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腹瀉反反覆復總不好,這幾個穴位輕鬆搞定

我家米兒5個半月了,這期間有過幾次腹瀉,總是反反覆復,我們沒有去醫院,沒吃藥,也沒打針,因為我和米兒的爸都是學中醫的,所以就自己在家做做小兒推拿,效果很顯著。今天把方法分享給大家。

小兒腹瀉,是兒科常見病之一,主要是以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樣便為主要癥狀。中醫認為,小兒五臟嬌嫩,肌膚薄弱,冷暖不知自調,容易感受外邪;另外小兒脾常不足,運化能力弱,飲食不知節制,如果餵養不當皆容易導致腹瀉。中醫將小兒腹瀉大致分四種症型:寒濕瀉,濕熱瀉,傷食瀉和脾虛瀉。常見於受涼和傷食兩種原因引起,今天就和大家具體分享這兩種癥候的治療手法。

寒濕瀉

癥狀:寒濕瀉,多由感受風寒,受涼引起。一般大便瀉下清稀,或如水樣便,色淡而不臭,腹痛喜溫喜按。或伴有感冒癥狀,小便清長,舌苔薄白或白膩。

治法:散寒化濕,溫中止瀉。

穴位:推三關,揉外勞宮穴,摩腹,補脾經,補大腸各300次,揉龜尾穴,推七節骨各100次。

方義:推三關,揉外勞宮穴可以溫中散寒,補脾經,補大腸,摩腹可以健脾化濕,揉龜尾穴,推七節骨可以理腸止瀉。整個穴位配伍在一起,相互協同,可以共奏散寒化濕,溫中止瀉的功效。

推三關:前臂外側緣,從腕橫紋到肘橫紋一直線

揉外勞宮:大拇指環形運動揉按

補脾經:大拇指外側緣由指尖到指跟一直線

補大腸:食指外側緣從指尖到指根一條直線

龜尾穴:大拇指指腹點揉按

推七節骨:第四腰椎至尾椎一直線。實證:從上往下推。虛症:從下往上推


傷食瀉

癥狀:乳食不節引起的腹瀉,一般大便夾有奶瓣或沒消化的食物殘渣,氣味酸臭,或臭如敗卵(如臭雞蛋的味道),或者伴有嘔吐,吐奶等癥狀,且嘔吐物酸腐味,小兒常常不思乳食,夜卧不安,經常吵鬧,中醫所謂「胃不和,則夜不安」舌苔垢濁或厚膩帶黃。

治法:消食導滯,運脾止瀉

穴位:補脾經,運內八卦,摩腹各300次,清胃,清大腸,退六腑各200次,推七節骨,揉龜尾各100次。

穴位意義:補脾經可健脾消食,運內八卦能消宿食,降胃逆。逆時針摩腹可以消宿食,止腹瀉。清胃,清大腸,退六腑能清胃熱,消食導滯。揉龜尾,推七節骨可以理腸止瀉。上述穴位配伍,可以共同起到消食導滯,助運止瀉的功效。

內八卦: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的2/3為半徑做圓周。順時針運動稱運內八卦。

清胃經:大魚際橈側緣赤白肉際(掌背與掌心交匯處)由掌根到拇指根一條直線

這裡需要提醒各位寶爸寶媽,如果腹瀉合併細菌感染或炎症,請結合臨床。


推薦閱讀:

想要突破自己?先學會輕鬆跑吧!
簡單四步,輕鬆告別乳腺增生
人民日報:無人駕駛、網約車智能派單、優化通行信號燈、高效規劃路徑人工智慧+ 出行更輕鬆(聚焦高質量發展·關注人工智慧④)2018-02-02 本報記者 劉志強
寶寶一直不睡好崩潰,用這4個辦法不搖不晃輕鬆入睡
愛美女生輕鬆瘦身 用按摩的方式減掉腿部贅肉

TAG:寶寶 | 腹瀉 | 輕鬆 | 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