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 | 端莊雜流麗 剛健含婀娜-晁岱雙書法藝術
端莊雜流麗
剛健含婀娜
晁岱雙書法藝術
……
- 名家名作 · 書法藝術 -
端莊雜流麗 剛健含婀娜-晁岱雙書法藝術
◎西風東韻原創編輯
晁岱雙---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簡介
晁岱雙,男,1970年5月出生,山東嘉祥人,首都師範大學書法專業博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學博士後,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一部研究館員,碩士研究生導師。
1996年本科畢業於齊魯工業大學藝術學院,並留校任教。2000年至2007年,入首都師範大學攻讀中國書法文化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師從歐陽中石教授、劉守安教授。2009年進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中國書畫史論相關課題研究,合作導師為陳池瑜教授,2011年底調至中國國家博物館。
主要從事館藏法書與碑帖拓本的保管與研究、中國書畫藝術理論的教學、科研與書法創作。近幾年來先後出版專著兩部,主編、參編書法教材多部,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發表書法作品數百幅,先後承擔科研項目和課題三項,曾獲得中國博士後科研基金和北京市社科出版基金。曾參與籌備「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中國古代書法內部學術觀摩展」、「李嵐清藝術展」、「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中國古代書法展」、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甲骨文、金文展」等。
書法實踐以東晉書風為宗,尤取法「二王」,隸書以漢隸為宗。作品曾多次入選或特邀入展國內外重要書畫展覽,多次舉辦個展、聯展,書法作品被中國孔子基金會、釣魚台國賓館、北京飯店、台灣國立中山大學、新加坡內閣等諸多單位收藏。曾先後應邀赴日本、新加坡等國和台灣國立中山大學、澳門等地區進行訪問及學術交流。出版有《岱雙日課-晁岱雙書法作品集》、《惠風和暢-晁岱雙書法藝術展作品集》、《晁岱雙乙未新作集》等。
主要著作論文:《民國時期書法研究》、《中國古代「題畫書跡」研究》、《中國古代「題畫書跡」的風格特徵》、《中國古代「題畫書跡」的史料文獻價值》、《中國古代「題畫書跡」的形式特徵》、《中國古代「題畫書跡」的書畫鑒定、鑒賞與收藏價值》、《中國書法的文化精神與人格魅力》、《民國書家與民國書風》等。參與編寫了《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中國古代書法》、《中國國家博物館百年收藏集粹》、《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甲骨文、金文》等。
作品賞析:
「君宜高官」磚銘拓片題跋4-55X60cm
「晉大中正郴令魏君之郭」磚銘拓片題跋3-50X61cm
行草諸葛亮《誡子篇》
行草常建詩《題破山寺後禪院》
行草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錄
行書韓愈《師說》節選
行書《周易·說卦·第一》
楷書王羲之《蘭亭序》蘭亭集序
楷書摺扇劉禹錫《陋室銘》
楷書摺扇陸遊詞《卜運算元·詠梅》
隸書「厚德載物」
隸書「進德修業」
隸書《崔子玉座右銘 》
武氏祠漢畫像拓片題跋
行草團扇程顥詩《秋日偶成》
7-202X45cm(臨王羲之蘭亭序)
行草團扇韓翃詩《同題仙遊觀》
行草團扇陸遊詩《冬夜讀書示子聿》
行草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錄
行草摺扇白居易詩《錢塘湖春行》
行草摺扇陶淵明《移居二首》其二
行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行書橫批
行書王維詩《觀獵》
行書「福 」
行書李忱詩《瀑布》
行書劉禹錫《陋室銘》
行書孟郊詩《遊子吟》
行書王維詩《登辨覺寺》
行書王維詩《登裴秀才迪小臺作》
行書王維詩《喜祖三至留宿》
行書辛棄疾詞《青玉案》
行書張繼詩《楓橋夜泊》
行書張旭詩《山行留客》
行書摺扇沈佺期詩《關山月》
行書摺扇王勃滕王閣詩
行書摺扇王維詩《清溪》
行書朱熹詩《觀書有感》
楷書摺扇蘇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
楷書摺扇陶淵明《移居二首》其一
隸書「君子不器」
隸書「用舍行藏」
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
——晁岱雙書法藝術管窺
文/張淼
初識岱雙,還是在七、八年前一次和朋友的聚會上,那時的岱雙,身著一件中式對襟馬褂,周正寬闊的臉上一直掛著憨厚的微笑,面對朋友們對其書法水平的褒獎,總是報以淡定、從容和謙和,這讓我對岱雙無形中多了些好感。及至看到其書法作品,這種好感逐漸轉變為一聲讚歎:真正的字如其人!
當時讓我讚歎的並非因岱雙是歐陽中石先生的博士,高校專職書法教授,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書法展覽以及被釣魚台國賓館、李光耀等機構和名人收藏這些外在的光環,而是從其書法作品中,我讀出了在當今這個喧囂浮躁的時代,書法創作者最難能可貴的一些品質:平和的心態,難得的沉潛,根植於傳統的紮實功底,嚴謹的創作態度,以及作品中表現出的追」「二王」、溯宋元形成的平正雍容而又唯美飄逸的風格和境界。
特別是看到他寫的一些諸如《心經》、《長恨歌》等小長卷,真的是字字珠璣,精到而又機鋒妙出。當時我就對朋友們說,以其三十幾歲的年齡,能有這樣沉靜如水的心態和筆墨功夫,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後來,作為朋友接觸多了,對岱雙的了解就更深、更多,而越是熟稔,越是佩服岱雙的不懈和堅守。自六歲開始習字,每日臨池不輟,而且不輕易見「異」思遷,沉浸在「羲獻」和趙孟頫的世界裡,一下苦功就是幾十年!這期間書界誘惑日多,躁氣日顯,時而先鋒實驗書法標新立異,時而流行書風盛行,而岱雙始終不為所動,心境依然淡定平和,步履依然沉穩堅實,耐得住寂寞的結果是收穫了累累碩果:
2000年起入首都師大書法文化研究院攻讀書法碩士學位;2004年入歐陽中石先生門下攻讀書法博士,2007年獲博士學位;2009年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中國書畫史論相關課題研究;2011年,博士後出站後調入中國國家博物館,從事中國書畫、碑帖的研究與鑒藏工作。
姑且先不論其書法作品藝術水平如何,僅就其這些學習經歷來看,即便是耳濡目染也應該是個典型的書院派了。學習期間,岱雙還遍訪名師,啟功、沈鵬、劉炳森、徐邦達等先生都曾對其有所指點並寄予厚望。
古人云:居高聲自遠。有了這些積澱,再加上似乎與生俱來的勤奮,岱雙不但書法實踐方面境界更上層樓,參加多次國內外書法展覽交流和講學活動,並時有獲獎;而且書法理論上也頗有建樹,出版和參編了多部書法專著,發表書法論文幾十篇……一時間,其作品、專題介紹散見於各類媒體和出版物,晁岱雙的名字也引起了更多人們的關注。
那麼,岱雙的書法藝術究竟有哪些成功之處呢?他成功的秘訣又是什麼呢?翻看著岱雙剛剛給我的即將出版的《惠風和暢—晁岱雙乙未書法新作集》電子版,讓我驚喜之餘掩卷沉思。
從目前岱雙的書法作品看,我認為其基本藝術風格可以用東坡的話來概括,那就是「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和子由論書》)。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書界亦有共識:書品即人品;大家也眾所周知柳公權答唐穆宗問時所說那句經典名言:「心正則筆正」。這一切都說明了書品和人品的關係。
熟悉岱雙的人都知道,他為人樸實厚道,寬博大氣,從他那招牌式的憨厚的微笑似乎可洞悉其內心。無論是臨寫的「二王」作品還是創作的作品,許多人看起來都覺得既得其形,也得其神,可就是覺得筆觸似乎豐腴和圓融了一些,更多地接近了趙孟頫的風貌。
確實,對於岱雙來說,數十年來他對「二王」最為用工,以至於功夫下到背臨《蘭亭序》時,不僅每個字的粗細大小和筆墨變化成竹在胸,即使連字與字的位置、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都瞭然於心。
但或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最終臨寫的境界偏向了端莊和雍容,說到底是他內心寬厚醇和的一些特質使然。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從起初的無意到現在內心的自覺,使他更多地在「二王」之外向蘇東坡和趙孟頫乃至顏魯公身上汲取營養,形成了寬博厚重、渾厚華滋的特色。但如果認為岱雙內心只有平實寬厚的一面,而忽略了他內心的豐富和鋒芒,那就錯了。
從他少時選擇風神俊逸的「二王」諸帖以及「靈飛經」等靈動、唯美風格的碑帖範本來看,其實他的內心在寬厚樸實之外亦具尚美洒脫的一面。在我看來,有如一塊璞玉,岱雙可謂「朴於外而秀於內」,其性格也是「訥於外而敏於內」。
正是這種豐富複雜而又相生相諧的性格,使得岱雙一方面在用筆和結體方面不自覺地體現出寬博厚重,另一方面在字的精氣神方面又追求唯美超逸,這種內心的自然流露和審美趣味的自覺追求,造就了岱雙書法作品目前深厚華滋、含蓄蘊藉而又唯美雋逸的面貌和風格。
如果說前面所述其書法藝術特色的形成,是岱雙的人格特質和其自覺的藝術追求合二為一的產物,那麼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不可忽略,那就是岱雙始終對書法藝術有著寧靜平和的心態和超乎常人的勤奮。
唯其寧靜淡泊,所以他的作品裡才少了浮躁喧囂的俗氣和隨波逐流的習氣;唯其勤奮,才給未來更高的飛翔培育了堅實的翅膀。岱雙自六歲至今,經年的臨池不輟,使他在真、草、隸、行各方面都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他的楷書功底紮實,於「二王」和鍾紹京、趙孟頫之外,也廣泛涉獵褚遂良、文徵明乃至北魏六朝墓誌等;行書則沉浸「二王」和趙孟頫多年,兼及顏真卿和蘇東坡;隸書取法漢隸,以《石門頌》《乙瑛碑》《張遷碑》等下功夫尤甚,同時兼及金農等人;行草則在「二王」和孫過庭「書譜」上用功頗深。多年的筆耕墨耘,造就了岱雙諸體皆能。
僅舉一例,我曾見過岱雙許多面目的《蘭亭序》:有早期臨摹的神形畢肖,幾可亂真的;有取自鍾紹京而又摻入宋元諸家筆意墨趣寫得極為遒媚、美輪美奐的小楷;有近期意臨的不求形似、但卻更得其神韻和意趣的行楷《蘭亭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當然,我認為在諸體中,,其行草書最為精彩,也最能代表其根植傳統、中得心源的精神追求。
無論是鴻篇巨製,還是尺牘、楹聯、團扇,皆有追魏晉、溯宋元之佳作妙品。因此類作品比比皆是,暫不一一舉例。
東坡云:「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就學養和人的精氣神等綜合素質的辯證關係之經典結論。東坡先生又說:「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這則是直接講讀書學習和作者書法境界的關係了。
岱雙經年沉潛於書法理論研究和書法實踐兩個層面的深耕細作上。特別是進入國家博物館從事古碑帖、字畫研究、鑒藏以來,天天與「亂花漸欲迷人眼」的那些數不清的墨跡真寶目交神接,使其眼界更加開闊,加上多年來嚴謹紮實的理論研究,培養了其較深厚的學養和思辨能力,使得岱雙近期書法在審美趣味和境界上有著較明顯的思辨意識和理性認知。
而這種藝術思維上的飛躍和提升,我覺得是岱雙近幾年最寶貴的收穫,甚至可以說有可能成為未來岱雙在書法藝術道路上走得更遠的一個更重要的因素。縱觀整個中國審美思想史,就其本質而言,正是脫胎於具有辯證思維的中國哲學思想史。
我國儒釋道思想特別是道家的陰陽辯證學說,實際是中國所有藝術最核心思想體系的基礎之一。書法應該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藝術,書法藝術的諸多審美法則,比如大與小、多與少、黑與白、疏與密、濃與淡、枯與濕、疾與澀、偃與仰……等等,太多的對立統一構成了中國書法(書畫)昂然於世界的獨特的本體語言和審美境界。這種由對立統一構成的世界在岱雙筆下時時可以看到。
比如,團扇《錢塘湖春行》章法平正中見奇崛。整幅作品在和諧端正的大局觀下,規整中有錯落,穿插有序,避讓巧妙,計白當黑,疏處跑馬,密不透風,局部的參差有致,構成了整體的和諧唯美,通篇字如音符,跳宕婉轉,曲盡其妙。
行書立軸《陶潛詩》,運筆如風,或連綿取勢,或筆斷意連,筆筆嚴謹精到,但筆筆似乎又放縱不羈,整體一氣呵成,收放自如,嚴謹中見活潑,含蓄中見洒脫,踏雪無痕。再如,《登辯覺寺》用筆以「二王」和趙體為主,但結體卻豐腴寬博,整體用筆用墨引而不發,欲揚還抑,章法布局上字與字之間大多疏離錯落,含蓄蘊藉。
雖結體豐腴厚重,但內在精神上卻與楊凝式「韭花帖」境界暗合,整體內容空寂有流響,淡泊而篤定,不疾不厲,不慍不火,書法表達恰與內容水乳交融,高度契合,頗具禪意和空靈之美。
很高興地看到,岱雙近年的書法創作,已體現出努力走出「二王」樊籬的主觀訴求,日益呈現出兼收並蓄的多元化風格。從一味追求靈動飄逸到追求端莊樸拙,由俊逸唯美到追求深厚華滋,由一味地追求魏晉風度、宋元精神逐漸向多元化風格漸進。
具體表現在:一是同一書寫內容處理成不同的書寫風格,力求寫出新意。如,《惠風和暢》這個集子里僅《蘭亭序》就有幾種面貌不同、風格迥異的作品。
二是同一種書體以不同面貌和風格出現。如,行楷《洛神賦》以「二王」和鍾少京「靈飛經」築基,同時融入褚(遂良)、趙(孟頫)乃至六朝墓誌筆意,作品既有「二王」之逸氣,同時兼具鍾之秀美,褚之靈動、趙之柔媚及魏碑之剛健,整體呈現出剛柔相濟、飄逸唯美的風格;
而同樣是行楷作品,《邢台養金魚史話》和李白《將進酒》則在二王和褚、趙構築的世界裡摻入了顏魯公、蘇東坡筆意墨趣,作品整體呈現出一種雍容博大的氣象;行楷團扇「梅蘭竹菊」則又參入隸書筆意,得蕭散飄逸之趣。
三是除書寫形態和風格的變化外,岱雙還在書寫形式方面創新求變。如,《太上隱者詩》用筆深得「二王」風致和神韻,多用露鋒取其妍,側鋒取其勢,中鋒取其力,但在章法的處理上則有王鐸之筆意,特別是最後一行,偃仰起伏,連綿跌宕,猶如舞者翩翩起舞;
《秋聲賦》追求墨色和用筆的雙重變化,用筆折方多於以往的圓轉,墨色則一改用濃墨的習慣,以筆筆見鋒銳的淡墨處之;同是《青溪》一詩,分別用扇面和團扇寫之,再加以字法、筆法和氣息的變化,寫出了不同的味道。
我自認為岱雙隸書作品相對於其行楷、行草稍弱了些,但也初具面目并力求創新。和岱雙給人的第一感覺一樣,其隸書表面上看也歸端正平和一路,看得出「禮器碑」和「乙瑛碑」等漢隸對他的深刻影響,以往其隸書作品風格也多表現得謙謙君子、端莊雍容,但現在的隸書作品則不斷看到了岱雙在求新求變方面的不懈努力。
如《崔子玉座右銘》頗有金農筆意,筆筆粗細劃一但卻縱逸洒脫,給人一種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感覺,實為其隸書中少有的佳作。
綜上,所有作品和以往的中規中矩有所不同,表現出岱雙師古而不泥古的日漸強烈的創新意識和風格的多樣性追求,實在可喜可賀。
孔子曰:君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論語·述而》)。」孫過庭也說:「君子立身,務修其本」。《惠風和暢》集子里岱雙曾有一幅作品,僅四個字:「進德修業」。這四個隸書大字用筆方圓兼備,厚重而洒脫,特別是題款行草書於「二王」之外用筆似得顏魯公「祭侄稿」之妙,寫得極為精彩。
而我覺得「進德修業」四個字也恰恰可以說是岱雙自身人生道路和書法歷程的寫照。王國維《人間詞話》雲:「詩人對於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能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我認為這同樣應該成為書法家的藝術理想和追求。我期待著岱雙繼續以品德和思想的雙修,理論和實踐的共進,妙造一個「有我」的書法天地和「高致」的藝術境界。我相信,這一天必然會到來。
張淼2015年5月於書苑山莊照軒齋
-END-
—新技能—
喜歡西風東韻,就把「西風東韻」置頂咯!
-END-
西風東韻主編私人微信
推薦閱讀:
※名家書法講座大全【視頻】*
※百家姓|歷代名家單字字帖|畢
※名家詞品瑤華集『卷5-2』
※宋詞名家詠秋詞五十首
※=名家繪畫:古典人物作品欣賞 鍾馗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