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的一生
07-23
眾所周知,頭髮要是不剪,就會越長越長。據測定,頭髮的生長速度是每天0.27~0.4毫米。按此計算,頭髮一個月大約長1厘米,一年大約是10~14厘米。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生長,嬰兒從出生到10歲時,頭髮至少有1米長;到20歲時,將長到2米。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頭髮並不是一個勁地長,而是有一定的生長規則,這就是頭髮的生長周期。 頭髮的生長周期可分為生長期、退行期和休止期三個階段(圖2)。頭髮的生長期為2~6年,退行期為2~3周,休止期約為3個月。正常人總數約10萬根頭髮中,生長期頭髮約佔85%~90%,退行期佔1%,休止期佔9%~14。處於休止期的頭髮在洗頭、梳頭或搔頭皮時,將隨之而脫落。 正常人平均每天約脫落20~100根頭髮,因此人們不必擔心頭髮會長過自己的身體。不過也有極少數人的頭髮長得很長,甚至超過自己的身體。這是由於他(她)的頭髮生長周期達到15~20年,超過一般人頭髮生長周期的3~4倍所造成的。蓄長發達2米以上的人,其頭髮生長周期長達25年,這是較罕見的現象。 頭髮在一年四季中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這是因為每根頭髮都有其各自的生長周期。雖然每天都有頭髮脫落,但每天也有新發萌生。頭髮的脫落與萌生保持著動態平衡,使頭髮的總數量大體不變。這點與某些較低等動物不大相同,那些動物全身所有毛髮的生長周期基本上是同步的。成了一種同一時期生出、同一時期脫落的「換毛」現象。 頭髮的生長與脫落主要受頭髮本身的生長期的控制,便也受其他因素如種族、遺傳、內分泌、疾病、精神狀況、性別、年齡、季節等因素的影響。 (1)種族:種族的差異是一種較明顯的現象,不同種族的人,不僅頭髮的顏色不同,頭髮的多少和生長情況也有差別。禿頭在白種人中十分常見,在中國人中就較少,而在印弟安人中則更為罕見。 (2)遺傳:在同一個家族中,頭髮的生長狀況往往大體一致。男性型禿頭與遺傳有密切關係。 (3)內分泌:雄性激素可直接作用於頭髮的毛囊,導致男性型禿頭。缺少雄性激素刺激的人(如太監),就不會發生這種現象。雌性激素具有對抗雄激素的作用,所以女性在絕經期之前很少出現禿頭。甲狀腺激素不足時頭髮稀少,腎上腺功能低下時毛髮減少,腦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可致毛髮全禿。 (4)精神狀況:緊張、恐懼、憂慮等可使頭髮脫落明顯增多。據報道,有一個死刑犯在宣判後每天脫髮1000多根。 (5)維生素:長期缺乏維生素A可致頭髮稀少;缺乏維生素B2可出現皮脂溢出增多,頭髮易脫落;維生素B6缺乏可引起皮脂分泌異常,口服避孕藥可加快新陳代謝,消耗更多的維生素B6,有些女性瀰漫性脫髮可能與此有關。此外,維生素B6能影響色素代謝過程,缺乏時毛髮可變灰、生長不良;泛酸(又稱維生素B3)缺乏時可使頭髮變白、生長不良;肌醇屬於維生素B族,它能防止頭髮脫落;生物素(又稱維生素H3)缺乏時可使毛髮脫落,對氨基苯甲酸也屬於B族維生素,它能保護頭髮色澤,維持頭髮的正常生長。 (6)微量元素:有學者觀察了頭髮中微量元素鋅、鐵、鉬、鈣、鉛、鎂、錳及硒值的變化,發現脫髮患者銅、鐵、錳值顯著降低,而鈣、鎂、硒值顯著增高,不典型脫髮者各元素值無顯著差異。缺銅會影響鐵的吸引和利用,鐵代謝不良會出現貧血、精神激動等癥狀,後者可變為斑禿的促發因素,缺銅還會影響毛髮的角化過程,從而影響頭髮生長;鈣通過與調鈣蛋白結合而發揮作用,鈣濃度高可能改變中樞神經免疫調節控制功能,從而導致脫髮;硒的過量可因自身免疫性反應以及頭皮脂溢增加而致脫髮。 (7)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發熱性疾病、貧血、營養不良、肝病和嚴重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往往可導致頭髮稀疏。 (8)性別和年齡:女性頭髮生長比男性快,年輕人比老年人快,但這種差別不是很大。隨著年齡的增長,頭部毛囊數量的減少比較顯著。據統計,按每平方厘米的毛囊數計算,20~30歲為615個,30~50歲為485個,80~90歲為435個。 (9)其他因素。頭髮在夏天的生長比冬天略快,這是因為氣溫的升高,可促進代謝旺盛,導致頭髮生長加快之故。頭髮在白天比夜間的生長稍快。X射線可控制毛囊基質中的硫氫基化合物,從而引起暫時性脫髮。某些化學因素如鐵能影響角化形成,可能干擾胱氨酸參與角蛋白的組成,從而影響毛髮生長。紫外線、藥物、創傷、慢性炎症、皮膚病、局部按摩刺激等,對頭髮的生長與脫落也有一定的影響。 頭髮生長與蛋白質有何關係?不難理解,健康的頭髮有賴於全身的健康,而健康的身體離不開營養。如果把頭皮當作花園,頭髮當作花草、樹木,那麼頭皮需要耕種,頭髮需要養分。 頭髮的正常生長有賴於:毛乳頭內有供應頭髮營養的血管;毛乳頭周圍的毛母角化細胞分泌角朊和硬蛋白質而合成頭髮,使頭髮生長茂盛;毛母色素細胞分泌黑色素,合成色素顆粒,並充盈毛干,使頭髮烏黑。顯然,如果頭髮得不到各種必需的營養,就會枯焦、稀疏、脫落和早白。 據分析,頭髮成分中97%是蛋白質,頭髮的生長需要一定量的含硫氨基酸,而這種氨基酸人體並不能合成,必須由攝入的蛋白質來提供。假如人們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少於50克,就會造成人體蛋白質的嚴重缺乏,這勢必影響頭髮的生長。 能說明蛋白質與頭髮生長有關的最典型例子,要數發生在非洲黃金海岸地區土著民族兒童的一種惡性營養不良病,得這種病的兒童,其頭髮明顯減少,而且干、脆、無光澤、易拔脫,從正常的黑色變成淡紅色或白色。當患兒的營養狀況改善時,頭髮則很快變黑。但營養再度缺乏時,頭髮又很快變白。於是,同一根頭髮上就會出現像「斑馬線」一樣的黑白相間的顏色。這種特徵現象也見於患潰瘍性結腸炎或作部分腸道切除術而引起蛋白質攝入不足的病人。 滋養頭髮的食品有哪些?頭髮的生長除了需要足夠的蛋白質外,還需要一定量的碘、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故應多吃富含這些營養物質的食品。頭髮的顏色、光澤與甲狀腺素的分泌和微量元素有關。在海帶、紫菜中含有豐富的碘元素,能增強甲狀腺素的分泌。這些海藻類食物還含有鈣和鐵,多吃這些食品可以使頭髮烏黑髮亮。 菠菜、西紅柿、馬鈴薯和柿子等,含有較多的銅、鐵、鈷元素,這些都是合成頭髮的黑色素所不可缺少的食品。在大豆、花生、芝麻等食物中,富含頭髮中主要成分的胱氨酸、甲硫胺酸,可作為養發、護髮的營養食品。 維生素A、B、C、D、E、K都是營養頭髮的必需品,下列蔬菜和食品含有各種豐富的維生素:胡蘿蔔、西紅柿、南瓜含有維生素A,大豆、麥芽、大米、啤酒酵母含有維生素B,獼猴桃、鮮棗、草莓、柑、桔、捲心菜、菠菜、芥藍、芥菜等含有維生素C,動物肝臟、牛奶、魚肝油含有維生素D,闊葉蔬菜、植物油、糙米、花生、牛奶等含有維生素E,可以適當食用。 怎樣通過調整飲食來美髮護髮?飲食多樣化、飲食有節、葷素搭配、營養平衡,是養發護髮的基本飲食要求。 有的人食用過多的糖和脂肪,使機體產生大量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質,導致血液中酸毒素過多,頭髮漸漸就會枯黃且在發梢分叉。這時就應多吃含碘、鈣豐富的海帶、紫菜、豆類、牛奶、綠葉蔬菜、水果等,以及含鐵質較多的動物肝臟、瘦肉、蛋類等食物,以抑制血液中的酸性物質,保持機體的酸鹼平衡,從而起到防治頭髮枯黃的作用。 頭髮乾燥、沒有光澤、易折斷的人,可以吃些植物油和含多量蛋白質、維生素A、碘的食物,如海藻類食物及肉、蛋、牛奶、豆類。 體內缺鋅可影響蛋白質的合成,是導致突然脫髮的原因之一,缺鋅都應在飲食中適當增加海產品、牛奶、牛肉、蛋、海藻類食物。 過早生白髮者,如不是遺傳所致,就多吃麥片、花生、香蕉、雞蛋等富含維生素B6的食品,以利白髮變黑。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一生只建一座花園
※四種行為「毀」了女人一生
※這些話也許是你一生都在尋找的
※沈從文:相守一生,一生太短!
※有一種思念,要用一生去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