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藥引子」加強中成藥療效

人蔘歸脾丸的功效正確應用「藥引子」加強中成藥療效

在一般人的認知里,都知道在服用各種中成藥時,用溫度適中的白開水送服是最好的選擇。但實際上,這並不是絕對的。其實,在服用一些中成藥的時候,應用一些不同的「湯」、「汁」、「水」來送服,能更好地發揮藥物的療效。

  人蔘歸脾丸的功效正確應用「藥引子」加強中成藥療效,那些看似簡略的「湯」、「汁」、「水」,其實就是我們中醫學理論中包涵的一種特有的服藥方法,叫「藥引子」。正確應用「藥引子」是可以補充某些中成藥的不足,明顯加強藥效的,而那些「藥引子」大多是生活中的常見葯,有些還是食物:

  二陳丸由陳皮、半夏、茯苓、炙甘草四味中藥配伍組成,具有除濕化痰、調氣和胃等功效,常用來治療因痰濕困脾,所引起的胃氣不舒、咳嗽痰盛、噁心嘔吐等症。而白蘿蔔具有降氣止嘔、化痰止咳、消積化滯、生津止渴、補中安臟等功效。所以,用白蘿蔔汁送服治療氣鬱頭痛、肺熱痰多、食積不化的中成藥效果會更佳。

  六味地黃丸是滋補腎陰的基礎方劑,同時具有加強免疫、抗衰老、抗疲勞、抗低溫、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改良腎功效、增進新陳代謝等作用。而芹菜性寒、味甘,能平肝清熱、祛風利濕、熄風降壓。所以,用芹菜汁送服治療高血壓以及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頭痛、面紅耳赤的中成藥,可以起到協同作用。

  麻仁丸是古今常用藥性較為緩和的潤下通便藥,可以減少痔瘡患者排便的苦楚,增進排便。而蜂蜜性平、味甘,有甘緩益脾、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的作用。可以將水與蜜用100∶1的比例配成蜜水,送服用於治療肺燥、肺虛、腸燥便秘等疾病的中成藥,能加強其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還可改正藥味。

  香砂養胃丸具有溫中和胃的效果,用於胃陽不足、濕阻氣滯所致的胃痛、痞滿等症。而米是味甘、性溫的,有補氣、養陰、益腸胃、健脾止瀉的作用。可以將米與水按1∶15比例熬成湯,以此湯送服補氣、養腸胃的中成藥,一能增效,二能減少對胃腸的刺激,下降藥物的毒副作用。

  人蔘歸脾丸的功效歸脾丸具有健脾養心、益氣補血的功效,適用於食少體倦、面色萎黃、健忘失眠、心悸及各種出血等症。而姜是辛溫之物,可增進血液循環,幫助藥效的發散,從而在補血補氣的同時,領導氣血運行,並避免因一味補血而產生血液獃滯。

  生薑有散風寒、解表止咳、溫中散寒的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隱寒胃痛、吐瀉腹痛的方葯常以此為藥引。一般用3―5片(約9-15克)生薑煎水取湯,可用於藿香正氣丸、附子理中丸、銀翹丸、銀翹解毒片、通宣理肺丸等。

  黃酒酒性辛溫,有溫通經絡、散風寒、行葯勢的功效。與寒性藥物同服,可緩解其寒性;與熱性葯同服,可疏經活絡。服用時,一般取黃酒15―50毫升,溫服。如用作祛寒除濕、疏經活絡,可用黃酒送服通經活絡的活絡丸等;用作活血化淤、消腫止痛,可用黃酒送服傷科葯七厘散等。

  米湯能保護胃氣,減少苦寒葯對胃腸的刺激,常用於送服補氣、健脾、利膈、止渴、利尿和滋補性中成藥,如用小米湯送服治痢止瀉的香連丸;以大米湯送服八珍丸、人蔘養榮丸、十全大補丸等,用時可直接取煮飯時的米湯,不拘濃淡及用量。

本文標籤:人蔘歸脾丸的功效

推薦閱讀:

春季養肝攻略:中成藥片仔癀使用方法
冠心病,常用3種中成藥,該如何選擇?
中醫的同病異治
治療花斑癬(汗斑)的中成藥
各種皮膚病,中成藥一覽表

TAG:中成藥 | 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