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共同成長
在微博,通過私信和我交流子女教養經驗的家長,提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孩子不聽話」。我總是說:「這很好啊!有個性,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將來才會有出息。」
可不是嗎?如果父母親和孩子的關係像軍隊里的指揮員和士兵,或者像工地上的管工和工人,都是一個下達命令,一個遵從到底、決不質疑,那還有必要討論親子教育嗎?那還談什麼家庭教育?
一位網友問我:「我總覺得孩子處處在和我頂牛,不允許他做的事,他偏偏要做,叫他去做的,他就不幹。我們之間有代溝!」
這話讓我很驚訝!這位網友的孩子剛5歲,男孩。5歲幼兒和30歲的爸爸媽媽能有代溝嗎?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課題。
不是代溝,是溝通問題
什麼是「代溝」?為什麼會有代溝?
「人」不是在工廠中用模具壓出來的產品,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因為所受的教育、所處的生活環境,以及種種社會因素和歷史因素的影響,以致在思想、價值觀、思維模式和習性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處事待人的標準。這種標準因人而異,特別是在兩代人之間,往往差異較大,因而在相處上格格不入,這就是所謂「代溝」。
幼兒入世未深,即使習性已成,一時難於改變,但在思想、價值觀、思維模式方面還處在蒙昧之間,未曾定型,所以決不可能和父母存在代溝。但是,若父母不關心孩子的成長,忽略了與孩子的互動,孩子在學習上、社會關係上漸行漸遠,將來步入青少年時期,代溝將會逐漸形成。
怎樣讓「孩子聽話」?怎樣確保自己和孩子之間不會出現代溝?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問題的兩面,長期的「不聽話」,將來就會「大路通天,各走一邊」,走成了平行線以後,就出現代溝了。而事實上,無論是小時候就「不聽話」,或長大了出現「代溝」,都是親子教育上的溝通問題。
在傳統家庭中,不聽話的是「逆子」,為家庭社會所不容,「幼受庭訓」才是正道,即使父親棄養,也要「三年無改於父道」。孩子的成長不是課題,也不必有這樣的課題,因為「克紹箕裘」就是最高的價值標準。
但現在時代不同了,民主思想和開放的資訊,孩子從誕生之日起就接受著不同的撫育方式,自主意識受到肯定,獨立思考受到鼓勵,於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張揚的個性逐漸形成。這也就是我為什麼說「不聽話,這很好啊」的理由,而爸爸媽媽說什麼就做什麼的孩子,反而變得不正常了。
家長別因為和孩子很難說上幾句話——說了孩子不聽,於是就認為這是「代溝」造成。錯了,即使思想最保守的父母也不可能和幼兒少兒存在代溝,有的只是「溝通障礙」。溝通障礙的發生,一是父母強烈的自我中心造成心態的偏激,一是父母和子女都沒學到有效的溝通技術,而最終形成代溝,則是父母逃避「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結果。
所以我強烈主張現代幼兒教育不應有「使孩子聽話」或「解決孩子不聽話」的課題。在良好的親子互動下,父母親可以隨時「發現問題」,並採取可行有效的做法,將問題及時解決,能這樣做,哪兒還有「不聽話」的難題?
和孩子共同成長
和孩子共同成長並不是說「孩子學什麼,我也學什麼」。「成長」,在孩子來說,一方面是父母的撫育得法,孩子健康,身體發育正常;而另一方面,是各種必須具備的能力都在父母親有意識有規劃的引導下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但對於父母,在孩子誕生以後,「成長」就有了新的涵義:
1. 改變心態,也改變生活規律,從心理、思維和行動上成為完整的父親、母親。
這話說來容易,做起來就很難。大多數父母都知道要愛孩子,不惜一切代價來培養孩子。然而自我中心的威權意識依然主宰著個人思維,在疼愛孩子的同時,卻以主觀意願決定孩子的一切,即使學習,也排斥一切不符合本身思維模式的新知識、新理念。
「和孩子共同成長」的要求是:在思想和生活上,時時刻刻都存在「我是爸爸」、「我是媽媽」的意識,任何行動都接受這個身份的規範:本身的特殊愛好或習慣,會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妨害孩子成長的,就要放棄;生活規律、作息時間,都得考慮到和孩子相處的需要而重新規劃。必須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爸爸、媽媽,而不能僅僅是一個監護人、護士、保姆或是老師。
2. 在體驗中認識並接受孩子的特質和成長規律。
對於孩子的先天性特質及成長規律,即使在孩子出生之前已經預先做好功課,也只是紙上談兵,真正的學習是在育兒的過程中逐漸體驗而領會的。這個學習過程不只是從知識上了解,更要真正去接受並講求實踐的方法和步驟,形成自己的育兒智慧。
每個孩子都有共同的成長規律,但每個孩子又各有不同的特點,從「知識」的角度來認識並不難,但要是不能接受這些特點,不能落實到育兒的作為中,那就不能給孩子提供正確可行的撫育與教養,以致耽誤孩子的成長。
不少家長在功利主義挂帥的現實世界中茫然失措或隨波逐流,就是因為缺乏智慧,不能接受孩子的特質和成長規律的結果。
3. 有目標、有計劃的學習育兒理念及教養策略和實踐技巧。
有正確的教養理念,時時刻刻都會為孩子而學習,有目標、有計劃的學習,才能掌握有效可行的子女教養策略。
但每個父母在求學時期都未曾受過這方面的教育。從前大家庭時代,新爸新媽都有機會向父母長輩學習並繼承基本的育兒經驗。有了這些基本概念,隨著育兒的需要,在體驗中更新學習,收效大,可以少走歪路。如今小家庭及獨生子女政策下,許多新爸新媽在「經驗」上一片空白,只有自己摸索前進,於是學習方向和學習能力便十分重要。
能遵循並執行好上述三大原則的父母,才可以說得上是「與孩子共同成長」。因為「共同成長」是在互動中體現的,親子之間不能展開良好的互動,就不能互相接納;拒絕「接受」就產生了溝通障礙,不能繼續「往前走」。
「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家長不會有「親子代溝」
能夠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父母,永遠不會有親子代溝。這句話包含了下列三重含義:
第一,「共同成長」必須是真誠的互動,良好的交流。親子之間不是互相討好,也不能互相敷衍或矇騙。「真誠」是打開雙方心扉,通過交流,在同理心下互相接納彼此的感受,這樣就建立起一條永恆的溝通管道,並且保證永遠暢通無阻;
第二,「共同成長」的「成長」是與時俱進的,在體驗中隨時更新,不會忽略客觀環境與個人生活、思想等各個方面的變化,保證了雙方在生活現實的和諧中提升心靈的和諧;
第三,「共同成長」促進了愛與關懷,使親子之間形成一種默契,這種默契不只是鑄造出感恩意識,也促成了分享的行動。「父慈子孝」、「母慈子孝」這些傳統價值在注入感恩和分享的意義後,才不至於淪為乾癟的口號。(文/陳禾)
推薦閱讀:
※父母恩愛 小孩成長最好的良藥!
※女人怎麼從比你強的男人那裡得到好處
※小龍女拍視頻訴苦:她一直沒有明白,為什麼自己過不了想要的生活
※一路蛻變,一路成長
※揮刀自宮, 師從李蓮英, 認慈禧為乾媽, 看中國最後一位太監總管的血淚成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