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秒打臉的城市人口規劃指標
【編者語】
「城市規劃」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藍圖,具體的城市建設、城市管理都要依照這張圖展開,因此規劃中往往要求規劃師以發展的、前瞻性的眼光看問題。「人口規模」這個在傳統城市規劃中有著重要影響力的指標,究竟效果如何?
文/Wireswing、楊晴兒
責任編輯/SaSa
註:本次閱讀需要2-4分鐘左右
廣州:專註人口控制六十年
說起疏解城市人口,也是有歷史淵源的。
建國初期,廣州市城市建設委員會學習參考前蘇聯列甫琴柯所著的《城市規劃》等資料,開始了廣州市的初期規劃設計。1954-1983年間,廣州市共編製了14版總體方案。
上世紀50年代,廣州中心區面積僅有約40平方公里。當時148萬的總人口規模在蘇聯專家看來過於龐大,於是第六版規劃方案確定了140萬的人口控制目標。
據說當時,這「多餘」的8萬人有三條出路:
√支援全國重大工業城市建設
√支援省內將要發展的茂名新城、新礦區及湛江港建設
√支援農業建設
總之就是「快到社會主義建設更需要你的地方去」吧~
受特殊歷史背景影響,1959年的第十版方案規劃提出用15年時間將廣州市人口發展至250萬人,當然,這種「浮誇作風」後來自然也得到了「糾正」,1961年的第十四版方案,提出將舊城市中心區人口控制在200萬以內,2000年控制在280萬人左右。
在舊城區經歷多次「被其他因素干擾」、由控制到發展到再控制的幾番「折騰」後,1989年《廣州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提出2010年廣州總人口460萬的目標,後因行政區劃調整等原因,這一目標被修訂為「預測」2005年廣州市域總人口1082萬人,2010年市域總人口1155萬人(《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10)》)。
…然而還是超了點。
(2009年實際常住人口已達到1186.97萬)
圖1-廣州常住人口與規劃人口對比(單位:萬人)
最新的《廣州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為廣州規划了1800萬人口,這次能不能如願呢?
**彩蛋:W君用Excel調戲趨勢線的時候,發現四階多項式擬合神奇地match了2020年的規劃人口數量……
廣州常住人口與規劃人口對比
(單位:萬人,趨勢線:四階多項式擬合)
深圳:「我能怎麼辦,我也沒想到啊」
多次被迫「與時俱進」的深圳人口規劃,還是用表格看比較清晰↓
表1-深圳歷年人口規劃指標
一位全程參與了深圳規劃的專家曾透露,「1979年開始規劃的時候深圳只有3萬人左右,86年提出的在2000年建成100多萬人口的城市已經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畢竟只有短短14年的時間,中國歷史上沒有先例,所以當時完全沒人相信,社科院也覺得不太現實……然而大家都知道,2000年深圳已經700多萬人了……」
至於深圳現在有多少人口,也許你曾看到過不少下面這樣的文章:
據說這種迷之現象的起因是,「原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在2015年兩會時提到:深圳現在戶籍人口367萬,常住人口含戶籍戶口1077萬,管理人員2000萬。」
去年4月份的某次發布會上,著名經濟學家樊綱也提到,「早在七八年前,我就提出深圳至少是3000萬人口的大城市,現在已經接近2000萬的居住人口了,它的外溢效應也一定會進一步發揮出來。」
也許深圳真正的人口壓力,已經遠超2020年1100萬的規劃目標。
上海:「規劃」趕不上「變化」
1986年,《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方案(修改稿)》出台,這是上海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城市規劃方案。文件中要求:到2000年,全市人口控制在1300萬人左右。但是規划出台當年,上海人口已經達到了1249萬,3年後達到1311萬,2000年的實際常住人口為1608.6萬,超預期300萬,而全市總人口應該遠遠不止這個數。
1999年,跨世紀藍圖《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年-2020年)》發布,要求2020年全市實際居住人口1600萬左右。但是當年(1999年)的常住人口已經到了1567萬這樣的規模,計劃20年增長30萬,上海顯然對自身的城市吸引力缺乏正確認知,並對大城市的人口規模缺乏想像力。
圖3-上海人口增長趨勢(單位:百萬)
不過,上海好像並沒有改變「規劃人口」的意思,去年公布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中仍然一開篇就旗幟鮮明的提到了「人口規模調控」,這次的目標是:2020年控制在2500萬人。從上海2015年底常住人口2415.27萬人來看,這個目標好像有點靠譜?
圖4-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40)綱要概要
北京:超預期?老司機表示已經習慣了
從北京成為新中國的首都開始,中央政府就一直要求嚴控北京人口規模。1953年《北京
市第一期城市建設計劃要點》首次提出首都人口規模:要求「在20年左右人口達到500萬左右」。當時的國家計委還認為500萬會不會太多了?400萬應該更合適。可人口指標在提出的當年就被突破了……心好累……原定「達標」時間可是20!年!啊!
1958年,北京完成了第一部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編製,吸取上次的教訓,規劃委提出「50年左右地區總人口達到1000萬左右」的設想,也就是2000年左右人口達到1000萬,然而1986年,北京人口就突破了1000萬,又一次提前「達標」了。
1993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方案(1991—2010)》出台,要求到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 1250萬左右。事實上,199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就已經達到了1257.2萬,第三次人口規劃指標再一次失效……
難道大北京就不能成功控制一次常住人口嗎?北京不死心,2004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新鮮出爐,這一次的目標是:2020年北京總人口規模控制在 1800萬人。然後歷史又一次重演——2009年北京常住人口達到1860萬人,提前十年突破人口規劃指標。
圖5-北京常住人口與歷次規劃人口對比
(註:2017、2018年數據為前瞻指數研究院預測)
雖然屢被打臉,但是北京並沒有停下「人口規劃」的腳步。2015年,時任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透露了新的人口控制計劃:到2020年,北京人口總量將控制在2300萬人。今年3月公布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0年)》(草案)也延用了「長期控制在2300萬人左右」這一口徑。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就已經達到2172.9萬人,不過增量同比減少16.5萬人,增速同比回落0.8%。人口增速確實在下降了。那麼這一次,「2300萬」的人口指標會不會成功實現呢?
某知名經濟學家曾表示,比起疏解人口,他更期待可以承載6000萬人口的大北京。
所以說…
以密度著稱的紐約,規劃預測未來人口都還將增加100萬;同樣,「立體」的新加坡,政府預計未來550萬人口將增長到700萬的規模。不合理的「指標化」人口規模,正為城市病埋下隱患。上海交通大學的陸銘教授在他的新書《大國大城》中提到:「放眼全球,極少有國家像中國這樣,把城市的人口作為政府政策調控的指標,大部分國家基本上是把人口作為經濟發展的結果,從而使人口作為一個城市未來制定公共政策的預測目標。」
人口預測是一項非常有挑戰的工作。精確的人口統計已是工作量巨大、極為複雜的過程,統計口徑不一致等也為大家創造了不少「迷之人口」的熱議話題,預測的難度自然更甚於此。「常住人口、戶籍人口、流動人口、城鎮人口、非農業人口、管理人口」等等指標種類紛繁複雜,但哪些才能反映城市發展和服務基建的真實需求?
圖6-人口統計的概念和意義
圖6-人口統計的概念和意義(圖片來源:鄒亞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