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星球內部可能的氣體、液體、固體層次

2018.4.30

地球表面物質運動包括板塊運動、洋流運動、氣體運動、生物運動,具有星際普遍性、比較活躍和顯而易見的是洋流運動和氣體運動。

地球存在地日和地月兩個星際對偶磁場,是否存在第三個還不清楚,因為內地核是否相對獨立、地月之間是否還有對偶物質聚集並與內地核形成共同磁場還不清楚。大氣層、地殼、地幔同屬地日磁場對偶層次,地表物質反映地幔物質運動的可能性遠遠高於反映地核物質運動的可能性。

分析《元素周期表》,不同周期元素可能對偶星球的不同層次形成,熔點變化反映不同層次的溫度變化,也就是光子密度變化,不同分區具有相對統一的變化規律。D區元素熔點最高,p區相對較低,s區域和ds區域是過渡區域,各有兩個熔點差別很大的化學元素,P區的0族元素全部是氣體元素。

熔點高低未必決定元素在星球內部的物質形態,卻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氣體元素也可能以化合物和固體的形式存在,獨立形態以氣體形態存在的可能性更大。

地震波可以部分反映星球內部的物質形態,地幔和地核之間可能存在地日和地月兩個磁場的磁懸浮,或氣體層次兼而有之,低沸點元素在高溫下很可能氣化。

地殼和軟流層之間沒有磁場分割,也有地震波異常,所謂「莫霍面」,是否惰性氣體、低沸點元素氣體和石油、天然氣、二氧化碳、地下水、低熔點元素液體聚集?也未可知。

地球表面物質的運動是很有規律的,是否反映地幔物質的運動很有規律?

地球大氣的不同層次是否對應地幔不同層次相對運動?如果確定,對於氣象學和天體物理的發展都是「福音」。

熱核聚變很可能產生降溫效果,因為大量光子轉化為化學元素。所以,星球內部的溫度並不統一。局部的熱核聚變很可能產生局部溫度和磁場的巨大變化,對偶在星球表面形成熱帶氣旋和龍捲風。有規律的聚變反應會形成有規律的物質運動和磁場變化,對偶形成星球表面物質運動的相對規律性。所以,將二者結合起來研究有益於兩個學科的發展。

恆星表面的熊熊烈焰不代表整個恆星都是火球,就像地球大氣邊緣的熱層不代表地球不同層次的溫度一樣。

任何化學元素都可能有「三相態」,氣體和液體的變化較為明顯,相對容易,固體形態的變化相對微小、隱秘,通常帶來破壞性後果。所以,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我原來以為星球內部冷熱層次交替出現組成對偶層次,現在也不敢確定,因為決定物質形態的因素很多,同一溫度不同元素、不同重力條件也會有不同物質的不同形態;熱核聚變相對容易,冷核聚變相對困難。

生存條件制約了人類對事物的觀察,技術條件、學習條件也有制約。所以,我的看法大多來自推理,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可怕的溫室氣體
家裡只要種上這些植物,能吸掉大部分有害氣體
無眼界告訴你一些氟氣的小知識
香港大黃鴨變片皮鴨:只是放氣體檢

TAG:星球 | 液體 | 氣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