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華 【三國研究】諸葛亮南征平叛的的措施與收穫

內容提要:當年,諸葛亮南征平叛,是在什麼背景下進行的?他都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麼成就和歷史影響?本文將簡單道來。

主 題 詞:諸葛亮南征平叛措施收穫

一、諸葛亮南征的歷史背景

建安十九年(214),諸葛亮為了幫助劉備取益州,留關羽鎮守荊州,親自帶領張飛、趙雲等大軍去了益州。取了益州後,劉備又與曹操爭奪漢中。二十四年(219),劉備雖然取得漢中,並且在此設壇稱漢中王,但是,東吳孫權為了爭奪戰略要地荊州,與曹操聯手兩面夾擊攻打荊州。關羽剛愎自用,好戰輕敵,敗走麥城,被俘後與其子關平被殺,荊州丟失。為了嫁禍於曹操,孫權將關羽的頭顱送給了曹操。

當時的劉備路途遙遠,鞭長莫及,得知關羽被殺,荊州丟失後,劉備怒不可遏,但是,當時益州不穩,漢中剛取,進軍荊州報仇的時機不成熟,因此,只好就此仇暫時放下。

220年正月,曹操病死,7月,其子曹丕便在洛陽代漢稱帝,國號「魏」,改元「黃初」。221年四月,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國號「漢」,改元「章武」。劉備建國後,同年七月,他就不顧諸葛亮、趙雲等大臣的苦苦勸阻,毅然決然親自率領蜀漢傾國傾城的幾十萬大軍開始討伐東吳,決心要為關羽報仇。在這期間,張飛又被部將所殺,將其首級獻給東吳,更使劉備氣惱。孫權迫於劉備報仇的壓力,幾次求和不成,便主動給曹丕稱臣,這更使劉備氣急敗壞。

東吳年輕的將領陸遜出任都督,他見蜀軍大兵壓境,聲勢浩大,便以逸待勞,堅不出戰,靜觀事變。次年(222年)六月,劉備的大軍在夷陵(今湖北省枝江縣古老背一帶)的樹林前後聯營七百里避暑。時至盛夏,氣溫高而乾燥,陸遜乘機一把大火,瞬息間將劉備的幾十萬蜀軍全部化為灰燼,這就是有名的「火燒聯營七百里」的故事。劉備不得不氣急敗壞的率領殘兵敗將逃回白帝城永安宮,從此怒氣攻心卧床不起。彌留之際,他急忙詔諸葛亮和李嚴等大臣來白帝城交代後事。劉備讓諸葛亮受命全權輔佐後主劉禪,李嚴副之。四月,劉備病死。五月,十七歲的太子劉禪繼位,史稱「後主」,改元「建興」,諸葛亮奉喪還成都,以李嚴為中都護,統領內外軍事,留守永安,從此,諸葛亮在成都總攬蜀漢朝政大權。

由於劉備剛剛去世,國力嚴重衰敗,17歲的太子劉禪又新即皇帝位,時局很不穩定。因此,章武三年(223年)六月,益州郡(治所在今雲南晉寧東)的漢族豪強雍闓,趁蜀漢在夷陵新敗、劉備病逝而時局混亂的時機,策動牂柯郡(治所在今天貴州省黃平縣西北)太守朱褒、越嶲郡(四川省西昌市)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數民族頭領孟獲等一起叛亂。雍闓殺死了益州郡太守王昂,又把接任的太守張裔抓起來送往東吳從事常頎,一起反對蜀漢政權,整個南中地區狼煙滾滾,一片混亂。

當時,東吳雖然經諸葛亮努力外交與蜀漢已經再次和好,但只是貌合心離,因此,當雍闓殺死了益州郡太守王昂,又把接任的太守張裔抓起來送往東吳時,吳王孫權順水推舟,將計就計賣個人情,委任雍闓為永昌太守,並派御史中丞劉闡(原益州牧劉璋之子)到交州(轄郡9,治所在今越南的河內市東)邊境,準備接管益州郡,配合孟獲等反叛蜀漢。

蜀漢新遭大敗,兵力損失巨大,劉備剛剛去世,國內局面需要穩定,可是,偏偏這時候北有曹魏大兵壓境、東有孫權荊州軍威脅,南有三郡叛亂,在此形勢下,堪稱內憂外患。

二、諸葛亮南征採取的措施

諸葛亮當時沒有立即採取平叛的軍事行動,而是採取了先禮後兵、步步為營的策略。

首先,對雍闓進行招撫的策略,他讓李嚴前後給雍闓寫了六封書信陳說利害,勸說雍闓識大體,顧大局,不要一錯再錯。但是雍闓不領情,回信顯得十分傲慢狂妄。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仍然堅持「北抗曹魏、東和孫權」的戰略,沒有急於南征平叛。

其次,諸葛亮為了重新與東吳和好,於建興元年(223年)10月,派鄧芝到東吳,再次與其修好,又一次恢復了孫劉聯盟,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解除了後顧之憂。

建興二年(224年),諸葛亮積極進行兵力補充,整訓蜀軍,做好了南征平叛的戰役和物資準備工作。同時,安排好朝廷內外大事,決心親率大軍南征平叛。

建興三年(225年)5月,諸葛亮率領大軍渡過瀘水(今天貴州省的金沙江),開始平叛。當時,諸葛亮根據參軍馬謖提出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策略,率軍從水路到越巂進入南中,派馬忠進攻牂柯郡,李恢攻向建寧郡。諸葛亮聽說孟獲為當地人所信服,便想生擒他,便親自與孟獲軍戰。最終,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見裴松之注引東晉習鑿齒撰《漢晉春秋》),使其心悅誠服,稱讚諸葛亮說:「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孟獲被諸葛亮收降後,對西南叛軍震動很大,他們開始內訌而互相猜疑,因此,雍闓被高定的部曲所殺,蜀漢大軍勢如破竹,數戰皆勝,最後又斬殺了高定、朱褒,南中平叛順利結束。

為了有效控制南中地區,諸葛亮將原來的南中四郡分為益州、永昌、牂柯、越巂、雲南、興古六郡,讓當地人來管理。當時,有人曾勸諫諸葛亮留兵鎮守,但諸葛亮認為:「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最後,諸葛亮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採取 「不留兵,不運糧」的政策。他任李恢為建寧太守、呂凱為雲南太守,又收降爨習、孟琰等,與孟獲一起授予朝廷官職,以此籠絡南人。留守人員中,只有馬忠是外地來的漢人,被任為牂柯太守。由於馬忠忠誠敬業,恪盡職守,十分注重處理好夷、漢關係,所以,自始至終仍能做到受夷人所敬重。成功平定南中後,12月,諸葛亮班師回到成都(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三:諸葛亮南征平叛的幾點收穫

諸葛亮這次南征平叛,前後半年時間,歸納起來,有四大成就:

一是速戰速決,大獲全勝而歸,解除了南中隱患,穩定了蜀漢政權,大大的提高了蜀漢國威,鼓舞了老百姓的士氣。同時,又恢復了孫劉聯盟,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

二是在夷陵之戰慘敗之後,蜀軍普遍無鬥志,人心渙散,南征平叛正好鍛煉了蜀漢將士的勇氣,普遍提高了國人的自信心和鬥志。

三是選拔南中數萬青羌勁卒到蜀地,分成為五部,號為「青羌五部」,從此建立起了夷、漢並列的部曲,擴充了蜀漢軍隊。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提到的「賨叟青羌」即指此,這支少數民族軍隊十分剛毅而善於鬥狠,所以非常勇猛,號為「飛軍」。但是,他們的真實名稱叫「白眊」,是以氂牛毛制的披衣為特徵而名,諸葛亮安排統帥這支少數民族軍隊的是漢人陳到(見《華陽國志·南中志》、《太平御覽》)。

四是南中各郡開始給蜀漢朝廷上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等貢品,使蜀漢軍費有所保障,國家開始富裕。同時,也為諸葛亮後來的北伐曹魏軍事活動提供了物資儲備。因此,《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 。」

除此之外,諸葛亮南征時還把漢民族先進的生產、生活技術傳授給西南少數民族,讓他們世世代代受用。所以,西南少數民族至今還在懷念諸葛亮,說諸葛亮當年教他們蓋房子,種糧食,煮井鹽,甚至說他們的帽子也是諸葛亮教他們所做。據清代張樹的《諸葛武侯集·遺迹》介紹,清代以前,西南各地的武侯祠就有數百個。這足以說明,諸葛亮當年南征平叛後,對西南少數民族留下了深刻的影響,諸葛亮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裡。


推薦閱讀:

漢末「十墓九空」,為什麼諸葛亮墓將近1700年沒有人敢盜?
劉伯溫挖諸葛亮墓 劉伯溫為什麼要挖諸葛亮的墓
漫談三國:失荊州的責任在諸葛亮,卻讓關羽背了黑鍋
1000多年來,諸葛亮這個人物,為什麼一直被人們所敬仰?
讀《朱雀》有感

TAG:三國 | 諸葛亮 | 措施 | 收穫 | 葛亮 | 研究 | 諸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