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生傷不起 心理壓力誰來關注誰來舒緩?
不管是別人把醫生看成超人,還是醫生自己把自己當成了超人,事實上,醫生從來都不是超人。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據統計我國成人失眠率為38.2%,重度精神病患者超1600萬,精神病患者近億人。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大、人際關係緊張…人們的精神心理問題日趨突出,精神障礙群體發病率不斷提高,並日漸呈現年輕化趨勢。
隨著醫療行業的改革與發展,作為高風險、高強度腦力勞動的職業,臨床醫生的壓力可想而知,如果這些壓力得不到有效緩解和釋放,不僅危害醫生自身健康,更增加了醫療安全隱患。
因此,緩解臨床醫生心理壓力、調適其心理情緒是醫院管理,乃至醫改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內容。
當醫生傷不起 抑鬱焦慮自殺多
不管是別人把醫生看成超人,還是醫生自己把自己當成了超人,事實上,醫生從來都不是超人。醫生也會遭遇生病,恐懼、焦慮、職業倦怠等狀態,這些都成為困擾臨床醫生的常見心理問題。
據媒體2016年8月調查顯示,中國醫務工作者的精神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高達73.5%的醫務人員處於不同程度的疲憊狀態,更有7%醫務人員認為目前狀態很糟糕,度日如年。
知乎大V田吉順曾這樣表述醫生的工作壓力,「終於熬到下夜班,就有一種參加完一場慘烈的戰鬥之後幸運生還的感覺,一根緊繃的神經突然松下來,覺得自己突然間好像靈魂出竅了,甚至有時候都想仰天大哭一場——我竟然還是撐下來了」。
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的疾病,都會讓醫生產生比普通人更強烈的羞恥感。這種執念,可能會讓他們不願意在有自殺傾向時去進行心理治療,也增加了醫生這個人群罹患抑鬱症的風險。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治醫師李英輝表示,自己曾救治過七八個患抑鬱症的醫生。其中一個20多歲的年輕醫生害怕壓力,甚至反覆請病假,不願回到醫院。
如果一家醫院有醫生被患者或家屬打傷,該醫院醫生就會遭遇一段時間的心情苦悶,如果有醫生自殺或被傷害致死,整個醫院的醫護團隊都會有焦慮的情緒。
近幾年,北京市東城區精神衛生保健院主任醫師王建寧,就多次到有意外發生的醫院為醫護人員集中進行心理干預。通過走訪他發現,超過90%的醫護人員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問題,比如抑鬱、焦慮、煩躁等,需要及時的心理疏導。
傷醫事件頻發 醫護心理干預刻不容緩
近年來,醫患關係劍拔弩張,在高強度工作壓力之外,頻繁發生的傷醫事件也對醫生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職業安全感日驟降。
2015年2月28日,塘廈鎮莞華醫院發生傷醫事件,醫院目擊者事後表示,「我晚上都睡不著,一閉上眼就會想起血腥的場面。」
極端事件對醫護人員的整體性心理衝擊,醫院不能視而不見,應當及時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務處副處長楊震認為,「在大環境不變的情況下,如何安撫醫務人員,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否則,這有可能成為新危機的導火索。」因此,醫院應從三方面建立醫護人員的避風港灣——健康的微環境。
依法處置暴力事件
悲憤、抑鬱,這是暴力事件後醫務人員整體的反應,而一個正向的處置就是對受害者心理支持。
醫院的立場要堅定,包括行政部門。如果處置不當,很有可能給醫務人員造成二次傷害,受傷的不是個體,而是整個科室甚至醫院。這種傷害甚至會產生讓整個醫療系統都陷入危機當中。
對醫暴行為提前做預防工作
這涉及到價值觀的管理,事實證明,每一次傷醫案後,整個醫院乃至醫界都會籠罩在悲憤當中。因此,在處理醫患糾紛與醫暴的問題上,醫院一定要真正地以人為本,懂得去尊重員工。
對醫務人員進行心態管理
關於醫暴事件發生之後的心理干預,醫療系統需要非常接地氣的培訓指導。不是增加醫患之間對立情緒,而是需要消除職工的恐懼感。
醫生群體的工作壓力,不僅影響醫生的身心健康、工作熱情和效率,繼而也會對病人產生不良的後果,因此了解醫生壓力應激源,從源頭採取相應解決措施,為醫生營造醫生和諧的就醫環境,是醫院管理的重要工作。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已連續多年組織了巴林特小組活動。活動每周組織兩次,參加的醫務人員吐露醫患關係心結,與其他醫務人員分享處理經驗,接受組員非攻擊性的心理輔導。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成立心理救援隊伍,據該院院長陸林介紹:「我們醫院承擔著救災援助工作,醫護人員被派往救災現場,人員傷亡場景對他們肯定產生很大的心理衝擊。如果感覺在心理上有困擾,我們會及時安排心理專家幫助他們疏導。」
醫生給人的印象通常是堅強,有毅力,自制力強。同時,公眾對於醫生有種成見,就是醫生自己的身體應該是健康的。但無論是近年來的研究調查還是新聞報道,都直指醫生這一精英群體的心理問題日益凸顯。
因此,院方應採取有效措施,幫助醫務人員實施有效的情緒疏導與壓力管理,使他們的工作壓力保持在一個適度的水平,才能使醫院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本文綜編自健康界、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華圖醫時代、人民網、新華網、華西都市報等媒體報道。
推薦閱讀:
※醫生除了現下的忙碌和糾葛,還有愛和詩歌
※如何面對甲亢,專業醫生從心理疏導到治療疾病的建議
※心塞!我的病情告知卻成了家屬眼裡的「詛咒」
※醫生說│躺在床上看手機?你考慮過脖子的感受嗎
※腫瘤專家有一個「防癌處方」,難怪醫生們得癌症的這麼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