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腫瘤靶向治療,你必須了解的幾點

精準醫療時代,靶向藥物的應用已經逐漸普及。不少腫瘤患者都將靶向葯作為「救命稻草」,卻不知靶向葯雖然「神奇」,可以讓腫瘤患者減輕痛苦、延長生存期,但並非每個腫瘤患者都能使用。而且,無論是哪種靶向葯,都達不到治癒的效果。

以肺癌為例,在中國,大約一半的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變陽性,這個突變就是「靶點」。也就是說,肺癌患者中,只有「EGFR基因突變陽性」的患者用靶向葯才能獲益。相反,沒有靶點,即便放出去的是生物導彈也沒有靶子可打。

靶向治療或會優於化療

以往,許多早中期肺癌患者手術後,醫生通常會採取化療進行輔助治療,相當於割完草後再撒一遍除草劑,以期能延長複發和轉移的時間。但化療的副作用相對較大,許多患者無法耐受,並且術後複發或轉移仍然是繞不過去的坎。而大部分偏晚期的肺癌患者,由於無法接受手術,是靶向治療的目標患者。

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吳一龍教授的研究指出,早中期肺癌患者(II-IIIA期),如果有EGFR基因敏感突變,術後使用靶向藥物(易瑞沙)輔助治療,療效會顯著優於化療,副作用也會變小。

該實驗一共對200多名患者進行了3年的觀察,他們都是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手術後分為兩組,一組按照常規方法給予化療,另一組則採用靶向葯易瑞沙治療。

結果很明顯,易瑞沙組勝出:

1)至再次複發的時間延長為兩年半左右(28.7個月),而化療組只有一年半(18個月);

2)嚴重副作用的發生率(靶向葯12%)遠低於化療組(48%),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很多。

所以,在效果提高和副作用減少方面,靶向葯都顯示出了更大的優勢。

靶向葯使用的三大誤區

1.靶向葯越晚用越好?

有不少患者認為靶向葯會耐葯,能不用就先不用,等到最後沒辦法了再說。其實,並非只有靶向葯才會出現耐葯反應,任何方法都存在耐葯的情況,化療的耐藥性比靶向藥物出現得更快。

因為腫瘤細胞很聰明,治療了一段時間,一些敏感的腫瘤細胞被殺死了,耐葯的細胞就成為了主體,治療就會失控,這時候就要調整方案。

臨床的治療原則是要把最好的、最有效的放在最前面,而不是等到後面產生耐葯後再用。因為,一開始就把腫瘤細胞最大限度地抑制和殺死,可以大幅度地減少耐葯細胞的產生。如果一開始先用普通的葯,就等於是給細胞時間培養耐藥性,整體的治療效果反而會受影響。

2.靶向葯混著吃減緩耐葯?

任何一種治療方法的推薦或者進入指南,都需要有循證醫學依據。這個循證醫學證據需通過隨機對照研究得出結論,而不是患者之間的經驗之談或者口口相傳。

面對耐葯反應,老百姓能想到的一個最簡單的想法就是聯合治療。抗擊癌細胞就像打架,一個人打不過多找幾個幫手就好了,人多力量大,團戰總比單槍匹馬的勝率要高得多。

目前,聯合治療的臨床試驗還在進行中。在使用聯合治療之前也需要經過多方面評估,包括副反應。

3.肺癌術後吃靶向葯能預防複發?

晚期肺癌不開刀,早、中期肺癌可以開刀,但術後也要根據不同的分期採取不同的措施。Ⅰ期的患者,無論是ⅠA還是Ⅰ-B,術後都不主張任何其它治療。既然腫瘤已經開乾淨了,治療只會帶來毒副反應和安全隱患,同時還降低生活質量,使免疫功能下降。

當然ⅢA期,也就是肺癌中期患者術後理論上的確還有腫瘤負荷,可能還會有一些沒有清除乾淨的腫瘤細胞。如果檢測出患者的確是EGFR基因陽性,符合靶向治療,那麼,服用靶向藥物是否可以預防腫瘤複發?這是還在研究的課題,目前的研究結果還不足以改變臨床實踐,也就是說,臨床上並沒有術後服用靶向藥物預防腫瘤複發的做法。

腫瘤治療的終極目標

面對紛繁複雜的腫瘤治療選擇,患者及家屬其實最需要的是治療選擇策略的專業指導。

過去,大部分的治療思路是對腫瘤趕盡殺絕,希望永絕後患。但是癌細胞就像一隻「打不死的小強」,隔一段時間「春風吹又生」,患者只得跟著遭遇一輪又一輪的治療,身心俱疲。

但是從近幾年的研究進展來看,大家已經慢慢轉變觀念,認為帶瘤生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才是最符合實際的,並希望「將癌症變為慢性病」。

其實,人的一生都是與疾病共存的。也許短期內不會出現人們所期望的治癒方法,但是把癌症的危害縮減到人們能夠容忍的一種慢性病的狀態,可能更有現實意義。

來源:易加醫


推薦閱讀:

關於情人的話題
關於生理期的秘密與常識 男人慎入
關於錢,佛祖給出的12條忠告
關於優傷愛情的語錄
關於《曶鼎》

TAG:腫瘤 | 治療 | 了解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