際(國際工人協會)時,英、法、德工人信社會主義者更多,馬克思在這裡為了爭取「國際」中受其他社會主義派別影響的工人,於是也打出了社會主義旗號,收回共產主義。這就是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說的:馬克思在1864年起草的《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中「有一個充分廣泛的綱領,使英國工聯,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魯東派以及德國的拉薩爾派都能接受」。馬克思起草的這個綱領「其行文之巧妙連巴枯寧和無政府主義者也不能不承認」。其中不提共產主義,甚至也不提社會主義,但是提出工人階級要組織工人政黨,「奪取政權已成為工人階級的偉大使命」;要組織合作勞動、聯合勞動,在組織章程中更提出要「消滅階級」。還說「只有當協會組織起來並為知識所指導時,人數眾多才能起決定勝負的作用」。這裡「知識」就是指馬克思主義理論,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理論。第一國際期間馬克思恩格斯還是爭取到了很多工人群眾的支持,使得其他社會主義派別在工人中的影響大為減少。由於共產主義在廣大工人中曲高和寡而社會主義卻大受廣大工人歡迎,所以到1873-1874年馬克思恩格斯才把共產主義理論改稱為科學社會主義。從《宣言》的七篇序言中可以看到,雖然恩格斯曾經兩次聲明1847年反對社會主義,把自己的理論取名共產主義,但是從1888年英文版序言起恩格斯就多次從正面使用「社會主義」一詞,如稱「社會主義運動」、「社會主義革命」、「大陸的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等等。我在這裡還要強調指出,恩格斯到晚年認識到共產主義比社會主義更難實施,所以他在1891年致施米特的信中提出新的說法。施米特準備寫關於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問題,恩格斯希望他對這個寫作計劃要認真考慮。恩格斯說:「我勸您:放它九年,先不拿出!這是目前存在的所有問題中最難解決的一個,因為情況在不斷地變化。例如,隨著每一個新托拉斯的出現,情況都要有所改變;每隔十年,進攻的目標也會全然不同。」[4](P123)1894年12月13日恩格斯進而給考茨基寫信說:「共產主義一詞我認為當前不宜普遍使用,最好留到必須更確切的表達時才用它,即使到那時也需要加以注釋,因為實際上它已三十年不曾使用了。」[1](P203)恩格斯在1894年1月26日《未來的義大利革命和社會黨》中甚至在引用《宣言》時還悄悄地、不加聲明地把共產黨改為社會黨。他說:「自從1848年革命以來,時常為社會黨人帶來極大成就的策略就是《共產黨宣言》的策略,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鬥爭所經歷的各個發展階段上,社會黨人將始終代表這個運動的利益……社會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鬥爭……」由於恩格斯未加說明地把共產黨改為社會黨,所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的編者不得不在此處加註:恩格斯在引證時把「共產黨人」一詞換成「社會黨人」。[2](P453)這表明恩格斯晚年贊成工人階級政黨改名社會黨,不要再稱共產黨,因為共產主義比社會主義更難實現,當時尚不知共產主義的具體方案。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啟示。當然,這並非說當今共產黨都要改變為社會黨,因為從1918年起原來的社會黨已經分裂為共產黨和社會黨兩家。恩格斯晚年關於不宜普遍使用共產主義一詞的說法,是要我們不要急於實現共產主義,要努力不斷探索通往共產主義之路。  第七把金鑰匙:就是《宣言》的七篇序言對觀察當今世界資本資本主義有何重大意義。這只是從我的學習體會和感悟出發來講。我認為當今在運用《宣言》時最值得我們探究和對待的問題是:當今世界資本主義為什麼還有較強生命力?當代我們要如何實現社會主義?這兩大問題我們要認真思考、做到心中有數。馬克思恩格斯預見資本主義在19世紀就要滅亡,列寧預見資本主義在20世紀就要滅亡,然而世界資本主義進入21世紀為何還滅亡不了?其實,只要細讀恩格斯於1892、1893年寫的兩篇序言,就會發現馬克思恩格斯早就已經對這個重大問題提供了馬克思主義的答案。1892年波蘭文版序言指出:1848年革命「通過自己的遺囑執行人路易·波拿巴和俾斯麥實現了義大利、德國和匈牙利的獨立」。民族獨立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在1848年歐洲革命中無產階級因力量薄弱未能實現民族獨立而被鎮壓下去,但是資產階級作為革命遺囑執行人不得不實現民族獨立。1893年波蘭文版序言又說:「那些鎮壓1848年革命的人違反自己的意志充當了這次革命的遺囑執行人。」這個觀點原是馬克思在多篇著作中闡述的,特別是在《1859年的愛爾福特精神》一文明確提出的。[5](P462-465)後來實踐證明,鐵血宰相俾斯麥用胡蘿蔔加大棒的辦法,他不僅實現了德國獨立統一,而且既鎮壓德國社會民主黨人(1878年實行非常法令),又實行社會保障制度。其中包括1883年疾病保險法,1884年工傷事故保險法,1889年老年和殘疾保險法等等。俾斯麥這些保險法的實行,緩解了勞資矛盾,使得德國難以爆發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到20世紀30年代美國民主黨總統羅斯福新政時期公布一系列社會保險法,如對失業者實行救濟與職業培訓,建立殘疾人保險與養老金制度,實行住房福利保障,消除貧民窟,保護婦女與童工,等等。1938年6月25日美國國會通過《公平勞動標準法令》,對就業者規定最低工資為每小時25美分,後增至40分;規定最高工作時數為每周5天36-40小時,即每天工作6-8小時,以提高就業率。1926年福特汽車公司實行5天工作周。到1938年,美國進而首先在世界上最早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每周工作五天、休息兩天的制度。二戰後,社會保障工程與福利制度開始逐步普及到大多數發達資本主義國家。60年代以來新科技革命更加快了生產、工作與生活社會化的步伐;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也相應發生很大變化,由統治人民的機構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改變為管理社會的機構,其社會職能大為增強;再加上資本積極揚棄與消極揚棄的發展,即合作經濟與股份經濟的發展,當今的資本主義雖然依舊矛盾重重,危機不斷,但是還是能夠繼續緩解矛盾,渡過危機,還是能夠繼續向前發展。在新科技革命與工人運動、社會主義運動的推動下,開明的資產階級政治精英與知識精英被迫順應世界大勢,被迫採取應對社會主義又含有社會主義因素的公共政策和各種社會福利制度。於是鎮壓社會主義運動的統治者扮演了被扼制和鎮壓的社會主義遺囑的執行人,實際上為社會主義開啟了新的通道。歷史的發展竟有這種弔詭的異常現象,這種反面的偶然性也體現了歷史客觀發展規律的必然性和不可把握性。儘管這些革命遺囑執行人所採取的應對社會主義的措施帶有滑稽可笑的甚至歪曲的方式,然而它還是有利於廣大勞動人民,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的發展。今後只要工人階級和社會主義政黨不懈鬥爭,這條新的通道可能會越走越寬廣。在當代資本主義世界,暴力革命、不斷革命、世界革命要讓位於和平改良、不斷改良、世界改良。這並不排除個別國家因階級矛盾激化可能爆發暴力革命,但是也很難取得勝利或鞏固勝利。未來通往世界社會主義之路,將由各國工人階級、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主義政黨獨立自主不懈探索,逐步漸進。到一定時候,可能有眾多國家的社會主義運動會形成一種合力,會加快前進的步伐和速度。未來在決戰時刻,可能還會出現較為激烈的鬥爭。《宣言》所昭示的「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美好前景和勝境,一定會實現。  總之,只要從《宣言》的七篇序言中掌握了上述七把金鑰匙,就便於我們深入學習《宣言》本文,開啟《宣言》的真理寶庫,全面領會《宣言》所蘊藏的各個真理,用以切實改變我們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


推薦閱讀:

關於新專欄「魔王公館」的種種
張紹金:「看易經,學活法」之二(《易經與活法》連載)(序言之二)
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念念不忘的書籍序言?
【 白落梅 那些溫潤如玉的序言 】

TAG:感悟 | 真理 | 共產黨宣言 | 鑰匙 | 序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