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生命中所有的陰影
心理引言:你是否會經常感到內疚、羞恥?或總愛責怪他人?你會對他人指指點點?這些都表明了,你無法接納自己的陰影面。怎麼辦呢?作者給了你4個步驟,讓你愛上自己的陰影。 ——心靈咖啡網
跟生活中的所有事物一樣,陰影的創造也需要一個過程。沒有人打算要增強陰影的力量,但其實我們都在這麼做。
只要你做下列的事情,陰影就會增加:
感到內疚和羞恥。每個人都難免有錯,沒有人是完美的。但如果你對自己的錯誤感到羞恥,對自己的不完美感到內疚,陰影就會獲得力量。
需要找個人來責怪。一旦你認定內心的痛苦是個道德問題,你就會理所當然地責怪一些你認為在某方面不如你的人。
忽略自身的缺點,對周圍的人指指點點。這就是投射的過程,對此很多人都不知道或不太理解。但無論什麼時候你想將某件事情解釋成是上帝或魔鬼的行為,你都在投射。識別出「他們」的過程也是一樣-「他們」就是壞人,引發了所有問題。如果你認為問題都是「他們」造成的,你就是把自己的恐懼投射到了別人身上,而沒有勇於承擔責任。
我們已經邁出了消除陰影的第一步,就是揭露了它的滋生過程。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首先你認為自己必須保守秘密,然後這些秘密不再是悄然潛藏其中,而開始讓你感到羞恥和內疚。自我批判於是開始了。而自我批判讓你覺得實在太痛苦,所以你要去外面尋找一個人來充當你的替罪羊。這個循環最終導致了孤立和否定。一旦你發現自己掙扎於罪惡和邪惡感中,你就看不見那個可以拯救你的基本事實。這個基本事實不是魔鬼的救贖,而是你作出了簡單的選擇,從而心甘情願地進入了這整個過程。因此,要想逃出這個牢籠,你只需要作出相反的選擇即可。
在下面的內容里,我把選擇分成了四類:
1。停止投射
2。鬆開,放手
3。放棄自我批判
4。重建你的情緒體
這是生活給每一個人提供的選擇。我們總是作出與之相反的選擇。陰影說服我們去責怪別人,而不是自己主動承擔責任;它告訴我們,我們是不值得愛和尊重的;它宣揚憤怒和恐懼是生命的自然反應。我們都陷入了這些災難性的選擇之中。它們扼殺了我們的生活,趕走了所有的喜悅。因此,沒有比改變這一過程更緊迫的事情了,越早越好。
第一步:停止投射
根據榮格的研究,陰影讓我們忽略自己的弱點,並把這些弱點投射到別人身上。那個你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感覺,變成了其他人不夠好。這裡有無數類似的例子,有些是瑣碎的小事,而有些則是生死攸關的問題。最近有位電影新星被批評減肥過度,而與此同時,整個國家卻變得更胖;反戰運動被公開指責為不愛國,而每個納稅人所繳納的錢卻是為了殺死一個從未做過任何傷害美國利益的他國公民。每個人都把投射作為防禦系統,以迴避觀察自己的內在。
我們需認識到,這其實是一種無意識的防禦。這個投射模式是:「我沒法承認那是我的感覺,所以我想你是那樣覺得的。」因此,如果你感覺不到自己的憤怒,你就會給社會的某個團體貼上暴力和可怕的標籤;如果你下意識地產生了你認為是禁忌的性取向,比如同性戀,你就會認為是別人讓你有這樣的感覺的。
投射是非常有效的。「我OK,但你不是。」在此基礎上,就出現了一種虛假的自我接納。然而,真正的自我接納是延伸到其他人的,如果你自己OK,那我們就沒有理由給別人貼上「不OK」的標籤。
你在投射嗎?
下面是投射常採取的典型形式:
優越感:「我知道我比你更好。你應該看到這一點,並承認這一點。」
不公正:「這不公平,這些壞的事情都發生在我身上。」「我不該受到不公正對待。」
傲慢:「我根本不想理你,你的存在惹惱了我。」
防衛:「你在攻擊我。我不會聽你的。」
責怪:「我什麼都沒做,都是你的錯。」
理想化他人:「在我小時候,我的父親像神一樣。」「我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好的。」「我嫁的那個男人是我的英雄。」
偏見:「你知道他們是什麼樣的人,而他是其中之一。」「小心,他們的好意是危險的。」
嫉妒:「你想要背叛我,我看得出來。」
第二步:鬆開,放手
為什麼放棄消極的情緒那麼難?
原因不止一個。首先,消極情緒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每一次當你生氣或焦慮時,在陰影中都有更多這樣的情緒。第二,消極情緒是有黏著性的,就像我們牢牢抓住它一樣,它也牢牢地抓住我們。這是情緒的一種生存機制-情緒認為它們有生存的權利。和你一樣,你的情緒想證明自己的存在。它們給出理由,編造一個令人信服的故事。儘管如此,一旦你知道了該如何去做,你就可以放棄消極情緒。
這個過程首先是要承認你的情緒,不論你多麼討厭它們,並把它們帶到表面來。我們已經討論過這一步。現在你需要脫離消極情緒。這裡有一個平衡的行為,因為你想要承擔責任(「這是我的」),卻不想與你的消極情緒產生共鳴。一旦你了解了你的真我(它超越了陰影),消極的情緒就不再是你了。因此,像對待過敏或流感一樣對待消極情緒吧,它們只能暫時改變你的狀況。過敏是發生在你身上,但它不是你;流感帶來了痛苦,但這並不意味著你註定要成為一個痛苦的人。
當你找到了消除消極情緒黏著性的辦法時,你將變得更加獨立。以下語句或許對此有幫助:
我可以戰勝它。它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以前我就有這樣的感覺,我可以應付它。
攻擊別人不會讓我好受。
如果你能把這些話付諸行動,那麼你的應對技能就會增強。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你需要有決心。你必須想要脫離消極情緒,定位,耐心,自我覺察。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你會自動脫離負面情緒。
與此相反的是,當你有以下想法時,就會將自己繼續粘在負面情緒上,從而增強了其黏著度:
我覺得很可怕。我不該這樣的。為什麼是我?
有人要為這件事負責,並不是我導致事情發生的。
我可以把責任推給誰?
這使我發狂。
沒人能幫助我。
我怎麼能分散注意力,直到這種感覺消失?
西方人用「超脫」這個詞來區別於東方的「宿命論」或「漠不關心」,那麼讓它成為你用積極方式重新定義的第一個詞好了。超脫不是表示冷漠,它表明你真的不想讓消極情緒一直纏著你。
第三步:放棄自我批判
你得到那些你認為你應該產生的情緒。然而許多時候,這些並不是你想要的情緒,根本不是。除此之外,每個人都在玩著用好情緒來替換壞情緒的遊戲,這實質上就意味著自我批判。沉溺於「壞」的情緒中-憤怒、恐懼、嫉妒、敵意、受害、自憐和侵略-意味著這個自我形象需要這些負面情緒。沒有兩個人以相同的方式使用情緒,我們都在用各自獨特的方式建立各自的身份。有人用恐懼來激勵自己克服挑戰,有人則用它來變得依賴他人、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有人用憤怒來控制周圍的人,有人卻害怕表達憤怒,從不表現出來。然而,你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是與你的每一種情緒綁在一起的。
任何情緒都是有效的,但是當你加進自我批判的成分時,任何情緒都可能是破壞性的。當愛錯位、扭曲或被拒絕時,它可以奪去人的生命。「我只是想幫忙」聽起來像意味著關愛的積極宣言,但多少次它也意味著不受歡迎的打擾?任何時候,只要你願意,你都可以塑造一個沒有自我批判的自我形象。無數人想要如此,也有幾乎同樣多的專家告訴我們如何來做到。但是如果你的情緒產生了消極影響,你將無法創建你想要的自我。如果像憤怒和恐懼這樣的主要情緒都能夠隨心所欲、自行其是,你很難自我感覺良好。那麼該怎麼辦呢?抑制和壓制沒有用,對負面情緒放任不管也行不通。
我非常重視同情。如果你可以看著自己說「沒事,我明白」,你就同時做了兩件事情-你把判斷從你的情緒里挑了出來,並且允許自己做你自己。我們總是傾向於向外散發同情心,同情他人、他物,卻常常忘記同情自己。我曾遇到一個年輕的女孩,是她讓我思考這個問題。她走過來問我一個問題。
「我一直在聽人說話。」她說,「我只是想知道,我是不是同情心過剩了?」
我請她描述一下當她聆聽別人說話時發生了什麼。
「這很奇怪,」她說,「當我早上起床時,我聆聽我的家人,然後同情他們。從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就一直這樣。工作時人們對我傾訴他們的煩惱,因為他們知道我會同情他們。但最近甚至街上的陌生人也會突然走到我面前,告訴我他們的麻煩。我聽到了各種各樣的故事。」
「你總是花時間來表達同情嗎?」我問。她點點頭。
「我認為你並不是在傷害自己。」我說。她看上去鬆了一口氣。我接著說:「事實上,我認為你非常偉大,可能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很感謝你能這樣做。」
這有點兒出乎意料,她很尷尬。很少會有人說我們的主要問題是對他人的同情心過剩。
「但也有陷阱。」我告訴她,「同情是慈悲的代名詞,而『慈悲』就是要一起受苦。對此我們必須劃清界限。如果你的同情讓你筋疲力盡,那麼它就沒有得到恰當的使用。它不能壓垮你或使你覺得你像你同情的那個人一樣感覺糟糕。」
同情的價值對給予的人與接受的人是一樣的。後來,我想過它是怎樣發生效用的。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判斷的聲音,我們稱之為良知或超我。這聲音不是來自外部的判斷或父母,但它獨立工作,評價我們和我們思想的價值。比如,你對某人亂髮脾氣,後來覺得愧疚,你腦袋裡的判斷之聲會說:「你錯了。你可能會有麻煩,你活該。」也許這些話從某個角度來說是有幫助的。但是,這個判斷之聲就是你自己,因此如果批判你,它實際上就是批判自己,而沒有獨立、客觀的判斷在裡面。那個認為你是錯誤或壞的聲音是虛構的角色,你會發現這個角色從不同情他人。為了保持凌駕於你之上的權力,它必須恐嚇你。
如果你開始同情自己會怎麼樣?內在的評審團將會慢慢解散。在這個年輕女人的故事中,我覺得她沒有自私地保留她的同情,就像人們說「在看到我的朋友有多壞後,我對自己感覺更好」;相反,她通過傾聽為同情打開了一個通道。我們必須對自己也這樣做。如果該通道是通向上帝的就更好了。最高程度的慈悲具有療愈的作用。當你對別人表示同情時,別人的疾苦就被了解到,並被傳遞到了一個更高的意識層面。
我們不是在談論放棄自己的良知。但是,當良知變成懲罰,讓你感覺沒價值時,那它就做得太過了。現在是時候釋放將你束縛於狹隘觀念之中的判斷了。在靈性或上帝的國度-隨便你叫它什麼-痛苦是可以被治癒的。通過你的同情,你對療愈性的能量打開了一條通道。渴望成為這樣的通道,這是生活最大的樂趣,當然也是最純粹的樂趣。
第四步:重建你的情緒
任何消極情緒出現時,你都可以用新的東西取代它,我把這個叫做重建你的情緒體。我們腦海中都有一個理想身體的形象-修長、健康、年輕、美麗、有朝氣。但是,我們沒有把它們轉化為我們的情緒。情緒,像身體一樣,必須好好地滋養。如果總是一遍一遍對世界作出相同反應的話,那它就會變得毫無生氣;如果長期接觸毒素和不良影響的話,它就會患病。
每當你感覺到消極情緒,你的情緒就會表達不適、酸痛、疲勞或疼痛。注意這些癥狀,就像你身體的疼痛和不適一樣。如果你的鞋子里有一顆石子,你會毫不猶豫地把它拿出來。然而,你忍受了多久我們情緒中的石子?在許多方面,我們應該轉移自己的重點。想想我們為避免老化所花的時間和金錢。我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確保自己身體健康。然而諷刺的是,情緒對老化是免疫的。情緒不會變老,因為青春和新生的源頭總是近在眼前。你的情緒應保持精力充沛、警覺、靈活。我認為有一個詞-「存在之輕」-可以涵蓋所有這些品質。
孩子自然會感到輕快。他們玩耍,大笑;他們忘記創傷,迅速恢復;不管感覺到什麼,他們都會表現出來。這種無憂無慮的時光可能不會持續太久。密切觀察一個年幼的孩子,你可以看到他們未來受苦的趨勢,因為陰影在教會他們投射、責備、內疚以及其他。這就是為什麼對每個人來說,重建情緒是最好的長期戰略-你的未來取決於你在多大程度上釋放自己的過去。關鍵是有一個願景,然後你可以每天實現。目前不缺詳細的建議,包括這本書和許多其他的材料都是很好的資源。但是如果沒有願景,最好的建議都會變得雜亂無章。
重建情緒的願景至少包括以下幾點設想:
變得更加完整。
學習有較強的恢復能力。
消解過去的惡魔。
治療舊的傷口。
為自己期待最好和最高。
樹立現實一點兒的理想。
貢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幫助他人。
慷慨一點兒,尤其是對你的心靈。
看透你的恐懼。
學習自我接納。
與上帝或更高層次的自我溝通。
重建情緒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變得更加完整。情緒不能孤立地被改造,它們與思想、行動、志向、願望和關係融合在一起。你每一種無形的感覺都會向外影響到你的環境、你周圍的人,最終會影響到社會和整個世界。經過多年來與成千上萬的人一起工作,我意識到,如果沒有整體性,我們所有的創造就只是換湯不換藥。因此,讓我們看看是否能夠把你的生命作為一個現實、一個過程,其中包括了你曾有過的或將有的每個思想和行動。
這聽起來可能相當龐大,但為了避開幻覺迷霧,唯一的出路就是現實。事實上只有一個現實,你沒有辦法與它分離,而且當你看到生活在整體中的巨大優勢後,你也會希望不要與它分離。你的自我-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龐大的支撐-不是你的真我。事實上,正如佛陀所說的,它完全是一個幻覺。你每天保衛的那個自我只是讓自我感覺好受的虛構之物而已。然而,自我沒有意識到的是,如果放棄了狹隘、自私,它會感覺更好。在這種情況下,真我就會出現。然後-也只有那時-就可能會實現整體性。
自由不是道路的終點,只是起點
整體通過吸收陰影,從而戰勝了陰影。邪惡和不道德的行為不再是孤立的。我在前面提到過,破壞生態系統就是人們可能否認或掩蓋不當行為的例子。但隨著觀念的改變,我們發現,生態系統完全是相互關聯的。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影響其他人,這個星球沒有任何一部分可以被分離開來,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免受生態危機的影響。整體性改變了我們的整個視野。
如果你承認並接受你的陰影,實際上這是對你的一種滋養,因為生活的整體就是在滋養-也就是,生命的存在是為了維持生命本身。當我們陷入善與惡的對抗中,我們就把自己有限的視野給框住了。畢竟,即使有人犯下暴力罪行、發起戰爭或傷害他人,違法者的細胞和器官也不會停工。身體是效忠於生命的,無論頭腦變得多麼混亂和衝突。
(部分內容選自《陰影的力量》)
推薦閱讀:
※這幾條不要當玩笑,它依然是很多人的陰影,改運必修之風水!
※【印度研究】楊怡爽:達利特對曼蒂爾-印度大國夢想的陰影
※※100種造成童年心理陰影的可能※
※陰影也是可以很美,因為那是光的賜予
※【佳片有約】大壩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