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的獨特紋飾--鳳鳥紋
浙江餘杭反山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的玉琮、玉鉞上刻劃的鳥紋,鳥頭、翼、身均變形誇張,滿刻捲雲紋、弧紋,被稱為神鳥,上海青浦福泉山玉琮,館藏玉壁上也有明確的鳥紋,商周青銅器鳳紋圖像在史前良渚文化的玉器裝飾中多有體現,馬承源先生等諸多師長的文章中多有論述。
商周青銅器裝飾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普遍在器物的表面鑄刻各種各樣的動物圖像。這些動物,既有古人飼養的,更有一些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的怪獸,諸如龍、鳳、獸面和各種獸體的變形等。1973年陝西岐山賀家村出土了一件商代晚期的鳳柱斝,雙柱上裝飾有立體的鳳鳥,鳥冠作高聳、橫向排列的鏤空羽毛形狀,冠後部又有下垂的翎羽與鳳鳥的尾部相接。
花冠鳳紋盛行於西周時期,花冠是鳳頭部長冠的修飾,有作長羽飄舉狀,或垂於胸前,或垂至足部後向上翻卷,1976年江蘇丹陽司徒鄉窖藏出土的西周時期的鳳紋尊,口沿下飾以瓣形花紋等分為四組,每組內飾有兩隻長尾鳳鳥,首尾彎成「S」形。腹部飾兩對大型鳳鳥紋,目呈乳丁狀凸出,分尾,作回首狀,巨冠向後捲曲。這些誇張、華美的高冠,把鳳鳥從現實生活中具象的鳥類中分離出來,自然隱含有商周青銅器工匠的創作動機和時人的世界觀,相似的器物中原多有出土。
餘姚河姆渡文化便有以飛鳥為題材的原始藝術品,著名的雙鳥朝陽紋象牙蝶形器,彩陶上的鳥紋裝飾主要流行於仰韶文化的半坡、廟底溝類型和馬家窯文化,以廟底溝類型彩陶的鳥紋裝飾為最常見,東北地區的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中,經常出土有圓雕的玉鳥。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除了有部分圓雕玉鳥外,多見在璧、琮、冠狀器、三叉形器、鉞等玉器上刻劃圖像精美、線條纖細的鳥紋。這些史前原始藝術的鳥紋題材,分布地域非常廣泛,但往往以具象的飛鳥為多見,當然也出現了抽象化、圖案化的趨勢,如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彩陶正面鳥紋,以一個圓點表示鳥頭,以一個弧形的三角表示飛翔的鳥身,以三條短豎線表示鳥的三足,鳥紋被圖案化了。
圖畫於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彩陶盆上的人面魚紋圖像中人面銜魚和魚銜雙耳的特徵,與《山海經》記載的神或巫雨師等「以蛇貫耳」的奇特裝束,非常類似。《山海經》是古代巫師口耳相傳,到戰國——秦漢時代由文人整理而成的古籍,保存了較多的中國古代神話資料。《山海經·海外東經》記載:「雨師妾在其北,其人為黑,兩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奢比之屍在其北,獸身、人面、大耳,珥兩青蛇」 那麼,是否是巫師就得戴高冠呢?答案是肯定的,世界上眾多文明中頭飾都是高聳,我國東北地區的赫哲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處於原始部落狀態的少數民族薩滿(巫師)所戴的薩滿帽,也多以鹿角做頭飾,高聳多叉的鹿角被認為是薩滿庇護神的儲藏所。這些民族學、文化人類學方面的資料,也從另一個側面驗證了戴高冠是古代巫師最為明顯的標誌。
既然在史前原始社會,高冠是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尤其是體現在原始巫術方面,那麼,商周青銅器上以高冠為主要特徵的鳳鳥紋,也不是當時工匠的偶一為之,特別是到了商末周初及至西周中期昭、穆之時,青銅器紋飾中鳳鳥紋大量出現,西周早期到穆王、恭王,有人稱之為鳳紋時代,因此,鳳鳥紋圖像的形成,必定也與原始巫術有關。螭魅魍魎,莫能逢之,「協於上下」便是溝通天地,青銅器具有如此功能。
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春秋戰國時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鳳紋也展現出新的風貌,這從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尋得端倪。龍鳳九彩綉衾上的鳳紋長冠長翼,婉轉翩躚,姿態柔美動人,湖南長沙出土的「彩繪三鳳漆盤」和「彩繪雙鳳漆盤」上的鳳紋婉曲秀麗,嫵媚多姿,曾侯乙,馬王堆等出土文物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本文器物為上博、鎮江博物館,山西博物館、西安博物館、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等館藏)。
推薦閱讀:
※深夜驚奇 · 我媽有獨特的生活技巧
※提花織法獨特的開衫馬甲
※風情獨特的湘西名鎮芙蓉鎮
※京城裡氣質最為獨特的烤鴨店 用心只為品質
※【朱漢民】儒家「文化軟實力」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