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故境:重尋百年前舊上海的「黃金年代」
清末茶園戲院的平面圖示意(自「 舞台」、「 劇場」 出現之後,讓這些茶園戲院的古戲台失去了賴以存活的市場, 如今大都不可尋蹤跡,僅留存能依稀判斷出當年光景的古戲台只有兩處。朱家角城隍廟有座始建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 年)的戲台,近年已移作堆放雜物之用,依稀可辨認出當年面目,梁枋藻井均甚精緻。還有青浦城隍廟裡有明代的戲台,當年任青浦縣令的元曲作家屠隆在此上演《浣紗記》,主客是《浣紗記》的作者梁辰魚。豫園內原本也是有戲台的,清代末期還常常演戲,租界里的外國人亦來獵奇,樓下設有許多小吃攤位,比如有名的張志飛糖粥鋪。現在豫園內的古戲台卻不是原物,是1974 年從閘北中學移過來的,原先那裡是錢業會館,為光緒十四年(1888 年)建造,保存得相對完好。豫園古戲台至今尚有戲劇上演,算是非常之難得。當然豫園裡有另一座戲台名氣更大些,那就是打唱台,面對著點春堂大廳,半架於水上鏤金錯彩,想是當年豫園主人閑情雅趣時看戲場所。)6人閱讀推薦豆瓣筆記 for iPhone>小魚的所有筆記(15篇)小魚對本書的所有筆記······第30頁英國領事館:萬源之源 一百六十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遠離老上海中心縣城的李家莊...第134頁人販霸 販賣人口在舊上海有很長的歷史, 共有兩種方式:一種專販男孩,暗語叫「...第170頁第229頁張愛玲對服飾的熱愛眾所周知,不僅限於她那篇刊登於英國報刊專門針對中西服飾研究的美文..>查看全部4篇說明······
表示其中內容是對原文的摘抄上海故境:重尋百年前舊上海的「黃金年代」正文我來說兩句(0人參與)2014-08-26 16:13:07來源:搜狐讀書頻道 作者:彭穎手機看新聞||第1頁 :
1書名:上海故境——1842—1952上海發現之旅作者:彭穎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作者簡介:彭穎,專欄專家,多以lavigne 為筆名在時尚媒體發表遊記。寫作及遊歷經驗豐富,從風俗迥異的少數民族部落,到人跡罕至的阿里荒原,背包走遍中國西部及尼泊爾、印度,後來找到一種方式在城市中漫步,在生活中旅行。嘗試用豐富多元的文學想像,體驗及解構城市。內容簡介: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的一百年間,上海漸漸地從那個冒險家在死亡嘴邊撈些錢財就走的「跳板」,變為承載故事與情感的「東方象徵」。形形色色的商人、政客、文人、戲子、江湖人等紛紛來到上海,從外灘發跡,共同開創了這座國際大都會的奇蹟。外灘的一棟棟建築,二三十年代黑幫大佬爭霸,伶人戲子們的前塵往事,甚至是海派文學代表人物張愛玲的蹤跡,在這百年的上海灘里緩緩拉開序幕。我們要講的不是那個局限於某個方位或某段歷史時間中死去的上海,而是街頭巷尾、口耳相傳的弄堂故事,是鴻篇巨製開埠歷史後面那些上海先生們落寞的情感空洞,是人人都會哼唱的《上海灘》,是讀著海派文學長大的女子們前仆後繼實踐著的《紅玫瑰與白玫瑰》……
推薦閱讀:
※70年代長筒褲 跟著T台學搭配
※80年代的那些絕色女明星
※這都什麼年代了連眉毛都不會畫?史上最全畫眉法拿走
※70年代流行時尚:的確良和喇叭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