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主食

我國自進入農業社會後,就以糧食作物為主食,所以自周秦以來,詩文中關於糧食的記述很多。糧食作物古代統稱五穀或六穀。至於五穀六穀所包括的品種,則歷來說法不一,比較可信的說法是黍、稷、麥、菽、麻為五穀,六穀即再加上稻。現在依次敘述。

黍即現代北方的黍子,又叫黃米,狀似小米,色黃而黏。稷是今天的小米,現在北方稱其作物為穀子。我國西北地區適合穀子的種植,在「靠天吃飯」的古代,穀子也較能適應風雨不時的乾旱氣候,因而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稷是最重要的糧食。古代以「社稷」代表國家,例如《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服於有禮,社稷之固也。」社為社神(參看第三編),稷為穀神。《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為天下求福報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遍敬也;五穀眾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等於說堆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穀之長,故立稷而祭之也。」稷的這一突出地位是由它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所決定的。

古代黍與稷還經常連在一起說。例如《詩經》屢言「黍稷重穋」(《豳風·七月》、<魯頌·閟宮》。重穋,tóngLū,童陸。詳下),「黍稷方華」(《小雅·出車》),「黍稷彧彧」(《小雅·信南山》)、「黍稷薿薿」(《小雅·甫田》)等等。其他文獻中這類現象也不少。由此可見,黍在古人生活中的地位僅次於稷。《論語·微子》記載,孔子的弟子子路遇見隱者,隱者「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按照當時的伙食標準看,這頓招待飯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麥子的地位似乎沒有黍和稷那麼突出。麥子有大麥小麥之分,古代稱大麥為麰(móu,謀)。《孟子·告子上》:「今夫麰麥,播種而耰之,其地同,樹(種)之時又同,浡然而生,至於日至(指夏至)之時,皆孰矣。」「麰麥」即大麥。《詩經·周頌·思文》:「貽我來麰,帝命率育。」這兩句詩是說,天帝賜給周小麥(「來」)、大麥,命令武王遵循后稷(周的始祖)以稼穡養育萬民的功業。來、麰進入神話傳說並與周之延續與擴大聯繫起來,可見這類作物與人們生活關係之密切。

菽就是豆子,原指大豆,又作豆類的總名。《說文》:「尗,豆也。」尗即菽,段玉裁說,「尗、豆古今語」,「此以漢時語(豆)釋古語(菽)也。」《詩經·豳風·七月》:「禾麻菽麥。」又《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麻之所以列入穀類,是因為麻籽可以充饑。麻籽叫黂(fēn,分)、苴(jǖ,居),又叫枲(Xǐ,喜)。《列子·楊朱》:「昔人有美戎(大)菽、甘枲莖芹萍子者,對鄉豪稱(稱讚)之。鄉豪取而嘗之,蜇(zhé,哲。等於說疼)於口,慘(也是疼的意思)於腹,眾哂(Shěn,審。笑)而怨之,其人大慙(同慚)之。」可見麻籽在貧苦人看來味道還可以,而富貴人是難以下咽的。《詩經·七月):「九月叔(拾取)苴」。夏曆九月正是麻籽成熟的時候,拾起來「食(Sì,四)我農夫」,可見麻籽甚至是農民們的主要食品之一。(苴、枲又用以指麻。這種植物及其果實同名的情況在古今語言中都是很常見的。)

古書中還時常見到一些有關糧食作物的名稱,如粟、粱、稻、禾、谷等。

粟是黍的籽粒。《詩經·小雅·黃鳥》:「交交(鳥鳴聲)黃鳥,無(勿)集於谷,無啄我粟。」後來,則用粟作為糧食的通稱。《史記·項羽本紀》:「章邯圍鉅鹿,築甬道而輸之粟。」《韓非子·顯學》:「磐石千里,不可謂富;象人(俑人)百萬,不可謂強……磐不生粟,象人不可使距(拒)敵也。」又:「征賦錢粟以實倉庫,且以救饑饉備軍旅也。」

粱是稷的良種。《小雅·黃鳥》:「交交黃鳥,無集於桑,無啄我粱。」《後漢書·五行志》:「桓帝之初。京都童謠曰:『……以錢為室金為堂,石上慊慊舂黃粱。』」黃粱則是粱中的上品。

稻在中原地區的種植比上述幾種作物要晚,大約起於周代。稻類有黏與不黏的分別,「稻」最初專指黏者,不黏的叫秔(jīng,京。同梗、粳),又叫稴(Lián,廉)、秫(shú,熟)等等。黏稻適於做酒,《晉書·陶潛傳》:「潛為彭澤令,公田悉令種秫。曰:『令吾常醉於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稻,乃使一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稻。」「稻」作為稻類的總稱是稍後的事。

因為稻與粱都是「細糧」,所以二者常常連言以代表精美的主食。例如,《詩經·唐風·鴇羽》:「王事靡盬(指徭役沒完沒了。盬:gǔ,古),不能執稻粱,父母何嘗(吃)。悠悠蒼天,曷(何)其有常。」杜甫《壯遊》:「國馬竭粟豆,官雞輸稻粱。」這是說明唐明皇的鬥雞、舞馬所耗費的都是上好的糧食。

禾本來專指稷,後來成為糧食作物的通稱。《詩經·七月》:「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其中第二個「禾」字即專指稷,而第一個「禾」字則是泛指,「禾稼」二字包括了後兩句開列的八種作物(重是早種晚熟的稻,穋是晚種早熟的稻)。人們熟知的李紳《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其中的「禾」字也是泛指。再往後,「禾」又成為稻的專稱。黃庭堅《戲詠江南風土》:「禾舂玉粒送官倉」,玉粒即大米,則禾即稻。至今南方仍然保留著這種稱呼。

現在談談用糧食做成的食品。

在上古,主食的花樣似乎並不多。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

糗(qiǔ,秋上聲),是炒熟的米、麥等穀物,類似現在的炒米、炒豆、炒玉米等。炒熟後再舂或碾成粉也叫糗。《尚書·費誓》:「峙乃糗糧,無敢不逮,汝則有大刑。」(儲備好你的糗糧,不得讓有些人吃不上,否則你就要受到軍法處置。峙:Chí,遲。預備。乃:你的。逮:及。)《國語·楚語》:「成王聞子文之朝不及夕也,於是乎每朝設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同饈,贈送食品)子文。」糗便於攜帶,無火也可就食,所以常作行路之糧;糗既熟,可以省去每餐舉火之費,所以食糗也是生活儉樸的一種表現。《費誓》中說「峙糗」即為出征,而《孟子·盡心下》:「舜之飯糗茹(吃)草(指粗劣之食如野菜等),若將終身焉」,則是說舜過一般老百姓的日子而已。

焙(bèi,備。用微火烘烤)與炒差不多,因此糗又稱為糒(焙、糒同音)。《史記·李將軍列傳》:「大將軍(衛青)使長史持糒醪(Láo,勞。濁酒,詳見本編下文)遺廣。」《漢書·匈奴傳下》:「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風,多齎(jī,機。攜帶)鬴鍑(fǔfǔ,斧父。鬴同釜。釜鍑都是鍋,詳見本編下文),重不可勝,食糒飲水,以歷四時,師有疾疫之憂。」糗與糒連言,意思是一樣的。《後漢書·隗囂傳》:「囂病且餓,出城餐糗糒,恚憤而死。」糗糒不易消化,遇水膨脹,「病且餓」的人不當心,吃了會加病,所以隗囂的直接死因是糗糒,而並非「恚憤」。(古代的餓比今天的餓分量重,指飢餓得很厲害,幾乎成為病態。)

糗也叫餱(hóu,侯。又寫作餱)。上面所引的《尚書·費誓》,「糗糧」,一本即作「餱糧」。《詩經·大雅·公劉》:「乃裹餱糧,於橐於囊。」《左傳·襄公九年》:「[晉]令於諸侯曰:『修器備,盛餱糧,歸老幼,居疾(病號)於虎牢,肆眚(釋放罪人。眚:shěng,省。罪人),圍鄭。」其實,在古代單說一個「糧」字也就是指糗糧。《周禮·廩人》:「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則治其糧與其食。」鄭玄註:「糧謂糒也,止居日食,謂米也。」《莊子·逍遙遊》:「適(往)千里者三月聚糧。」要走千里路就須準備大量的糗糒,而炒、焙費工,所以三個月前就要動手。《漢書·嚴助傳》:「丁壯從軍,老弱轉餉(xiǎng,響。軍糧),居者(在家的)無食,行者(從軍的)無糧。」在這裡也是糧與食對舉,食與「居」、糧與「行」分別聯在一起。據此,則我們遇到古代作品中的「糧」字,就不要隨便地一概當作今天所說的糧食。例如《左傳·文公十二年》:「秦軍掩晉上軍,趙穿(晉大夫)追之,不及,反(返),怒曰:『裹糧坐甲,固敵是求。敵至不擊,將何俟(sì,四。等待)焉!」』裹糧,所裹的是糗糧。《論語·衛靈公》:「[孔子]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起不來床)。」這裡的「糧」字,也指餱糧。大約自漢代後期起「糧」字才泛指糧食。《後漢書·和帝紀》:「詔貸被災(受災)諸郡民種糧。」而且,「餱糧」漸漸地也泛指一般餬口之物了。白居易《采地黃者》:「采之將何用?持之易餱糧。」柳永《煮鹽歌》:「自從瀦鹵至飛霜,無非假貸充餱糧。」

古代也有餅,但並不是像現在那樣烙成的,而是把麥或米(稻、黍)搗成粉狀,加水團成的。麥粉做的叫餅,米粉做的叫粢(zì,資)。做粢還有另外一種操作過程:先將米粉干蒸,趁其濕潤團成餅形。餅、粢雖然性質相近,但在古代作品中提到餅的地方更多些。例如《漢書·宣帝紀》:「每買餅,所從買家輒大售(賣得多)。」《世說新語·容止》:「何平叔(何晏)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噉(dàn,但。同啖,吃),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熱湯餅,類似現在北方的煮小餅、煮窩窩,只不過這兩樣都是玉米面做的。大約至遲到六朝時,已有蒸餅的吃法,但未必是發麵的。《晉書·何曾傳》:「[何曾]廚膳滋味過於王者,帝輒命取其食蒸餅,上不拆作十字不食。」崔寔《四民月令》:「寒食(古代節日,在清明前二日)以面為蒸餅樣,團棗附之,名曰棗糕。」這種吃法豈不與今日無異?

餌(ěr,耳)與餅、粢同類,為米粉所做。《後漢書·樊曄傳》:「初,光武微時,嘗以事拘於新野,曄為市吏(管理市場的官吏),餽餌一笥,帝德之不忘。」《病婦行》:「道逢親交,泣坐不能起,從乞求與孤買餌。」後來有所謂釣餌、魚餌,即因為系用米、麥粉和以水或油團成,性質與粢、餌同;「藥餌」,也取其製法與形狀跟餌相似。杜甫《寄韋有夏郎中》:「親知天畔少,藥餌峽中無。」現在雲南還有「餌塊」,為米粉所制的餅狀物,當即古代餅、粢、餌的遺留。

古代也喝稀飯。《穀梁傳·昭公十九年》:「[太子]止哭泣,歠(chuò,輟。飲)飦(zhān,沾)粥,嗌(yì,意。咽喉)不容粒,逾年而死。」粥相當於現在的稀粥,飦又寫作饘,是稠粥。《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執衛侯,歸之於京師,真(置)諸深室,甯子(名俞,衛大夫)職納橐饘焉(即承擔起給衛侯送衣、食的任務)。」

古代還有一種吃法叫饡(zàn,贊)。《說文》:「以羹澆飯也。」即與今天的蓋澆飯、維族的抓飯相近。《楚辭·九思·傷時》:「時混混兮澆饡。」王逸註:「言如澆饡之亂也。」陸遊《川食詩》:「禾論索餅與饡飯,最愛紅糟與缹(fǒu,否。熬)粥。」

推薦閱讀:

米面玉米番薯:從古至今百吃不厭的主食
糖尿病吃主食降血糖的秘訣:要按照這個比例
夏天最愛吃它,即是主食又是菜,蒸一蒸,9分鐘出鍋,香飄四溢!
主食吃的少,會百病叢生的!
如何戒掉甜食,為什麼不吃主食就像沒吃飯?

TAG:主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