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億美金能否治好扎克伯格的自以為是?
就在不久前,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與他妻子普莉希拉·陳在宣布了他們為了「在100年內攻克所有疾病」,將在十年內捐出30億美金給醫療研究。想法不錯,但願這筆錢也能幫助治好這對富豪夫婦的執迷不悟。
把目標定高的確是好的。正是激勵與專註讓NASA登上了月球,也讓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DNA測序。向慈善機構捐出巨額資產以造福社會的行為同樣值得受到稱讚。
但是扎克伯格和陳應該意識到,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的目標是起源於不切實際的妄自尊大,他們幸苦賺來的這些錢可能在瞬息之間付諸東流。
(YouTube/Martin Missfeldt)
整個計劃並沒有明確的方向。扎克伯格在自己的Facebook頁面上說,癌症、心臟病、傳染病、腦中風和神經性疾病是導致了大量死亡。但他沒有提及全球第三大死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如果他自己都沒弄清基礎的流行病學數據,人們為什麼要相信他?
何況,想通過區區30億美金和新開的醫療機構來解決這些錯綜複雜的病症,與買了雙跑鞋熱了點身就想征服馬拉松沒什麼區別。
政府數據顯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2016年的預算為313億美元。根據業內預計,美國在2016年內將總共支出711億美元用於生命科學領域的R&D研發。扎克伯格每年給的3億美元在四捨五入之後便會消失得無影無蹤,談何改變醫學發展進程?
科技世界的人們總以為沒有投資不能解決的問題。扎克伯格的鴻鵠之志只是矽谷精英不可一世的表現之一。事實不會總隨這些人所願。
2014年夏天的「ALS冰桶挑戰」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這項風靡全球的娛樂活動籌集到了1.15億美元的資金。兩年後,科學家們終於發現了一種存在於3%的ALS患者中的基因突變。在往自己頭上澆過冷水的人眼裡看來,這個研究的「突破性」 是往他們頭上澆的另一桶冷水。
冰桶挑戰告訴了我們,無論資金投入多少,科學的進程都是艱難與緩慢的。想弄清為何寨卡病毒會導致新生兒小頭症都可能會耗去頂尖研究者數十年的光陰,理清大腦神經的工作方式和癌症的具體病理可能是好幾個世紀後的事。
扎克伯格知道自己會在那之前離開人世,所以他計劃將資源先集中放在容易預防的疾病上。這和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做法類似。後者專註於消滅熱帶地區的傳染性疾病。
毋庸置疑的是,扎克伯格找到了美國最優秀的科學家:其中包括富蘭克林獎獲得者、神經生物學家Cori Bargmann,傑出的生物物理學與生物化學教授Joseph DeRisi,以及著名生物工程和應用物理研究者Stephen Quake。
但就算僱傭到了世界級的科學家,如果扎克伯格不能為他們帶來一位基礎紮實、目標明確的領導者,他定將會對投資回報感到失望。
[zzjeff via USA Today]
推薦閱讀:
※中美金融的一大不同點讓中國少一個11萬億美元的市場
※只看一眼冥王星七億美金也值
※3.67億美金全球最大奢華私人機探秘!堪比空中宮殿!
※戴科彬:獵聘網憑什麼融7000萬美金?
※前首富陳天橋:將捐絕大部分財產 10億美金只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