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醫生檢查出冠心病,轉變心態後,生活又是另外一番模樣

冠心病是威脅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一種常見病,全名叫冠狀動脈性心臟病。

冠狀動脈是生長在心臟上專門向心肌供血的血管,有3個主要分支,內徑1~3毫米粗,中老年人由於血液內脂類物質不斷在管狀血管內沉積,產生動脈硬化及斑塊,甚至局部形成血栓,導致冠狀動脈的管腔嚴重狹窄阻塞,血流不暢,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從而發生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如:胸悶、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

面對突如其來的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發作,冠心病患者往往會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極端恐懼。以往的規律生活從此被打破,陷入了緊張、無序的生活狀態。而恢復健康、規律的生活,是冠心病患者康復的重要條件。

讓我們來看看本文的主人公王曉琴,無意間被查出冠心病,在有驚無險地經歷心臟「搭橋」手術之後,精彩地生活下去的故事吧。

口述者:王曉琴(退休醫師)

年齡:72歲

親歷事件:心臟「搭橋」

按時吃藥,血壓卻居高不下

當時,67歲的我,還在自己和幾位好友合夥開的診所里當內科醫生。除了高血壓、血脂有點高之外,我身體狀態一向不錯,每天精神抖擻地給患者看病。

一天上午,我剛上班不久,只看過幾個病人,就感覺很乏力,有一種說不出的不適。我沒有患感冒,怎麼會有這種感覺?測了一下血壓,結果嚇人一跳——高壓180毫米汞柱,低壓100毫米汞柱。「奇怪,我上午出門前,吃過降壓藥,血壓怎麼還這麼高?」女兒知道後就陪我去大醫院心血管內科看門診。

「你得馬上住院。血壓這麼高,隨時會發生危險,需要儘快查明原因。」醫生的話,讓我們頓時緊張起來。心電圖、心臟CT、冠狀動脈造影……住院期間,我做了很多檢查,最後查明是心臟血管出了大問題,就是冠狀動脈主幹狹窄,還有多支血管病變,所以血流受阻,引起血壓不穩。

心內科的專家對我說,要做個介入手術,在血管里放個支架,把狹窄的血管撐開,讓血流正常。沒過幾天,專家又對我說,這個手術不好做,因為我那心臟血管狹窄的地方相當於「交叉路口」,即便放上支架,效果也不好,所以手術就不做了,專家讓我今後做保守治療。接著,我帶著治心臟的藥物,出院了。

轉院治療,猶豫要不要「開胸」

後來,女兒和女婿打聽到另一家大醫院的心胸外科專家,就陪我找這位專家看門診。醫生仔細查看我的心臟血管造影檢查說,你需要心臟「搭橋」治療,否則隨時會發生心肌梗死。

作為醫生的我,明白心臟「搭橋」是一項創傷性的大手術,需要開胸,還得啟用體外循環(一種特殊的裝置,暫時替代人的心臟和肺臟工作),也就是手術操作要暫停心跳。

面對這麼大的手術風險,我和家人都猶豫了。反正,我現在沒有胸悶等不舒服的感覺,我裝作無事地繼續上班,其實,心裡還是有些緊張的。我上樓梯開始覺得吃力。女兒家在七樓,我得走兩層歇一歇。

恰巧,幾天後,我和上海的哥哥通電話,聊起自己的病情。沒想到,他在3年前,也就是73歲時,做過心臟搭橋手術。因怕我擔心,沒告訴我。他說手術很成功,把原先的胸悶、氣短等問題都解決了,術後身體一直很好。哥哥還提醒我,母親63歲時是因心肌梗死而去世的;我們心臟血管不好,是家族遺傳的。他建議我接受心臟搭橋手術。

手術順利,住院半個多月就出院了

哥哥的一番話,打消了我對手術的恐懼感。我們又去找原先那個心胸外科專家諮詢。專家向我詳細地介紹手術的過程以及風險率,還說:「你現在沒患糖尿病,身體狀態不錯,適合做搭橋手術,術後能改善心血管循環,預防心肌梗死。」經一番了解之後,我決定接受手術。

當天手術,醫生從我的小腿上取下一段靜脈,然後移植到心臟那幾條病變的血管上,共搭了四條「橋」,手術很成功。我在監護室待了4天,普通病房待了13天,就出院了。很幸運的是,我術後沒有出現任何併發症。

每天健身操一小時,每周爬山一次

性格開朗的我,在手術後不久便繼續上班了,直至去年才真正過起退休的生活。現在,我胸口留下的刀疤就像長長的「拉鏈」,偶爾會有緊繃感。除了它在提醒自己經歷過大手術外,我幾乎和正常人無異。

每天清晨,我都會上附近的公園做健身操一個小時,每周爬山一次。飲食上,我會以清淡為主,肉類盡量少吃。我從不吃滋補品,而是堅持服用降血壓葯、阿司匹林、保心藥物。每年體檢,我的健康狀況都不錯,連血脂也正常了。我慶幸自己,在經歷大手術之後,可以精彩地生活。

小編有話說

從王阿姨的病例中我們可以看出,疾病有時候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可怕,手術也是,當發現問題時,用一種積極樂觀和理性的心態去面對疾病,說不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口述/王曉琴 文/呂斌(醫學教授、主任醫師)


推薦閱讀:

醫生說:白蘿蔔這些人吃就是在找病,快來看看有你嗎?
一塊餅乾要了一條命,患上肝硬化,這5點醫生希望你知道
春雨醫生
青蒿素髮明的時候,赤腳醫生才是大新聞
發給你!這是一種連醫生自己也愛用的預防癌症的方法!

TAG:生活 | 醫生 | 心態 | 轉變 | 冠心病 | 檢查 | 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