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中談人生
鷲嶺郁岧嶢,龍宮鎖寂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橋。
——唐·宋之問《靈隱寺》
靈隱寺位於杭州西湖以西,靈隱山麓為著名的江南古剎,是中國佛教禪宗十大古剎之一。始建於東晉咸和元年(326),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東晉咸和初,由中原雲遊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見有一峰而嘆曰:「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一小嶺,不知何代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於峰前建寺,名曰靈隱。
靈隱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兩峰挾峙,林木聳秀。東臨西湖,煙濤迷茫,雲煙萬狀。宋之問這首《靈隱寺》就是描述他初秋之夜,寄宿靈隱的所見所感,抒發他頹喪之際求仙歸隱之思。
靈隱寺
宋之問善於寫詩,這首《靈隱寺》寫得確實不錯,而第二聯「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更是個中翹楚,點睛之筆。
因為首聯是寫山,寫飛來峰山勢之雄奇高峻:「鷲嶺郁岧嶢,龍宮瑣寂寥」。
鷲嶺,即印度靈鷲山,這裡借指飛來峰;岧嶢,山勢高峻貌。
冠一「郁」字,見其高聳而又具有蔥蘢之美。
龍宮,相傳龍王曾請佛祖講經說法,這裡借指位於山間的靈隱寺。
寂寥,佛家以「清靜」為本。冠一「鎖」字,更見佛殿的肅穆空寂。
這兩句,借用佛家掌故先寫山,後寫寺,山寺相映生輝,更見清嘉勝境。
第二聯「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緊承其後,寫水,寫錢塘江的浩渺連天,錢塘潮的波瀾壯闊。它的美妙不僅在於自身對仗工整又與首聯緊承,也不僅是景色描繪的精當入神,而且在於它超越過對靈隱寺自身的描述,將飛來峰、錢塘江乃至東海都聚納過來,形成氣勢雄闊壯偉的詩境。
非大手筆、大心胸莫屬,因此這兩句詩一出,時人競相傳抄,甚至附會成是駱賓王代作。
在筆者看來,這兩句是駱賓王代作,其原因有二:一是此聯與詩中其它諸句水平不在一個層次上,不說鶴立雞群也是更上一層樓,所以讓人懷疑不是出於一人之手;二是駱賓王因起兵反對武則天篡唐而被害,因而受到持有正統觀念的一些人同情。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進一步刻畫靈隱一帶特有的靈秀:傳說,在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秋爽時刻,常有似豆的顆粒從天空飄落,傳聞那是從月宮中落下來的。
在這神異之境遊覽,自然也就帶有了脫俗的情趣。「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是詩人在靈隱山上,時而攀住藤蘿爬上高塔望遠;時而循著引水瓠木尋求幽景名泉;時而觀賞那迎冰霜盛開的山花和未凋的紅葉的情景。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是說自己自幼就喜歡遠方的奇異之景,今日有機會面對這愜意的景色正好洗滌我心中塵世的煩惱了。
天台山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橋」,更是由靈隱寺影射出了「歸隱脫俗」的生活情趣。
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發源地,座落在浙江天台縣,天台山的楢溪上有石橋,下臨陡峭山澗。宋之問此時處於貶謫之中,產生幻滅感也在所難免,因而生出了「歸隱脫俗」的生活情趣也是可以理解的。
推薦閱讀:
※「六字」悟人生 不愁「財」不來
※人生箴言錄(81~85)(寒冰 編輯)
※紙上看人生 感觸真的很深 (組圖)
※【人生妙語】讓你受用一生的經典感1一5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