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八法
07-23
凈修齋主的日記中醫八法2009-10-08 10:22:26 中醫八法(轉貼)體質一般可分為八種類型:陰陽平和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陰虛體質、淤血體質、氣鬱體質。就各種體質的特點、易得疾病、飲食調理、中成藥調理、經絡調養整理如下。1.平和體質的人基本上屬於陰陽平衡,身材勻稱,唇淡紅舌,薄白苔。達到平和體質的人不多,一般都是修德之人。即使得病也能很快痊癒。2.陽虛體質的人面色曉白,怕冷,尤其是背部和小肚子怕冷。容易水腫,生座瘡,小便多,夜尿。女性月經推後。陽虛體質的人容易發胖,脫髮,睡眠不好以及會骨質疏鬆(需補腎陽),易得痹症,慢性結腸炎。飲食方面忌食冰冷,粘膩的食物。中成藥有金匱腎氣丸、參茸丸、龜鹿二仙膏、右歸丸。經絡穴位:湧泉、太溪、關元、神闕。3.氣虛體質的人語聲低怯,氣息輕淺,疲倦,怠惰慵懶。肺氣虛會冬天特別怕冷,夏天特別怕熱。脾氣虛會吃東西少,胃口不好,吃完肚子脹,大便乾結。氣血運化不好,面色萎黃,口唇色淡。氣虛體質的人易得自汗、慢性支氣管炎、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低血壓、過敏性鼻炎。飲食方面宜食性質平和、偏溫的具有補益作用的食品如小米、扁豆、紅薯、龍眼肉、淮山、蓮子、大棗等。葯食兩性兼具的有大棗、人蔘、党參、淮山。有名的經方四君子湯(党參、白朮、茯苓、甘草)就是治氣虛的。幾種補氣虛的中成藥A: 面色白,血壓低,經常頭暈,提不起勁,站起來兩眼發黑-----補中益氣丸。B:氣候溫度一變化就會感冒、打噴嚏、皮膚過敏----玉屏風散顆粒。C: 吃東西少,吃了肚子開始脹難受,有點拉肚子,大便不成形,脾胃虛弱-----香砂養胃丸。D:動腦子就會失眠,吃不好,小臉蠟黃,記憶力下降---歸脾丸。經絡穴位:足三里、氣海、脾俞。注意一點,氣虛體質的人要緩緩進補,細水長流,如進補不當反增加身體負擔。4.痰濕體質的人易肥胖,口臭、大便粘膩異味、小便混濁起泡沫,油麵。痰濕從狹義上來講是呼吸道排出的痰,廣義上是津液、水液不能正常發揮堆積而成,代謝過程不順,停在哪兒哪兒就出問題,中醫認為百病皆由痰作祟,頑痰生怪症。一般口味偏重愛吃鹹的人、偏食、節食、應酬多、營養過剩都容易成痰濕體質。長期熬夜影響膽氣疏泄進而影響肝再至脾,舌苔厚膩久久不退終成痰濕體質。痰濕體質易於郁證相伴,短期內暴肥的人通常和情緒有關。痰濕體質女性更容易月經不調,囊腫型座瘡,胖子容易閉經,經不調則變胖。飲食要回歸清談,夏天少吃冰凍東西,秋冬不要進補,可祛痰濕的中藥有党參、砂仁、陳皮、淮山、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白芥子等。改善痰濕體質的中成藥有參苓白朮散、絞股藍總甙片、陳夏六君丸、排毒養顏膠囊。告誡痰濕體質的人:吹空調、吃冰凍西瓜、可樂到中老年會備受煎熬,會向心腦血管轉化。記住病是自家生,醫生也不是萬能的!經絡穴位:脾俞、胃俞、足三里、陰陵泉、水分。5.濕熱體質的人面垢發黃、發暗外加油膩、唇紅齒黃、易生座瘡、口乾、口苦、口臭、體味大、汗味大、大便粘膩異味大、小便黃赤、女性白帶偏多帶下色黃、外陰經常瘙癢、舌紅苔黃。性情急躁易怒、嗜煙酒熬夜都會註定此體質的。長期情緒壓抑、肝炎病毒攜帶者、長期生活在濕潤環境下都會向濕熱體質發展,還有經常吃燕窩、烏雞白鳳丸,滋補不當也會引起的,進補不是每人都適合的。濕熱體質的人易得脂溢性皮炎、座瘡、帶下病、膀胱炎、尿道炎等還有易得癰腫膿瘡、肝膽病等。清火祛濕的食品有綠茶、花茶、綠豆、冬瓜、絲瓜、西瓜、赤小豆等。祛濕熱的中成藥有甘露消毒丹、君泰口服液、清熱祛濕沖劑、溪黃草沖劑。(不可長期服用)。經絡穴位:經常刮痧、拔罐能祛濕熱。6.陰虛體質的人缺乏滋潤,體內少水陰份不足、乾澀、內熱上火、五心煩熱、眼睛乾澀、皮膚偏干、關節乾澀、冬天不怕冷、夏天怕熱。特別是女性經歷帶胎產乳,消耗血(血屬陰),還有長期壓抑的女性,情致化火,火走內,耗陰液漸成陰虛體質。易得結核、肺癆、失眠不寐、陰虛加瘀血體質易得腫瘤,陰虛嚴重會血枯經閉。飲食方面要多吃水果。銀耳、燕窩、冬蟲草、沙參、麥冬、玉竹、百合、女貞子、旱蓮藕等。陰虛的人肺和腎尤為重要,肺是嬌嫩的臟器秋天進補是最好時節。陰虛體質的中成藥調理有地黃丸系列,一般用六味地黃丸。眼乾澀、耳鳴用杞菊地黃。小便黃,內熱用知柏地黃丸,睡眠不好加天王補心丹。7.瘀血體質的人頭髮易脫落、面色灰暗、皮膚乾燥瘙癢、紅絲盤睛、易起包、長座瘡好了後色素斑長期不退。表情抑鬱,呆板、健忘心煩、七情不調影響肝,肝為將軍之官,肝不順則氣不順,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肥胖的人有瘀血易得高脂血症,瘀血加陰虛更易得腫瘤。女性易得乳腺增生(刺痛則血瘀)、子宮肌瘤等婦科病。瘀血體質的人肝氣疏泄很重要,關鍵在春天要注意運動舒展側體腰身,情緒要開朗,培養興趣愛好.飲食方面活血化瘀的食物有山楂、醋、紅糖、菇類、金桔、玫瑰花茶、黑木耳等。中草藥有當歸、益母草、田七等。中成藥有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口服液、生化湯、大黃蟄蟲丸。經絡穴位:曲池、合谷、三陰交、血海、太沖、膈腧、肝腧。8.氣鬱體質的人鬱悶不開心的多、一般面色無澤、不愛說話、內心敏感、性格內向、大便不爽多數發乾。善太息(經常嘆氣)、梅核氣(咽喉不利)、經前乳房脹痛、小肚子脹的難受。易得慢性咽喉炎、頸項部的癭瘤、甲亢、消化道潰瘍。經前緊張綜合症、乳腺增生(脹痛則氣鬱)、偏頭痛表現為脹痛,刺痛則為瘀血體質。飲食方面有陳皮、檸檬水、絲瓜等,氣鬱的人易上火,清熱不能太涼。肝氣的疏泄也是重中之重。補肝的有何首烏、阿膠、白芍、當歸、葡萄乾、香附子、佛手、香櫞、柴胡等。中成藥有逍遙丸、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經絡穴位:膻中、中脘、氣海、內關等。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專題:中醫針灸視頻【大全】
※中醫泡腳補腎的居家小秘方
※【中醫中藥】換季小兒腹瀉 4招推拿來幫忙
※認識中醫(一)中醫是否科學?
※養生321的文件夾【中醫養生】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