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想拿奧運金牌改善家境,范可新首先是」家庭英雄「

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賽,四位中國選手被判犯規。先是男子1000米的任子威、韓天宇,再是女子500米的曲春雨、范可新。而韓天宇和范可新都是有望為本屆冬奧會中國代表團奪得首金的扛鼎選手。

賽後,身為世錦賽五冠王的范可新強忍著淚水,說自己拼盡全力了。接下來還有團隊接力,一定要全力以赴,拿下那枚金牌,「其實特別特別想拿奧運金牌,這兩天睡覺都在想!但奧運會就是這樣。」

有關此判罰的後續爭議以及「裁判針對中國選手」的輿情在網路間發酵著。范可新對此表示:「我不去解釋什麼,裁判認為我和對手有接觸影響了對手,每個運動員超越多多少少會有身體的接觸,看裁判的尺度,我不去解釋。」

作為四年才關注一次冬奧項目比較外行的電視觀眾,我不太敢輕易表達情緒。但種種跡象表明,短道速滑是一項「容易引發裁判主宰」的運動項目。在這裡,我不是說裁判「葫蘆僧亂判葫蘆案」,而是說裁判「自由心證」的執法尺度很容易波及該項目的賽事結果。

其實,自平昌冬奧會開賽以來,韓國媒體就一直在盯視「眼中釘」范可新,並毫不客氣地把她稱之為「犯規王」。

在「誰是犯規王」的話題上,中韓媒體已經不是首次打嘴仗了。其中影響較大的一次,是在上屆索契冬奧會1000米短道速滑決賽中,范可新在最後衝刺階段拉拽韓國對手朴勝義,這一匪夷所思的動作被賽場大屏幕反覆播放。

韓國媒體當時報道稱:「中國選手范可新採取非公平競技的陰招,試圖拉拽處在領跑位置的韓國選手朴勝義,但最終沒有得逞。朴勝義為韓國隊再添一枚金牌。」

印象中,2017年2月札幌亞冬會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比賽同樣很有故事。

我饒有興趣地翻出了去年關於此事的一篇報道:「賽程後半段,沈石溪漸逐漸追趕上了范可新,並在最後一圈時對其發起內道反超。沈石溪的這次超越沒有完成,卻將范可新擠出賽道,而范可新也做出了手部阻擋沈石溪的動作,賽後兩人雙雙被判罰犯規,無緣獎牌。裁判給出的理由是:沈石溪內道強行超越,客觀上擠到了范可新。而范可新伸出左手,也有一個阻攔和拉人的動作。一直在第四位滑行的臧一澤則率先撞線,這是中國短道速滑隊在本屆亞冬會上的首枚金牌,同時實現了亞冬會「七連冠」的偉業。」

賽後,有韓國網友因此指責范可新為「冰霸」。

本次中國短道速滑隊四人被罰下之後,我有些同意朋友圈一位體育編輯的看法:「冬奧會如果需要取消一個項目,希望把這個名額留給短道速滑,除了能教會人咋使壞、咋報復、咋厚臉皮、咋爾虞我詐,其他的沒啥了。

不過這幾天,我讀到了一篇講述范可新如何通過艱苦訓練改變全家人生活困境的故事,我又改變了這一想法。

范可新小時候住在黑龍江七台河市一個半地下室的小屋。屋子只有十多平米。一張大床,一套修鞋用的工具。十年時間,父母、哥哥,范可新一直住在這間小屋裡。

范可新從小有一個習慣,和媽媽一起去撿廢品。《七台河日報》稱,范可新小時候身上穿的那條褲子還是母親聶桂玲從垃圾箱里撿回來,二次加工過的。成名後的范可新並不迴避這段苦難的童年經歷,「沒有什麼不能提的,家裡條件就是那樣。那時候瓶子還有紙盒子都可以賣錢。回家有一段路,當玩了,撿回家,攢起來就可以買筆,本子什麼的。」

范可新去短道速滑訓練場,問的第一句話也跟錢有關,「你們這兒收費嗎?」當得到「不收費,來練就行」的回答後,范可新就喜歡上了這個項目。

每次比賽結束,記者問起假期如何安排時,她的第一回答都是回家陪家人。她把自己的工資卡交給了母親。

微博上,她會定時的祝父母節日快樂。「我不可能讓父母白付出那麼多,我必須有很多的東西來回報他們。改變一下生活,改變一下家庭條件。」范可新說。

25歲的范可新如此渴望著這枚奧運金牌,原因之一就是能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態,「為自己去爭一些榮譽,給家人帶來一些物質上的東西。」

看過張曉舟先生當年一篇被譽為「奧運最好專欄」的文章,是寫農村舉重運動員唐功紅的,題目就叫做《從農婦到貴婦》。他用飽蘸人性光輝的筆觸寫道:「我向來不喜歡女子舉重,但讓更多的窮苦女孩子有脫貧的機會這就足夠了,奢談什麼美感什麼終極關懷。如果是從前,她們肩上扛的恐怕是一堆孩子,而不是為國爭光的杠鈴。或許,奧運金牌能夠減輕一些東西,哪怕是給卑微者帶來一點快樂。唐功紅是英雄,但她首先是家庭英雄而不是什麼民族英雄,是改善了家境的爭氣的好女兒。」

范可新,就是改善了家境的爭氣的好女兒。

也因此,短道速滑項目不應該被取消。


推薦閱讀:

我特別喜歡這幾段關於行善積德的語句送給你們
30個卧室空間的特別處理 2013年12月19日
女生身材特別棒, 對男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演練42式太極拳及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什麼地方?
哪些胎記,家長需要特別警惕呢?

TAG:家庭 | 家境 | 英雄 | 改善 | 金牌 | 特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