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探究叔本華與尼采意志主義
「意志主義是現代西方哲學的重要流派之一。叔本華和尼采是19世紀意志主義的代表人物。二人都強調意志的重要性,把意志看作世界的本質,用意志解釋現象世界。本文主要介紹叔本華尼采兩人的唯意志論的基本觀點,分析了尼采對於叔本華生存意志論的繼承和發展。」
01
—
意志主義流派
顧名思義,意志主義就是把意志作為宇宙的本原和萬物的本質,認為意志是世界運行的最高原則。意志主義實際已孕育了很久。早在古羅馬,普羅提諾就指出「太一」實體是有意志的,構成萬物本原,奧古斯丁把意志作為一切精神活動的基礎,托馬斯阿奎那也認為自由意志是物體運動的基礎。對意志主義影響最大最深的是康德的哲學理論,康德認為世界由兩個部分組成——現象和物自體。現象可以通過感性和知性的方式認識,而自在之物即物自體則只有意志才能把握。在康德自由意志的理論基礎上,叔本華繼承並發展了康德的理論,認為理性無法認識到事物的本體,非理性的意志自身即是本體。
意志主義是非理性主義思潮最初的理論形態,意志主義流派有兩位重要人物。一個是叔本華,意志主義的創始人,他在1819年出版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標誌著意志主義哲學的產生[1]。一個是尼采,意志主義的最大代表,他在叔本華的基礎上提出了強力意志,完全顛覆了以往的傳統哲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02
—
叔本華的生存意志論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志,哲學家及其哲學思想的產生離不開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叔本華生活在19世紀20年代的德國,此時資本主義正處於初步發展時期,資本的價值觀對人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功利主義盛行,物慾橫流,人心不古,人們熱衷於追逐物質利益,以自我為中心,為了私慾彼此之間開始欺騙和爭鬥,情感遭到扼殺。同時,叔本華年幼喪父,和母親的關係也不好,他一直獨自居住。這樣的時代環境和成長背景對叔本華的哲學思想,特別是悲觀主義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也決定了他的意志論是悲觀主義的意志論,在他看來,人的一生是悲慘的一生,是痛苦的一生。
叔本華
叔本華受康德哲學影響,把世界劃分為現象世界和物自體的世界。在他看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作為表象而存在的——「世界是我的表象」。他說,這個命題是無需論證的,其基礎不是康德所說的物自體,而是一種無意識的意志,是一種非理性的慾望衝動,叔本華稱之為生存意志。叔本華認為意志就是不能遏止的盲目衝動,生存意志就是對生命的欲求,它的目標是維持生存和繁衍後代。叔本華解釋說,生存意志就是在不斷地尋找食物以求生存,通過各種手段滿足自己的慾望,延續自己的生命。
生存意志具有強烈的衝動、永無止境的盲目的追求[2 ]。意志本身表現為慾望,慾望其實就是痛苦。一個人沒有慾望是痛苦的,慾望太多卻難以滿足也是痛苦,如果所有的慾望都能得到滿足,也會讓人失去幸福感。因此,叔本華主張實行禁欲主義,認為可以通過學習哲學、研究藝術和信奉宗教來擺脫痛苦。但是,這幾種方式也只能讓人的痛苦得到減輕,要想真正的擺脫苦難只能絕食而死,離開人世。所以說,痛苦產生的根源是慾望,是生存意志。如果要擺脫痛苦的束縛,首先就要扼制自己的慾望,那麼就對生存意志本身進行了徹底的拋棄。
因此,叔本華的生存意志論實際上是矛盾的,這種悲觀主義論調也讓他自己的一生都生活在痛苦之中。
03
—
尼採的強力意志論
尼采生活的時代,德國資本主義高速發展,並且處於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階段,因此尼採的哲學包含著強悍、狂妄的色彩。他在青年時期偶然接觸到了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深受啟發,從此將叔本華列為自己的偶像。他對叔本華意志主義進行改造,以強力意志和超人哲學為主要支柱,建構起他自己的強力意志人生哲學。
尼采
尼采肯定叔本華把意志作為世界的本質,但他不認同叔本華的生存意志論的悲觀主義傾向。他認為生存意志並不能讓人們產生對生活的美好嚮往,只能使其迷失前進的方向,否定自己的人生。他把權力意志作為一切事物的最高價值尺度,權力意志決定生命的本質和人生的高度。權力意志不是指人們去追求世俗權勢的慾望,而是一種非理性的本能。他指出,人生存的意義不只是追求生命的繼續,還要進行主動的創造和勇敢的超越,要有追求權力的意志,從而使生命獲得超越宗教的地位。權力意志能激發人們的潛能,讓人們相信自己、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從而實現自我的價值。尼采把強力意志規定為人的本質,把不斷地追求強力及權利的不斷實現和擴大作為人生的真正意義。[3]
尼采認為,意志是人的本質,是人類存在的基本形式,他從他的權力意志出發,引出了他的人生哲學,即超人哲學。他認為超人是一種新人類,是達到權力頂峰的人。他更高、更強,是一個富有、偉大而完整的人。超人是權力意志最集中、最完整的化身。超人能夠改變現有的社會狀態,創造社會歷史,使歷史獲得前所未有的進步。尼採的超人理論鼓勵人們把成為超人作為權力意志的最高目標,具有激勵人積極向上、自我超越的功能,是對於當時身處黑暗的人們來說一個新的生活希望,具有反傳統反宗教的性質。
04
—
尼采對叔本華的繼承和發展
在世界觀上,叔本華和尼采都把意志看做世界的本質。叔本華主要受到康德哲學的影響,把世界劃分為現象和物自體兩部分。他認為,物自體即意志,意志是世界的本質。意志首先客體化為理念,理念再進一步客體化為形形色色的具體事物。[4 ]這些具體事物構成了現象世界。而尼采認為世界就是意志及意志的變化形態。他認為世界是一元的,主張只有一個世界,即只存在一個實際存在著的世界。這個世界既是現象又是本質。尼採的一元世界觀打破了傳統哲學將世界分為現象和本質的劃分,這個統一的世界就是尼采所說的權力意志。
在倫理觀上,叔本華認為人的本質是生存意志。意志表現為欲求,欲求就會導致痛苦。為擺脫痛苦而提倡抑制生命意志直至徹底否定生命意志,叔本華的哲學便由意志主義走向了反意志主義。[5]與叔本華不同的是,尼采對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持肯定態度。他認為人生的價值在於追求權力的增長,人們能夠在追求權力增長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快樂。這並不是說尼采認為世間不存在痛苦,他只是主張把痛苦作為追求權力的一種動力,因為痛苦能刺激人們以更強大的方式進行反抗。所以,人應該要正視痛苦的作用,並且做到接受痛苦。把人的「本質」說成是權力意志,把人生的意義歸結為權力意志的不斷強化、提高,肯定痛苦在權力意志擴張中的積極作用。[6]尼采就這樣把叔本華理論基礎上的悲觀主義徹底揚棄,成為了樂觀主義哲學家。
參考文獻:
[1]百科.《意志主義》
[2]崔浩.淺析叔本華筆下的生存意志之痛苦.[J].《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17 , 33 (7) :47-49
[3]於辛瑞.論尼採的"強力意志"說.[J]《長春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 ,36 (7) :16-17
[4] [5] [6]王晉生.論尼采對叔本華意志主義的繼承和發展. [J]《山東社會科學》.1999 (6) :51-54
編輯:泡泡
推薦閱讀:
※什麼牌子的魚竿比較好,教你怎樣選擇魚竿
※寶釵黛玉為人處世藝術的比較
※三篇《六國論》比較 – 國學網
※幸福是個比較級,要有東西墊底才容易感覺到
※知乎高贊:夫妻間誰管錢比較合適?