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一通鑒足矣--資治通鑒,解開人類規律的核武器》13

《人生讀一通鑒足矣--資治通鑒,解開人類規律的核武器》第68節作者: 蕭度

日期:2011-11-30 22:46:13

  ●●165.看不懂的漢武帝---他是好皇帝嗎?  《通鑒》裡面,看到漢武帝這個地方,覺得分外枯燥,連談論的衝動都不怎麼有,不像看文帝的章節,到處令人感動感慨,不知道是編者當初的狀態出了問題,還是文章不是同一個人的手筆,抑或因我的興趣不在這些內容導致心不在焉......反正不知道怎麼回事。  史上認為漢武帝是一代雄主,把他和歷來最傑出的皇帝相提並論,我覺得,過於美化他了,跟秦始皇並論倒是各有千秋,但要和李世民這樣的巨人相比,我覺得不在一個級別。始皇帝喜歡大興土木,漢武帝也喜歡基建工程;始皇帝喜歡方士,求仙拜神,漢武帝也喜歡長生靈異之術;始皇帝暴虐好殺,漢武帝也動輒殺人,一個接一個地殺大臣還是小事,搞某一項運動,動不動殺數萬人;始皇帝南征北戰,一統天下,漢武帝則開疆拓土,威服四方;始皇帝為中國贏得一個單詞:china,漢武帝為國人定義一個種族:漢族;始皇帝的權力來自繼承,漢武帝的皇位得自老爸;始皇帝有繼承難題,漢武帝也有喪子之痛;始皇帝時社會已現動蕩,漢武帝時造反也已出現;。。。。。。

  呵呵,多像的一對哥們,怪不得人稱「秦皇漢武」,一定要把他倆綁在一起。  當然,也不是完全一樣,但大體上真的很相似。  那為什麼始皇帝死後三年,統治就灰飛煙滅,而漢武帝身後,王朝繼續?我覺得首先是程度的差異---與秦始皇的暴虐國民相比,應當說,漢武帝對國民的傷害主要還是無奈之舉,要斯文得多;其次是繼承人的差異---秦始皇留給世界的是絕代雙嬌「趙高和胡亥」,在老爸暴虐的基礎上繼續升級暴虐;漢武帝則要英明得多,晚年收斂,身後由霍光為他收拾殘局,開創了一個中興局面;三是根基和內涵差異---秦始皇的心中是沒有民心的,得天下後象一個暴發戶,只知道拚命滿足自己的私慾,為所欲為,隨心所欲不顧天下人的死活,而漢朝目睹前朝故事,經歷幾代人的苦心經營,已經在民心當中紮根,也形成了一種王道文化,漢武帝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畢竟是個有內涵的貴族,知道興衰之道,所以他沒有走到秦始皇的那一步。

  不管怎麼說,漢武帝利用祖上之資,創下萬世偉業,能力還是可觀的,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還是巨大的,也算是一代雄主,但要和唐宗宋主並列,我覺得就其個人素質來講,還差得遠。  上文是我的隨感,或有不夠嚴謹的地方,特此說明。日期:2011-12-03 16:44:17

  ●●166.班固和司馬光的評論誰更可信----兼評秦皇漢武和文帝的差距:聰明和智慧的差距  班固贊曰:「漢朝承接了歷朝帝王的積弊,高祖撥亂反正,文帝、景帝則致力於修養百姓,而在研習古代的禮節儀式方面,尚有很多缺失。漢武帝即位之初,就以卓越的氣魄、罷黜了各家學說,唯獨尊崇儒家的《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種經典,並向天下徵召,選拔其中的優秀人才,共同建功立業。又興辦太學,整頓祭祀儀式,改變正朔,重新制定曆法,協調音律,作詩賦樂章,到泰山封禪祭祀天地,禮敬各種神靈,封賜周朝的後裔等等。漢武帝的號令文章,都煥發光彩,值得稱道,後繼者得以繼承他的大業,因而具有夏、商、周三代的遺風。如果以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不改變漢文帝、漢景帝時的儉樸作風,愛護百姓,既使是《詩經》、《尚書》上所稱道的古代聖王也不過如此!

  臣司馬光曰:「漢武帝窮奢極欲,刑罰繁重,橫徵暴斂,對內大肆興建宮室,對外征討四方蠻夷,又迷惑於神怪之說,巡遊無度,致使百姓疲勞凋敝,很多人被迫作了盜賊,與秦始皇沒有多少不同。但為什麼秦朝因此而滅亡,漢朝卻因此而興盛呢?是因為漢武帝能夠遵守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國家,守住基業、能接受忠正剛直之人的諫言,厭惡被人欺瞞蒙蔽,始終喜好賢才,賞罰嚴明,到晚年又能改變以往的過失,將繼承人託付給合適的大臣,這正是漢武帝所以有造成秦朝滅亡的錯誤,卻避免了秦朝滅亡的災禍的原因吧!

  =====================================================================  看漢武帝的章節,特別的枯燥乏味,總算看到他老人家歸天了,有一種解脫感,但也有一種遺憾感,遺憾我無法專註投入,很多內容老是看不進去,變成了走馬觀花式的瀏覽,不像在看之前的內容,到處都覺得那麼精彩,人物的會話那麼個性鮮明。好在我沒有隨意對印象模糊的故事發表評論,避免了出洋相。  上面複製來的是兩個人的評論,一個是《漢書》編者班固,一個是《通鑒》的編者司馬光,都是古今史壇鳳毛麟角的泰斗。  在班固的這段評論當中,更多的是提到漢武帝雄才大略的一面,對他荒唐的一面毫不涉及,我想會不會是因為身處東漢,言論容易犯禁的原因呢?  相比之下,司馬光的評論,對漢武帝更多的是批評,和我上文的觀點不謀而合,也許是因為我看的內容就是司馬光寫的,所以,得出類似的觀點也不奇怪了。

  但是,慮及寫作的言論自由環境,我相信司馬光的觀點更可信,再者,鑒於從《通鑒》中悟出的規律和社會是如此的合拍,更提醒我《通鑒》的可信,所以,我還是相信司馬光。  從《通鑒》的描寫來看,秦始皇不是一個好皇帝,漢武帝也算不上好皇帝,怎麼來形容他們呢?我覺得他們更像是是富二代富三代之流。辛辛苦苦賺大錢贏得億萬身家的祖上,在歷史上評價起來還不是家族中最大的英雄,而大手大腳地花錢,耗盡祖宗的家產,換來一大堆成本巨大的東西的富二、三。。。代們,史上卻給予了他們最高的榮譽,我不知道歷史是怎麼下結論的,可能我太外行了,想不明白,可能我只是一個看了一點點書的井底之蛙。

  不管秦皇漢武是不是好皇帝,但有一點是不用懷疑的,他們都是能人,只要看看他們呼風喚雨的程度,就可以知道他們對權力掌握的牢固,他們肯定都是聰明人,相比之下,文帝彷彿沒有他們那麼能幹,總是小心翼翼,婦人之仁的感覺。但實質上,秦皇漢武看似呼風喚雨,強大無比,根底卻越來越脆弱,崩潰越來越近,而漢文帝宅心仁厚的身後,根基卻越來越牢固。這讓我想到一句話:柔能克剛。你說,兩者對比,誰是真正的強者?我認為是漢文帝。

  如果說秦皇漢武是聰明人能人強人,則漢文帝就是一位智者。  聰明人和智者的差距,是眼光的長短,時間是最好的裁判。

第69節作者: 蕭度

日期:2011-12-04 19:54:39

  ●●167.催人淚下的人生悲歌---蘇武和李陵  原文譯:  當初,蘇武被匈奴放逐到北海邊以後,得不到糧食供應,便挖掘野鼠,吃鼠洞中的草籽。他手持漢朝的符節牧羊,無論睡卧還是起身都帶著它,以致節杖上的毛纓全部脫落了。蘇武在漢朝時,與李陵同為侍中,李陵投降匈奴後,不敢求見蘇武。過了很長時間,單于派李陵來到北海邊,為蘇武擺下酒筵,並以樂隊助興。李陵對蘇武說:「單于聽說我與你一向情誼深厚,所以派我來勸你,單于願意對你虛心相待。你終究不能再回漢朝,自己白白受苦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你的信義節操,又有誰看到呢!你的兩個兄弟,先前已都因罪自殺;我來此時,你母親也已不幸去世;你的夫人年輕,聽說已經改嫁別人了;只剩下兩個妹妹、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如今又過了十幾年,是否還在人世,不得而知。人的一生,就像早晨的露水一般短暫,你又何必長久地如此自苦!我剛投降匈奴時,精神恍惚,像要發瘋,恨自己辜負漢朝,還連累老母被拘禁牢獄。你不願歸降匈奴的心情,怎麼會超過我!況且皇上年事已高,法令變化無常,大臣無罪而被抄殺滿門的達數十家,安危不可知,你還要為誰這樣做呢!」蘇武說:「我父子本無才德功績,全靠皇上栽培,才得以身居高位,與列侯、將軍並列,且使我們兄弟得以親近皇上,所以我常常希望能夠肝腦塗地,報答皇上的大恩。如今得以殺身報效皇上,既使是斧鉞加身,湯鍋烹煮,我也心甘情願!為臣的侍奉君王,就如同兒子侍奉父親一般,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遺憾。希望你不要再說了。」李陵與蘇武一連飲酒數日,又勸道:「子卿你再聽我一句話。」蘇武說:「我自己料想必死已經很久了,大王你一定要我蘇武投降,就請結束今日的歡聚,讓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見蘇武一片至誠,長嘆道:「唉!你真是義士!我與衛律的罪過上通於天!」不覺淚濕衣衿,與蘇武告別而去。賜給蘇武牛羊數十頭。

  後來,李陵又來到北海邊,告訴蘇武漢武帝已然去世。蘇武一連數月,每天早晚面對南方號啕痛哭,甚至吐血。壺衍單于即位後,其母閼氏行為不正,國內分崩離析,常常害怕漢軍前來襲擊,於是衛律為單于定計,要求與漢朝和親。漢使來到匈奴,要求放蘇武等人回國,匈奴假稱蘇武已死。後來漢使又來到匈奴,常惠暗中面見漢使,教使者對單于說:「漢天子在上林苑射獵,射下一隻大雁,雁腳上系著一塊寫字的綢緞,上面說蘇武等人在某湖澤之地。」使者大喜,按常惠之言責問單于。單于環視左右侍從,大吃一驚,然後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確實還活著。」這才將蘇武及馬宏等人放還。馬宏先前是漢朝派往西域各國的使者,光祿大夫王忠的副使,因受到匈奴軍隊的攔截,王忠戰死,馬宏被俘,也不肯投降匈奴。所以匈奴這次將蘇武、馬宏二人放回,是想向漢朝表示他們的善意。於是,李陵擺設酒筵祝賀蘇武說:「如今你返回祖國,名聲傳遍匈奴,功勞顯揚於漢朝,既使是史籍所記載、丹青所描畫的人物,又怎能超過你!我雖然愚笨怯懦,假如當年漢朝能寬恕我的罪過,保全我的老母,使我能夠忍辱負重,春秋時曹劌劫持齊桓公於柯盟的壯舉正是我當時念念不忘的志向。誰知漢朝竟將我滿門抄斬,這是當世最殘酷的殺戮,我還能再顧念什麼呢!如今一切都已過去,現在不過是想讓你知道我的心罷了!」李陵淚流滿面,便與蘇武告別。

  單于召集當年隨蘇武前來的漢朝官員及隨從,除先前已歸降匈奴和去世的以外,共有九人與蘇武一同回到漢朝。蘇武一行來到長安後,漢昭帝詔令蘇武用牛、羊、豬各一頭,以最隆重的儀式祭拜漢武帝的陵廟,封蘇武為典屬國,品秩為中二千石,並賞賜蘇武錢二百萬、公田二頃、住宅一所。蘇武被扣留匈奴共十九年,去時正當壯年,歸來時頭髮、鬍鬚全都白了。霍光、上官桀一向都和李陵關係很好,所以特派李陵的舊友隴西人任立政等三人一同前往匈奴勸說李陵回國。李陵對他們說:「回去容易,但大丈夫不能兩次受辱!」於是老死於匈奴。

  ====================================================================  這是一段令人唏噓的文字,設身處地站在蘇武和李陵的角度品嘗人生,幾欲令人下淚。  有好奇的讀者,不妨自己找找這兩個人的故事,看看他們的來龍去脈。  有的人生,是何等的無奈和令人心碎啊。

第70節作者: 蕭度

日期:2011-12-13 22:03:48

  ●●168.鬥爭是人類的必然現象,和諧是鬥爭的平衡狀態---匈奴內鬥  原文譯:  匈奴狐鹿孤單于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擔任匈奴左大都尉,很是賢明,民心歸附於他。單于的母親怕單于不立兒子為繼承人而傳位給弟弟左大都尉,便私自派人將左大都尉殺死。此事引起左大都尉的同母哥哥的怨恨,從此不再去單于王庭。這一年,單于病重不起,臨死前,對貴族們說:「我的兒子年紀幼小,不能治理國家,我決定將單于之位傳給弟弟右谷蠡王。」單于死後,衛律等人與單于的正室夫人顓渠閼氏密謀、隱瞞了單于去世的消息,並偽造單于命令,改立單于的兒子左谷蠡王為壺衍單于。左賢王、右谷蠡王心懷不滿,打算率領部眾向南歸附漢朝,又怕自己的力量單薄,難以實現,於是脅迫盧屠王,打算與盧屠王一起向西歸降烏孫。盧屠王將此事向壺衍單于告發,壺衍單于派人前去查問,右谷蠡王不肯承認,反將陰謀背叛之事推到盧屠王身上,匈奴人都認為盧屠王冤枉。於是左賢王和右谷蠡王離去,留居在自己的轄地,不肯再參與每年一次的龍城祭祀大典,匈奴從此衰落。

  ====================================================================  如果說慾望是人類的天性,那麼,也可以說鬥爭是人類的天性,因為相對於慾望的無窮性,好的資源永遠是稀缺的,那麼鬥爭就永遠存在;還有一個引起鬥爭的原因,就是關於心理的「利」,因為人的索取性(自私自利)和人性隔肚皮的緣故,導致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像兩根樹一樣,很難合拍,即使合拍,也因為利益導致的第三方偽裝來破壞這種合拍,所以,長期來看,主動情況下,人與人之間永遠是相處不好的。

  其實,只有一種情況是可以導致被動的表面的和諧的,那就是鬥爭的平衡狀態。民主國家為什麼比較和諧,那是因為權力達到了較大程度上的均衡,過度的野心被壓制,所以過度的不公也被壓制了,形成表面上的社會大致和諧。日期:2011-12-13 22:19:40

  ●●169.河床的力量-----中國股市大牛市產生的前提是:制度的突破  我幾年前看到過公募基金牛人呂俊(後來辭職轉私募)的話,大意是說他想明白了,中國股市要產生大牛市的前提就是鬚髮生制度的突破。

  我那個時候並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但是,幾天前,我不知怎麼心血來潮,想起了這句話,忽然明白了。  為什麼要有制度的突破?因為制度是根本性的地基性的東西,是最最重要的東西,它些微的變化,就可以在社會上引起驚人變化,說白了,制度就是河床級別的東西,河床的威力有多大,可以看我前面的《河床理論》---社會的河流是由看不見的河床決定的,所以,制度的突破能夠變更社會的狀態,當它向進步的方向突破時,就可以產生大牛市;當它向落後的方向突破時,也會導致大熊市。  當然,重大的科技進步,也會大幅改變人類的生存狀態,也可以導致較大或大的牛市,但在中國,這種概率很小,目前更有可能發生的是制度上的突破。日期:2011-12-25 13:25:47

  ●●170.鄭重宣告: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  這是由一個網友引發的分析,結論在之前我已經提過,本文是初稿,以後還要整理,以下為文章內容:  「作者:spaceway 回復日期:2011-12-24 22:32:11   @蕭度 2011-12-15 10:34:16  補充:制度的本質就是權力運用。權力運用得好可以解放生產力,運用不好就會壓抑生產力,生產力是受制於權力的,假如說權力架構是屬於生產關係的範疇,那麼,可以說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而不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只能說反作用於生產關係。   -----------------------------  樓主的中心思想是,權力決定財富,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  按照我的理解,生產力屬於物質性的東西,生產關係屬於意識性的東西。物質決定意識,這是符合唯物主義觀點的。  如果講權力決定財富,就是說意識決定物質, 這豈不是唯心主義? 」  =====================================================================  非常好的反問,這個問題我要想明白後做個交代,如果我錯了我也會承認。  我做出以上觀點的原因是:生產關係不改變,生產力就沒有質的進步;生產關係改變了,生產力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我認為是生產關係決定了生產力。  希望大家也考慮一下,是不是這樣的。

  更進一步,我建議大家搜搜「生產力」這個詞的定義: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或者說人類進行生產活動的能力。那麼,歸根到底,應該可以這麼說吧,生產力是人類的一種集體能力或力量。  那麼,什麼東西能夠束縛這種能力或力量?什麼東西能夠釋放這種能力或力量呢?我想有:  一、外在因素:  A-自然條件是一個方面,比如好的天時地利(包括好的天氣、肥沃的土地、好的空氣、水資源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等等自然條件),可以給人類帶來好的給養,得到好的體質,有利於提高生產力。

  B-人工自身改造的東西,比如自製的工具,自己改造的河流水資源。。。。。。等等。  二、內在因素:  能力方面,主要指個體交互作用形成的人類整體能力。  形成整體能力在於兩個方面,A-個體能力:包括先天帶來的能力和後天培養的能力。  B-能力的使用方向,包括個體能力交互作用如何形成合力和合力的使用方向選擇。  分析並結論:

  從上面的要素羅列,我們可以明白,對於象動物這些自身不具備或只具備極低下勞動能力的生物而言,外因是形成生產力的主因,說得簡單一點是「靠天吃飯」的一族;而對於人類而言,老天帶給他們的財富相比於通過自身改造創造的財富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內因是形成生產力的主因,而內因當中,先天能力和後天培養(特別像教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最最關鍵的地方請注意了:外因再好,力量再強,能不能起到創造生產力的作用的最關鍵最關鍵==在於這些力量往哪個方向使用,就像刀很鋒利很有殺傷力,但往殺人的方向使用,結果不是創造了生產力,恰恰相反,是破壞了生產力,束縛了生產力,也就是說,再強的力量如果往壞的地方使用,就會破壞生產力,如果往好的地方使用,才會創造生產力。

  而決定社會合力往哪個方向使用的問題---也就是說是破壞生產力還是製造生產力的決定因素,就是生產關係的內容,主要是權力制度。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我們就可以解釋很多「馬哲」不能解釋的現象了,比如,按照馬哲三大觀點之一來講,社會發展是螺旋式上升的,那麼後面的社會要比前面的社會先進是社會的規律,但事實上,明清不見得比前面的所有朝代更有生產力,現在有的社會人們生活也不見得比古代好,比如朝鮮的饑荒,比如1960年前後的中國就不見得比漢唐的某些時期好。。。。。。關鍵不在於人口有多少,生產工具有多好,而是看做的是加法還是減法,合力往哪個方向使用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合力往哪個方向的問題,就是由生產關係造成的。

  所以,我說,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  接著,我打算進一步分析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看看馬克思那種說法對不對,還要進一步質疑唯心和唯物那一套理論,我總覺得馬哲上有的東西模糊得很,自圓其說得很牽強。就是說,要使我本文的觀點穩穩紮根,可能還得重建自己的地基。  今天暫時寫到這裡,強調一下,這是初稿,上午坐的時間長了,我現在腦子開始亂了,需要冷靜一下,對上面的理論我冷靜以後還要再看看有沒有問題,我覺得應該不會有大問題,等待網友拍磚,以接受考驗。

第71節作者: 蕭度

日期:2011-12-28 22:21:13

  ●●171.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二、進一步分析篇)  我們先來看看生產力對生產關係的影響:  從整個中國的歷史來看,當所謂的「生產力受到極度壓制」時,往往會發生改朝換代,這可能就是很多人認為的「生產力對生產關係」的「決定」。你說是不是?應該是吧?如果這都不算是,那麼,可以說中國歷史上就不曾出現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現象了,對不對?

  既然是的話,那麼,我們來看看,生產關係改變沒有?  我看到的是:一個朝代因為極權腐敗導致生產力嚴重落後民不聊生而被推翻,新建立的必然還是極權制,不管生產力得到解放還是束縛,建立的都是以私有製為基礎的生產關係。  所以,就中國而言,我可以這麼說,不管生產力被束縛與否,對生產關係都沒有起到決定作用,最多也就是對這種生產關係起到一點點的刺激,引起短暫的表面的微調,隔靴搔癢而已。  難道不是這樣嗎?  那麼我們來看看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作用。

  一、從不同的生產關係比較來看,類似的生產關係,最終都會出現類似的現象。蘇聯、中國、朝鮮、古巴、越南、東歐。。。。。。從他們形成的生產關係導致的生產力結果來看,基本上都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孿生兄弟;而歐美西方國家又是從另一個模子引出來的孿生兄弟。  可以說,類似的生產關係導致類似的生產力,不同的生產關係導致不同的生產力。  二、從同樣的生產關係局部來看,當出現輕微的調整時,馬上就會引起強大的政策效應,生產力狀況也隨之微調。  所以說,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是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的。但生產力對生產關係不具備決定作用,只起到反饋作用。日期:2011-12-30 21:08:40

  ●●172.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三)---為什麼中國現在不宜革命,而應該先做某一步  好的生產關係一定帶來好的生產力,不好的生產關係一定帶來不好的生產力。這就是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決定作用。

  相反,好的生產力不一定帶來好的生產關係,從封建王朝來看,鼎盛時期往往是生產力相對比較好的時期,而這個好的生產力並沒有使生產關係變得更好,更多的情況是變得更差,最後必然走向衰退滅亡;從現在社會來看,有的國家早期繁榮後期卻走向衰退,生產力對生產關係的決定作用從何體現呢?  還有,假如今天美國是地球上唯一的國家,我敢保證,這個國家就會慢慢地慢慢地退變成極權專制的帝制社會,不管它生產力是如何高度的先進,所以,生產力根本決定不了生產關係,即使生產力超級發達,也不見得維持得住好的生產關係。  其實,真正從根本上決定生產關係的只有人性的慾望,而人性的慾望,是客觀存在的東西,並不是唯心的東西,人生而有欲,大同小異罷了。  可能你不曾想到,資本主義民主社會,是和人的慾望人的本性不相符合的,是和社會本來的走向相反的,雖然民主社會帶來的是普遍的繁榮,廣泛的幸福,符合最大多數的普通人的願望,但並不能帶給個人最大的成就感滿足感放鬆感,尤其是野心家,為什麼呢?因為只有皇帝的享受,才是人類社會成功的極點,所以,做皇帝是人類社會無法消滅的最高理想,只要條件允許,可以說人人都渴望,所以走向極權專制是最符合人性的規律的,滿足個人的最大慾望比滿足廣大別人的通常慾望,更符合人性的規律,所以,象中國五千年都走不出帝制的黑洞。

  那麼,形成民主社會這種先進生產關係的原因是什麼呢?絕不是生產力,如果是生產力,那麼現在有的國家擁有比幾百年前的歐洲更好的生產力,為什麼生產關係依然落後呢?真正的答案是:長期而充分的競爭!尤其是與外部自己不能控制的那些力量的競爭,才會產生內部真正的競爭,不然就會被淘汰滅亡。  所以,在競爭局面沒有形成的中國,目前是不宜進行激進的革命的,不然,就會形成新的強權。理性的做法是,先培養競爭力量,形成互相制約的競爭局面。

第72節作者: 蕭度

日期:2012-01-05 19:56:04

  (草稿)  173.從權力和人性的角度看中國股市--中國股市真實地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現狀  國際上存在「股市是經濟晴雨表」的說法,有人說,中國的股市沒有反映中國的經濟,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還沒有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因為要得出客觀的結論,最重要的就是得到中國經濟的真實數據,在中國,個人要得到這個數據需要超級的悟性推斷,至於捅雞局發布的東西,正常人都知道是靠不住的。  但有一點,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中國股市就是中國社會的真實寫照。  一、業績  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業績,和中國的雞地屁是一回事,可信度地球人都知道。  二、從獲利者和損失者看財富最終流向哪裡。  獲利者:  A是政府,就像收賭場管理費,這無可厚非。  B是特權階級和依附於特權的人,可以憑藉內幕消息賺大錢。  C是大多數圈錢公司的管理層。用假報表把錢圈走後設法裝進個人腰包,很少風險,並且可以靠內幕賺錢。

  D是通過剝奪大眾的股份賤買國有資產來股市還原財富的股東,遍地都是,不用坐牢,包括大家都熟悉的文人余秋雨。  E是少數優秀公司的所有者和管理者,這是他們應得的,無可厚非。  F是為數較少的炒股高手和個別運氣好的人。  損失者:  主要還是廣大炒股的民眾。  總結,由於權力和信息的專制,廣大勞動者想賺到錢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他們能賺錢,那麼,那些不義之財來自何處呢?所以,中國的絕大多數普通股民,絕對是賺不到錢的,這是必然的。這其實和中國社會一樣,大多數普通民眾都是摩天大樓的墊腳石。  還有一點,凡是有暴利的地方,一定會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現象,如果多數都是正常範圍之內的收益,那麼,社會上就不會有太多吃虧的人。所以,象中國社會,富豪越多,意味著不義而富的人越多,犧牲的民眾越多,這是這個國家的特色---不平等權力社會的共有特色。

日期:2012-02-23 21:41:16

  ●●64.人人言利國危乎----孟子見梁惠王(修改篇)  孟子見梁惠王,王說:「老頭,不遠千里而來,不知為俺國帶來啥子好處哇?」孟子道:「唉,你奶奶的,怎麼言必稱好處呢。你,光想著為自己的國謀好處,你的臣子,光想著為自己的家謀好處,你的百姓,光想著為自身謀好處,人人言利,你的國家就危險了。其實仁義愛心才是最要緊的,從來沒有講仁的人拋棄父母,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王曰沒錯。  這故事很多人學過,念書的時候吧,雖然我沒有學過,因為我沒上過高中。  孟子是啥意思呢?就是提倡仁愛,提倡奉獻,勸人要摒棄自私自利。  那孟子說得對不對呢?我覺得他的觀點比較適合他的那種時代,但沒說到關鍵。  言利逐利,乃人之天性,消滅不了的,是人慾是天理。人如果不言利不逐利,就會失去生產創造的動力,社會就會陷入貧困和死寂,無法發展,所以,言利逐利不能說是壞事;但是,言利逐利又是人們自相掠奪自相殘害的根源,所以說,它又不見得是好事。  關鍵在哪裡呢?就是社會是否公正!  在不公正的社會裡,言利逐利的結果是社會腐敗,剝削、坑蒙拐騙橫行,人們生活痛苦;在公正的社會裡,人們只有通過正當勞動來實現利益,言利逐利反而是人們創造發明的動力。  所以,孟子對統治者說你要講仁義,不要言利是符合那個時代需要的。但實質上,真正需要的是公正。在公正的前提下,應當鼓勵言利逐利,而那個時代的公正,可能只能靠君主的仁愛之心才能實現吧。  公正,是真正決定人類社會發展方向的頭等大事,可以說,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其實民主的目的也就是為了自由和公正。 

第73節作者: 蕭度

日期:2012-07-16 20:43:37

  ●●174.改革陷阱:從我們新單位運作情況推斷為什麼王安石的變法會失敗   我曾經寫過一篇東西,提出「權力不正的社會裡一切的變革都會變形」。其實,改革陷阱就是這麼回事。可以說,越改革問題越多。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社會的運行,是人決定事,而不是事決定人,人對了,事就對了(所以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而不是常說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而天朝的用人制度恰恰是一個想做事的人上不去,上去了不想做事,想做事要麼唯我獨尊瞎搞,要麼處處被制肘的制度。人不對,對的人上去了也會變得不對,或者想對也做不了,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的改革最後都會變成權力聚餐,這就是改革陷阱形成的原因。  這是從我們新單位的運行想到的。因為有一次有個同事問我商鞅變法的事,後來我們討論商鞅為什麼成功了,王安石為什麼失敗了,由於研究不夠,說不出所以然,後來聽其他同事在討論單位的事,我發現單位的問題根本就是個「人對事對,人錯事錯」的問題,所以我在想,王安石那個時候的改革,很可能不在事本身,而是個人的問題,人不對,怎麼改革都不可能成功,人對了,不改革也離成功不遠了。而在北宋後期那種腐敗的時代環境下,王安石要麼自己沒有意識到問題的根本,要麼認識到也沒有辦法。

  所以,真正要改的只有一樣東西:把對人的獎懲做到位,就萬事ok了!本質上還是個權力問題,政治問題。  附錄:  人對了,世界就對了  教授5歲的兒子小約翰鬧著要去迪斯尼樂園,教授嫌太煩就將一幅16K大小的世界地圖撕成一些小碎片,說如果兒子能夠重新把世界地圖拼起來就帶他去玩。不到十分鐘小約翰便拼好了。這位教授非常吃驚。小約翰卻不以為然地解釋說:「很簡單呀!地圖的另一面是一個人的照片,我雖然不懂地圖,但只要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到一塊兒,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人對了,世界也就對了。」日期:2012-08-30 08:01:02

  ●●如果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那麼,二戰結束的時候,為什麼有的國家進入民主資本主義,有的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難道是因為他們的生產力有明顯的差距造成的嗎?根本就不是嘛,這是誰都明白的:一個是蘇占,一個是歐美佔的差別關係。相反,不一樣的生產關係,卻造成了迥然不同的生產力,這又是人人豆看得見的,可見,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是彌天大謊!日期:2012-08-30 08:02:27

  ●●所以說,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才是對的。本質上就是人決定事!怎麼可能是由事來決定人呢!日期:2012-09-04 20:39:56

  ●●175.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到底誰決定了誰?  一、什麼是生產力  按照某些人的定義,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產力。

  改造自然是為了什麼?不就是創造財富改善人類自身的生活質量,所以,又有人說生產力是人們創造財富的能力。  那麼,有哪些因素構成了生產力呢?我想,首先,就是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勞動力,沒有勞動力就談不上生產力,這是肯定的;其次,就是人們可以利用改造的資源---最主要的就是土地和存在於土地上的各種資源,另外還有土地以外的資源比如空氣陽光等等。簡單地說,人類利用改造資源為自己服務的能力,就是生產力。  構成生產力的要素也就是作為主體的勞動力和作為客體的資源,什麼生產工具啊,資本啊,不過是資源不同方向不同階段的改造,本質上都是資源。  按照提出者的定義來分析,生產力就是這麼回事。  二、什麼是生產關係?  來看定義:勞動者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產品生產創造過程中,形成的勞動互助、合作關係就是生產關係,適用國家法律、政策、制度、勞動分配等關係解釋。是人類本質社會關係互助依存的總和。  照這個定義來看,生產關係就是人類的社會關係,也就是一個國家當中每個人的位置關係分工關係。而實質上,人類的這種社會關係,不僅僅體現為勞動互助合作,同樣伴隨的還有互相鬥爭剝削,所以,這種關係實質就是權力制度下國民的相互關係,最主要的就是階級關係---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關係,歷史上的階級關係,更多的是鬥爭剝削,而不是合作,所以朝代一代代地上演走向腐敗的故事。

  在我看來,生產關係本質上就體現為社會的基本權力制度!權力制度就是生產關係的主要內容,最核心。  三、現在我們來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誰決定了誰?  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決定生產力的最主要因素一定是勞動力,而決定勞動力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什麼呢?我前面已經說了很多很多了,那就是權力制度,而權力制度就是被包含在生產關係的概念當中,是生產關係的最核心最主要的部分。  所以,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並不是並列或者對立的概念,它們是一種因果關係,只不過跟通常的因過關係不同的是,通常的因果關係是有因才有果,而人類由於自身的能動性,當因(生產關係)決定了果(生產力)之後,這個果(生產力)又會引發人類對這個因(生產關係)的改造,所以,造成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假象,其實,是人類自身能動性的體現。  我在前面說的,生產關係(主要是權力制度)決定分配,分配決定人的行為(生產的積極性和能力),說白了就是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的過程。


推薦閱讀:

軍事武器的外型設計中,處於美觀考慮的因素多嗎?
根據子彈能判斷從哪根槍射出去嗎?
馬克沁機槍到底有多厲害?
如何評價M60A2坦克?
巡航導彈與彈道導彈的區別是什麼?

TAG:人類 | 人生 | 武器 | 核武器 | 資治通鑒 | 規律 | 核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