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白居易的詩酒蘇州

白居易的詩酒蘇州

明代江南一帶流行一首叫做《大九連環》的歌謠: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西湖,蘇州有山塘。把山塘與西湖並稱足見山塘的魅力。而能把西湖與山塘連綴起來的人,非詩人白居易莫屬。說來慚愧,從古至今那麼多的達官顯貴,能在蘇州的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並不多。就象我們今天的官員們熱衷於搞政績工程一樣,真正為後人紀念傳誦的又有多少呢?蘇州因為有三個以詩名傳揚的官員:白居易、劉禹錫和韋應物,都成為所謂的「文章太守」。也許,只有文化的穿透力可以延展古今,脈脈不絕。

白居易在杭州做官時修築了西湖白堤,在蘇州任刺史時修建了山塘街,雖然他在蘇州的任職只有短短的一年半時間。

到蘇州尋找白樂天的遺蹤已經非常困難了,一方面是時間已經轉過了一千多年,所有的歲月遺迹都被湮滅了;還有一方面,是現代人的歷史觀,人們只關注現在和眼前,誰又對記憶和過去負責呢?

不過,如果你心細一點,略略懷上三分對歷史的崇敬之情,穿行在蘇州的古老小巷,或許會有很多收穫。

來蘇州旅遊的人一般都到過拙政園。在喧鬧的遊客群中穿行,不知你有沒有注意過一個叫宜兩亭的小景點?

那個小亭子踞于波形水廊的南面假山上,正好位於拙政園中部分界牆邊,可以同時俯瞰中西兩園的景色。亭子是六角形,攢尖頂四周有梅花冰片紋的玻璃窗格,亭內傢具、亭外花磚也呈梅花狀,又名梅花亭。

據說這拙政園在清代時分為幾家,中西兩園各為其主。當時西園主人準備在圍牆邊造一幢高樓,惹得東園主人十分不滿。因為,如果西園高樓起來,自己家的一舉一動都在鄰居的眼皮底下,哪有什麼隱私可言?為此雙方爭吵不休,幾乎對簿公堂。後來有個朋友給出了個主意,使兩家人冰釋前嫌,和好如初。

朋友說了個故事,曾做過蘇州父母官的白樂天與好友元稹比鄰而居,雙方十分和睦。白居易給元稹寫了一首詩相贈,中有兩句: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你看先賢古人都能處理好兩家的關係,我們怎麼會搞不好呢?於是,西園的主人改變了主意,在修樓的舊址上改造假山,在假山上修了一座亭子,命名為宜兩亭。這樣,中園既可以保護了隱私,牆外又可以借景看到隔壁的亭台。西園的亭子也有了制高的觀賞點,兩家相得益彰。

看看,一千多年前的白老先生,一句詩竟然解決了一場訴訟。

由此,我又想到,蘇州有家名氣很響的綠楊餛飩店,是不是也借鑒了樂天的這兩句詩呢?

據記載白居易是唐敬宗寶曆元年,即公元825年從洛陽到蘇州赴任的。那一年,他已經54歲了。雖然白居易是山西人,但從小就在浙江生活過,所以對江南一帶還是很熟悉的。更何況不久前他剛剛從杭州刺史的任上轉來,從一個天堂到另外一個天堂,也許是上天的眷顧和安排吧?

那一年的3月19日,白居易從河南出發,到蘇州時正逢端午節。蘇州人早就聽說了這位詩名和人品都高尚的刺史要來了,連小孩子都上街打掃塵土,對他表示歡迎。時光久遠,要不是詩人的作品記載,現代人哪裡會了解當時的情況?所以,到蘇州尋訪白樂天的遺迹,最好再帶上一本他的詩作,按詩索跡,別有趣味。《水滸傳》里宋江被發配江州,戴宗請他到潯陽樓吃飯,此處正是白樂天寫《琵琶行》的所在。宋江看到好風景,小說家贊到:昔日樂天聲價重,當年司馬淚痕多。可見唐後到明代,白樂天的古迹就有尋訪的人了。

白刺史下車伊始,沒有花天酒地,也沒有上下打點,謝謝有司給了塊肥差。而是自加壓力,勸勉自我。「十萬戶州尤覺貴,二千石祿敢言貧」?說的多好,十萬戶的蘇州當時在唐代已經是雄州了,相當於今天的計劃單列市。而自己月俸兩千石糧食,真的是不少了。自己何德何才,統領的是古代吳國的領域了。因此白詩人不斷嚴格要求自己,減少無所謂的應酬不到聲色場所去。唐時有官妓,而蘇州和揚州又是江南佳麗地,美女是少不了的。但是白詩人沒有。他「經旬不飲酒,逾月未聞歌。」志書上記載的也是如此。白刺史辦事認真嚴謹,經常忙於公務,連平時聯絡很多的朋友來了,都不出面接待。

忙歸忙,但詩人的詩還是沒少寫。蘇州歷史上有三個詩人刺史,白居易、韋應物和劉禹錫,都留下了不少詩作。在公暇,白刺史也出去轉轉,既是考察民情民風,也是散心賞游。

在白詩中反覆提到一個地名,那就是烏鵲橋。在《登閶門閑望》里寫到:闔閭城碧鋪秋草,烏鵲橋紅帶夕陽。烏鵲橋在今天的五卅路南,因吳國古館烏鵲館而得名。據說古時橋高水闊可以四眺周圍景色。今天的烏鵲橋已是平直小橋,僅存其名且通行汽車。但烏鵲橋路確是很有特色,那是蘇州的電腦一條街,蘇州的年輕人都知道那裡,經常光顧的地方。

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三,白居易出來巡城,他從黃鸝巷口穿過黃鸝坊橋,向東過錦帆路再到烏鵲橋,雖是正月初頭,但已見枝頭春色,河畔春風。於是刺史詩性大發,寫下了蘇州人今天最好的推介城市的名句: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白老先生在蘇州的時光雖短,但還是為民眾做了一件功在當日、利在千秋的好事。

唐代蘇州水網密布,塘湖相連。在虎丘山塘的半塘以西一帶曾經是一片湖沼,地勢低洼,一不能種田,二不能行舟,給百姓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在巡城過程中白刺史了解到這個情況後,立即決定修造水利。他募集工人,籌集善款,修築堤堰。把東起通濟橋西至西山廟橋,全長550多丈的堤塘接通,改善了原來了水利環境。《虎阜志》上說,「民始免病涉之苦」,從此不再受水害之損。白老先生畢竟還是詩人,修了塘岸更少不了詩情畫意。他讓人在長堤兩側種上了楊柳和桃李。每到春來,花紅柳綠,白水泛舟,酒樓歌肆日漸繁華。到了明清兩代,山塘真的堪與西湖相媲美。

白老先生自己在工程竣工後來山塘遊玩,也寫了這樣一首詩:「自開山寺路,水陸往來頻。銀勒牽驕馬,花船載麗人。菱荷生欲遍,桃李種仍新。好住河堤上,長留一道春」。

蘇州是詩酒之鄉,但詩名甚,酒名薄。雖然古人曾說:吳姬壓酒勸客嘗,那勸的是色,而不是酒味。吳越時代,吳王好酒但喝的都是苦酒。歷史上蘇州的酒從來就沒有好喝過,根據清人考證,吳國曾有兩座酒城,其一在橫山之趾,吳王昔釀麴櫱於其中者,名為苦酒城。雖然是苦酒,但吳王還是沉醉其中不能自拔,最後丟了江山。

在白居易到蘇州來之前,蘇州人一直喝的都是這種苦酒。喝慣了浙江紹興一帶美酒的刺史,發現蘇州的酒實在不好喝。於是,他從外地請來好的釀酒師傅,利用蘇州的好水,並把別處的釀酒技藝帶到了蘇州,改良了蘇州的釀酒傳統。從此,蘇州也有上好的美酒了。在白居易的《酒府》一詩中,詩人開心的寫到:自慚到府來周歲,惠愛威稜一事無。惟是改張官酒法,漸從濁水作醍醐。

夠了,一個兩千年前的刺史,在上任不到一年多的時間裡,能給百姓做這麼多的事,已經讓今天的不少官員臉紅了。或許,詩人刺史留下名字的機會比一般人高,但也許只有詩人才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以及為民服務的真誠精神。

正在白老先生滿懷激情準備為蘇州市民更好服務時,第二年他在巡行時不小心從馬上摔了下來,扭傷了腰;而更不幸的是,到了當年的秋天,他又因用眼過度而生了眼疾。於是不得不在這年的秋冬之際,卸任離蘇。白老先生的好友,也做過蘇州刺史的劉禹錫在一首詩里記述白刺史離別蘇州行狀,簡短十個字,足見深情:姑蘇十萬戶,皆作嬰兒啼。

離開蘇州後,白居易還是十分懷想蘇州的。四年後,他在給自己的後任劉禹錫的《早春憶蘇州寄夢得》詩中說:

吳苑四時風景好,就中偏好是春天。霞光曙後殷於火,水色晴來嫩似煙。士女笙歌宜月下,使君金紫稱花前。誠知歡樂堪留戀,其奈離鄉已四年。

後世蘇州為紀念白居易,將山塘命名為白公堤,並把河上一座橋也名之為白公橋。原來還有個白公祠,後來沒有留下來。

2007年春,山塘渡僧橋北新建了白居易紀念館,是免費開放的。但是,也在這一年,有著兩千多年歷史山塘街第一次向遊客售票,每人45元。更為好笑的是,只對外地遊客徵收。問之曰如何區別本地人與外地人,答曰是否會講兩句蘇隊遊客,和導遊分成,對散客,根本不管的。這個,倒也是生財有道。

在旅遊經濟拉動消費的時代,我們不好多說什麼。但不知,白老先生地下聽說此事,恐怕沒有想到,他給蘇州子民所造福澤還遠不止此,他還給了某些子孫一個聚寶盆。


推薦閱讀: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白居易的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
山塘古街,白居易一生最留戀之地
素房含露玉冠鮮 ——白居易詠荷詩賞析
你最喜歡白居易哪一首作品?

TAG:蘇州 | 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