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好人丨取悅於人的隱藏代價!
取悅於人是個古怪的問題。乍看起來,它可能根本不像問題。事實上,「好人」這個字眼兒給人的感覺更像是恭維話,或者像是討人喜歡的自我描述,你可能巴不得像榮譽勳章一樣戴著它呢。
不管怎麼說,想辦法讓別人高興,這有什麼不對的呢?我們不是都應該努力讓自己所愛的人,甚至還有自己非常喜歡的人高興嗎?要是能有更多的好人,我們的世界肯定會更美好,是不是?
「取悅於人」對很多人來說是個動聽的詞,但其實質卻是嚴重的心理疾病。
取悅症是一種強迫的甚至成癮的行為模式。作為一個「好人」,你會感到你被取悅他人的需求控制了,你對他人的認可上癮了。與此同時,你還會感到你無法控制這些需求給你的生活造成的緊張和壓力。
如果你有這些麻煩,你的取悅需求就不僅限於對他人真實的請求、邀請或要求說「行」,而是毫無原則地照單全收。你的情感定在了你認為他人想要或期待的頻率上。僅僅是認為另一個人可能需要你的幫助,就足以使你忙得應接不暇。
你面臨的困境是:在對他人真實或假想的需求保持高度敏感的同時,你往往還要對自己內心的聲音置若罔聞。你內心的聲音可能是想保護你,讓你不要做出過多的承諾,總跟自己的利益過不去。
如果你是一個這樣的「好人」,你的自尊就完全同你為別人做多少事、你為此有多賣力、對方有多滿意聯繫在一起了。在你看來,滿足他人的需求就是妙方,它能給你換來愛和自尊,能讓你免遭拋棄和拒絕。但是實際上,這個妙方根本不奏效。
為了贏得每一個人的認可,這樣的「好人」幾乎會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但是,這種認可癮能麻痹行動。例如,當你要滿足幾個人的需求時,你會感到分身乏術,並且害怕遭到否定。這種害怕能讓你動彈不得,不知所措:你該滿足誰呢?你該怎樣選擇呢?要是到頭來誰都對你不滿意,該怎麼辦呢?
如果當好人代價太高
取悅者會執迷不悟地把自己看成是好人,而且認定別人也是這麼看的。他們的身份就源於這種好人形象。而且,儘管他們可能相信,當好人能讓他們避免跟朋友和家人發生不快,但是實際上,他們因此付出的代價還是太高了。
首先,由於你為人太好,所以別人可能會利用你的好心好意。你的與人為善可能會蒙蔽你的眼睛,讓你看不到別人正在利用你。此外,為了始終保持好人形象,你就不能表現出憤怒和不悅,不管這樣的情感表露多麼正當。
其次,你會避免批評別人,以免被別人批評。為了避免對抗,人們太容易採取阻力最小的途徑了;心理學家把這叫作「衝突避免」(conflictavoidance)。就像批評一樣,對抗和憤怒也是危險的情感體驗,是你無論如何都要避免的。
被自己的畏懼驅使
你的好實質上是對消極情感深深的畏懼。
事實上,取悅於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畏懼驅使:畏懼拒絕,畏懼拋棄,畏懼衝突或對抗,畏懼批評,畏懼孤獨,畏懼憤怒。你堅信只要當好人,總是替別人著想,你就能避免這些消極情感。這種防禦信念的影響是雙向的:首先,你利用自己的「好」來防止和躲避他人針對你的消極情感——只要你為人非常好,總是努力讓他人滿意,他們幹嗎要生你的氣?幹嗎要拒絕或批評你?其次,為了竭盡全力地經營和表現自己的「好」,你不允許自己對他人有消極情感。
你越是認定自己應該當好人,而不是當個真實的人,你就越是會遭受懷疑、不安以及畏懼的糾纏和折磨。
他人的接受和認可似乎總是可望而不可即。而且,就算你令他們滿意了,你還是會發現,你對拒絕、拋棄、憤怒或對抗的畏懼並不會因此減輕。事實上,你的畏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深。
取悅症會造成心理障礙,阻止你發出和接受這些消極情感。因此,它會嚴重損害你極力想要滿足和保護的人際關係。如果你不能表達消極情感,你的人際關係就會變得不再真實。你會被看成是平面的紙板人像,而不是立體的、豐滿的、多側面的血肉之軀。
在任何人際關係中,如果你的好不讓你表達自己的不快、生氣、心煩或失望,或者不讓你聽到他人的抱怨,那麼你就沒有什麼機會解決雙方關係出現的問題。衝突避免不是成功人際關係的要素,而是不良人際關係的嚴重癥狀。你應該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消極情感是不可避免的,你必須學會有效地應對,而不是一味逃避。
消極情感是人類的血肉所固有的部分。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必定會感受到恐懼和憤怒,而當別人想要傷害我們或者是我們所愛的人時,我們也一定會做出防禦反應。如果衝突得到建設性的處理,憤怒得到恰當的表達,那麼消極情感也能成為強有力的溝通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維護現實世界中的人際關係,最大限度地消除當中的問題,增添其中的快樂。
事實上,忽視這些消極情感是非常危險的。有很多人會發現,表面上我們否認了對他人的憤怒和怨恨,但是在內心裡,我們會感到焦慮、恐慌和沮喪。
受到壓抑的消極情感可能會表現為偏頭痛、緊張性頭痛、背痛、胃痛、高血壓等與緊張相關的癥狀。在平靜的表面之下,怨恨和沮喪在翻騰,威脅著要噴涌而出,變成公開的敵視和失控的憤怒。最終,這些生理和情感問題會損害你的健康以及你最親密的人際關係。
這樣的人不止你一個。跟你一樣受取悅症折磨的男女數以百萬計,他們都能證明這種疾病對他們的情感、生理以及人際關係的健康造成的影響。不由自主地犧牲自己,竭力滿足他人的需求,這隻會讓你變得越來越緊張、虛弱和疲倦。為了撐大自己的承受極限,好替別人做更多的事情,「好人」們很可能會求助於酒精、毒品或食物,用這些東西來安慰和麻醉自己。在慢性疲勞綜合症、酒精和毒品濫用、飲食失調以及體重失控等問題中,我們很容易看到取悅症所起的負面影響。
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好人,儘管你一直在努力讓每一個人高興,但是你很少會對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滿意。你會不斷地擴大取悅對象的範圍。這種壓力以及不可避免的精力消耗,會讓你產生深深的內疚和無能感,而為了壓制這樣的感受,你會更加努力地取悅別人。
除非你採取行動,打破犧牲自己以取悅別人的惡性循環,否則到了最後,你就會撞上眾所周知的那堵牆。你的精力會耗盡,你可能會有一種徹底放棄的感覺。
你不必讓事情發展到這種絕望的地步。你不希望自己極力避免的失望、拒絕和憤怒,一下子湧上來,變成公開的敵視;你也不希望把自己的憤怒憋在肚子里,造成令人麻痹的沮喪。
如果你任由取悅症的惡性循環發展下去,無能感、內疚感和失敗感就會滋長。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壓抑的憤怒和怨恨會變成毒素,侵蝕甚至毀掉你所珍視的人際關係。最終,你試圖避免的拋棄(「好人」們最害怕的東西)可能會變成可怕的現實。
「我已經為別人做了一切,但是沒有人給我回報,」我的一個來訪者痛苦地說。「我對每個人都那麼好,可他們把那看成是理所當然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取悅於人顯然是很嚴重的問題。你再也不能認為自己不過是個熱衷於讓別人開心、為別人做事的好人而已。
但是,聽起來如此單純甚至與人為善的一件事,怎麼就變得疑問重重而又如此危險了呢?取悅於人怎麼會變成了病態的取悅症?
如你所知,取悅症有三個相互關聯的要素:一套有關自己和他人的錯誤的思維和信念,強迫行為,對消極情感的逃避。這三者的結合導致了取悅症,構成了取悅症三角形。
好消息是,你能夠阻止取悅症的發展,讓你能夠馬上就改變。為此,你只需要從行為、思維或情感方面的小改變開始。因為每個改變都必然會促成下一個,所以你很快就會看到,就像碼成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取悅於人的習慣會一個接一個地倒下。
你在情感、思維或行為上更多的改變會產生更好的效果嗎?這是肯定的。但是,你應該保持自己的節奏,以小的步驟開始。
以上摘自《取悅症》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7出版
每天不同爆點,每周各有不同。經典與新知共舞,名家與趣聞相攜。匯聚心理知識,心理愛好者匯聚。推薦閱讀:
※趙靈敏:新聞自由的代價
※失敗就是邁向成功應付出的代價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當代價值
※姚明:為奪奧運佳績將不惜代價 2008不會生寶寶(圖)
※從來,女人婚外情的代價比男人高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