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北宋 朱敦儒《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後》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

[譯文] 月有重圓星有聚,卻為何離散的人兒不能在一起。

[出典] 北宋 朱敦儒 《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後》

註:

1、 《臨江仙》 朱敦儒

直自鳳凰城破後,擘釵破鏡分飛。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2、注釋: 直自:自從。 鳳凰城:因漢長安城中有鳳凰闕,故漢唐時長安又稱鳳凰城;或曰,相傳秦穆公之女弄玉曾吹簫引鳳降於京城,故後稱京城為鳳凰城。此處指北宋都城汴京。 擘釵:釵為古代婦女頭飾,常充當定情信物,又或在分離時各執一半,以為將來複合之憑證,謂之擘釵,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破鏡:據孟棨《本事詩o情感》載,南朝陳將亡時,駙馬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破一銅鏡各執一半,為重聚之憑,後果據此團圓。擘釵、破鏡後常代指夫妻在戰亂中分離。 杜鵑:據《成都志》載,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後魂化為鳥,是為杜鵑。 塞雁:雁為候鳥,每年春季由北自南遷徙,古時相傳有雁足傳書之事。 一十四番:一十四年。

3、譯文1: 自從鳳凰城破後,擘釵破鏡分開。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月解重圓星解聚,為什麼不看見人歸來? 今年的春天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年回。 譯文2: 自從都城被攻陷,夫妻們失散流離。遠在天涯海角無信息。在東北遼東海濱地,相見只有在夢裡;遠在西方玉門關,想得人魂斷神移。 月有重圓星有聚,卻為何離散的人兒不能在一起。今春依然苦聽杜鵑啼。年年關注著邊塞飛回的大雁,這已是第一十四回別離。

4、朱敦儒(1081-1159)宋代詞人。字希真。洛陽人。靖康、建炎間,屢召不起。紹興三年以薦補右迪功郎,紹興五年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鴻臚少卿,秦檜死,依舊致仕。紹興二十九年卒。有詞三卷,名《樵歌》。 早年以清高自許,兩次舉薦為學官而不出任。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有人向朝廷推薦朱敦儒,言敦儒有經世之才。高宗於是下詔任他為右迪功郎,並命肇慶府督促他赴臨安任職。敦儒仍不肯受命,在眾親朋的勸說下,他方應詔前行。到了臨安,賜進士出身,授予秘書省正字,爾後兼兵部郎官,遷兩浙東路提點刑獄公事。後因發表主戰言論,並與主戰派李光等人一道,受到右諫議大夫汪勃的彈劾,於1149年被免職。不久,上疏請求退居嘉禾,晚年在秦檜的籠絡下出任鴻臚少卿。 朱敦儒最大的貢獻是在文學創作上,其詞作語言流暢,清新自然。他的詞風可分為三個階段:早年詞風濃艷麗巧;中年的詞風激昂慷慨;閑居後詞風婉明清暢。由於家庭富裕,所以早年居洛時,經常狎妓怡游,尋訪洛陽一帶的山川名勝。他在後來所寫的詞中,曾對這段浪漫快樂的生活做過深情的回憶。 南渡之初,朱敦儒站在主戰派一邊,所寫的詞比較具有現實意義,多憂時憤亂之作,「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沉痛凄愴,非常感人。到了晚年,過著閑適生活,詞中充滿了浮生若夢的消極思想與詩酒自放的頹廢情調。 比起北宋末的多數詞人來,他在題材開拓方面作了很多努力,除了憂時憤亂與閑適生活兩類詞外,還有宮怨、遊仙以及諷刺世情方面的作品。他後期的詞,語言清新曉暢,明白自然,並常以尋常口語入詞。總體而言,他的詞風格曠達,一掃綺靡柔媚的風氣,繼承蘇軾而又有變化,自成一家,在當時詞壇上佔有獨特的地位。 詩詞的表現功能還有所區分--詞多言情,詩多言志和敘事。李清照也恪守這種慣例。朱敦儒則進一步發揮了詞體抒情言志的功能,不僅用詞來抒發自我的人生感受,而且以詞表現社會現實,詩詞的功能初步合一,從而給後來的辛派詞人以更直接的啟迪和影響。辛棄疾《念奴嬌》(近來何處)詞就明確說是「效朱希真體」,陸遊年青時曾受知於朱敦儒,為人與作詞都受朱敦儒的熏陶,他的名作《卜運算元·詠梅》即與朱敦儒的《卜運算元》(古澗一枝梅)風神相似。

5、首句「直自」即「自從」的意思。鳳凰城又稱鳳城、丹鳳城。杜甫《夜》詩:「步蟾倚杖看牛斗,銀漢遙應接鳳城。」趙次公《杜詩注》云:「秦穆公女弄玉吹簫,鳳降其城,因號丹鳳城,其後號京都之城曰鳳城。」《三輔黃圖載》「漢長安城中有丹鳳闕,後因稱長安為鳳凰城、鳳城。」不管從哪一說,鳳凰城是代指京城。這裡是指北宋京城汴京。金兵攻陷汴京,殘酷的侵略戰爭給北宋朝野上下都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當時,無論官吏、士紳、庶民都紛紛逃難,不知多少家庭被毀滅,親人失散,骨肉分離,這就為第二句提供了歷史背景。「擘釵破鏡分飛」,就是指的夫妻離散。「擘釵」,出自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破鏡」出自孟棨《本事詩·情感》:「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後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時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謂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國亡,必入權豪之家,斯永絕矣。若情緣未斷,猶冀相見,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鏡,人執其半……。」唐明皇與楊貴妃的生離死別,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的兩地分離,都是由於殘酷的戰爭打破了他們的寧靜生活,使恩愛夫妻生生離別。這首詞中的主人公同樣也是由於金兵發動的侵略戰爭才迫使他們「擘釵破鏡」的,都是戰爭的直接受害者。用典切貼,容易喚起人們的聯想。兩句均為敘事,但敘事中都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 「人有悲歡離合」,如果是在正常情況下的夫妻暫別,去有定所,離有歸期,這是常事,在人的感情海洋中不會引起狂濤激浪的衝擊。但詞中主人公的家庭拆散,夫妻分離都是在戰火紛飛的時候突然發生的,彼此去向不明,後會無期,天涯海角,各處一方。被強迫分散的夫妻、親人,多麼想得到對方的消息。如果分散之後還能互通魚雁,那麼,雖遠在天涯,也還可有點安慰。而「信音稀」,卻是魚沉雁杳,音信不通,不只是稀少而已。這樣,就把飽受戰爭苦難的詞中主人公的慘痛心境更推進了一層,更能激起人們的同情。親人離散,究竟流落何處,自然不免引起種種推測。這就為下二句「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留下伏筆。「遼海北」,泛指遼東沿海一帶地方。「玉關西」的「玉關」即指玉門關,在甘肅敦煌西北,借指西北邊關一帶地方。遼海,本是金人的老巢。至於「玉關西」則當時金人勢力尚未達到。兩句只是互文對舉,合指極為遙遠的地方。正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的「碣石、瀟湘」的用法一樣。據史籍記載,金兵攻佔汴京後,大肆擄掠財物、珍寶、人口北去。如丁特起《靖康紀聞》載:「靖康二年(1127)正月二十七日,金人索郊天儀物……及台省寺監官吏、通事舍人、內官,數各有差,並取家屬……。」「二十九日,開封府追捕內夫人、倡優……又徵求戚里權貴女使……」「二月初二日,金人索……內官等各家屬。」「十七日,又追取宮嬪以下一千五百人……」並移文吩咐「解發盡絕,並不得隱落一人。」至於民間婦女丁壯被擄掠北去者,更不計其數,難以盡書。遭遇如樂昌公主者,何止一人?這是何等野蠻的搶劫!何等殘酷的蹂躪!詞中主人公有理由推測自己的妻子、親人也有可能被金人擄掠去遙遠的北方敵占區。這種推測是合乎情理的。思念及此,不免牽腸掛肚,夢繞魂縈。在現實生活中,親人不但不能見面,而且音訊隔絕。只有「夢魂慣得無拘檢」(晏幾道《鷓鴣天》),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飛越萬水千山去和親人相會。這只是詞中主人公在苦思苦念,無可奈何中一點虛幻的安慰。然而當「夢回」、「魂斷」之後,擺在詞中主人公面前的卻仍然是殘酷無情的現實。這真是令人難以忍受的精神折磨。 上闋側重寫離別的痛苦,下闋側重寫對重逢的盼望。多年離別,萬里相思,自然幻想著有一天能夠重逢。因此,一切象徵重逢、重合的物象,都會引起詞中主人公的感觸。月亮雖然常缺,但一個月也有一夜重圓。牛郎星和織女星雖遠隔銀河,但每年七月七日也有一天團圓。人為什麼不能團圓呢?「如何不見人歸?」這個「人」是指誰?「歸」到何處? 「人」是指詞中主人公和他離散了的親人。「歸」是歸到十四年前「擘釵破鏡」的地方。要把這一切幻想變為現實,就只有趕走金兵,收復失地,還於舊都。什麼時候是「人歸」的時候呢?春天「不如歸去,不如歸去」的杜鵑聲對渴望去團圓的詞中主人公是一個敏感刺激,引起他無限感慨。「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有杜鵑,年年喚「不如歸去」,已經聽了十四年了,明年春天,後年春天又將如何呢?人生有限,歸去無期,字裡行間,凝聚了詞人多少辛酸的淚水啊!有國,才有家,詞從側面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多麼希望北伐中原,驅除金虜,還我河山。作者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與對國家深沉執著的愛完全融合在一起。從另一側面也表現出作者對南宋小朝廷苟安旦夕,不圖恢復的強烈不滿。 結句從上文一月一次團圓的月亮,一年一度相會的牛女星,進而聯想到一年一度南來的塞雁。塞雁來去,自有定期,人不如雁,能不深悲?塞雁一年一度南來,他已數過十四番了,那麼,第十五番呢?第十六番呢?……詞意有餘不盡,給讀者留有想像餘地。 作者在這首詞中以自己的悲慘經歷感受了人間妻離子散的痛苦。以深刻的富有強烈感情的筆觸寫出了這個時代的悲劇。通過對定期團圓的月亮、牛女,定期催歸的杜鵑,定期南來的塞雁的感觸,使他盼望歸去團圓的感情形象化、深刻化了,將對親人的懷念與對國家的熱愛兩種感情熔鑄在一起了,充分表現了朱敦儒詞的愛國精神。

6、古人認為杜鵑的叫聲似「不如歸去」,於是杜鵑的一聲叫,使他鄉羈旅的遊子頓生鄉愁,閨中的佳人想起了遠行的良人。唐無名氏《雜詩》:「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宋朱敦儒《臨江仙》:「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陸遊《鵲橋仙?夜聞杜鵑》:「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杜鵑的叫聲有如此多的意蘊,國君、謫臣、遊子、思婦、徵人、市民、農人……,不同地域、不同方言的各色人等,耳邊的杜鵑聲都不一樣。其實,他是我們善感的中國人自身精神的映射。  聽,空中又響起了那熟悉的啼聲,我們看不見它,只聽見它意味豐富的四聲。此時的您,聽它說的是什麼?

7、我們的先人經過長期的觀察,終於從月亮的盈虧變化中找到了規律,於是就有了古代的曆法——陰曆。再後來又有了「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之說,月亮可以用來做天氣預報了。月亮彷彿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不斷地引導人類加深對宇宙天象的認識。就是當代,人們也是把登月行動作為探索外層空間的試點,「可上九天攬月」已經不是神話了。 在我國古代,月亮更多的成為了人們的一種感情寄託。「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時候,月亮成了最佳寄情抒懷的對象。「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能在月夜與愛侶談情說愛,自然是人生的一大美事。要是恰巧天各一方呢?用白居易的話來說是「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所以,我一直對王維所謂的生於南國的紅豆「此物最相思」一說持懷疑態度的。我總認為最相思之物當屬月亮,因為它比紅豆更能使人「觸目」因而能夠「驚心」「動魄」。北國可能沒有紅豆,但北國有月亮! 天南海北都有月亮的呀,所以「海上生明月,天崖共此時」。只要月華永恆,鄉思也將永恆。正因為月亮是最相思之物,所以就有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感慨,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感覺,有了「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的感懷……用現在的話來說,真可謂「問我愛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月亮很美,是一種皎潔的美。月亮本身是不發光的,它反射的是太陽的光;也許,它還反射了人們脈脈含情、感念世事滄桑的目光以及人類啟動靈魂凈化的心靈之光。前人有「日知其所不足,月無忘其所能」之說,這道理與「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本身不發光的月亮在世人眼裡依舊很美,依舊是皎潔的,彷彿這光是從月亮本身所發出來似的。不能想像,如果這世界少了月亮,少了月光,人間會增添幾多寂寞?

8、、「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意義頗為豐富的辭彙,轉眼中秋即將來臨,「圓」也有了更加特殊的味道,它不僅是一個字,一到曲線,它還是一個景象、一個寓言、一個哲理、一個故事、一份情感……

《說文》說,圓,全也。《呂覽審時》說,圓乃豐滿也。《康熙字典》說,圓即圓滿、周全、完完備等之意。

古人還有「圓而神,方以智」之說,其中圓指行為處事所謂的「通、活、融、滿」,神即「神、通、廣、大」的宇宙觀。可見圓之於古人,不但成為圖騰崇拜的象徵,也賦予方圓思辯的哲學意象。正如八卦太極圖,一個由黑白二魚盈滿閉合的圓,囊括了宇宙的一切變化夤緣和萬物相輔相成的方正本質。至於圓與月之聯想,那是由於朔望交替、月圓月缺的緣故。農曆以朔望記日,朔後15日為望,望後15日為朔,恰好一個完滿閉合,這便是年月日的月。特別是8月15日,正置秋收秋播、全年盤點的時候,無論自然界還是人們的心境,都是一派天高氣爽、日月朗朗的景象。是呀,辛苦一年,盈虧也罷,豐歉也罷,但日子還得過。心之所望,只求全家團團圓圓,只求明年比今年更好。於是全家老少圍成一個圓圈,圈裡放一圓桌,桌上擺滿圓圓的蘋果、圓圓的石榴、圓圓的紅棗、圓圓的月餅和圓圓的酒杯。這時再看天上的月亮,就覺得格外圓滿,明亮,嫵媚。如此這般,大圓套著小圓,嫩圓連著酥圓,天上的圓映入酒杯的圓,酒杯的圓融入心裡的圓,那該是怎樣的心情和享受啊?

自古到今,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常百姓,都把中秋節視為千古流傳的國粹,入詩入畫者比比皆是。如宋之朱淑貞《菩薩蠻》「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呂本中《採桑子》「恨君卻是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到團圓是幾時」;朱敦儒《臨江仙》「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張先《木蘭花》「人意更憐花月滿,花好月圓人又散」;蘇軾《水調歌頭》「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周紫芝《江城子》「怎得人如天上月,雖暫缺,有時圓」;唐之韋應物《寄李儋元錫》「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至於李白《月下獨酌》,更是中秋賞月的應時佳句,婦孺皆知……在這裡,圓,圓月,又成為思鄉、惜別、團圓、盼歸的一種特殊意象。圓就是月,月就是圓,月圓合一,月圓同化。時至今日,這一意象仍久縈不散並演變得更為寬泛,如圓月示團圓,圓夢示成真,圓滿示完整……

當你吃著圓圓的月餅,捧著圓圓的酒杯,賞著圓圓的月亮,我想每個人都會對月、對圓有許多想法和說法。願與全國人民和海外僑胞一起賞月想圓、說圓、畫圓——畫一個祖國統一的大大的圓。

9、自古到今,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富豪大亨,也無論是才子佳人還是平常百姓,都把中秋節視為像西方情人節一樣千古流傳的國粹,入詩入畫者比比皆是。如宋之朱淑貞《菩薩蠻》「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呂本中《採桑子》「恨君卻是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到團圓是幾時」;朱敦儒《臨江仙》「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張先《木蘭花》「人意更憐花月滿,花好月圓人又散」;蘇軾《水調歌頭》「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周紫芝《江城子》「怎得人如天上月,雖暫缺,有時圓」;唐之韋應物《寄李儋元錫》「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至於李白《月下獨酌》,更是中秋賞月的應時佳句,婦孺皆知……在這裡,圓,圓月,又成為思鄉、惜別、團圓、盼歸的一種特殊意象。圓就是月,月就是圓,月圓合一,月圓同化。時至今日,這一意象仍久縈不散並演變得更為寬泛,如圓月示團圓,圓夢示成真,圓房示完婚,圓場示解圍,圓滿示完整,圓熟示熟練,圓通示靈活,破鏡重圓示重歸於好等等。  滄桑無情,月有圓缺。一百年前,當殖民主義者的炮艦侵入我國並迫使清政府簽定下一個個不平等條約時,中國這個完整盈滿的圓便被撕開一個大口子――先是香港割讓給英國殖民者,接著是澳門成為葡屬殖民地,再後是台灣寶島長期與祖國分離。自那時起,它們就像三個無家可歸的孤兒,孤苦零丁,四處飄零,飽嘗了人間的辛酸和苦難;自那時起,全世界華人都在做同一個夢,畫同一個圓――希望港澳早日回歸,希望台灣早日回到母親的懷抱。如今,看到祖國更加繁榮富強,看到紫荊花和蓮花簇擁在母親懷抱,享受著綿綿親情和更廣泛的民主自由,我們就更加懷念一水相隔的台灣同胞,更希望祖國早日閉合成一個完整的圓。這圓的圓心就是祖國,半徑就是親情,圓周率就是愛國之心。有了這三個條件,這夢總是要圓的,這圓總是要團的。

10、今夜月圓,月滿如盤,月色似銀,佇於月下,注目凝視,思緒萬萬千千……

月,高懸廣宇,沉穩內斂,她從不扮演市儈角色,只默默無聞地堅守夜空中屬於自己的位置,這便讓她成了許多文人墨客的知音。「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明月歸」的黃庭堅,「山裡照彈琴」的王維,「舉杯邀明月」的李白……他們與月交心,與月共醉,在他們心目中「知心惟有月」。 月,孤單而清冷,遊子看她一眼,惆悵、孤獨之感便由心生。「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的無奈;「有明月,怕登高」的逃避;「帶月行,披星走」的孤獨……是月讓千萬遊子思鄉情更切、更濃。 月,寫滿浪漫。「一川明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樣的場景讓多少人為之傾心。可月圓之時,有情人不在眼前的那份思念讓他們輾轉難眠。他們埋怨「月解重圓是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他們疑惑「同來望月人何去」?月圓時刻,他們思念飄飄悠悠,剪不斷,理還亂,真是「疏鍾淡月,幾許消魂」? 月,也是美的化身,因她的出現世間萬物也便染上了美的因子。「湖光秋月兩相和」的和諧之美;「雲破月來花弄影」的朦朧之美;「月出驚山鳥」的驚喜之美;「月下飛天鏡」的神奇之美;「湖水清,江水漾,天邊斜月」的靜謐之美……因月,美被詮釋的更是淋漓盡致! 月圓時刻,人盼圓。團圓時刻被溫馨的氤氳包裹著是種幸福,我們該珍惜。可即便月圓時刻人未圓,我們也該有「明月何曾是兩鄉」的那份豁達,讓「千里共嬋娟」的美好永駐心田。 今宵月圓,讓我們摒棄一切雜念,只共此時明月!

11、夜風襲襲,散落一地的零亂。霏霏細雨,幾許寒意,風乾的心,載不動思念的沉重,零落了一地的純粹,發出一縷顫抖的呼喚。似乎留不住多情的曾經,卻固守著那一份莫名的孤獨,無一絲動搖,那一顆痴心依舊在夜風中纏綿,一份哀愁,幾許莫名,,思念仍在張狂,只因曾經與你邂逅,千萬次的魂牽夢繞,卻始終看不清,你那婀娜的身影,千萬次的深情呼喚,可最終還是只有夜的迴音。 紅塵滾滾,偏與你逢。我相信,這是上天賜予我的美麗。當你的身影,從遠古的薄霧中飄渺而來,滑進我的眼眸;當你的微笑,不經意間,潮水般,漫過我的心靈,心底那根久止的弦,輕輕撥動的瞬間,相思就成了每天的主題。見你的那一刻,我可曾看見滑過你眼瞼的淚?你憂鬱的眼神,淡淡的愁緒,淺淺的微笑,總會牽動我的心。是你的溫潤細語,風乾了我千年的落寞,固守的情懷,在心動的那一刻,為你傾情綻放。想你,喜歡在夜裡。夜色隱藏了世間的喧嘩,相思便沒有了阻礙,忽略掉了塵世的煩憂與牽絆,任想你的心,在夜空下一瀉千里,直達你的身旁。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玉人情深調琴瑟,海闊山遙歸無期,千里嬋娟共今夕。有一種情感,是永久的駐留。不曾相見,卻總是在我心念一轉的瞬間如約出現。昏黃燈下,驀然回首,孤影獨留,無眠。今夜寒風肆虐,又是一個不眠之夜,心中的那份思戀,是友情,是姐弟情。漫漫長夜,我期待黎明的到來。讓它帶走無盡的思念,隨風飄向你的心田,感知我對你的祝福與思念。漫漫長夜,黎明何時到來?

12、花開無言,葉落有聲,又到月圓時,在四季的匆匆交替中,我感覺絲絲涼風送來了一個碧空萬里詩情畫意的動感季節。秋風搖黃了漫山遍野金燦燦的枝葉,一湖碧波,倒映圓月靜若止水,清如寒露;山巒披黛樹影交措,隱月幽光,花草私語。秋夜月滿如盤,秋蟲共鳴,涼意漸濃。銀輝清冽,從渺渺天宇傾瀉而來,漫過樹梢,滑過葉脈,飄落地面,濡染了一地的月色,朦朧中呈現了一幕絢麗的夢幻。一幅月華如水、明月掛中天的意境美畫走進了人們的世界。

清風吹拂過樹梢,濃密的枝葉間,隱約地露出明月的姣容,薄雲環繞著月兒,月兒照耀著薄雲,薄雲便成了有色的彩雲,微風使薄雲慢慢的飄呀飄呀,也將人的思緒帶到了那首充滿詩情畫意的《彩雲追月》中,優美的旋律回蕩在那韻味十足的白雲樹梢間。月明是優美的,月把一抹夢幻和寧靜賜予山水,賜予「月明人倚樓」的人們以及更遙遠的地方「舉頭望明月」的人們。

天南海北都有月明,所以「海上生明月,天崖共此時」。只要月華永恆,鄉思也將永恆。正因為月亮是最相思之物,所以就有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感慨,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感覺,有了「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的感懷,有了「舉杯邀明月,把酒問青天」的寄託。在月輝下的澄清世界,舉一杯清酒仰天邀月,舞一丈長袖月下弄影,吟一首詩詞嫵媚明眸,歌一曲悠揚千里傳情。

在月明中沐浴春夏秋冬,在月明中盈虧南北西東,歷嘗塵世的情感在月光下融化,飽經凡俗的滄桑在月韻里融合,終就匯成律動溫馨的雨露,無聲間潤潔萬物生靈!月明在黑暗來到時悄然登臨,時而月牙兒鉤思,時而月暈兒含情,時而月缺兒惆悵,時而月圓兒顏歡。詩一般的顏色,畫一樣的韻律,水一般的明凈,花一樣的含羞,把人間百態的音符綴滿靜寂。

推薦閱讀:

央行為何緊急暫停虛擬信用卡(鳳凰資訊)
命運如雪的詩人——被低估的羅伯特·瓦爾澤 | 鳳凰詩刊
2006-07-31鳳凰大視野 風雨紅樓(一)-20060731鳳凰大視野-視頻--鳳凰寬...
浴火鳳凰木
【鳳凰蛇葯】圖薦《能治所有毒蛇咬傷的萬能秘方》

TAG:北宋 | 鳳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